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兆良

作品数:12 被引量:34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科研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生物学
  • 10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英文
  • 3篇早寒武世
  • 3篇生物群
  • 3篇化石
  • 3篇寒武世
  • 3篇澄江生物群
  • 2篇新知
  • 2篇孢粉
  • 2篇微化石
  • 2篇南海南部
  • 2篇高于庄组
  • 2篇ODP114...
  • 1篇叠层
  • 1篇元古代
  • 1篇藻类化石
  • 1篇早元古代
  • 1篇植被
  • 1篇植被演化
  • 1篇植物
  • 1篇深海

机构

  • 12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加利福尼亚大...
  • 1篇同济大学

作者

  • 12篇徐兆良
  • 2篇孙湘君
  • 2篇袁金红
  • 2篇罗运利
  • 1篇李春雨
  • 1篇孔昭宸

传媒

  • 9篇Acta B...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Marine...

年份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3篇2001
  • 2篇1991
  • 1篇1989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华北晚前寒武纪叠层状藻席建造者新知被引量:2
1991年
本文描述了采自太行山北段山西境内高于庄组二段含锰叠层状藻席的一种建造者——直链古念珠藻(新种)(Veteronostocale moniliforme Xu et Gao,p.nov.),首次提出念珠藻科(No stocaceae)植物和其它叠层石造礁者一样是晚前寒武纪藻席的主要建造者之一。同时,详细研究了微化石保存的状态与产出层位,证明当时的沉积速度每年在1mm以上;论述了化石产地处于低能的海底或潮下带沉积环境;并根据现存念珠藻科植物的生长条件,推断前寒武纪的海水可能为淡水型。
徐兆良高建平
关键词:晚前寒武纪
3.0~2.0 MaBP南海南部深海沉积物孢粉记录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被引量:20
2005年
为了探索和揭示2.5 MaBP前后东亚季风演变历史及植被演替对气候演化的响应,对南海南部大洋钻探ODP1143站(9°22'N、113°17'E)深海柱状样的上部135~95 m(3.0~2.0 MaBP)共146个孢粉样品进行了分析研究,时间分辨率为7 ka/样,孢粉谱显示沉积率变化显著,以2.6 MaBP为界可明显分为两个阶段,与前一阶段3.0~2.6 MaBP相比,2.6~2.0 MaBP时段各类型花粉及孢子沉积率均有显著提高.该结果表明2.6 MaBP南海海平面有显著下降,可与北半球冰盖形成、东亚季风增强相对应.2.6 MaBP以后,各类型孢粉沉积率高低变化揭示南海海平面有多次上升和下降,代表了多次冰期-间冰期旋回.该结果与深海氧同位素分期相对应.频谱分析表明3.0~2.0 MaBP存在0.1 Ma(偏心率)和46.9 ka(斜率)的周期.
袁金红罗运利徐兆良孙湘君
关键词:ODP1143站南海南部
华北中元古代黑色条带燧石中的真核藻类被引量:2
1991年
本文报道了太行山北段山西境内中元古界高于庄组真核藻类化石,包括8属8种,其中3新属3新种和2个比较种。着重在比较形态学和生殖方式等方面综合探讨了真核与原核生物化石的区别。形态学方面依据细胞的结构、大小和群体特征,认为原核生物细胞结构简单,大多数直径为1—10μm,多为不定聚群;真核生物细胞分室化,大多数直径为10—100μm,一般为定形群体。原核生物无性生殖时产的微孢子和内孢子及外孢子不象真核生物所产的似亲孢子那样,其孢子的形态不同于母体,所产的孢子数量也不同于母体细胞的个数。另据微化石的复杂逼真形态和多样性的特点,主张真核生物至少在16亿年前就已出现,并已进化到相当高的水平。
徐兆良高建平
高于庄古生物学(英)被引量:1
2002年
距今 14~ 16亿年的华北地区高于庄组黑色层状、结核状和透镜状燧石与叠层石的黑色硅质部分中保存着极丰富的原核和真核生物微化石。宏观藻类在该组的页岩中亦已发现。本组为评估中元古代生命状况、古环境和前显生宙生物地层提供了重要的生物信息。迄今为止在高于庄组地层中已有百余个化石种被人们认识。根据古植物和古环境的特征这些生物种类可分为三个不同的组合 ,即 :1.颤藻和色球藻组合 ,出现在高于庄组一段 ,代表浅水藻席建造者和居住者与一些可能的外来浮游生物的种类 ;2 .念珠藻组合 ,仅发生在该组的二段 ,还含一些底栖藻席建造者或居住者的种类 ;3.第四段的色球藻组合 ,它代表了潮间带至亚潮带的藻席建造者和外来的种类。元古代燧石中的微化石 ,尤其是蓝藻化石 ,尽管在元古代它们就已不断趋向于多样化 ,但由于它们形态上的保守性 ,对环境的指示比对地质时代的指示更有价值。高于庄组微化石的特点和大多数链状念珠藻垂直层理保存的事实表明 :1.高于庄组微化石的个体大小随时间趋向于增大 ;2 .高于庄组的沉积可能是处于一个淡水环境 ,且沉积率可能等于或少于微生物的生长率 ;3.高于庄组织沉积模式可能是从潮间带至亚潮带或深海 ,然后再至潮间带或潮上带 ;4 .当高于庄组沉积时真核生物亦已出现。
