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强波

作品数:5 被引量:9H指数:3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肝癌
  • 3篇细胞
  • 2篇细胞系
  • 2篇肝癌细胞
  • 2篇肝癌细胞系
  • 2篇癌细胞
  • 2篇癌细胞系
  • 2篇DOXYCY...
  • 2篇HEPG
  • 1篇多西环素
  • 1篇新生血管
  • 1篇新生血管化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化
  • 1篇整合素
  • 1篇整合素ΑV
  • 1篇整合素Β3
  • 1篇乳头
  • 1篇乳头状
  • 1篇乳头状癌

机构

  • 2篇山东大学
  • 2篇山东省千佛山...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临朐县人民医...

作者

  • 5篇张强波
  • 2篇时昌文
  • 2篇李杰
  • 1篇孙京杰
  • 1篇陈波
  • 1篇吕斌
  • 1篇曾庆东
  • 1篇李鲁传
  • 1篇贾欣永
  • 1篇徐宗珍
  • 1篇王斌
  • 1篇孙海清
  • 1篇李捷
  • 1篇韩旭
  • 1篇曹莉莉

传媒

  • 2篇中国现代普通...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08
  • 1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选择性地进行中央区淋巴结清除术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方法选择2011-10-01-2013-01-30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手术治疗的150例PTMC患者(不包含因复发手术的病例)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PTM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中央区总转移率为35.3%(53/150)。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有无被膜侵犯和临床分期cN1者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OR=2.466,P=0.010)、被膜侵犯(OR=1.632,P=0.005)、临床分期(OR=2.070,P=0.001)同样为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3个独立危险因素均不具备者的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16.3%,7/43)明显低于具备任一危险因素者(43.0%,45/107),P=0.002。结论 PTMC患者肿瘤大小、肿瘤侵犯被膜、临床分期cN1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独立危险因素,具备相关危险因素患者有必要常规行中央区淋巴结清除。
王斌孙海清陈波吕斌李鲁传张强波曾庆东
关键词: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
Doxycycline抑制人肝癌细胞系HepG_2生长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观察多西环素(Doxycycline)对人肝细胞性肝癌细胞系HepG2生长抑制和凋亡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Doxycycline(5、10、20、30和50mg/L)对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系HepG2进行不同的时间干预(24、48和72h),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抑制率,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率,免疫细胞化学检测Fas、FasL及MMP-2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Doxycycline作用HepG2细胞48h和72h后,细胞生长被明显抑制,与无药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呈时间、浓度依赖趋势。其细胞凋亡率较无药对照组也明显升高(P<0.01);20mg/L Doxycycline作用于癌细胞48h后,实验组FasL蛋白阳性表达较无药对照组明显升高,MMP-2蛋白阳性表达较无药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Fas蛋白表达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oxycycline对人肝癌细胞系HepG2具有明显的生长抑制和促凋亡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MMP-2、上调FasL从而启动Fas/FasL膜受体途径有关。
张强波李杰时昌文李捷孙京杰曹莉莉
关键词:肝肿瘤DOXYCYCLINEFASLMMP-2
Doxycycline对人肝癌细胞系HepG<,2>增殖及凋亡的体外实验研究
目的:肝癌的发生与发展与肿瘤细胞的凋亡关系密切,因此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策略成为近年来肝癌治疗的重点。Doxycycline(多西环素)为四环素类抗生素的一种,被广泛用于多种微生物感染,已有研究表明它可对多种肿瘤有明显的生...
张强波
关键词:多西环素肝癌细胞
文献传递
索拉非尼抑制自然杀伤细胞(NK)促肝癌转移的机制与干预的实验研究
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是临床常见恶性肿瘤,目前手术切除仍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然而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失去手术切除机会,而非手术姑息性治疗方法,包括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TACE)、射频消融、放射治疗等,疗效均不满意。分子靶...
张强波
关键词:索拉非尼NK细胞杀伤功能
整合素αV、β3反义基因抑制裸鼠种植性肝癌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整合素αV、β3反义基因对种植性肝癌血管生成的阻抑作用。方法:建立裸鼠肝癌模型,将反义基因表达载体αV/pcDNA3、β3/pcDNA3分别以αV、β3及αVβ3联合形式瘤内转染,同时设载体空壳组对照,检测整合素αV、β3蛋白及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的改变。结果:(1)实验组较对照组αV、β3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实验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αV组、β3组、αVβ3组MVD分别为(17.53±1.88)、(16.06±1.92)、(15.83±2.00)、(14.86±1.69)条,αVβ3组与αV组、β3组及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MV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合素αV、β3反义基因可明显下调整合素αV、β3蛋白表达,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联合应用效果更加显著。
贾欣永李杰徐宗珍韩旭张强波时昌文
关键词:整合素ΑV整合素Β3新生血管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