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玉革

作品数:19 被引量:73H指数:5
供职机构: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济宁市科技局资助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关节
  • 8篇术后
  • 8篇关节置换
  • 7篇膝关节
  • 6篇置换术
  • 5篇置换术后
  • 4篇手术
  • 4篇膝关节置换
  • 4篇膝关节置换术
  • 4篇假体
  • 3篇失血
  • 3篇膝关节置换术...
  • 3篇康复
  • 3篇翻修
  • 2篇血量
  • 2篇植入
  • 2篇植入物
  • 2篇韧带
  • 2篇生物力学
  • 2篇失血量

机构

  • 17篇济宁医学院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济南大学
  • 1篇山东省肿瘤医...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日照市人民医...
  • 1篇济宁市第一人...

作者

  • 17篇张玉革
  • 9篇赵晓伟
  • 9篇张元民
  • 7篇王国栋
  • 5篇王雷
  • 3篇冯世庆
  • 3篇孔颖
  • 3篇段国庆
  • 2篇隋金颇
  • 2篇陈继营
  • 2篇李玲
  • 2篇黄英丽
  • 2篇谢士成
  • 2篇李慧敏
  • 1篇牛帅帅
  • 1篇任春凤
  • 1篇李笑颜
  • 1篇王元吉
  • 1篇王海滨
  • 1篇王秀美

传媒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济宁医学院学...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工企医刊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华生物医学...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年份

