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智慧

作品数:7 被引量:128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院长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5篇地震
  • 4篇汶川地震
  • 3篇地表破裂
  • 3篇大地震
  • 2篇地表破裂带
  • 2篇地质
  • 2篇破裂带
  • 2篇汶川大地震
  • 2篇裂带
  • 1篇地壳
  • 1篇地壳形变
  • 1篇地震危险
  • 1篇地震危险性
  • 1篇地质构造
  • 1篇地质雷达
  • 1篇地质雷达法
  • 1篇电气
  • 1篇电气化
  • 1篇电气化铁路
  • 1篇断层

机构

  • 7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中国地震局
  • 1篇鲁东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北京奥科瑞检...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土建设(北...

作者

  • 7篇张智慧
  • 5篇刘静
  • 4篇孙杰
  • 4篇许强
  • 4篇文力
  • 3篇胡古月
  • 2篇邢秀臣
  • 1篇丁林
  • 1篇曾令森
  • 1篇张金玉
  • 1篇邢秀成
  • 1篇王伟
  • 1篇王鹏
  • 1篇王鹏

传媒

  • 2篇地质学报
  • 2篇地质通报
  • 1篇铁道建筑
  • 1篇第四纪研究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8
  • 1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汶川地震映秀-北川地表破裂带虹口乡段精细填图、位移特征和地震构造分析被引量:16
2010年
同震地表破裂带是地震破裂最直观的表现。地表破裂带的精细填图对理解地震破裂过程及发震机理有着重要意义。我们对5.12汶川地震映秀-北川同震破裂带南部的虹口乡区段开展了较为精细的填图工作,该区段地表破裂带的平面几何和同震位移特征沿走向均显示出公里尺度的横向变化和复杂性。根据同震破裂不连续性特征可把地表破裂分为4段,自南向北依次为深溪沟段、庙坝段、高原新村段和八角庙段。其中,深溪沟段和八角庙段同震垂直位错较大,达5~6m;庙坝段同震垂直位移量普遍较低,1~2m或更低;在高原新村附近,地表破裂带分为近平行的南北两支,北支以右旋走滑为主,南支以南东盘逆冲抬升为主,这与与映秀-北川同震破裂总体北西盘抬升的性质相反。本文对高原新村附近的反向陡坎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综合前人的研究结果,认为是破裂在从深部往上扩展的过程中,在浅表部位顺着发育在虹口东南部的大鱼洞-龙溪飞来峰后缘的具南东倾向的断面继承而成。与北川沙坝附近的反向陡坎一样,说明老断裂带构造几何特征对单次地震破裂的扩展有牵引作用。最后,讨论了八角庙有切割关系的两组断层擦痕的地震学和地质学意义,指出可能指示了映秀-北川断裂面上局部区段震前的初始应力水平较低。
刘静孙杰张智慧文力邢秀臣胡古月许强
关键词:汶川地震地表破裂带
隐伏断层在强震砂土液化中的作用——以2008年汶川Mw 7.9地震为例被引量:4
2018年
2008年汶川Mw7.9地震的强地面震动在龙门山前地区造成大量的砂土液化、喷砂冒水等地震灾害现象。震后野外调查发现,砂土液化点主要分布于地下水位只有几米深的山前河流的低阶地处,以大面积砾性土液化为特征,约58%的液化点位于距北川断层20~35km的范围内。对喷水高度及喷水过程进行了详细记录,喷水高度与峰值加速度并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喷水高度异常点(>2m)集中于山前断裂系统近地表投影处。汶川地震中喷水高度异常、砾性土液化的位置与山前断裂系统的吻合性说明,沉积盆地内的地质构造可能在砂土液化强度和与震动相关的地震灾害方面起到促进作用,所以在类似的地质和水文环境中,除主震的断层错动外,应考虑地质构造在地震危险性评估和建筑物抗震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王鹏刘静张智慧李志刚张金玉王伟邢秀臣
关键词:砂土液化地震危险性
提高电气化铁路运营隧道衬砌质量无损检测结果有效性的方法
2023年
针对部分电气化铁路隧道衬砌无损检测结果准确性不高的问题,结合大量既有线电气化铁路隧道检测数据,探讨提高检测结果准确性的有效方法。结果表明:与其他检测方法相比,地质雷达法最成熟,能够快速、准确发现隧道衬砌中绝大部分隐蔽性病害,应坚持使用以地质雷达法为主,敲击排查法等为辅的方法开展隧道衬砌质量检测工作;应根据线路特点、检测目标,合理确定检测内容、检测方法及布置测线;采用梯车杠杆平台等现场检测方式可大量减少检测盲区,提高检测效率;应加强检测现场定位的准确度和专业处理技术,检测结果要客观公正、全面审慎。从这些方面严格落实,可大幅提高电气化铁路运营隧道衬砌质量无损检测结果的有效性。
