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峰振
- 作品数:6 被引量:87H指数:5
- 供职机构:华南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 铝板电絮凝去除水体中镍离子的研究被引量:14
- 2014年
- 采用铝板作为电极进行废水中Ni2+的电絮凝去除实验,考察电流密度、溶液初始pH值、水体常见阳离子(Ca2+和Mg2+)及极板间距对铝板电絮凝去除Ni2+效率的影响.通过溶解态铝絮体聚合度、pH值变化等指标的检测分析,阐明这些影响因素对电絮凝效率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电流密度为13mA/cm2、初始pH值在中性或弱碱性范围时,反应60 min后,Ni2+去除率可达99%以上;废水中的Ca2+和高浓度Mg2+可明显降低Ni2+的去除率;极板间距对电絮凝效率的影响不显著.
- 杨波李影影张峰振张鸿卓琼芳
- 关键词:环境工程电镀废水电絮凝铝电极去除率
- 卤代有机污染物的光化学降解被引量:13
- 2014年
- 包括全氟或部分氟代化合物(PFCs)、氯代有机物(COCs)以及溴代有机物(BOCs)等的卤代有机污染物(halogenated organic contaminants,HOCs)排放到环境中会表现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特征,因此涉及HOCs性质、光吸收与量子效应、材料与界面特性、环境条件等方面优化的光化学清除方法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基于此,本文归纳分析了光激发催化剂产生活性物种如hVB+、eCB-、·OH、eaq-等氧化或还原全氟辛酸、多氯联苯、多溴联苯醚的反应机理及直接光解机理,指出HOCs的光化学降解主要是通过其与活性物种之间电子转移或其激发态光致还原脱卤来实现,认为光催化材料和反应过程优化设计是影响光催化降解HOCs的重要因素。基于目前已经取得的研究发现与成果,从界面电子转移、材料能带信息、反应与分离集成化等方面提出本领域未来学术与技术层面值得深入探索的关键问题。
- 张峰振吴超飞胡芸韦朝海
- 关键词:光催化直接光解羟基自由基
- 电絮凝处理含Cu^(2+)废水的影响机制研究被引量:10
- 2014年
- 电絮凝是去除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有效技术。研究考察了极板类型、电流密度、溶液pH值和阳离子(Ca2+、Mg2+)、阴离子(SO42-、Cl-、NO3-、H2PO2-)对电絮凝除Cu2+的影响,并解析这些影响因素对电絮凝效率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采用铁板电极在电流密度13 mA/cm2、初始pH=5.0,反应60 min后Cu2+(250 mg/L)去除率可达99%以上。Ca2+、Mg2+对Cu2+的电絮凝去除影响不明显,SO42-、H2PO2-、Cl-对除Cu2+有促进作用,而NO3-的存在会显著降低除Cu2+效果。
- 杨波张峰振张鸿赵绪新刘剑洪
- 关键词:电絮凝影响因素
- 废水处理非均相臭氧催化氧化过程:催化剂和新概念反应器
- 臭氧催化技术能克服臭氧分子选择性氧化不饱和有机物且对有机物矿化不彻底的弊端。目前,非均相臭氧催化剂主要包括金属氧化物和碳基质材料,其表面活性位点的优势调控是研究热点,为设计高效催化剂提供理论指导。此外,传统臭氧反应器采用...
- 张峰振
- 关键词:臭氧催化氧化铁氧体
- 文献传递
- 电絮凝法进行废水处理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9
- 2012年
- 综述了电絮凝法处理废水的原理和特点,解析Al3+、Fe3+的水解聚合过程,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的作用,包括电极材料、pH、电流密度等,列举了电絮凝法的部分实际应用,包括处理废水中的铬、磷、氟、染料污染物等,并提出目前研究和应用存在的问题及今后该技术的发展方向。
- 张峰振杨波张鸿赵绪新刘剑洪
- 关键词:电絮凝法絮凝机理废水处理
- 酸根离子对铝板电絮凝处理含镍废水的影响被引量:7
- 2014年
- 电絮凝是去除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有效技术。本研究考察了常见酸根离子SO2-4、Cl-、NO-3和H2PO-2对铝板电絮凝除Ni2+的影响。结果表明,SO2-4、Cl-、NO-3均有利于Ni2+的去除,其中由于NO-3的还原可提高铝阳极溶解效率,因此,当其浓度从0.0186增至0.186 mol/L时,反应30 min后Ni2+去除率从77.9%升至99.8%。H2PO-2会降低絮体絮凝活性并钝化电极,从而显著降低Ni2+去除率,其浓度从0.0186 mol/L增至0.372 mol/L,反应60 min后Ni2+去除率从91.7%降至30.5%。另外,对各阴离子存在下溶解态铝絮体聚合度以及电解过程pH的检测,进一步揭示这4种离子对电絮凝影响机制。
- 张峰振杨波张鸿赵绪新刘剑洪
- 关键词:电絮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