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芹
- 作品数:26 被引量:129H指数:7
- 供职机构:南充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中英性病艾滋病防治合作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乘数法估计四川乐山市中区吸毒人群基数研究被引量:6
- 2007年
- 目的:使用乘数法估计乐山市中区籍现有吸毒人群基数。方法:获得当地强戒所和自愿咨询检测门诊2003年5月31-2004年5月31日收戒或咨询人数r,问卷调查获乘数1/p,N=r/p计算估计数,定性和定量研究结合以解释估计结果。结果:r=507/511人,271份问卷获自称戒毒比例23.99%/4.17、咨询比例32.47%/3.08,估计数2114/1574人。23.99%和核对比例23.25%比较,χ2=0.0952,P=0.7576;一致性检验,k=0.5705,95%可信区间[0.4547,0.6862];灵敏度68.25%和特异度89.42%。与2002年自称戒毒比例(25.54%)比较,χ2=0.1623,P>0.05。公安部门登记、乘数法计算的总吸毒率为0.20%、0.39%和0.29%,三者多重比较,χ2为185.46、320.27、83.85和12.41,均P<0.01。结论:强戒所和VCT门诊为依托机构进行乘数法估计是可行的;自称戒毒比例稳定为24%,VCT比例33%,可满足估计,但需关注戒毒假阴性问题;至2004年7月26日目标人群估计数1574-2114人,是公安部门同期现有吸毒登记数的1.5-2倍。
- 吕繁李平刘刚王勇胜陈均张芹戴卫东张建邱学朴黄涌张大鹏王丽艳龚毅
- 关键词:乘数法
- 通过农村预防保健网开展农民工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研究被引量:5
- 2010年
- 由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构成的农村三级预防保健网在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农民工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人数上升,引起了各方关注。笔者所在的课题组根据前期研究和工作实践,制定了农村预防保健网开展农民工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策略,主要内容包括:
- 徐鹏谢秋娟曾刚陈曦谭代林张芹刘康迈吕繁
- 关键词:农民工艾滋病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三级预防保健网
- 乡村医生开展外出农民工艾滋病干预可行性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索依托流出地乡村医生开展外出农民工艾滋病干预模式,为国家制定和落实农民工艾滋病防治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配额连续抽样方法抽取仪陇县柴井乡117名外出农民工,由当地17名乡村医生通过电话、短信、信件等方法开展为期3个月的艾滋病宣传干预,比较干预前后农民工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状况,访谈乡村医生对开展该项工作的看法,对该项工作的可行性进行评估。结果外出农民工AIDS相关知识知晓率从干预前的48.7%提高到干预后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婚性行为从干预前41.0%下降到到干预后的2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开展干预工作的乡村医生及外出农民工均认同通过电话、短信、信件对外出的农民工开展艾滋病宣传干预的工作模式。结论以流出地乡村医生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开展艾滋病知识宣传及行为干预模式可行有效,能够被干预双方接受。
- 张宗辉黄毅张芹吴涛
- 关键词:艾滋病农民工乡村医生可行性
- 2006-2010年南充市顺庆区吸毒人群哨点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对2006-2010年南充市顺庆区吸毒人员哨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了解吸毒人群艾滋病知识、行为及感染状况的变化,为评估干预效果,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滚雪球的方便抽样方法招募监测对象,进行行为学(问卷调查)及血清学(HIV、梅毒、丙肝)监测。结果 5年共调查吸毒人员2003名,采血1844份。男女之比为2.69:1,年龄30 49岁占73.79%,艾滋病知识知晓率逐年上升(由92.75%上升至100%),共用针具比例逐年下降,安全套使用率上升。HIV感染率3.04%,梅毒感染率8.41%,丙肝感染率53.07%。结论南充市对吸毒人群艾滋病知识及行为干预是有效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提高,高危行为有所改变。
- 张芹吴涛黄毅谭代林奚第荣
- 关键词:吸毒人群艾滋病高危行为
- 南充市家庭为单位的流出地农民工艾滋病防治模式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索以家庭为单位流出地农民工艾滋病干预模式,为国家制定和落实农民工艾滋病防治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配额连续抽样方法获取仪陇县柴井乡外出农民工的117人,由当地乡村医生通过电话、短信、信件开展3个月的艾滋病宣传干预,比较干预前后农民工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状况。结果 AIDS相关知识知晓率从干预前的48.7%提高到干预后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商业性行为从干预前33.3%下降到到干预后的1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时性行为从干预前22.2%下降到干预后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以流出地乡村医生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开展艾滋病知识宣传及行为干预模式可行有效。
- 张芹张宗辉曾刚谭代林吕繁吴涛黄毅
- 关键词:艾滋病农民工
- 捕获再捕获法估计四川乐山市中区吸毒人群基数被引量:7
- 2007年
