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丽君

作品数:55 被引量:120H指数:6
供职机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17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51篇医药卫生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8篇狼疮
  • 16篇系统性红斑
  • 16篇系统性红斑狼...
  • 16篇抗体
  • 16篇红斑
  • 16篇红斑狼疮
  • 13篇细胞
  • 10篇风湿
  • 9篇系统性红斑狼...
  • 9篇红斑狼疮患者
  • 8篇类风湿
  • 7篇原发性
  • 7篇淋巴
  • 7篇淋巴细胞
  • 7篇关节炎
  • 6篇原发性干燥综...
  • 6篇综合征
  • 5篇免疫
  • 5篇类风湿关节炎
  • 5篇关节

机构

  • 40篇广东医学院
  • 13篇新疆维吾尔自...
  • 7篇深圳市人民医...
  • 4篇北京协和医院
  • 3篇广东医学院附...
  • 1篇常州市第一人...

作者

  • 55篇张丽君
  • 36篇叶志中
  • 25篇庄俊汉
  • 24篇汪迅
  • 24篇李剑松
  • 23篇李博
  • 10篇何伟珍
  • 8篇郭粉莲
  • 7篇尹志华
  • 7篇钟力
  • 7篇胡秋侠
  • 6篇罗秀霞
  • 4篇谢燕
  • 4篇徐珊
  • 3篇唐福林
  • 3篇曾小峰
  • 2篇曾惠琼
  • 2篇张春容
  • 2篇陈雅硕
  • 2篇孔卫红

