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纪华

作品数:13 被引量:15H指数:3
供职机构:武警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武警总医院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细胞
  • 5篇腺癌
  • 4篇乳腺
  • 4篇乳腺癌
  • 4篇病理
  • 3篇血管
  • 3篇预后
  • 3篇肿瘤
  • 3篇碱性成纤维
  • 2篇阴道
  • 2篇阴道病
  • 2篇早孕
  • 2篇细胞生长
  • 2篇细胞生长因子
  • 2篇细菌
  • 2篇细菌性阴道病
  • 2篇纤维细胞
  • 2篇纤维细胞生长...
  • 2篇腺瘤
  • 2篇碱性成纤维细...

机构

  • 13篇武警总医院
  • 1篇武警上海总队...

作者

  • 13篇张纪华
  • 5篇李全民
  • 4篇潘惠娟
  • 3篇韩承新
  • 3篇刘煜
  • 3篇朱晓丹
  • 2篇王沁德
  • 2篇王美娥
  • 1篇李维华
  • 1篇陈引
  • 1篇杨淑兰
  • 1篇康梦奎
  • 1篇邢玲玲
  • 1篇胡卫红
  • 1篇陈虹
  • 1篇王黎娜
  • 1篇罗蕾
  • 1篇蒲朝煜
  • 1篇董毅
  • 1篇王晓云

传媒

  • 11篇武警医学
  • 1篇诊断病理学杂...
  • 1篇中国优生与遗...

年份

  • 2篇2005
  • 2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6
  • 2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92
  • 1篇199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流产术前细菌性阴道病506例检测分析被引量:1
2005年
王晓云张纪华胡卫红
关键词:细菌性阴道病细菌性阴道病药物流产术术前滴虫感染早孕妇女负压吸引术
肿瘤微血管计数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被引量:5
2001年
目的 肿瘤微血管计数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是反映肿瘤微血管形成的重要指标。本文研究它们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我院近年收治的乳腺癌 3 2例 ,并随访。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 ,检测vWf和bFGF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采用Weidner法进行微血管计数。通过影响生存率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确定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平均肿瘤微血管计数为 3 6 42。T3+T4与T1+T2 相比 ,肿瘤微血管计数明显增高。肿瘤微血管计数增高对预后有明显影响。bFGF阳性表达率为 68 75 % ,阳性组中肿瘤微血管计数明显增高。bFGF的表达对预后无明显影响。结论 肿瘤微血管计数可作为乳腺癌预后的指标 ,而bFGF在肿瘤形成和肿瘤生长有重要作用但不能作为临床预后的指标。
韩承新张纪华刘煜潘惠娟朱晓丹王沁德
关键词:乳腺癌预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肿瘤血管形成
乳腺癌中微血管密度及bFGF表达的意义被引量:3
2000年
目的 研究肿瘤中微血管密度 (MVD)和肿瘤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 (bFGF)的表达水平在乳腺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32例手术切除的乳腺癌标本进行连续切片 ,分别做HE染色 ,F -Ⅷ相关抗原和bF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根据Weidner法进行MVD的测定。结果  32例中 ,bFGF阳性者 1 8例 ,表达率为 5 6 3% ,阳性表达者MVD记数为41 5 5± 1 4 44 ,肿瘤直径大于 5cm时 ,肿瘤微血管密度明显增高。结论 bFGF在肿瘤血管形成和肿瘤生长中起重要作用 ,而肿瘤微血管密度可以做为评定乳腺癌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
张纪华潘惠娟韩承新朱晓丹刘煜
关键词:乳腺癌预后微血管密度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
心肌炎和心肌病心内膜心肌活检病理改变的初步观察
1995年
对12例小儿心脏病患者的心内膜心肌活检(EndomyocardialBiopsies,EMB)标本进行了病理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及超微结构的观察,并结合临床表现,7例诊断为心肌病,4例诊断为心肌炎,1例未见明显变化。由此可见,心肌病变时EMB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检查方法,而病理形态学的改变为心肌炎和心肌病的诊断提供了更为直接的证据。
张纪华马述仕陈引李全民
关键词:心肌炎
双侧附睾血管平滑肌瘤1例
1992年
患者男性,48岁,双侧阴囊胀痛1月余。查体:双侧附睾均可扪及结节,触痛明显。临床初步诊断为双侧附睾炎,给予抗感染治疗无效,行手术切除。病理检查:右侧附睾头部有一大小为1×1×0.8cm^3的圓形肿物,左侧附睾体部有一1×0.5×0.5cm^3的条索状肿物。切面均为灰褐色,边界清楚。镜下见肿物由旋涡状及编织状的瘤细胞聚集而成。
张纪华马述仕
关键词:血管平滑肌瘤附睾头部病理检查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
2001年
刘煜韩承新朱晓丹张纪华潘惠娟王沁德
关键词: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乳腺癌预后
大肠癌增殖细胞核抗原与核仁组成区相关性的研究
1996年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胶质银染色技术同时对20例大肠腺癌,20例腺瘤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以及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颗粒计数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大肠癌及腺瘤中的PCNA阳性率分别为75%和35%(P<0.05),大肠癌细胞核内的AgNOR颗粒均值(6.71±0.59)也明显高于腺瘤的颗粒均值(3.25±0.23)(P<0.01)。说明PCNA的增殖程度与AgNOR计数有密切的相关性,同时反映了细胞的增殖活性。因此二者联合检测,可用作早期诊断大肠癌有价值的参考指标。
张纪华马述仕李全民王美娥
关键词:大肠肿瘤腺瘤PCNAAGNOR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和c-erbB-2癌基因表达关系的探讨
1995年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51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进行了c-erbB-2癌基因表达观察。结果显示:伴有淋巴结转移的24例中22例为阳性表达(91.67%),强阳性表达10例。无淋巴结转移的27例中20例表达为阳性(74.1%),仅2例为强阳性表达。提示:该基因的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有关,表达强度与淋巴结转移关系更为密切。因此,检测c-erbB-2癌基因的表达,对判断乳腺癌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张纪华李全民王美娥马述仕
关键词:乳腺癌癌基因C-ERBB-2
痣样基底细胞上皮瘤综合征1例
2000年
张纪华潘惠娟李维华
关键词:病理
大肠腺瘤与癌变关系的图像学分析
1993年
应用MIDAS图像分析系统对30例大肠管状腺瘤(以下简称大肠腺瘤),腺瘤伴重度非典型增生及高分化腺癌三组病例的腺体面积(gland area,GA),细胞核面积(nucleus area,NA),核形状因子(nucleus form factor,NFF),核浆面积比(nucleus plasm area proportion,NPAP)以及DNA含量五项参数进行了测定,各项数值均呈依次递增现象,正态分布曲线图显示峰值右移。同时三组病变中NA、NFF、NPAP有明显的交叉现象。结果提示:图像分析系统在重度非典型增生与高分化腺癌的鉴别诊断中能提供客观的标准,有利于大肠癌的早期发现及治疗。
张纪华马述仕李全民
关键词:腺癌腺瘤大肠肿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