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晋碚

作品数:283 被引量:2,203H指数:24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2篇期刊文章
  • 2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31篇医药卫生
  • 38篇哲学宗教
  • 4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61篇抑郁
  • 59篇精神分裂症
  • 59篇分裂症
  • 37篇抑郁症
  • 35篇心理
  • 28篇精神病
  • 26篇精神分裂症患...
  • 24篇双相
  • 23篇老年
  • 17篇焦虑
  • 16篇生活质量
  • 16篇活质量
  • 15篇抑郁症患者
  • 14篇首发
  • 13篇退休
  • 13篇自杀
  • 13篇离退休
  • 13篇老人
  • 12篇退休老人
  • 12篇离退休老人

机构

  • 207篇中山大学附属...
  • 36篇中山医科大学...
  • 32篇中南大学湘雅...
  • 29篇中山医科大学
  • 24篇南京医科大学...
  • 22篇北京大学第六...
  • 21篇广州市惠爱医...
  • 19篇浙江大学医学...
  • 19篇首都医科大学...
  • 17篇哈尔滨医科大...
  • 17篇上海交通大学
  • 16篇北京回龙观医...
  • 14篇同济大学附属...
  • 14篇四川大学华西...
  • 11篇杭州市第七人...
  • 10篇中山大学
  • 7篇北京大学
  • 7篇广州市脑科医...
  • 6篇广州医科大学
  • 5篇昆明医学院第...

作者

  • 256篇张晋碚
  • 105篇关念红
  • 53篇王相兰
  • 52篇陶炯
  • 48篇魏钦令
  • 44篇甘照宇
  • 41篇钟智勇
  • 39篇吴小立
  • 32篇郑俩荣
  • 32篇唐济湘
  • 29篇韩自力
  • 26篇易欢琼
  • 25篇李雷俊
  • 25篇张明
  • 23篇王继辉
  • 22篇温盛霖
  • 19篇李惠春
  • 19篇王刚
  • 18篇周英
  • 15篇程敏锋

传媒

  • 30篇中国神经精神...
  • 27篇中国行为医学...
  • 12篇中华行为医学...
  • 11篇中华精神科杂...
  • 11篇中山大学学报...
  • 9篇健康心理学杂...
  • 9篇新医学
  • 8篇中华神经医学...
  • 7篇中国校医
  • 7篇中华医学会第...
  • 6篇中华医学杂志
  • 6篇中国临床心理...
  • 6篇中国心理卫生...
  • 5篇临床精神医学...
  • 5篇中国健康心理...
  • 4篇中国慢性病预...
  • 3篇中国药物依赖...
  • 3篇中国老年学杂...
  • 3篇中国学校卫生
  • 3篇中国新药与临...

