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康蓉
- 作品数:15 被引量:25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西省青年科技研究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生物学理学更多>>
- 血小板裂解液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的影响被引量:8
- 2008年
- 背景:血小板裂解液是将浓缩血小板进一步裂解后所获得的液体成分,含有多种生物活性因子。有研究认为血小板裂解液可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而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还不太了解。目的:探讨血小板裂解液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独立样本观察,于2007-09/2008-01在山西省医用组织库完成实验。材料:清洁级成年健康Wistar大鼠8只。方法:取2只大鼠股骨,全骨髓培养法传代扩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自6只大鼠心内采血,采用3次离心结合反复冻融法制备血小板裂解液。取第5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含10%胎牛血清的L-DMEM/F12作为基础培养基组,在此基础上分别加入血小板裂解液至终浓度为1%和5%作为条件培养基组。主要观察指标:ELISA法测定血小板裂解液中生长因子含量。CASY细胞分析仪计数活细胞。双缩脲法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细胞总蛋白含量。倒置显微镜动态观察细胞形态变化与生长状况。结果:①血小板裂解液中的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含量分别为(300±30),(140±25),(80±35),(70±20)ng/L。②自培养第3天开始,条件培养基组活细胞数均明显高于基础培养基组(P<0.05),且含5%血小板裂解液的条件培养基组升高幅度尤为显著,于第3天达到对数生长期,比基础培养基组提前约1d,细胞总数在第4,9天时达基础培养基组的近3倍。③培养1周后条件培养基组每106个细胞中的总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基础培养基组(P<0.05)。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不同浓度血小板裂解液培养条件下,细胞形态基本一致,多为长梭形,类似于成纤维细胞。结论:血小板裂解液是多种生长因子的承载体系,具有丝裂原功效,可在体外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增殖,且该效应存在一定程度的剂�
- 宋会平王志强赵亚平陈学英张育敏康悦张康蓉李宝兴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血小板裂解液细胞增殖
- 微量过氧乙酸溶液细胞毒性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评价微量过氧乙酸的细胞毒性,为过氧乙酸灭菌时残余量限值的制定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观察体积分数(V/V)为1×10-6、2×10-6、3×10-6、4×10-6、5×10-6和10×10-6的过氧乙酸对第3代L929小鼠成纤维细胞生长的影响,将不含过氧乙酸的培养基作为对照组。分别于培养后2、4和7d经MTT比色法测定各组吸光度(A)值,绘制细胞生长曲线,计算各组细胞相对增殖率,对不同浓度过氧乙酸进行细胞毒性评价。结果培养后2、4和7d,1×10-6组与对照组细胞形态及生长状况相似,其余各组细胞生长较差。MTT法检测显示,各时间点对照组A值最大,除1×10-6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浓度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各时间点随着过氧乙酸浓度增加A值逐渐下降,细胞增殖与过氧乙酸浓度成负相关;培养后2、4和7d,相关系数分别为—1.000、—1.000、—0.964(P<0.001),相关程度随时间延长逐渐减小。1×10-6组与对照组生长曲线近似,具有明显的指数增长期,其余组生长曲线较平缓。1×10-6组过氧乙酸的细胞毒性分级为1级,2×10-6组为2级,3×10-6组为3级,4×10-6组为3~4级,5×10-6、10×10-6组均为4级。结论 1×10-6过氧乙酸无明显细胞毒性,浓度超过1×10-6的过氧乙酸具有不同程度细胞毒性。
- 周沫李幼忱李宝明赵亚平张育敏张乃丽张康蓉李宝兴
- 关键词:过氧乙酸细胞毒性成纤维细胞
- 新螯合剂FZ-82-4促排铅的实验研究
- 本实验将新螯合剂FZ-82-4用于铅中毒大鼠的促排,并与DTPA、EDTA、进行比较,指在扩大FZ-82-4的药用范围,为铅中毒找有效治疗药物.