传媒

  • 8篇中华风湿病学...
  • 3篇中文科技期刊...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广东医学
  • 2篇海南医学
  • 2篇深圳医学
  • 2篇中国药物与临...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风湿病学杂志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临床医学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新疆医学
  • 1篇医师进修杂志
  • 1篇广东医学院学...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中国医学工程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9
  • 7篇2008
  • 4篇2007
  • 5篇2006
  • 7篇2005
  • 5篇2004
  • 2篇2003
  • 4篇2002
  • 2篇2000
  • 2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7
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血清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血清中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的表达水平, 探讨其与pSS患者临床检测指标之间的关系及其在pS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pSS 患者血清中Blys的水平,并与患者...
汪迅李博叶志中庄俊汉张丽君李剑松
文献传递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2基因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相关性研究
提取128例SLE患者和135名健康人群外周血细胞的DNA,分别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法和PCR-序列特异性引物(SSP)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R受体2(TNFR2)基因nt587和nt694的多态性频率。12...
尹志华叶志中曾惠琼罗秀霞汪迅张丽君
文献传递
首发头痛的3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特点观察
2003年
目的 观察首发头痛的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的临床特点 ,寻找早期诊断的线索。方法 分析总结 3 1例此类患者头痛表现及辅助检查等临床资料。结果 首发头痛的SLE临床特点为 :1 早期头痛表现类偏头痛 ( 4 5 % )、类紧张型头痛 ( 3 2 % )、类丛集性头痛 ( 2 3 % ) ,具有 :①头痛性质多样化 ,易向全头扩散 ,日晒后加重 ;②常继发全身症状、脑皮质功能损害或轻度脑局灶征 ;③常规止痛治疗不能有效缓解 ,对糖皮质激素敏感。 2 头痛 6个月后才出现光敏感、口腔粘膜溃疡等其他系统的损害。 3 CT、MR显示病灶以脑室周围为主 ,边界不清 ,无占位效应 ,病变有可逆性。发病 10个月以后有阳性发现者明显增加。 4 抗核抗体 (ANA)阳性率高 ;及时治疗可完全缓解。结论 首发头痛的SLE具有一些特点 ,注意这些特征可早期发现SLE。早期治疗预后良好。
庄俊汉黄宗青张丽君曾莲意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首发症状头痛
白细胞介素-1β对滑膜成纤维细胞表达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
张丽君谢燕张春容徐珊叶志中
Survivin基因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的异常表达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检测Survivin基因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的表达变化,探讨Survivin基因在SLE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抽取32例正常健康对照人群和26例SLE患者的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提取总RNA。半定量RT-PCR法检测Survivin基因的表达,以GAPDH基因为内对照,结果以Survivin基因与GAPDH基因的RT-PCR产物的灰度比值表示。同时分析Survivin基因与SLE患者病情活动度的三个实验室指标dsDNA、补体C3和C4的相关性。结果:半定量RT-PCR显示Survivin基因mR- NA表达在SLE患者组为0.83±0.61,正常对照组为0.49±0.59,SLE患者的Survivin基因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SLE患者的抗dsDNA抗体水平与Survivin基因表达呈正相关(R=0.62,P<0.01),C3水平则与Survivin基因表达呈负相关(R=-0.41,P<0.05),而C4水平则与Survivin基因表达无显著相关(R=-0.28,P>0.05)。结论:Survivin基因在SLE患者外周血中异常高表达,可能在SLE的发病机制中起着一定的作用,且其高表达与SLE患者的病情活动度有关。
尹志华叶志中罗秀霞曾惠琼张丽君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基因抗双链DNA抗体补体C3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及类风湿因子在老年起病的类风湿关节炎中的意义
李博胡秋侠叶志中汪迅张丽君李剑松郭粉莲何伟珍庄俊汉
关于全面护理干预对ICU重症肺炎患者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1年
对ICU重症肺炎患者护理中给予全面护理干预取得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医院ICU重症肺炎患者52例,研究时间区间为2019年1月-2020年月,以数字1:1分组方法,常规ICU护理模式的26例纳入对照组,采用全面护理干预的26例纳入观察组,对两组患者干预效果观察比较。结果: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96.15%与对照组患者69.23%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评分观察组各指标评分结果相比对照组均较高,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WBC计数复常时间、退热时间、氧合指数均较参照组优异,数据差异确切(P<0.05)。结论:ICU重症肺炎患者护理中给予全面护理干预方法,患者认可度较高,且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
张丽君热娜古丽·热合曼
关键词: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
腕关节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MRI诊断价值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探讨MRI对腕关节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早期RA患者22例,女19例,男3例。临床诊断符合198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ARA)诊断标准。全部病例均行双腕关节X线平片及MRI检查。MRI均采用SET1WI,TSET2WI加压脂序列及增强后行Flash2dT1WI加压脂序列扫描,成像平面为横断及冠状面。结果22例患者,MRI下均见滑膜增厚及血管翳形成,其血管翳均见明显增强。22例均见骨质侵蚀、骨髓水肿及关节腔积液征像,其中15例见肌腱炎,而X线平片仅发现4例轻度骨质疏松,余18例均为阴性。结论MRI能显示类风湿关节炎的病理改变。对于临床怀疑早期类风湿关节炎,且X线平片又不能明确诊断者,建议行双腕MR检查,这有助于早期诊断。
沈新平庄俊汉张丽君梁立华赵清洲黄光辉吕建勋
关键词:腕关节MRI诊断X线平片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
关节腔内注射海兰G-F20对老年难治性重度膝骨关节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膝关节腔内注射海兰G-F20治疗老年难治性重度膝骨关节炎(OA)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82例老年难治性重度膝OA患者进行了膝关节腔内注射海兰G-F20治疗,分别记录治疗前及最后一次注射后的第1、4、8、12周评估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在最终进入结果分析的79例老年难治性重度膝OA患者中,患者自身对行走时关节痛VAS评分、患者对关节炎病情的总体评估及WOMAC评分在治疗结束后第1、4、8、12周时均有明显降低(P<0·05),并且对疗效进行评估的各时间点彼此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仅有3例患者在注射后当天出现一过性关节痛加重,随后均迅速自行缓解,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以上研究结果提示膝关节腔内注射海兰G-F20可对老年难治性重度膝OA患者具有较好的短期与中期疗效及较好的安全性。
李博何伟珍孔卫红郭粉莲张丽君李剑松叶志中庄俊汉
关键词:膝骨关节炎疗效关节腔注射
自身免疫病中甲皱微循环与自身抗体之间的关系
1998年
分析40例自身免疫病患者甲皱微循环异常与自身抗体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自身免疫病患者甲皱微循环异常与抗核糖核蛋白抗体(抗RNP抗体)明显相关。抗RNP抗体阳性患者与正常人比较甲皱微循环异常例数,它们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01)。而其它抗体(SSA/SSB/APL/ds-DNA)阳性患者与正常人比较甲皱微循环异常例数,它们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经直线相关分析,发现抗RNP抗体滴度与甲皱微循环异常程度呈正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抗RNP抗体可能影响血管微循环,参与抗体致病。
叶志中许香广张丽君陈顺乐
关键词:自身免疫病甲皱微循环自身抗体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