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宗文

作品数:55 被引量:878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农业部作物种质资源保护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9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2篇化学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21篇燕麦
  • 19篇种质
  • 16篇种质资源
  • 9篇苦荞
  • 8篇荞麦
  • 7篇裸燕麦
  • 5篇性状
  • 5篇遗传多样性分...
  • 5篇植物
  • 5篇AFLP
  • 4篇基因
  • 4篇SSR
  • 3篇多样性
  • 3篇野生
  • 3篇遗传资源
  • 3篇植物遗传
  • 3篇植物遗传资源
  • 3篇黍稷
  • 3篇作物
  • 3篇作物种质

机构

  • 54篇中国农业科学...
  • 25篇国际生物多样...
  • 10篇山西大学
  • 4篇甘肃省农业科...
  • 4篇西昌学院
  • 3篇甘肃农业大学
  • 3篇山西省农业科...
  • 2篇广西农业科学...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云南省农业科...
  • 2篇四川旅游学院
  • 1篇贵州大学
  • 1篇成都大学
  • 1篇嘉兴学院
  • 1篇青海省农林科...
  • 1篇中国科学院成...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张家口市农业...

作者

  • 55篇张宗文
  • 30篇吴斌
  • 9篇李艳琴
  • 5篇王述民
  • 4篇黎裕
  • 4篇陈新
  • 4篇杨庆文
  • 4篇王安虎
  • 4篇陆平
  • 3篇张恩来
  • 3篇贺春贵
  • 3篇张新瑞
  • 3篇赵桂琴
  • 3篇郭建国
  • 3篇郑殿升
  • 3篇刘旭
  • 3篇高佳
  • 3篇徐微
  • 2篇李立会
  • 2篇高国庆