  • 3篇2015
  • 6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6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原因分析及假体选择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原因、假体选择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45例(45髋)人工髋关节置换初次翻修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和术后随访均采用Harris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术前Harris评分平均(47.0±14.5)分。结果 42例患者术后随访时间为20~60个月,41例患者疼痛消失,关节功能恢复良好,1例患者因翻修术后发生感染,给予清创灌洗及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后得到控制。末次随访Harris评分提高至平均(86.0±9.8)分,术前与术后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2,P=0.0046)。结论无菌性假体松动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最常见的原因,手术困难是骨缺损,术中应根据骨缺损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假体类型,以保证翻修手术的良好效果。
谢士成张玉革王元吉陈继营
关键词:髋关节翻修髋假体
关节镜下半腱肌和股薄肌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研究
张元民赵晓伟王海滨王雷张玉革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断裂是一种常见的膝关节损伤,因关节不稳而易继发半月板、软骨等关节内其他结构的损伤,严重影响关节功能。由于膝关节内特殊的生物学环境和交叉韧带的血供限制,体部断裂的交叉韧带无自然愈合的能力,因而需进...
关键词:
关键词: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膝关节损伤
关节内应用氨甲环酸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量的影响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探讨关节腔内应用抗纤溶药物氨甲环酸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量的影响。[方法]2012年6月-2012年12月,选取100例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男28例,女72例;年龄55-78岁,平均65.5岁;骨性关节炎7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24例,病程1-15年,平均6.5年。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50例。A组在缝合关节囊后向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1 g,溶于50 ml生理盐水;B组仅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关节腔内注射。记录术后失血量、输血量、输血例数、术后血红蛋白浓度和术后3 h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为评价指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下肢深静脉栓塞的临床症状,并于术后第7、14 d行下肢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A、B组术后可见失血量、输血量和输血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血红蛋白浓度,A组明显高于B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 h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未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关节腔内应用氨甲环酸能明显减少患者术后失血量,降低输血率和输血量,并且避免了静脉内应用可能带来的并发症。
谢士成隋金颇张玉革段国庆陈继营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氨甲环酸失血
氨甲环酸关节内应用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失血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关节腔内应用氨甲环酸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失血量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拟行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0例。A组在缝合关节囊后向关节腔内注射溶于50ml生理盐水的氨甲环酸1g;B组仅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关节腔内注射。记录术后失血量、输血量、输血例数、术后血红蛋白浓度和术后3小时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为评价指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下肢深静脉栓塞的临床症状,并于术后7d及14d行下肢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A组和B组术后可见失血量(315±82ml;483±105m1)、输血量(240±35ml;482±124m1)和输血例数(8例;21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术后血红蛋白浓度,A组(95±12g/L)明显高于B组(76±15g/L)(P=0.01,P〈0.05);两组患者术后3h纤维蛋白原(3.72±0.51g/L;3.69±0.64g/L1、凝血酶原时间(3.69±0.64s;12.85±1.31s)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34.52±5.41s;35.48±5.32s)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未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关节腔内应用氨甲环酸能明显减少患者术后失血量,降低输血率和输血量,并且避免了静脉内应用可能带来的并发症。
段国庆张玉革任春凤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氨甲环酸失血
早期清创控制膝关节置换术后急性感染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评价早期清创治疗急性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PJI)的疗效。方法选择19例初次行膝关节置换术后PJI患者,症状发作到清创时间3~32 d、平均19 d。采用原手术切口,切除滑膜,清除感染和坏死组织,双氧水和碘伏冲洗,更换垫片,留置创面引流管,术中取膝关节穿刺液进行细菌培养。术后依据情况进行负重锻炼,依据术中关节内细菌培养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待ESR、CRP、血清白蛋白恢复正常后停药。术后2周、6周、6个月、1年、2~5年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16例感染得到有效控制,2例接受二次翻修手术,1例接受长期抗生素治疗。症状发作7 d内接受清创手术8例,感染均成功控制;超过7 d接受清创手术11例,感染控制失败3例。结论早期清创治疗可有效控制PJI,越早清创,感染控制的成功率越大;在未获得细菌培养结果时进行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应首选对革兰阴性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敏感的抗生素。
赵晓伟张元民王国栋张玉革冯世庆
关键词:假体周围感染清创术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的变化
2014年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的变化,初步探讨VEGF在NSCLC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对36例NSCLC患者及17例肺良性瘤样病变患者周围正常组织中MVD及VEGF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NSCLC组织VEGF的阳性表达率及MVD值变化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P<0.05;P<0.01)。VEGF表达和MVD值与肿瘤组织学类型及分化程度有关,在高、中、低(Ⅰ、Ⅱ、Ⅲ级)分化癌中存在显著差异(P<0.01;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VEGF表达和MVD值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 VEGF在肿瘤的血管形成、发展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并可能成为肿瘤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
王雷王国范王秀美李笑颜张玉革
关键词:VEGF微血管密度非小细胞肺癌
膝关节术后镇痛的护理
2014年
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对于治疗中老年终末期膝关节疾病已成为公认的手术方法之一,其手术技术成熟,术后疗效显著。TKA在解除关节疼痛、重建关节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然而,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较其他骨科手术术后疼痛的强度较大,患者术后反应较为强烈,整体无痛病房的建立直接影响到术后早期患者的康复锻炼的效果和功能恢复的情况,以及患者对整个围手术期手术效果的满意度。从2007年我科开展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以来,不断探索关于镇痛方案,并逐渐创建了无痛病房,对围手术期的镇痛逐渐掌握。其中术后镇痛的护理在膝关节置换镇痛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通对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护理方案的探讨及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做一论述。
张玉革
关键词:术后镇痛人工膝关节ARTHROPLASTY膝关节疾病置换手术术后反应
前交叉韧带重建失败后的首次翻修被引量:5
2014年
背景:前交叉韧带重建失败可由多种因素引起,需要进行翻修手术治疗。国内关于前交叉韧带翻修的报道较少。目的:分析前交叉韧带重建失败后行翻修治疗的主要原因、适应证、方法及效果。方法:前交叉韧带重建后失稳需要接受翻修患者30例,均在关节镜下行探查与翻修治疗。翻修后应用KT-2000、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评分标准(IKDC)、Lysholm及Tegner评分系统进行评价。结果与结论:30例患者中,初次手术选用自体骨-髌腱-骨移植物9例,自体半腱股薄肌腱14例,同种异体腘绳肌腱7例,翻修原因上、下两端骨道均偏前8例,上骨道偏前12例,下骨道偏前8例,其中1例合并关节强直;自体骨-髌腱-骨重建固定上骨道内骨块的挤压螺钉位置异常1例;内侧副韧带股骨止点撕脱骨折未予修复1例。翻修术中重建的前交叉韧带完全断裂和吸收12例,韧带有部分连接但已明显松弛失张力18例。无骨道骨质严重缺损,均一期行前交叉韧带翻修手术,重建移植物采用同侧腘绳肌腱(STG)10例,对侧腘绳肌腱14例,人工韧带6例。前交叉韧带翻修后KT-2000检查膝关节屈曲90°和30°平均差值,以及IKDC、Tegner和Lysholm评分均较翻修前有明显改善。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失败的原因较多,但主要与手术骨道位置异常、固定失效、复合韧带损伤处理不当、关节强直等有关。前交叉韧带翻修后膝关节的主观功能和客观稳定性可获得明显改善。
孔颖王国栋张元民赵晓伟张玉革
关键词:自体骨-髌腱-骨人工韧带
分期翻修术治疗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预测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评价分期方案治疗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失败率及影响预后的预测因素。[方法]自2000年1月~2010年10月收治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患者31例(女19例,男12例),发生感染时平均年龄62.9岁(26~86岁),其中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13例,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18例。手术方法:一期取除原有假体并置入包含抗生素的骨水泥间隔,待感染得到有效控制后再二期置入新的假体,分析其失败率,并将治愈组与失败组中所有可能的影响因素相比较。[结果]所有患者随访2年。其中`7例治疗失败,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没有任何指标对再次假体置入的时机具有指导意义。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穿刺液细菌培养阳性患者的失败率较高(OR=1.5,P=0.79,95%C.I.0.07~31.6);而关节液白细胞计数(OR=1.003,P=0.65,95%CI 0.99~1.02)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OR=1.08,P=0.22,95%CI 0.96~1.21)同样有较高的失败率。[结论]分期方案治疗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仍具有较高的失败率,目前尚缺乏科学的指标来确定二期置入假体的时机。
赵晓伟张元民王国栋张玉革冯世庆
关键词:关节置换假体
屈指肌腱损伤修复后的康复护理被引量:1
2006年
屈脂肌腱断裂是手部常见的损伤,而手部的解剖结构精细复杂,除要有精湛的手术技术外。如不注重术后护理及锻炼。往往造成肌腱粘连,手部功能障碍等后遗症。近年来我科对50例屈指肌腱断裂修复后的患者进行早期正确的康复护理,使损伤肌腱获得比较满意的功能恢复。其体会如下。
张玉革张玉张月兰
关键词:屈指肌腱损伤康复护理修复后屈指肌腱断裂手术技术肌腱粘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