徐兆良阿拉米克S.M.
关键词:高于庄组古生物学
昆明海口早寒武世澄江生物群中叶状红藻化石
2004年
主要报道了采自云南省昆明市海口马房村鞍山早寒武世筇竹寺组玉案山段澄江生物群中的叶状红藻-似红叶藻(新属、新种)(Paradelesseria sanguinea Xu,gen.etsp.Nov.)。通过比较形态学研究,探讨了该宏观化石藻类的分类归属与亲缘关系,进一步丰富了澄江生物群生物物种多样性的认识,并为研究早寒武世生物演化及其古环境提供了新的化石证据。同时,通过对现生红藻的比较研究,进一步证明了澄江生物群在云南海口地区发生于一个水深在30m以上的亚潮带和下潮间带的海水环境。
徐兆良
关键词:早寒武世澄江生物群
云南海口早寒武世褐藻化石新知(英文)被引量:1
2001年
主要报道了产自云南海口耳材村早寒武世筇竹寺组玉案山段澄江生物群中的褐藻化石———拟点叶藻(Punctariopsislatifoliagen .etsp .nov .)、简单拟点叶藻 (Punctariopsissimplexgen .etsp .nov.)和古文德带藻 (Vendotaeniacf.antiquaGnilovskaya) 3种。这些化石丰富了澄江生物群物种的多样性 ,为研究该群生物爆发性演化提供了新的证据。同时通过对现生褐藻和褐藻化石形态学的比较研究 ,表明化石属和现代属在系统演化上可能有较密切的亲缘关系 ,并进一步证明了澄江生物群在云南海口地区发生于一个潮间带和亚潮带的海水环境。
徐兆良
关键词:早寒武世澄江生物群
浑善达克沙地高西马格剖面孢粉分析及植被演化的初步探讨被引量:6
2003年
为了探讨浑善达克沙地 5 0 0 0年以来的植被演化过程 ,我们对内蒙古正蓝旗境内高西马格湖人工挖掘2 .0m深的剖面进行了较高时间分辨率的孢粉分析 ,并参考孢粉组合与植被之间的对应关系 ,得出 :该期的植被和气候演化大致可以划分为 3个阶段 :阶段I(约 5 0 10~ 4 0 4 0aBP) ,孢粉组合是以落叶阔叶桦木 (Betula)和蒿属(Artemisia)植物花粉为优势 ,区域性分布有桦木林 ,当时气候较今温暖偏湿。阶段II(4 0 4 0~ 182 0aBP) ,旱生植物花粉占优势 ,其中蒿属和藜科的比值偏高 ,显示了草原植被占优势 ;根据该带蒿 /藜 (A/C)比值的频繁变化推断该时期可能有多次气候小波动。阶段III (182 0~ 2 0 0aBP) ,组合中仍然以草本植物的花粉为优势 ,但藜科植物在组合中大量增加 ,推测植被应为荒漠草原 ,气候更趋干旱 。
李春雨徐兆良孔昭宸
关键词:浑善达克沙地孢粉分析植被演化全新世
五台山区滹沱群河边村组微化石的研究
1989年
本文描述了采自山西五台山区纹山滹沱群河边村组燧石层和中条山叠层石 Zhongtiaosha-nella 中的微古植物化石,共二属二种和一个未定种,它们是纹山球形藻(新种)(Globophycuswenshanensis Xu sp.nov.)、粗面管藻(比较种)(Siphonophyous ct.kestron)和管藻(未定种)(Siphonophycus sp.)。讨论了球形藻属的系统分类位置及其个体演化,并探讨了河边村组的沉积环境、气候与时代等问题。
徐兆良
关键词:早元古代
龙凤山藻在澄江早寒武世生物群中的发现(英文)被引量:4
2002年
主要报道了产自云南昆明海口耳材村早寒武世筇竹寺组玉案山段澄江生物群中可能为自由漂浮生长的宏观藻类化石———心型龙凤山藻 (新种 ) (Longfengshaniacordatasp .nov .)和中华豆芽藻 (新属、新种 ) (Plantulaformissinensisgen .etsp .nov .)。这些化石的发现进一步显示了澄江生物群物种多样性 ,为揭示该生物群爆发性演化提供了新的证据。通过对龙凤山藻属亲缘关系的深入比较研究 ,进一步证明该类化石应归属宏观藻类以及它们遗传上的稳定性、演化上的保守性和环境上的适应性。
徐兆良
关键词:藻类化石
Deep-sea Pollen Record during 3.0-2.0 Ma B.P. from ODP Site 1143 and Its Response to Global Climate Changes被引量:1
2006年
为了探索和揭示2.5MaBP前后东亚季风演变历史及植被演替对气候演化的响应,对南海南部大洋钻探ODP1143站(9°22'N、113°17'E)深海柱状样的上部135~95m(3.0~2.0MaBP)共146个孢粉样品进行了分析研究,时间分辨率为7ka/样,孢粉谱显示沉积率变化显著,以2.6MaBP为界可明显分为两个阶段,与前一阶段3.0~2.6MaBP相比,2.6~2.0MaBP时段各类型花粉及孢子沉积率均有显著提高。该结果表明2.6MaBP南海海平面有显著下降,可与北半球冰盖形成、东亚季风增强相对应。2.6MaBP以后,各类型孢粉沉积率高低变化揭示南海海平面有多次上升和下降,代表了多次冰期-间冰期旋回。该结果与深海氧同位素分期相对应。频谱分析表明3.0~2.0MaBP存在0.1Ma(偏心率)和46.9ka(斜率)的周期。
袁金红罗运利徐兆良孙湘君
关键词:ODP1143站南海南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