传媒

  • 29篇植物遗传资源...
  • 7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作物学报
  • 2篇生物多样性
  • 2篇麦类作物学报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种子
  • 1篇昆虫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Agricu...
  • 1篇第十届全国生...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7篇2012
  • 7篇2011
  • 1篇2010
  • 5篇2009
  • 5篇2008
  • 2篇2006
  • 1篇2005
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苦荞种质资源AFLP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36
2009年
【目的】从分子水平研究苦荞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综合评价苦荞种质资源提供依据。【方法】用筛选出的20对AFLP引物,对14个不同地理来源的165份苦荞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共扩增出938条清晰的条带,其中314(33.48%)条呈多态性,平均每对引物组合的条带数和多态性带数分别为46.9个和15.7个。不同地理来源苦荞种质的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为0.1093~0.2661,四川资源群最高,青海、云南和甘肃/宁夏等资源群次之,湖南资源群最低。利用Popgen Ver.1.32软件,依不同地理来源苦荞资源群间Nei′s遗传一致度可聚类成5个组,聚类结果与苦荞地理分布相关。基于Structure2.2软件分析,165份苦荞资源分为5大组群,并与Popgen Ver.1.32聚类结果呼应得较好,其中云南和四川资源的群体结构最复杂,最为多样化,分别被聚到了5个组群中。【结论】苦荞类群的亲缘关系以及遗传多样性与其地理分布有一定相关性。
侯雅君张宗文吴斌李艳琴
关键词:苦荞AFLP种质资源
基于PAL基因序列的地方苦荞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苦荞在中国具有广泛的栽培种植地区,长时间演化形成了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为了研究和利用苦荞资源,以国内北方苦荞产区(内蒙古、青海、陕西、山西、甘肃)、西南苦荞产区(西藏、四川、贵州、云南)、国内其他地方品种(江西、安徽、湖北、湖南、广西)及国外品种(尼泊尔)共计67份苦荞材料为研究对象,PCR扩增其PAL基因并测序。在此基础上分析苦荞的遗传多样性,并采用NJ法(neighbor-joining)对67份苦荞材料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供试的67份苦荞材料的PAL基因序列长度为2011 bp,其中,变异位点为160个,占序列总长度的7.9%,简约信息位点为33个,占序列总长度的1.64%,突变的类型主要是碱基的转换与颠换,高变异位点均集中在外显子2的N端。不同来源的苦荞材料间的遗传距离分布于0.002~0.016之间,来源于中国四川组的苦荞材料种内平均遗传距离最大(0.016),中国内蒙古组的最小(0.002)。中国四川地区的材料与其他地区来源的材料间的遗传距离位于0.010~0.016之间,而其他地区间的遗传距离为0.004~0.013。67份苦荞材料的平均π值和θ值分别为0.0034和0.0143。其中,中国四川材料的π值为0.0148。基于PAL基因序列构建的NJ进化树中,67份苦荞材料分为7个类群,分类与地理来源无关。仅中国西藏来源的5份材料聚集为一类,说明PAL基因序列较为稳定,多数材料间变化差异较小。中国四川地区的苦荞材料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中国西藏地区的某一材料中有较多的SNP位点,推测中国西藏的部分材料可能存在突变的热点区,预示着PAL基因新的突变位点区域。
李敏张宗文李艳琴吴斌高佳
关键词:苦荞
中国粮食和农业植物遗传资源状况报告(Ⅱ)被引量:23
2011年
10多年来,中国政府十分重视粮食和农业植物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并根据《粮食和农业植物遗传资源全球行动计划》20项优先领域,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了粮食和农业植物遗传资源的管理;通过培训和科普宣传,提高了公众意识;通过国际合作和协作网建设,实现了信息、人员和植物遗传资源的交流与交换;通过各种国家计划和项目的实施,建立和完善了植物遗传资源保护体系,实现了植物遗传资源的安全保存和可持续利用,为中国乃至世界植物育种和粮食安全发挥了较大作用。
王述民李立会黎裕卢新雄杨庆文曹永生张宗文高卫东邱丽娟万建民刘旭
关键词:植物遗传资源多样性
裸燕麦子粒性状的QTL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以六倍体裸燕麦578(大粒品种)和三分三(小粒品种)为亲本进行杂交,构建包含202个家系的F2遗传作图群体。由172个SSR标记构建出包含21个连锁群的遗传连锁图谱。采用复合区间作图对子粒性状进行QTL定位,共检测到17个控制子粒长度、宽度、千粒重的QTL位点。其中,6个与子粒长度相关的QTL位点表型的贡献率为0.70%-12.83%,5个与子粒宽度相关的QTL位点表型的贡献率为0.77%-12.92%,6个与子粒千粒重相关的QTL位点表型的贡献率为0.58%-10.64%。在这些QTLs中有4个的贡献率达到了10%以上,分别是与子粒长有关的qGL-2(12.83%)、与子粒宽有关的qGW-5(12.92%)以及与千粒重有关的qTGW-3(10.64%)和qTGW-4(10.05%),被认为是主效基因所在位点。而且qGL-2和qTGW-4位于连锁群的相同位置上。还发现第3号连锁群上AM1089-AM1512区段分别与子粒长度、宽度和千粒重相关,同时3号连锁群AM86-2-AM1044区间分别与子粒长度和千粒重相关,而位于第21号连锁群AM3217-AM965区段分别与子粒宽度和千粒重相关。这一研究为燕麦子粒性状的深入研究和相关标记开发以及分子辅助选择研究奠定了基础。
宋高原霍朋杰吴斌张宗文
关键词:燕麦子粒性状QTL主效基因
黍稷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被引量:65
2008年
对国家种质资源库中收集保存的8016份黍稷种质资源的株高、千粒重、生育期等11个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主要农艺性状可归纳为千粒重、主茎节数、主穗长、株高、穗型、花序色、粒色、米色8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6.44%;8016份黍稷种质资源可分成5大组群,各个组群都有一定的形态学特征,其中组群4的1301份种质资源的主茎节数多,单株产量、千粒重都比较大,综合性状表现较好。
胡兴雨陆平贺建波王纶王星玉张红生张宗文吴斌
关键词:黍稷农艺性状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燕麦生物碱提取工艺及功能评价研究
任贵兴刘森任祎侯召华安鸣杨楠马挺军么杨赵炜张宗文陆平张京郭文杰平华秦培友张瑞黄朝辉王海平许光映
该研究首次在国内自主合成了燕麦生物碱bf和bp标准品,建立了燕麦生物碱bf、bp和bc的检测方法。利用我国丰富的燕麦种质资源,进行燕麦生物碱、β-葡聚糖和总多酚含量分析,利用近红外建立燕麦β-葡聚糖的快速鉴定评价技术体系...
关键词:
关键词:燕麦生物碱功能评价
中国苦荞种质资源的保存与研究
<正>引言荞麦(Fagopyrum spp.)是一个古老的亚洲作物,在世界各地已广泛种植。荞麦也是一种未被充分利用作物,但在中国西南温带丘陵地区是重要的粮食作物。荞麦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维生素P、维生素B1和B2、粗纤
张宗文
文献传递
燕麦分子育种研究进展被引量:17
2019年
燕麦是一种主要生长在温带冷凉地区的粮饲兼用作物,近年来燕麦的营养价值和降低胆固醇特性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燕麦及其制品是一种健康食品,促进了燕麦产业发展,对燕麦品种培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现代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结合是满足这一需求的重要途经。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燕麦分子育种方面的研究进展:(1)我国燕麦种质资源的收集与遗传多样性研究。我国的燕麦种质资源收集工作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迄今收集并保存了5282份燕麦种质资源。对这些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研究表明,国内的燕麦种质资源中内蒙古和山西的资源多样性最高;(2)利用各种分子标记构建燕麦遗传连锁图谱研究;(3)一些重要农艺性状的QTL定位研究以及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包括产量、含油量、β-葡聚糖含量、蛋白质含量、抽穗期、抗病基因、抗冻性等重要农艺性状;(4)标记辅助基因组选择技术在燕麦中的应用;(5)燕麦遗传工程育种研究进展。同时,本文将国内的主要研究进展与国外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比较,并对当前分子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希望能为今后通过生物技术手段培育燕麦新品种提供一定的参考。
吴斌郑殿升严威凯申状状晏林张宗文
关键词:燕麦分子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基因工程育种
加拿大引进的二倍体燕麦种质的核型鉴定被引量:12
2013年
采用常规压片法对砂燕麦、西班牙燕麦和短燕麦3个二倍体燕麦种进行了核型研究。结果表明:砂燕麦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2x=14=10m+4sm(2SAT),具近中部和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第4对染色体组的短臂上有1对随体,核不对称系数为68.17%;西班牙燕麦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2x=14=10m+4sm(2SAT),具近中部和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第7对染色体短臂上有1对随体,核不对称系数为59.31%;短燕麦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2x=14=6m+4sm+4st(2SAT),具近端部、近中部和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第6对染色体组的短臂上有1对随体,核不对称系数为63.91%。虽然3个燕麦种的核型均为2A,但它们的染色体形态有明显不同,比较认为砂燕麦相对进化,短燕麦次之,西班牙燕麦较原始。本研究对燕麦种质资源的核型分析及进化地位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刘伟张宗文吴斌
关键词:燕麦属核型进化
一种燕麦属植物染色体倍性快速鉴定的方法及其应用
本发明属于植物生物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燕麦属植物染色体倍性快速鉴定的方法,利用一个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s,简单重复序列)分子标记在不同倍性燕麦属植物中大小与拷贝数不同的特性,结合PCR...
吴斌张宗文
文献传递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