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慧博 作品数:16 被引量:101 H指数:6 供职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活体评价肝VX2移植瘤新生血管生成 被引量:12 2007年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灌注技术研究兔肝VX2移植瘤新生血管生成。方法选取10只正常新西兰大白兔肝脏,以及15只种有肝VX2移植瘤的兔肝脏行多层螺旋CT灌注扫描,对比肿瘤边缘区、非肿瘤区肝脏、正常肝脏的肝血流量(HBF)、血容积(HBV)、平均通过时间(MTT)、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和肝动脉灌注指数(HAI)的变化规律。结果肿瘤边缘区HBF、HBV、HAI、PS增高与非肿瘤区肝脏和正常肝脏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肿瘤边缘区MTT降低与非肿瘤区肝组织和正常肝脏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灌注参数在非肿瘤区肝脏和正常肝脏中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能活体评价肝VX2移植瘤新生血管生成,提供量化功能信息。 姜慧杰 徐克 张慧博 刘白鹭 舒圣捷 黄亚华关键词:灌注成像 VX2肿瘤 新生血管形成 正常兔脑血流动力学的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 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正常兔脑血流动力学测量中的应用。方法 健康新西兰种大白兔15 只,行CT平扫后,选择基底节层面及相邻层面,分别经耳缘静脉与股静脉途径以1 ml/s,0.5 ml/s,0.3 ml/s速率注入造影剂,同时开始连续50 s多层动态扫描,经后处理获得灌注图像。对感兴趣区测量血流量。血容量及平均通过时间等血流动力学参数并进行分析。结果 应用股静脉团注对比剂途径可以获得较好图像质量,多层螺旋CT灌注扫描可反映出大部分兔脑组织的血流动力学状态,不同团注对比剂速率获得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值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为兔脑血流动力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无创性手段。 张慧博 徐克 姜慧杰 白荣杰 郭敏 王强关键词:血流动力学 端脑 基于临床常规腹部双能CT数据进行骨密度测量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应用3种物质分离算法对临床常规腹部双能CT(dual energy CT,DECT)数据进行骨密度测量的可行性。方法选取行腹部DECT扫描的16例患者的64个椎体及32个股骨近端进行骨密度测量。以双能X线骨密度仪(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检测的T值(T-score)作为判断骨质疏松的"金标准"。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及ROC曲线对DECT与DXA测量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及诊断效能的判定。结果腰椎DECT测量值:双能体积骨密度(DE-v BMD)(98.70±36.51)mg/cm^3,模拟单能体积骨密度(SE-v BMD)(103.79±57.07)mg/cm^3,ROI内平均CT值(average ROI)(145.02±77.44)HU;骨分数(bone fraction)(185.00±60.49)HU,T-score(DE)-2.41±1.36。股骨近端DECT测量值:DE-v BMD(96.30±39.78)mg/cm^3,SE-v BMD(79.63±54.12)mg/cm^3,average ROI(101.50±78.59)HU;bone fraction(176.25±64.13)HU,T-score(DE)-2.57±1.54。腰椎及股骨近端的各测量值与DXA的T值及BMD间均显著相关(P<0.01)。ROC曲线显示DE-v BMD、SE-v BMD、average ROI、bone fraction、T-score(DE)对骨质疏松均具有诊断价值,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依次为0.92、0.93、0.87、0.90及0.88,并且相互间的诊断效能无显著差异。结论应用3种物质分离算法对临床常规腹部DECT数据进行BMD测量是可行的,且具良好的准确性和精度。 薛艳萍 蒋涛 陈宁 张卫国 张慧博 徐敏关键词:双能CT 双能X线骨密度仪 骨密度 实验性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兔血清钙、磷、PTH水平分析 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研究早期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 (PHPT)的血清钙、磷、甲状旁腺素 (PTH)诊断价值。