年份

  • 3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7
  • 1篇2016
  • 9篇2015
  • 5篇2014
  • 13篇2013
  • 15篇2012
  • 33篇2011
  • 18篇2010
  • 16篇2009
  • 19篇2008
  • 13篇2007
  • 8篇2006
  • 11篇2005
  • 3篇2004
  • 10篇2003
  • 13篇2002
  • 18篇2001
28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注射用利培酮微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维持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 评价注射用利培酮微球(RLAI)用于精神分裂症维持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为开放、单组的多中心研究.2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原使用的抗精神病药换用RLAI维持治疗9个月,治疗期间每2周注射RLAI 25.0 mg、37.5 mg或50.0 mg 在基线及第4,12,24,36周末评定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等量表评分 以基线与研究终点PANSS总分的变化为主要疗效指标.安全性指标包括不良事件、锥体外系不良反应量表、实验室检查和心电图检查等.结果 200例中意向性治疗集192例,符合方案集169例 患者PANSS总分在基线和治疗第4,12,24和36周末分别为(68.05±22.79)分、(61.10±21.91)分、(55.08±21.29)分、(51.26±20.62)分和(48.88±19.92)分,治疗第36周末总分下降(19.17±21.50)分 治疗后各随访时点评分与基线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秩和检验,P均〈0.01).根据PANSS评分,治疗改善率和临床痊愈率分别为65.6%和58.9%.在治疗第36周末,临床总体印象量表-严重程度评分中正常、边缘性有病及轻度有病者共135例(70.3%).192例中106例(55.2%)报告有不良事件,常见的有锥体外系不良反应(EPS,28.5%),睡眠障碍(10.1%),静坐不能(7.2%),心电图改变(6.3%)、体质量增加(5.8%)和上呼吸道感染(5.3%)等.结论 RLAI用于精神分裂症维持治疗有效而安全.
李华芳沈一峰王刚李鸣张晋碚赵振环范剑雄周沫贾福军孙学礼顾牛范
关键词:迟效制剂利哌立酮精神分裂症
综合医院心理咨询门诊中的精神分裂症被引量:2
1995年
作者分析了在本院心理门诊十年内收集到的700例精神分裂症病人,其中男性居多,住城市者居多,16岁至30岁者居多,40.71%的病人首诊时无人陪诊,病程在1年内者为41.48%,仅30.43%的病人来诊前曾接受过专科诊治,咨询原因包括幻觉、妄想、淡漠、懒散等,治疗3周以上者95.45%取得了较好疗效。作者认为,综合医院心理咨询门诊在精神分裂症的二级预防中能起极为重要的作用,也能为其三级预防提供便利.
赵耕源张晋碚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心理咨询门诊
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人格研究被引量:6
1999年
目的 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的人格特征。方法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父母(实验组)和正常健康人的父母(对照组)各60对分别进行EPQ测验。结果 ①实验组父亲P因子分、母亲P因子分、N因子分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②P因子分类人数比较结果显示:实验组父亲P因子高分人数百分比、母亲P因子较高分人数百分比大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③N因子分类人数比较结果显示:实验组母亲N因子低分人数百分比小于正常对照组,较高分人数百分比大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两组父亲N因子分类人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④两组父母E因子分类人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父母具有某些特质性人格特征。
吉峰周迁璋张晋碚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父母人格
抗精神病药合并盐酸丁咯地尔治疗Ⅱ型精神分裂症疗效与IL-2和IL-6水平变化的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合并盐酸丁咯地尔治疗Ⅱ型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与IL-2和IL-6水平的变化。方法Ⅱ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共6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采用抗精神病药和盐酸丁咯地尔治疗,而对照组则单用抗精神病药治疗,治疗时间均为4周,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阴性症状量表(SANS)、阳性症状量表(SAPS)来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的改变,用BPRS减分率来评价临床疗效,同时测定治疗前后IL-2、IL-6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BPRS(26.33±2.54)分、SANS(16.29±3.57)分、SAPS(1.43±1.69)分,分值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P<0.05),临床疗效则有明显提高(P<0.05),且IL-2[(10.57±9.43)pg/ml]和IL-6[(10.38±6.81)pg/ml]水平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合并盐酸丁咯地尔有助于提高阴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细胞因子水平。
钟智勇张晋碚温盛霖黄兴兵魏钦令吴小立
关键词:抗精神病药盐酸丁咯地尔精神分裂症疗效IL-2IL-6
有无冲动行为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脑弥散张量成像的比较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分析有、无冲动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白质完整性的不同。方法2009年11月至2011年5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精神科住院的41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是否有冲动伤人行为分为有冲动行为组(17例)和无冲动行为组(24例),以脑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检测脑白质的完整性,以基于体素的分析方法对两组图像进行预处理并进行两样本t检验。结果(1)有冲动行为首发未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组左侧中央前回(MNI:x=-28.00,Y=-28.72,z=-54.71;体素集合数=79)、小脑前叶(MNI:x=-22,Y=-56,z=-28;体素集合数=130)和枕叶(MNI:x=-6,Y=-72,Z=6;体素集合数=54)区白质FA值低于无冲动行为组。(2)未发现有冲动行为组脑白质FA值高于无冲动行为组。结论左侧中央前回、小脑前叶和枕叶脑白质的完整性异常可能与精神分裂症的冲动行为有关。
