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洪海

作品数:64 被引量:210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泰山学者”建设工程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理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8篇环境科学与工...
  • 22篇天文地球
  • 5篇理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0篇二甲基硫
  • 18篇海-气通量
  • 11篇DMSP
  • 9篇亚砜
  • 9篇内盐
  • 9篇秋季
  • 9篇海域
  • 9篇二甲亚砜
  • 9篇DMS
  • 8篇硫酸盐
  • 7篇甲基磺酸
  • 6篇影响因素
  • 6篇水溶性离子
  • 6篇近海
  • 6篇磺酸
  • 6篇甲基磺酸盐
  • 5篇生源
  • 5篇通量
  • 5篇气中
  • 5篇降解

机构

  • 64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科学院烟...
  • 1篇自然资源部第...

作者

  • 64篇张洪海
  • 55篇杨桂朋
  • 7篇周立敏
  • 7篇李建龙
  • 6篇刘春颖
  • 5篇靳娜
  • 5篇朱蓉
  • 4篇王健
  • 3篇陈岩
  • 3篇李江萍
  • 3篇胡玉斌
  • 3篇刘欣伟
  • 2篇高先池
  • 2篇高楠
  • 2篇张升辉
  • 2篇李培峰
  • 2篇周胜杰
  • 2篇刘龙
  • 1篇何玉辉
  • 1篇丰卫华

传媒

  • 12篇中国海洋大学...
  • 9篇中国环境科学
  • 7篇环境科学
  • 6篇环境科学学报
  • 5篇海洋环境科学
  • 4篇环境科学研究
  • 3篇分析化学
  • 3篇海洋学报
  • 2篇海洋与湖沼
  • 2篇海洋湖沼通报
  • 2篇应用海洋学学...
  • 1篇海洋科学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海洋学研究
  • 1篇第19届中国...