方法 :将 6 0只成年白兔随机分为 6组 ,每组 1 0只。实验组和对照组各 30只 ,对照组喂以正常饮食 (Ca∶P ,1∶0 .7) ,实验组喂以高磷饮食 (Ca∶P ,1∶7) ,建立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动物模型 ,在喂养前一周及喂养后第 1 ,2 ,3个月时 ,对所有动物做血钙、血磷、血PTH测定 ,并在第 1 ,2 ,3个月末时 ,将对照组与实验组动物各 1 0只处死 ,进行甲状旁腺及肾组织学检查 ,观察甲状旁腺及肾脏的组织学改变。结果 :实验组血PTH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血钙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而血磷水平变化无显著差异。甲状旁腺组织学检查 ,在 1个月时无变化 ,在 2个月时 ,实验组中的 1 0例中 6例显示轻度增生 ,3个月时 1 0例中 9例轻、中度增生。肾脏组织学检查 ,在 1个月时无变化 ,但在第 2、3个月时发现肾实质内炎性改变 ,并伴钙盐沉积。结论 :血清钙下降 ,血磷无明显变化 ,血PTH水平升高可能比高血钙。 白荣杰 柳淑云 于天龙 韩铭钧 吴振华 张慧博 张金珠关键词: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 钙 磷 甲状旁腺素 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的肿瘤学和功能学结局:10年随访 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评估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laparoscopic radical prostatectomy,LRP)后长期控尿功能、性功能和疾病复发、总体死亡以及前列腺癌特异性死亡风险。方法回顾性随访2009年6月至2013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泌尿外科进行LRP的99例患者的肿瘤学结局和功能学结局。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80例患者纳入研究。采用Cox回归分析患者LRP术后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肿瘤特异生存时间(cancer specific survival,CSS)、影像学无进展生存时间(radiologic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rPFS)的影响因素。结果LRP术后前列腺癌患者的5年和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6%和70%,肿瘤特异生存率分别为91%和85%,无影像学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7%和76%。Gleason评分及术后未达到临床治愈是影响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病理Gleason评分是影响患者CSS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最高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浓度大于20 ng/mL是影响患者rPFS的独立危险因素,但术后未达到临床治愈对CSS、rPFS的影响仅具有边缘性显著性意义。LRP术后76.8%的患者能够完全控尿,21.4%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尿失禁,51.8%的患者没有性刺激或者性兴奋,12.5%的患者仍可以正常进行性生活,35.7%的患者存在勃起功能障碍不足以维持正常的性生活,术中未保留血管神经束的患者勃起功能障碍发生率比保留者发生率更高。结论前列腺癌患者接受LRP后,长期的控瘤和控尿功能基本与国外报道相似,采用LRP治疗前列腺癌可以获得非常好的肿瘤学和功能学结局。 叶小波 熊天宇 朱光艺 张慧博 金木兰 杨敏福 邢念增 牛亦农脑白质疏松症患者执行功能障碍的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应用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探讨脑白质疏松症(LA)患者脑白质微结构的改变与执行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对23例LA患者和19例健康对照进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和4项执行功能测验包括Stroop色词干扰测验、连线测验(TMT)、数字符号测验(DST)、言语流畅性测验(VF),行DTI扫描,测量LA患者病灶区(WML)、LA患者正常表现白质区(NAWM)、对照组半卵圆中心、脑室前后部周围白质区的各向异性值(FA)、表观扩散系数(ADC)、平均扩散率(MD),并对LA组白质参数与认知功