张智慧张智慧张宏萄
关键词:铁路隧道电气化铁路衬砌质量地质雷达法
2008年汶川大地震小鱼洞地表破裂带精细填图被引量:3
2013年
5·12汶川MW7.9级地震为罕见的、地壳尺度位移配分于多条平行断裂的板内逆冲走滑型地震。在2条北东走向、近平行的主要地表破裂问,发育北西走向的小鱼洞地表破裂。介绍了对小鱼洞北西向地表破裂的精细填图。小鱼洞地表破裂空间上位于灌县一江油与映秀一北川断裂间,全长约8km,总体走向310°,为南西盘抬升、逆冲兼具左旋走滑性质。地表破裂在南东端走向变化较大.从300-310°变为南北向。并与灌县一江油地表破裂带的磁峰段相连。小鱼洞地表破裂的垂向位错自北西往南东方向递减,北西端陡坎高度最大3.4m,南东端则小于0.2m,衰减梯度约为0.5m/km。左旋走滑位移测量点较少,集中在中段的小鱼洞镇附近.所测最大左旋走滑位移约为2.2m,一般走滑位错与同处垂直位错具有同步变化的特征。小鱼洞断裂近地袁的倾角较缓。为300±15°。结合已有地貌、地球物理和地质研究结果,提出小鱼洞断裂是向下与灌县一江油断裂交会的侧向断坡,位于映秀一北川断裂中南段间的断面倾角差异的撕裂部位,连接映秀一北川和灌县一江油断裂。在运动学上,认为小鱼洞断裂是以斜向断坡为几何形态的撕裂断裂,调节了北东走向的主断裂的运动学横向差异。小鱼洞断裂上的同震位移矢量与N70°、80°E的区域主压应力场方向匹配。这一方向与龙门山高原边界斜交。
王鹏刘静刘静孙杰张智慧许强文力
关键词:汶川地震
藏南地区现今运动学特征的连续GPS观测研究
选择现今地壳形变研究程度相对较低的藏南地区,布设了连续GPS观测网络,以监测该地区现今运动学特征。已有站点6个,2006年11月—2008年10月的初步观测结果显示:相对稳定的欧亚板块,拉萨地块总体具有往东、往北运动趋势...
张智慧
关键词:地质构造地壳形变GPS观测运动学特征
汶川8级大地震同震破裂的特殊性及构造意义——多条平行断裂同时活动的反序型逆冲地震事件被引量:113
2008年
汶川地震是有仪器记录以来发生的世界上最大的板内逆冲型地震之一。野外调查表明,沿北东走向的龙门山断裂带上,至少有两条逆冲断裂同时参与汶川地震的同震破裂过程,即北川断裂和安县-灌县断裂(彭灌断裂)。倾向北西的高角度北川逆冲断裂上的地表破裂长度大于200km,可能达225km。运动方式在南部表现为以北西盘抬升的逆冲为主,往北东转为逆冲右旋走滑,走滑分量与垂向陡坎高度相当,陡坎高度最大值约为11m。在彭灌断裂上,地表破裂表现为北西盘抬升的近纯逆冲性质的破裂,破裂长度达70km,陡坎最高达3~3.5m。汶川地震是世界上第一次明确记录到多条平行断裂参与同震破裂的逆冲型地震,而且因发震断层是龙门山断裂带内部的高角度逆冲断裂,而非断裂带前锋的低角度逆冲断裂,所以汶川地震属于反序型逆冲断裂活动。这与1999年我国台湾7.5级集集地震和2005年克什米尔7.6级地震类似,说明反序型逆冲地震具有普遍性。汶川地震这一震级大、破裂长的逆冲地震事件是对目前流行的青藏高原下地壳流动的变形假说提出的严峻挑战,同时也表明加强青藏高原东缘南北地震带上其他滑动速率较低但同样具有发生大地震可能性的活动断裂的滑动速率和古地震定量研究的紧迫性,因为这一地区人口密度与东部相当,但发生强震的频率更高。
刘静张智慧文力孙杰邢秀臣胡古月许强Paul TAPPONNIER曾令森丁林刘延乐
关键词:汶川地震地表破裂带
逆冲断裂的视走滑位移分析及其在5·12汶川大地震同震破裂调查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08年
逆冲走滑断裂中走滑分量大小的确定是判断断裂性质和应力场方向的重要参数,在野外主要依靠被断裂错开的标志线来判断。标志线的恰当选择,直接影响断裂走滑性质的判断及大小的测定。本文在对5.12汶川大地震同震破裂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在同震逆冲断裂上所观察到的位移特征,指出当地表标志线与断裂斜交时,逆冲运动伴随的地表水平缩短将造成标志线产生沿断裂走向上的视走滑位移现象,并给出了基于不同地震陡坎模式的计算视走滑位移量的公式。根据视走滑位移计算公式,对实测走滑结果进行了计算、校正。校正结果显示彭灌(安县-灌县)断裂同震破裂带基本无走滑运动,为近纯逆冲性质;小鱼洞断裂和彭灌断裂上各自相隔数米的两个标志线分别出现左旋和右旋视走滑的例子进一步说明影响视位移误差的主要因素是水平缩短量,而非断裂走向的局部变化。本文的分析表明,野外测定逆冲走滑断裂的走滑位移时需尽量选择与断裂直交(垂直)的标志线,或注明标志线与断裂的夹角等几何关系;只有经视走滑位移校正后的测量才能代表断裂本身的真实走滑特征。
张智慧刘静许强文力孙杰邢秀成胡古月刘延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