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4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0篇脑梗
  • 20篇脑梗死
  • 20篇梗死
  • 17篇缺血
  • 15篇急性
  • 13篇脑缺血
  • 13篇急性脑梗死
  • 11篇再灌注
  • 11篇脑梗死患者
  • 11篇灌注
  • 9篇再灌注损伤
  • 9篇细胞
  • 9篇白细胞
  • 9篇白细胞介素
  • 9篇白细胞介素-...
  • 8篇血浆
  • 8篇预处理
  • 7篇溶血
  • 7篇溶血磷脂
  • 6篇动脉

机构

  • 23篇河北大学
  • 22篇保定市第一医...
  • 18篇河北省保定市...
  • 4篇承德医学院
  • 2篇河北省职工医...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保定市第一中...
  • 1篇保定市卫生学...

作者

  • 45篇廖仁昊
  • 25篇陈立英
  • 19篇梁容仙
  • 14篇王敬
  • 12篇苏立凯
  • 6篇田西菊
  • 5篇李晓芳
  • 5篇代瑞廷
  • 5篇张东素
  • 4篇陶晓雪
  • 4篇胡伟东
  • 3篇崔妍莉
  • 3篇康增军
  • 3篇高媛
  • 3篇王静
  • 3篇冯倩倩
  • 3篇董畅
  • 3篇张颖
  • 2篇闫胜敏
  • 2篇胡伟东

传媒

  • 7篇中国老年学杂...
  • 5篇中西医结合心...
  • 2篇中国综合临床
  • 2篇北京医学
  • 2篇临床医学
  • 2篇陕西医学杂志
  • 2篇河北职工医学...
  • 1篇医学综述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临床荟萃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中国康复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实用医学进修...
  • 1篇中国药业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国药物与临...
  • 1篇中药药理与临...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13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4
  • 2篇2002
  • 1篇2001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黄素甲醚对大鼠脑缺血预处理后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探讨被引量:9
2006年
目的探讨脑缺血预处理联合大黄素甲醚(Phy)治疗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分别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脑缺血预处理组和Ply治疗组。各组采用Zea-longa等的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并加以改进,制备缺血预处理及缺血再灌注损伤实验动物模型。比较各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脑梗死体积、血清神经元烯醇化酯(NSE)含量及脑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结果脑缺血预处理联合Phy可使神经功能缺损减轻、脑梗死体积缩小、血清NSE含量降低,均较缺血预处理组更为明显。脑组织IL-1β和TNF-α含量降低亦更为明显。结论Phy可增强缺血预处理诱导的脑缺血耐受作用,下调脑组织再灌注损伤时IL-1β和TNF-α的表达,二者具有叠加作用。
陈立英苏立凯廖仁昊王敬
关键词:大黄素甲醚脑缺血预处理白细胞介素-1Β
平均动脉压对不同程度责任血管狭窄急性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分析在责任血管不同狭窄程度时,平均动脉压对急性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保定市第一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符合标准的急性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后均给予72 h血压监测。根据责任血管狭窄程度将符合标准的急性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责任血管中度狭窄组及重度狭窄组,通过自身配对的t检验,分别比较不同责任血管狭窄组,进展前后平均动脉压变化的差异。结果中度狭窄组进展前平均动脉压高于进展后平均动脉压[(113.62±10.17)mmHg vs(101.3±12.6)mmHg,1 mmHg=0.133 kP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4648,P=0.026)。重度狭窄组进展前平均动脉压高于进展后平均动脉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责任血管中度狭窄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中,要密切关注血压情况,防止出现低血压导致病情进展。在责任血管重度狭窄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中,需要适度关注血压情况。
赵智江刘芳芳高凤国张颖张二娜李继业孔志平廖仁昊
关键词:平均动脉压
基底动脉弯曲与后循环缺血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弯曲与后循环缺血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后循环缺血病人397例,按Giang等诊断标准将后循环缺血病人分为基底动脉弯曲组与基底动脉无弯曲组,分析基底动脉弯曲与后循环缺血的关系。结果 397例后循环缺血病人中,基底动脉弯曲者127例(32.0%),基底动脉无弯曲者270例(68.0%),基底动脉弯曲病人的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比率均显著高于基底动脉无弯曲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底动脉弯曲是后循环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基底动脉弯曲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与后循环缺血的发生密切相关,是后循环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陶晓雪廖仁昊陈立英
关键词:后循环缺血高血压病糖尿病
不同类型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含量变化的研究
陈立英李晓芳廖仁昊高媛王强康增军崔蕾苏立凯代瑞廷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死亡率约占所有疾病的10%,50%-70%的存活者遗留瘫痪、失语等严重残疾,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课题对不同类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LPA水平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血浆LPA...
关键词:
关键词:脑梗死脑血栓形成病因诊断
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治疗不同介入时机的临床疗效比较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治疗不同介入时机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150例随机分为A、B、C 3组各50例,3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A组在生命体征稳定后尽早进行系统康复训练,B组在病情稳定后15~30d开始进行康复训练,C组未给予任何规范的康复治疗,治疗前后评定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MESSS)及Barthel指数(BI)。结果:治疗1个月后,3组MES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且A组显著低于B、C组(P<0.05),B、C 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A组>B组>C组(P<0.05)。6个月后对A组37例、B组34例、C组31例进行随访,MESSS及BI评分均A组>B组>C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应尽早进行康复治疗,早期康复治疗对神经功能恢复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廖仁昊梁容仙陈艳霜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早期康复治疗
阿司匹林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阿司匹林预处理组。各组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缺血再灌注损伤实验动物模型。比较各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脑梗死体积、血清神经元烯醇化酶(NSE)含量及脑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结果阿司匹林预处理组可使神经功能缺损减轻、脑梗死体积缩小、血清NSE含量降低,均较脑缺血再灌注组明显。同时脑组织IL-1β和TNF-α含量亦较脑缺血再灌注组降低。结论阿司匹林预处理可诱导脑缺血耐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脑组织再灌注损伤时IL-1β和TNF-α的表达有关。
陈立英廖仁昊梁容仙王敬
关键词:阿司匹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
后循环脑梗死与基底动脉弯曲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后循环脑梗死与基底动脉弯曲的关系,分析影响后循环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14例脑梗死患者,根据头颅磁共振DWI序列分为前循环梗死组和后循环梗死组,按Giang提出的诊断标准检出基底动脉弯曲的患者,分析后循环脑梗死与基底动脉弯曲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后循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64例(20%)脑梗死患者诊断为基底动脉弯曲,其中前循环梗死组基底动脉弯曲者34例(16%),后循环梗死组30例(2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底动脉弯曲、既往短暂性脑缺血(TIA)病史、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后循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基底动脉弯曲与后循环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基底动脉弯曲、既往TIA病史、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后循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冯倩倩廖仁昊董畅陶晓雪
关键词:后循环脑梗死
全文增补中
橄榄桥小脑萎缩一家系4例报告
2002年
陈立英王德超廖仁昊
关键词:小脑萎缩小脑疾病脑干橄榄
脑缺血耐受的研究进展
2007年
陈立英廖仁昊王敬
关键词:脑缺血耐受内源性保护机制脑缺血预处理兴奋性氨基酸凋亡相关基因神经元死亡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脂联素和白介素-1β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09年
梅利梁容仙廖仁昊
关键词:脂联素白细胞介素-1Β急性脑梗死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