能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LA患者存在明显的执行功能障碍,LA患者在Stroop色词干扰测验B、Stroop色词干扰测验C和Stroop色词干扰测验C—B、TMT—A和TMT—B、DST行为学成绩均较对照组相应测验值差[(69.4±13.4)和(43.3±5.0),t=8.03,P〈0.05]、[(141.4±42.1)和(65.4±10.3),t=7.66,P〈0.05]、[(72.0±41.4)和(22.1±9.6),t=5.13,P〈0.053、[(73.2±15.3)和(31.2±7.2),t=10.97,P〈0.05]、[(125.6±18.0)和(81.6±5.9),t=10.22,P〈0.05]和[(24.8±5.6)和(36.8±5.1),t=7.19,P〈0.053。WML在半卵圆中心、脑室前部和后部FA显著低于NAWM与对照组的相应区域的检验值[(0.2±0.1),(0.4±0.1)和(0.4±0.1),F=45.08,P〈0.05]、[(0.2±0.0),(0.4±0.1)和(0.4±0.1),F=70.11,P〈0.053和[(0.3±0.1),(0.4±0.1)和(0.4±0.1),F=8.54,P〈0.053;而WML在半卯圆中心、脑室前部和后部ADC显著高于NAWM和对照组的相应区域的检验值[(1.2±0.2),(O.8±0.1)和(0.8±0.1),F=46.77,P〈0.05]、[(1.2±0.3),(0.8±0.0)和(0.8±0.1),F=68.22,P〈0.05]和[(1.4±0.3),(0.8±0.0)和(0.9士0.1),F=17.08� 王双坤 袁俊亮 郝咏刚 李淑娟 胡文立 郭晓娟 刘敏 顾华 张慧博 彭朋关键词:脑白质疏松症 磁共振成像 弥散 磁共振影像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通过分析血栓异常信号以及继发静脉性脑实质改变,探讨磁共振多对比加权序列(T1WI、T2WI、FLAIR、DWI以及TOF-MRV)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CVT)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纳入怀疑有CVT入院的患者,由两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分别在磁共振多序列对比加权图像上(T1WI、T2WI、FLAIR、DWI以及TOF-MRV)分析血栓信号异常改变,对上矢状窦、直窦、右侧横窦、右侧乙状窦、左侧横窦、左侧乙状窦、皮质浅静脉7个静脉节段进行双盲评价,分析磁共振各序列在患者水平及节段水平上的敏感度及特异度;记录脑实质异常改变特点以及患者治疗方式,并分析脑实质异常改变与血栓受累节段、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相关性。结果最终纳入22名患者,其中15名为CVT;7名为非CVT,累及血栓节段共56处。在患者水平上,T1WI、T2WI、FLAIR、DWI以及TOF-MRV的诊断敏感度分别为66.7%、86.7%、100.0%、46.7%以及100.0%;在脑静脉节段水平上,T1WI、T2WI、FLAIR、DWI以及TOF-MRV的敏感度分别为32.1%、57.1%、78.6%、19.6%以及91.1%;在15名CVT患者中,6名CVT患者(40%)出现了8处脑实质异常改变,病变主要分布在皮质及皮质下,位于静脉引流区;其中4处(50%)为出血性改变(出血性梗死、血肿),且病变侧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与对侧正常脑实质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3);在接受血管内治疗的6名CVT患者中,4名患者(66.7%)存在脑实质异常,另外2名患者(44.4%)脑实质正常。结论TOF-MRV对CVT的诊断敏感度最高,其次为FLAIR和T2WI序列,另外,继发的静脉性脑实质改变在磁共振图像上具有一定的空间分布特点,识别这些特点或许有助于CVT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决策的选择。 张慧博 杨晓旭 刘欣圆 顾华 王双坤 杨旗关键词:脑静脉血栓 静脉性脑梗死 磁共振成像 类风湿性关节炎磁共振成像诊断国内外研究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1 2012年 背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磁共振成像技术由于具有良好的组织分辨率,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早期诊断上敏感性较高。目的: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磁共振成像诊断研究的国内外文献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了解这一领域的研究趋势。方法:以电子检索方式对CNKI数据库和SCI数据库2002-01/2011-12收录有关类风湿性关节炎磁共振成像诊断研究的文献进行分析,中文检索词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影像;磁共振成像",英文检索词为"MRI;rheumatoid arthritis;RA",运用数据库的分析功能和Excel软件图表的功能分析数据特征。