魏钦令韩自力吴小立康庄李雷俊郑俩荣国效峰赵靖平张晋碚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冲动行为脑白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
首发未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大脑皮质的变化
2013年
目的研究首发未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大脑皮质厚度和皮质表面积的变化。方法对2009年9月至2012年3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精神科住院的57例首发未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同期广告招募的57名健康对照的全脑结构进行三维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采用基于表面分析的方法(SBM)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皮质厚度和皮质表面积的变化,采用一般线性模型(GLM)检测两组之间的大脑皮质厚度和皮质表面积的差异,使用蒙特卡洛模拟的方法进行多重校正。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左侧额上回、左中扣带回尾侧、左外侧枕叶、右侧额上回、右侧颞上回、右侧梭状回区的皮质厚度较健康对照分别减少6.0%、7.2%、8.2%、5.2%、7.1%、6.0%(P〈0.05)。其中左外侧枕区皮质厚度降低最明显。患者组各个脑区皮质表面积与健康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差异。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多个脑区大脑皮质厚度降低,这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神经病理机制。
郑俩荣王雁新李盟李雷俊康庄国效峰张晋碚赵靖平魏钦令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磁共振成像大脑皮质
5-HT2A受体基因A-1438G多态性与迟发性运动障碍的相关研究
2007年
[目的]探讨5-HT2A受体A-1438G基因多态与迟发性运动障碍是否关联。[方法]以16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85例伴TD,81例不伴TD)为对象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分析基因多态性。[结果]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TD组和非TD组间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广东地区汉族人群中5- HT2A受体A-1438G多态性与TD无关联。
张晋碚胡三红范长河付燕王相兰魏钦令吴小立
关键词:5-HT2A受体基因精神分裂症迟发性运动障碍药物遗传学
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1多态性rs821597与脑白质完整性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 分析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1(DISC1)多态性rs821597与健康志愿者脑白质完整性的相关性.方法 对60名健康志愿者根据基因DISC1多态性rs821597进行分型,分为危险等位基因携带者组(41名)和非危险等位基因携带者组(19名),并对所有受试者脑部进行弥散张量磁共振成像,以DTI-studio软件和统计参数图(SPM)软件对所得图像进行预处理,得到的各向异性分数(FA)图像在SPM软件中进行两样本t检验,获得两组FA差异统计参数图.结果 在P<0.05(FDR校正后)水平下,危险等位基因携带者组右侧尾状核区[蒙特利尔神经科学研究所(MNI)坐标:14,0,16;体素集=138体素]、左侧尾状核区(MNI:-14,0,16;体素集=23体素)白质FA值较非危险等位基因携带者组低.未发现危险等位基因携带者组有脑区FA值较非危险等位基因携带者组高.结论 DISC1多态性rs821597可能与人类脑白质完整性相关.
魏钦令王雁新李雷俊郑俩荣刁飞慈康庄吴小立国效峰张晋碚赵靖平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基因
抑郁症患者自杀未遂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5
2013年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自杀未遂的一般社会人口学及临床特征方面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0年9月1日至2011年2月28日,将来自全国13个中心的1172例住院或门诊抑郁症患者连续入组,分为自杀未遂组(989例)和非自杀未遂组(183例),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抑郁症患者自杀未遂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非自杀未遂组相比,自杀未遂组起病年龄更早[(32.70±12.20)岁比(35.02±12.54)岁,P=0.021]、既往住院次数更多[(0.66±1.33)次比(0.39±0.97)次,P=0.011]、发作更频繁(13.1%比6.6%,P=0.002)、更常伴有不典型特征(23.0%比13.9%,P=0.002)及自杀观念(79.2%比52.3%,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起病年龄(OR=0.99)、既往住院次数(OR=1.17)、发作频繁(OR=2.07)、伴有自杀观念(OR=3.45)与抑郁症患者发生自杀末遂相关(均P<0.05).结论 起病年龄早、既往住院次数多、频繁发作及伴有自杀观念可能是抑郁症患者自杀未遂的独立危险因素.
陈林刘艳红郑启文项玉涛陈大方杨甫德王刚方贻儒陆铮杨海晨胡建陈致宇黄颐孙静王小平李惠春张晋碚司天梅
关键词:抑郁症自杀未遂
住院精神病病人罹患医院获得性肺炎误诊分析
2006年
分析21例被误诊的住院精神病病人罹患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HAP)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误诊的原因,以减少误诊率。结果表明误诊的主要原因为放射科医师单凭X线胸片的影像学特征下诊断,忽视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及住院精神病病人HAP的自身特点。提示临床医师应结合临床资料,培养正确的诊断思维,综合分析各种临床资料,以提高住院精神病病人HAP的临床诊断的正确率。
甘照宇张晋碚温盛霖关念红
关键词:医院获得性肺炎精神病误诊
共2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