年份

  • 6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21
  • 3篇2020
  • 6篇2019
  • 8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5篇2015
  • 6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7
6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海洋中生源活性气体的来源与迁移转化被引量:2
2018年
海洋生源活性气体主要包括二甲基硫(DMS)、甲烷(CH4)、氧化亚氮(N2O)、一氧化碳(CO)、挥发性卤代烃(VHCs)和非甲烷烃(NMHCs)等。它们通过海-气交换进入大气,不仅在全球碳、氮和硫循环中发挥关键作用,而且会直接或间接地对环境和气候变化产生重要影响。海洋释放的活性气体一类属于温室效应气体(CH_4、N_2O、VHCs和CO等),另一类会在大气中发生化学反应,控制着大气氧化平衡和臭氧浓度(VHCs和NMHCs)。而DMS属于负温室效应气体,其在大气中被快速氧化形成硫酸盐气溶胶,进而对云的形成和辐射强迫产生重要影响。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海洋生源活性气体的研究现状,着重介绍了DMS、CH_4和N_2O的来源、迁移转化、海-气通量及其影响机制,并指明了该领域存在的科学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杨桂朋张洪海
关键词: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海气通量中国近海
秋季渤海、北黄海大气气溶胶中水溶性离子组成特性与来源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于2010年秋季在渤海、北黄海海域采集大气气溶胶总悬浮颗粒物(TSP)样品,运用离子色谱法测定了主要水溶性阳离子(Na+、K+、NH;、Mg2+、Ca2+)和阴离子[Cl-、NO3-、SO24-、CH3SO3-(MSA)]的浓度,并结合富集因子、相关性因子分析等方法探讨了其来源.结果表明,渤海、北黄海气溶胶样品中主要水溶性离子总浓度分别为30.9—58.8μg·m-3和5.03~39.0μg·m-3,平均值分别为(40.3±10.1)μg·m-3和(19.2±11.8)μg·m-3.二次离子(非海盐硫酸盐nss—SO24-、NO3-和NH4+)浓度最高,分别占测定离子总浓度的87.5%和62.8%.富集因子分析表明,Mg2+、Cl-主要来自海源,K+主要来自地壳源.来源分析结果表明,渤海、北黄海TSP中海盐硫酸盐分别占总SO24-浓度的1.2%和12.1%,生源硫酸盐(SO24-bio)对nss-SO24- 的平均贡献分别为5.0%和14.6%,说明人为活动输入仍是气溶胶中SO24-的主要来源.
张岩张洪海杨桂朋
关键词:大气气溶胶水溶性离子甲基磺酸盐北黄海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天然水体中异戊二烯的研究被引量:9
2015年
建立了吹扫捕集-气质联用分析天然水体中痕量异戊二烯的方法,确定了最佳实验条件:吹扫流量50 m L/min、吹扫时间15 min、毛细管分离柱类型(Rt-Alumina BOND/KCl)以及程序升温等。本方法对于测定水体中异戊二烯浓度的相对标准偏差RSD〈4%(n=6),回收率为92%-102%,检出限为0.5 pmol/L。实验表明,水样中异戊二烯浓度在60 d以内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利用本方法测得青岛胶州湾及附近河流入海口水样中异戊二烯的浓度在60.8-278.7 pmol/L之间,黄河口水样浓度范围为44.7-77.2 pmol/L,与文献报道的其它近岸及河口水体中的浓度相当,表明本方法能够应用于天然水体中异戊二烯浓度的准确分析。
张洪海李建龙杨桂朋宋雨辰靳娜
关键词:异戊二烯吹扫捕集气质联用天然水体
海洋及其上空大气中有机磷酸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20年
基于全球海洋及其上空大气中关于有机磷酸酯(OPEs)的数据,分析了目前OPEs在全球海洋及其上空大气的分布特征、影响因素以及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总结发现,海水中的OPEs主要来自河流输送,且浓度分布特征表现为由近及远、由浅及深逐渐递减。磷酸三(2-氯乙基)酯(TCEP)、磷酸三(1-氯-2-丙基)酯(TCPP)和磷酸三(1,3-二氯异丙基)酯(TDCPP)三种卤化OPEs是海水中主要污染物;输入到海水中的OPEs经过颗粒沉降等作用沉积到海洋沉积物中,随之,沉积物中的OPEs可能反析出或直接累积,在海洋沉积物中形成一个大的OPEs储存库。分析北太平洋到北冰洋表层沉积物中OPEs的浓度发现,从白令海峡到北冰洋,随着纬度的增加OPEs的浓度也普遍增加,且相对于非卤化OPEs,卤化OPEs更易被运输到偏远海域。总有机碳(TOC)与大洋沉积物中OPEs的浓度无相关性,但与近海海洋沉积物中OPEs的浓度呈正相关,TCEP和磷酸三异丁酯(TiBP)为海洋沉积物中主要污染物;海洋上空大气与水体中的OPEs是不可分割的,海洋上空大气中的OPEs一部分通过大气沉降进入海水,一部分继续迁移到更偏远区域,气团来源是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对比OPEs在全球海洋上空大气中的浓度分布发现,南北半球并无明显差异,TCEP和TCPP是海洋上空大气中主要污染物。
房晓静杨圣文张洪海高先池杨桂朋
关键词:全球海洋影响因素
2017年9月东海海水和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硫化物的浓度分布及其来源被引量:3
2019年
挥发性有机硫化物(volatile organic sulfur compounds,简称VSCs)是硫循环的主要参与者,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大气化学中发挥重要作用.于2017年9月运用冷阱捕集气相色谱和气-质联用法对东海海水与大气中3种重要的VSCs即羰基硫(COS)、二甲基硫(DMS)、二硫化碳(CS2)的浓度进行了测定,并计算了它们的海-气通量.研究结果表明,秋季东海表层海水中COS、DMS和CS2的浓度平均值分别为(0.14±0.08)、(3.58±2.81)和(0.06±0.06) nmol·L^-1.大气中COS、DMS和CS2的平均浓度分别为(414.9±107.4)×10^-12、(39.7±29.9)×10^-12和(92.9±55.6)×10^-12,COS是大气中含量最丰富的VSCs.相关性分析表明,海水中DMS与CS2存在相关性,推测两者具有相似的来源途径.大气中COS和CS2的浓度相关性较为显著,显示大气中CS2是COS的主要源.此外,海水中COS、DMS和CS2都呈过饱和状态,海-气通量平均值分别为(0.45±0.58)、(13.15±12.66)和(0.20±0.22)μmol·m^-2·d^-1,表明秋季东海是大气中3种VSCs的源.