结果与结论:CNKI数据库共收录文献60篇,SCI数据库收录文献数量明显高于CNKI数据库为300篇,两个数据库文献数量均呈现总体上升趋势。CNKI数据库发表类风湿性关节炎磁共振成像诊断研究文献量较多的期刊为《磁共振成像》、《中国医学影像技术》和《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SCI数据库发表文献最多的期刊为Annals of the Rheumatic Diseases《风湿性疾病年报》,且影响因子最高为8.727。CNKI数据库收录文献最多的机构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为5篇,SCI数据库中利兹大学文献数量最多为37篇,其次为奥克兰大学和哥本哈根大学医院。从文献的下载频次来看,Arthritis and Rheumatism《关节炎和风湿病》杂志的被引排名较靠前,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磁共振成像诊断研究的经典期刊。从文献的国家分布来分析,英格兰和美国在SCI数据库中发表文献数量最多,中国在SCI数据库发表文献数量较少。 张慧博 刘敏 王丽 蒋涛 翟仁友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 滑膜增厚 骨髓水肿 骨侵蚀 关节积液 手及腕关节MRI对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5 2013年 目的 回顾性分析MRI对手及腕关节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放射科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56例符合2010美国类风湿学会/欧洲防治风湿病联盟类风湿关节炎分类诊断标准病例,按病程分为早期病例组(〈12个月)34例及确诊病例组(〉12个月)22例,其中男24例、女32例.所有病例行短T1反转恢复序列(STIR)平扫、自旋回波T1加权平扫及自旋回波T1加权增强扫描,观察骨髓水肿,骨侵蚀,滑膜炎的MR征象,并应用国际类风湿关节炎磁共振评分系统(OMERACT- RAMRIS)比较分析.结果 早期病例组和确诊病例组间骨髓水肿,骨侵蚀,滑膜炎征象出现率分别为88.2%(30/34),91.1%(31/34),100%(34/34)和90.9%(20/22),95.4%(21/22),100%(22/22),各征象出现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病例组与确诊病例组组间骨髓水肿及骨侵蚀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滑膜炎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骨髓水肿,骨侵蚀和滑膜炎是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重要征象,而骨髓水肿和骨侵蚀的MR征像对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张慧博 刘敏 王丽 蒋涛 司丽芳 翟仁友 白荣杰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腕关节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 建立一种适合于影像学对照研究的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动物模型。方法 将 80只成年白兔随机分为 8组 ,每组 10只。并设对照组 3 0只以正常饮食 (Ca∶P =1∶0 .7)喂养。实验组 5 0只以高磷饮食 (Ca∶P =1∶7)喂养。分别在喂养前一周及喂养后第 1、2、3、4、5个月末对所有动物做血钙、血磷、血PTH测定 ,并进行骨影像学及喂养后动物的甲状旁腺、肾及其骨骼病理学观察。结果 整个实验过程中 ,实验组血PTH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在前 3个月时 ,血钙水平下降 ,而血磷水平变化无明显差异 ,在第 4、5个月末 ,血钙水平明显升高 ,而血磷水平明显下降。甲状旁腺组织学检查 :在 1个月时无变化 ,2个月时实验组 10例中 6例显示轻度增生 ,3个月时 10例中 9例显示轻、中度增生。在第 4、5个月末 ,2 0例均明显增生。影像学检查 :前 3个月骨骼影像学检查未发现异常改变 ,第 4个月末 ,10例有 7例肋骨、骶骨及髂骨密度降低。第 5个月末 ,10例均显示肋骨、骶骨及髂骨骨密度减低及骨膜下骨皮质吸收 ,而对照组中所有动物未发现异常病理变化。结论 高磷饮食可成功地建立适合影像学研究的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动物模型。 白荣杰 韩铭钧 吴振华 张慧博关键词:动物模型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骨病 影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