- 封觉张康蓉尹协瑜
- 关键词:铅中毒
- 文献传递
- 同种异体骨移植后骨吸收和破骨细胞的形态学特点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探讨骨移植后骨吸收和破骨细胞的型态学特点。方法利用扫描电镜,结合光镜,观察8例临床植骨后因严重骨吸收被取出的标本,5例人类正常骨标本和20例大鼠肌内埋入的骨标本,分析严重骨吸收过程中破骨细胞和破骨区表面的形态学特征,以及破骨细胞的形态学演变。结果与正常对照骨标本不同,骨吸收部位有大量幼稚的单核破骨细胞聚集,伴有表面结构变异退变,内部纤维裸露和红细胞吞噬破骨区表现为局灶性切割而不是弥漫性骨质疏松。结论破骨的特点是出现单核破骨细胞和局灶性切割。
- 孙世荃马洪强康悦张康蓉
- 关键词:骨移植破骨细胞骨吸收
- 新螯合剂FZ-82-4的毒性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01年
- 赵书彦张淑贤封觉张康蓉孟宪钰庄小玲陈如松
- 关键词:急性毒性辐射防护药
- 骨移植并发感染时骨吸收的细胞学成分和植入骨辐照灭菌的作用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探讨骨移植后并发炎症感染时引起骨吸收的细胞成分。方法利用光镜、扫描电镜和光镜扫描电镜对比(LM/SEM)的方法,对10例感染骨标本进行观察,同时利用染菌和掺入内毒素的骨标本植入大鼠肌内进行验证。结果利用LM/SEM方法能在那些看似只有炎症细胞的骨吸收区发现破骨细胞,只是因其形态模糊而被光镜忽略。结论植入骨的吸收来自破骨细胞而不是炎症细胞。由于辐照灭菌不能消除染菌样品引起的炎症反应,辐照不能使内毒素灭活,因此控制骨产品的初始菌量是保证骨产品质量和降低植骨后出现炎症反应的重要措施。
- 孙世荃张康蓉康悦马洪强
- 关键词:破骨细胞
- 新螯合剂FZ-82-4促排铜的实验研究
- 本实验观察了新螯合剂FZ-82-4对硫磺铜中毒动物的促排铜效果,并与EDTA进行了比较,指在扩大新螯合剂FZ-82-7的应用范围.
- 张康蓉封觉郭谦韩宝华
- 关键词:铜中毒促排效果
- 文献传递
- 骨移植并发感染时骨吸收的细胞学成分和植入骨辐照灭菌的作用
- 利用光镜、扫描电镜和光镜扫描电镜对比(LM/SEM)的方法研究临床骨移植后并发炎症感染时引起骨吸收的细胞成分,共10例;同时利用染菌和掺入内毒素的骨标本植入大鼠肌内进行验证。 结果看到,利用LM/SEM方法能在那些看似只...
- 孙世荃张康蓉康悦马洪强
- 关键词:破骨细胞辐照灭菌
- 文献传递
- N<Sup>1</Sup>N<Sup>2</Sup>一双(2.3-二羟基-4.6-二磺酸苄基)亚乙基二胺螯合剂
- 本发明提供一种N<Sup>1</Sup>N<Sup>2</Sup>-双(2.3-二羟基 -4.6-二磺酸苄基)亚乙基二胺螯合剂,其结构见右式,其合成方法为:采用胺基乙烯化合物、甲醛和1.2-二羟基-3.5-二磺酸碱金属盐...
- 封觉张康蓉
- 文献传递
- N,N′-双(2,3-二羟基-4,6-二磺酸苄基)亚乙基二胺螯合剂
- 本发明提供一种N,N’-双(2,3-二羟基-4,6-二磺酸苄基)亚乙基二胺,其结构式为:;其制备方法在于将乙二胺、甲醛和1,2-二羟基苯-3,5-二磺酸碱金属盐或碱土金属盐,通过硫酸锌的催化作用,在60~120℃温度下反...
- 封觉张康蓉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