于蕾张洪海高旭旭孙茗歆杨桂朋
关键词:二甲基硫羰基硫二硫化碳海-气通量
海洋中单环芳烃(BTEX)的来源、分布与迁移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2023年
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是目前大气环境污染的一个焦点问题,以苯、甲苯、乙苯和邻/间/对二甲苯(BTEX)为主要代表的单环芳烃是其中一类重要的化合物。受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BTEX在大气、土壤、地表及地下径流、海洋中普遍存在,其环境效应与生态毒害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从大气-海水-沉积物-生物体入手,综述了海洋环境中BTEX的分布、来源及其迁移过程等研究进展。研究显示海洋环境中BTEX浓度变化范围较大,在分布上呈现出近海高、远洋低的趋势。海洋中BTEX的主要来源是人为来源,即海洋是陆源BTEX重要的汇,而海-气交换和生物降解则被认为是BTEX的主要去除途径。此外,本文阐释了海洋中BTEX的生态与大气环境效应。BTEX具有生物毒性,威胁海洋生物的生存与繁衍,破坏海洋生态系统平衡;而进入大气的BTEX能够影响大气的氧化能力,对于臭氧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的形成具有重要贡献。尽管海洋BTEX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认识,但目前海洋环境不同介质中BTEX来源解析、迁移转化过程及生物毒性机理亟需深入系统研究,为深入认识BTEX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与环境效应奠定基础。
张洪海张洪海周立敏周立敏王健
关键词:海洋化学生态毒性环境效应
夏秋季东海陆架区二甲亚砜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2021年
于2013年10~11月和2014年5~6月调查测定了东海陆架区海水中二甲亚砜(DMSO)的浓度,探讨了溶解态二甲亚砜(DMSOd)和颗粒态二甲亚砜(DMSOp)的水平和垂直分布、季节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此外,对沉积物间隙水中DMSOd的浓度以及表层海水中不同粒径的DMSOp和叶绿素a(Chl a)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秋季和夏初表层海水中DMSOd和DMSOp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0.52±7.16)、(8.99±6.34)nmol·L^-1和(17.51±9.90)、(16.96±10.73)nmol·L^-1,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秋季表层海水中DMSOp的高值区出现在Chl a较低的远岸海域,而夏初表层海水中DMSO的浓度从近岸到远海逐渐降低。间隙水中DMSOd的浓度明显高于底层海水中DMSOd的浓度,说明沉积物中存在DMSO的生产释放,可能是底层海水DMSO的重要来源。此外,粒径分布结果表明较大微型浮游植物(5~20μm)是秋季东海表层海水中DMSOp的主要贡献者。
李江萍高旭旭张洪海杨桂朋
关键词:二甲亚砜间隙水粒径分级
胶州湾及邻近海域表层海水中一氧化氮浓度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探讨被引量:1
2012年
2011年2~3月利用化学发光法对胶州湾及邻近海域表层海水中一氧化氮(NO)浓度进行了监测.结合水文、化学和生物等要素的同步观测资料,对该海域NO浓度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胶州湾内表层海水中NO浓度为0.080~0.493 nmol.L-1,平均值为(0.292±0.146)nmol.L-1,胶州湾外NO浓度为未检出~0.435 nmol.L-1,平均值为(0.160±0.130)nmol.L-1.总体来说,胶州湾表层海水中NO浓度呈现出自湾内向湾外递降的分布趋势,陆地径流和人为活动可能对NO浓度的分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胶州湾及邻近海域表层海水中NO浓度比开阔大洋高1个数量级.周日变化研究表明,NO浓度具有一定的变化特征,最大值出现在15:00,这可能主要受光照的影响.影响NO浓度分布的因素比较复杂,可能主要受亚硝酸盐、光强和pH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2011年春季胶州湾及邻近海域表层海水是大气NO的源,通量约为1.09×10-15 mol.(cm2.s)-1.
薛超刘春颖杨桂朋祝陈坚张洪海
关键词:周日变化影响因素
胶州湾及青岛近海微表层与次表层中二甲基硫(DMS)与二甲巯基丙酸(DMSP)的浓度分布被引量:19
2010年
以胶州湾及青岛近海为研究区域,利用吹扫-捕集气相色谱法研究了二甲基硫(DMS)和二甲巯基丙酸(DMSP,分为溶解态DMSPd和颗粒态DMSPp)在微表层与次表层中的浓度以及它们在微表层中的富集行为。结果表明,DMS、DMSPd和DMSPp在微表层中的浓度高于次表层,它们在微表层中的富集因子分别为1.17、1.84和1.51。研究发现,DMS及DMSPp浓度与叶绿素a(Chl-a)浓度有很好的相关性,但它们的周日变化与Chl-a并不完全同步。DMS/Chl-a和DMSPp/Chl-a的比值在次表层和微表层分别为4.35、13.47mmol/g和3.99、15.88mmol/g。胶州湾及青岛近海生态环境受人为活动干扰严重,使本海域DMS含量较高,从而贡献出较大的DMS海-气通量。
张洪海杨桂朋
关键词:二甲基硫微表层青岛近海
不同氮磷比和铁浓度对两种海洋微藻生产二甲基硫和二甲巯基丙酸内盐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本文通过实验室培养研究了不同氮磷比(0∶1、5∶1、20∶1、50∶1)以及铁浓度(10、100、1 000nmol·L-1)对尖刺拟菱形藻、塔玛亚历山大藻二甲基硫(DMS)和二甲巯基丙酸内盐(DMSP)产生的影响。氮营养和磷营养对尖刺拟菱形藻释放DMSP和DMS没有明显的影响,但是塔玛亚历山大藻受N/P比的影响则很显著,低N/P比(0∶1)条件下的DMS浓度是高N/P比(50∶1)条件下的2.5倍。另外,培养液中不同初始铁浓度会影响到细胞内DMSP的合成和DMS的释放,且具有种间差异,高Fe3+浓度有助于尖刺拟菱形藻藻液中DMSPd的形成以及DMS的释放,却抑制了塔玛亚历山大藻细胞内DMSP的生产。总的来说,浮游植物产生DMSP先取决于对营养盐的总体需求,其次是营养盐的比例。
朱蓉张洪海张婧张婧
关键词:尖刺拟菱形藻塔玛亚历山大藻氮磷比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