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庞建中

作品数:4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天津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心力衰竭
  • 2篇衰竭
  • 2篇中医
  • 2篇脉搏波
  • 2篇脉搏波传导
  • 2篇脉搏波传导速...
  • 2篇臂踝脉搏波传...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硬化
  • 1篇动脉硬化患者
  • 1篇心力衰竭患者
  • 1篇心肾
  • 1篇心肾综合征
  • 1篇心血管
  • 1篇心血管危险
  • 1篇心血管危险因...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危险因素
  • 1篇预后
  • 1篇证型

机构

  • 4篇天津中医药大...
  • 4篇天津市人民医...

作者

  • 4篇庞建中
  • 4篇齐新
  • 3篇刘玥
  • 3篇刘克强
  • 2篇冀云萍
  • 1篇陆小左
  • 1篇魏丽萍

传媒

  • 1篇吉林中医药
  • 1篇中医杂志
  • 1篇心脏杂志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年份

  • 2篇2012
  • 2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动脉硬化患者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臂踝指数影响因素分析及与中医脉象的相关性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分析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臂踝指数(BAI)的影响因素,探讨其与中医脉象的关系。方法收集体检者244例,排除下肢动脉有闭塞者12例,根据baPWV分为正常组(87例)、轻度硬化组(63例)和硬化组(82例),应用全自动动脉硬化测定仪测定双侧的baPWV及BAI,同时记录体检者年龄、病史、血压、血脂、体质指数和脉象,采用直线相关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动脉弹性的因素及与中医脉象的相关性。结果 3组体检者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脉压差随着baPWV值的增高而呈上升趋势,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脂水平及体质指数各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吸烟史、饮酒史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aPWV影响因素为年龄、收缩压、糖尿病史,BAI影响因素为年龄、糖尿病史(P<0.05)。反映动脉硬度由弱到强的脉象(弱脉组、平脉组、弦脉组)双侧baPWV均逐渐增高,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脉管的粗细相关的脉象(细脉组、平脉组)双侧BAI逐渐升高,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年龄、收缩压、糖尿病史是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因素,baPWV、BAI与脉象表现密切相关。
刘玥齐新冀云萍刘克强陆小左庞建中
关键词: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臂踝指数动脉硬化脉象
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及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疾病(ICVD)危险评分的相关性。方法:2010年3月~7月天津市人民医院体检人群232例进行常规体检,应用全自动动脉硬化测定仪VBP-9测定双肢的baPWV,按代谢异常组分进行分组,分别比较各组临床基本资料、baPWV及ICVD风险评分。结果:随着代谢异常组分的增加,baPWV逐渐增加,代谢异常各组baPWV均高于对照组,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组之间,体质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三酰甘油、10年风险评估随着代谢异常数目的增高而呈上升趋势,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随着代谢异常数目的增加而降低,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吸烟史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baPWV影响因素中年龄OR=1.06295%CI(1.009-1.118)、收缩压OR=1.08595%CI(1.032—1.139)、糖尿病史OR:5.65095%Ct(1.735—18.395);国人ICVD危险评分与baPWV存在回归关系(r=0.531,P〈0.01)。结论:年龄、收缩压、糖尿病史是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因素,各种主要心血管危险因素与baPWV测定值相关,ICVD评分与baPWV相关。
刘玥齐新冀云萍刘克强庞建中
关键词:脉搏波传导速度心血管危险因素
B型利钠肽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证型及预后的关系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研究B型利钠肽(NT-proBNP)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医证型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入选CHF患者64例,健康人20例作为对照组。按NYHA分级进行评估,并将患者分为气阴两虚证、气虚血瘀证及心肾阳虚证3种证型。用ELISA染色法测血清NT-proBNP水平。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3组中医证型组NT-proBNP的水平不同,心肾阳虚证组高于气虚血瘀证和气阴两虚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以(P<0.01)。发生终点事件组(心源性死亡,因心功能恶化、急性冠脉综合症、心律失常再入院)NT-proBNP明显高于未发生终点事件组,其中死亡组的NT-proBNP较再入院组升高,各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标记物NT-proBNP对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并可作为心力衰竭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化指标之一。
庞建中齐新刘克强刘玥
关键词:心力衰竭NYHA分级B型利钠肽中医证型
心肾综合征的中西医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2年
心力衰竭(心衰)和肾功能不全是临床上常见的综合征。据报道[1],在因急性心力衰竭入院的患者中,19%~45%的患者出现了肾功能恶化。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HF)患者出现肾功能不全或使原有的肾功能不全进行性加重,
庞建中齐新魏丽萍
关键词:心肾综合征中西医急性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肾功能恶化进行性加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