- 目的:使用捕获再捕获法估计乐山市中区现有吸毒人群基数。方法:利用强戒所建所以来资料确定平均捕获期和平均捕获间隔期及两次捕获起始点并收集相应时间段内的收戒人数。利用Lincoln-Petersen模型进行估计,定性和定量研究结合以解释说明估计结果等。结果:平均捕获期3.02月,平均捕获间期12.59月,两次捕获期起止时间点为2002年9月30日-2003年1月31日和2004年1月31日-2004年5月31日,对应收戒人数为234人和251人,重复捕获34人。不分层点估计数1742人,标准误240.45,95%CI1220-2163(人)。分层后合计点估计数为1645人,标准误225.46,95%CI1203-2087(人)。结论:75%位数捕获期和平均捕获间期为4个月和12个月,可满足分析需要。Lincoln-Petersen模型简单,费用低,可操作性强。估计结果存有一定程度的低估,可作为估计底限值。选择适当的捕获再捕获模型可提高估计精度。估计数为公安部门同期提供现有吸毒登记数的1.5倍。
- 吕繁李平刘刚陈均王勇胜张芹李铭袁颖戴卫东王丽艳张大鹏龚毅刘志明
- 2003-2005年南充市注射吸毒人群艾滋病高危行为监测被引量:6
- 2006年
- 目的 了解对注射吸毒人群进行艾滋病高危行为干预的效果。方法 于2003-2005年采用重复横断面调查方法对顺庆城区注射吸毒人群进行行为学监测。结果 调查注射吸毒人员1096名,年龄20-40岁为主(82.67%),男女之比为3.53:1,文化程度以初中及其以下为主占(81.66%)。干预后对艾滋病传播知识正确认识率提高到95%以上;共用针具率:最近1次由22.14%下降为9.97%,最近1月由22.92%下降为16.07%,最近6月由40.70%下降为18.56%;安全套使用率:与非固定性伴由18.37%上升到36.36%,与商业性伴由37.83%上升到65.52%。结论 对注射吸毒者开展综合干预是改变高危行为,遏制艾滋病传播的有效措施。
- 张芹蒋北平蒋新淑谭代林
- 关键词:注射吸毒艾滋病高危行为
- 南充市2003-2016年在校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分析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评估2003-2016年基于学校开展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在提升大学生艾滋病知识认知水平、转变歧视态度和促进行为改变等方面的效果。方法于2003、2008、2012和2016年,对医学院1~4年级本科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四次共调查5 165名学生。根据调查数据分析艾滋病相关认知、态度和安全套使用率等方面的变化趋势,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干预工作效果。结果在2003-2016年间,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掌握率由59.6%逐步上升至94.1%,对家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或同学HIV感染持歧视态度的比例则分别由58.3%和49.4%逐渐下降至26.8%和21.3%,接受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比例由37.2%上升至54.3%。但安全套坚持使用率维持在较低水平,且未见明显趋势变化。在每一个调查时点,艾滋病健康教育均表现出提高认知水平的作用,但仅在2016年的调查中呈现降低歧视的效果。整个调查期间,健康教育与安全套坚持使用间均未发现联系。结论基于学校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明显提升了大学生对艾滋知识的认知水平,对转变歧视态度也逐渐呈现作用,但在促进安全套使用方面未见明显效果。
- 田小兵何川刘宇丹张芹
- 关键词: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
- 暗娼人群外展干预单位成本研究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初步研究暗娼人群外展干预工作的单位成本,为艾滋病防治项目预算制定和资源分配提供经济学依据。方法采用Bottom-up法(自下而上法)。首先根据暗娼干预指南和实际情况将暗娼外展干预单位成本分解为可加和的各个子成本,采用现场观察法和关键人物访谈法测算各子成本,最终加和形成总的单位成本,并计算单位成本的构成。结果根据场所类别、是否抽血两个因素分层。在抽血情况下,对一名暗娼开展一次完整的外展干预的单位成本中位数为52.26元(中高档场所)和52.92元(低档场所);不抽血情况下,分别为18.07元和18.73元。结论暗娼外展干预单位成本变动范围较大,受是否采血、工作方式、地方经济水平等因素影响。下一步可对不同模式暗娼外展干预成本开展深入的比较研究。
- 曾刚曾吉徐鹏张芹林鹏邢爱华吕繁
- 关键词:艾滋病暗娼
- 2011-2014年南充市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哨点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分析南充市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艾滋病相关高危行为的发生情况及艾滋病、梅毒、丙肝感染状况,为制定艾滋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国家艾滋病哨点监测方案》的要求,选取调查期内所有到性病门诊就诊的男性就诊者,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样进行HIV、梅毒、丙肝检测。结果 4年共监测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1600人。监测的就诊人群年龄以21~49岁为主(82.00%),最近3个月与暗娼发生性行为比例为50.81%,最近3个月与临时性伴发生性行为比例为32.19%,与同性发生过肛交性行为比例为10.69%。2011-2014年不同年份之间与暗娼、临时性伴发生性行为比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4年中未检出HIV抗体阳性,梅毒、HC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3.38%、9.13%。结论南充市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艾滋病流行处于较低水平,应进一步加强对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的宣传教育及行为干预,以减少HIV和性传播疾病的蔓延。
- 黄毅张芹吴涛兰洪彬张明洪杨艳芳
- 关键词:性病门诊艾滋病哨点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