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楠

作品数:5 被引量:10H指数:1
供职机构:天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
  • 2篇旋切
  • 2篇静脉
  • 2篇斑块
  • 2篇并发
  • 2篇并发症
  • 1篇大隐静脉
  • 1篇大隐静脉曲张
  • 1篇导管
  • 1篇导管相关
  • 1篇导管相关性
  • 1篇点式剥脱术
  • 1篇动脉闭塞
  • 1篇动脉疾病
  • 1篇旋切治疗
  • 1篇血栓
  • 1篇血栓形成
  • 1篇严重并发症
  • 1篇药性分析
  • 1篇隐静脉

机构

  • 5篇天津医院

作者

  • 5篇张楠
  • 4篇殷述刚
  • 4篇黄梅
  • 4篇戴兵
  • 3篇李津凯
  • 3篇曹健鹏
  • 2篇刘存发
  • 2篇李俊海
  • 2篇张秀军
  • 2篇王永磊
  • 1篇孔敬波

传媒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天津医药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点式剥脱术对下肢静脉曲张合并溃疡患者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分析点式剥脱术对下肢静脉曲张合并溃疡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静脉曲张合并足部溃疡患者31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108例。实验组采用点式剥脱技术进行小腿曲张静脉剥脱,对照组采用切开剥脱进行小腿曲张静脉剥脱,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疗效、住院负担、疾病预后以及患者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为(60.2±4.5)min,术中出血量为(40.1±16.7)ml,住院时长为(9.0±2.0)d,住院花费为(11 050.5±1 500.5)元,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患者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十分满意比例高于对照组而不满意比例低于对照组。结论对下肢静脉曲张合并溃疡患者行微创点状剥脱术,患者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创伤较小,患者的下肢静脉恢复程度较好,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张楠
关键词:点式剥脱术大隐静脉曲张并发症
临时性滤器在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4年
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catheter-related thrombosisCRT)是中心静脉置管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并发肺动脉栓塞的发生率为7%~35%。天津医院于2011年6月至2013年9月对21例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患者采用临时滤器保护下安全拔除中心静脉导管,有效防止肺栓塞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刘存发李俊海黄梅张秀军曹健鹏张楠李津凯戴兵殷述刚王永磊
关键词:静脉血栓形成导管相关性临时滤器严重并发症中心静脉置管中心静脉导管
下肢动脉急性缺血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分析下肢动脉急性缺血患者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SI)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制订有效的抗感染治疗方案提供研究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月天津医院的91例下肢动脉急性缺血合并SS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其切口分泌物样本,培养分离病原菌并进行药敏试验,对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71例患者的分泌物样本中检出病原菌,检出率为78.02%,共检出71株病原菌,其中,53株为革兰阳性菌占74.65%,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为主,18株为革兰阴性菌占25.35%,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氨苄西林、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红霉素、克拉霉素的耐药株数较多,对利福平、庆大霉素的耐药株数较少。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头孢唑林、环丙沙星的耐药株数较多,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丁胺卡那的耐药株数较少。结论革兰阳性菌是导致下肢动脉急性缺血患者SSI的主要病原菌,这些病原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具有较高的耐药性,临床医生应选取敏感性抗菌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
殷述刚戴兵黄梅张松张楠
关键词:手术部位感染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分析
支架置入与斑块旋切治疗TASCⅡA、B型股浅动脉病变的疗效观察
2020年
目的探讨腔内支架置入与斑块旋切治疗下肢动脉短段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我院符合泛大西洋协会指南(TASC)Ⅱ分型为A、B型股浅动脉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两组纳人研究,支架置人组50例(50条动脉)和斑块旋切组50例(50条动脉).Rutherford分级3~5级。通过随访对比两组患者在技术成功率、治疗成功率、首次手术费用、通畅率、术后踝肱指数(ABI)、保肢率方面的差异。结果支架置人组与斑块旋切组技术成功率均为100%;治疗成功率分别为98%和86%(P>0.05)。术后AB1分别为0.82±0.19和0.80±0.27(P>0.05)。首次手术费[(34820±1051)元比(45635±1358)元,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6个月(98.0%比98.0%)、1年(89.8%比85.7%)及2年(73.5%比68.8%)—期累积通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年二期累积通畅率(81.6%比72.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肢率(97.9%比9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架置入和斑块旋切治疗TASC A、B型股浅动脉病变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无明显差异。
李津凯孔敬波黄梅曹健鹏殷述刚戴兵张楠张松赵文鲁
关键词:外周动脉疾病股浅动脉
26例TASC(Ⅱ)D型股动脉闭塞腔内治疗临床分析
2014年
目的探讨TASC(Ⅱ)D型股动脉闭塞的腔内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5月采用腔内治疗TASC(Ⅱ)D型股浅动脉闭塞26例(26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球囊扩张内支架置入13例(裸支架组,共植入支架31枚)、Silverhawk斑块旋切6例(Silverhawk斑块旋切组)、Viabahn覆膜支架2例(Viabahn覆膜支架组)。腔内手术未成功通过病变者5例给予前列地尔等扩血管药物治疗。通过手术前后踝肱指数(ABI)、螺旋CT血管成像(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症状改善情况来评价疗效;并于术后6个月复查CTA。结果 26例中成功开通目标动脉21例(技术成功率80.7%),造影证实血流通畅,残留狭窄小于30%,术后患肢缺血症状缓解。术后1周ABI高于术前(0.77±0.10 vs 0.43±0.15,t=7.948,P<0.05)。6个月一期通畅比例分别为裸支架组9/13,Silver-hawk斑块旋切组4/6,Viabahn覆膜支架2/2。结论腔内治疗TASC(Ⅱ)D型股动脉闭塞可提高近期通畅率,Viabahn覆膜支架是治疗的新手段。
刘存发张秀军殷述刚李俊海黄梅曹健鹏戴兵张楠李津凯王永磊
关键词:股动脉闭塞裸支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