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宪功
- 作品数:14 被引量:33H指数:3
- 供职机构:内蒙古民族大学政法与历史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1644—1949年陕北地区旱灾研究被引量:5
- 2016年
- 通过对1644—1949年间陕北地区自然灾害史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研究了该区域旱灾的等级、发生频率、分布特征、致灾原因等。经统计,该区共发生旱灾131次,发生频率为2.34 a/次。旱灾阶段性明显:1644—1743年间以轻度旱灾为主,灾害频率较低;1744—1823年间中度旱灾增加,轻度中度旱灾交替发生,旱灾频次提高;1824—1949年间,灾害频次大幅增加,大旱灾和特大旱灾频繁发生,灾情持续时间延长,呈现频次逐渐增加、等级逐渐升高的趋势。从发生季节看,夏季是旱灾发生的主要季节,次为春季和秋季。从地域分布上看,旱灾的发生频率呈现出由北向南逐渐降低的特征。该区旱灾的发生与气候波动有直接关系,降水量减少是诱发该区大旱灾和特大旱灾的主要原因,而降水分配不均则是轻度和中度旱灾的主要原因,过度的农业开发则加剧了旱灾的危害程度。
- 张宪功徐雪强古帅王尚义牛俊杰
- 关键词:旱灾
- 明清山西交通地理研究 ——以驿道、铺路为中心
- 自古以来,交通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就占有重要地位。著名史学家严耕望曾指出“交通之畅阻对于国家之兴衰、地方之开发,与民生治调剂,皆具有莫大之作用。”本文以明清山西的驿路和铺路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寰宇通志》、成化《山西通志》...
- 张宪功
- 关键词:明清时期流域性
- 明代汾河上游地区的自然灾害研究
- 2017年
- 汾河上游地区是我国的生态脆弱区,有明一代,该区域的自然灾害呈逐步上升的趋势。在明代中后期,山西进入气候异常寒冷期,是汾河上游地区自然灾害频发的重要因素。人类长时期的毁林、开垦,汾河上游地区的局地小气候受到破坏,不仅加剧了该区域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而且对中下游地区的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
- 张宪功王尚义牛俊杰
- 关键词:明代自然灾害
- 辽代降圣州、永安县及龙化县考被引量:4
- 2018年
- 通过田野调查,运用遥感考古技术,结合文献记载。考订今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腰伯吐城址为辽代的降圣州州城,今通辽市科尔沁区腰伯吐东南城址为辽代降圣州所辖永安县县城,今通辽市开鲁县金宝屯城址为辽代龙化州所辖的龙化县县城。降圣州及永安县所辖的地域,应位于今北老河故道的中下游区域,即今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的西南部和科尔沁区的北部区域。龙化州及龙化县所辖的地域,应位于北老河故道的中上游区域,即今通辽市科尔沁区的西部和开鲁县一带。
- 李鹏李鹏
- 关键词:辽代遥感考古
- 风俗·环境·经济生活——清代陕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区域性差异研究
- 现代区域经济学认为,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取决于当地的产业结构。这一理论也适用于我国的传统社会时期。在我国传统社会的产业结构中,农业所占比重最大,商业其次。因此,一个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和商业发展水平往往可以反映出这个...
- 张宪功
- 关键词:清代农业经济商业经济
- 《明代驿站考》山西驿站补正被引量:2
- 2014年
- 本文对杨正泰《明代驿站考》"山西部分"驿站中存在的诸如建置时间、设置地点、建置沿革、隶属关系等方面的讹误,在可能的范围内加以补正辨误。对尚未列入《明代驿站考》"山西部分"的一些漏考驿站进行了补考。全文重新考证了43处驿站的建置时间、建置沿革、设置地点、隶属关系等,补考了7处驿站。
- 张宪功
- 关键词:明代补正
- “形式”之都与“移动”之都:辽代都城解读的一种尝试
- 2019年
- 文章在总结学界对于辽代都城已有的观点上,对辽代都城进行了重新分析,认为辽代的"都城"应为以皇帝为中心的"捺钵",因为"捺钵"具备了都城所具有的两大基本特征:其一,完整的宗庙祭祀制度;其二,皇帝所居以及中央机构之所在,并对全国实行了有效的统治。但是《辽史》中直言辽代都城为上京,而且纵观全书,辽上京在辽代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那么我们又该如何解释这一现象呢?
- 张宪功
- 关键词:辽代都城文化
- 《中国历史地理》课程综合网络教学模式设计——以内蒙古民族大学为例
- 2016年
- 本文借鉴"太极环教学模型",利用综合网络教学平台,将《中国历史地理》课程学习的空间和时间扩展至课上与课下,通过课前预习了解学生对课程的认知程度、课中重点讲授与课堂答疑相结合、课后实践练习分析与最终综合评价相结合的四位一体的授课模式,通过综合网络教学平台,实现了课上与课下的同步学习、答疑的综合教学。
- 张宪功
- 关键词:中国历史地理
- 清代榆林城商业地位的再探索被引量:1
- 2013年
- 通过考察清代榆林城商业的发展以及榆林城与周边地区商业的区际联系,认为榆林城商业的繁荣发展肇始于军需、得益于蒙古游牧民族和内地商业往来,清代的榆林城则发展成为陕北沿边地区的转口贸易中心;而榆林城与陕北内陆地区之间的商品交流贫乏,商业联系疏远。商业中心与经济辐射区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不能体现,所以,清代榆林城为陕北地区商业中心的观点是与史实有偏颇的。因此,我们必须从商业活动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出发,突破行政区域的限制来探讨历史上商业活动。
- 张宪功
- 关键词:转口贸易
- 风俗·环境·经济生活
- 现代区域经济学认为,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取决于当地的产业结构。这一理论也适用于我国的传统社会时期。在我国传统社会的产业结构中,农业所占比重最大,商业其次。因此,一个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和商业发展水平往往可以反映出这个...
- 张宪功
- 关键词:清代农业经济商业经济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