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峰

作品数:63 被引量:425H指数:11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1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5篇病理
  • 16篇肾活检
  • 16篇临床病理
  • 16篇活检
  • 15篇肾病
  • 15篇肾小球
  • 14篇预后
  • 12篇肾炎
  • 10篇肾脏
  • 9篇临床病理特征
  • 9篇病理特征
  • 8篇蛋白尿
  • 8篇糖尿
  • 8篇糖尿病
  • 8篇节段
  • 7篇肾小球硬化
  • 7篇节段性
  • 7篇局灶节段性
  • 6篇肾脏病
  • 6篇糖尿病肾病

机构

  • 42篇南京军区南京...
  • 23篇南京大学
  • 8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南京大学医学...
  • 1篇无锡市人民医...
  • 1篇宿迁市人民医...

作者

  • 63篇徐峰
  • 45篇曾彩虹
  • 42篇刘志红
  • 13篇梁少姗
  • 12篇陈浩
  • 11篇张明超
  • 9篇朱小东
  • 7篇葛永纯
  • 7篇陈惠萍
  • 7篇乐伟波
  • 7篇李晓梅
  • 6篇梁丹丹
  • 6篇黄倩
  • 6篇安玉
  • 5篇黄湘华
  • 5篇程震
  • 4篇谢红浪
  • 4篇钟永忠
  • 3篇左科
  • 3篇黎磊石

传媒

  • 42篇肾脏病与透析...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肝胆外科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国际泌尿系统...
  • 1篇实用器官移植...
  • 1篇中华医学会肾...
  • 1篇2014年全...
  • 1篇中华医学会肾...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9篇2016
  • 9篇2015
  • 10篇2014
  • 5篇2013
  • 3篇2012
  • 7篇2011
  • 5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0
  • 1篇1997
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狼疮性肾炎足细胞病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狼疮性肾炎足细胞病(狼疮足细胞病)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远期预后。方法: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伴肾损害,经肾活检组织学和电镜检查符合狼疮足细胞病的患者53例(女48例,男5例,中位年龄31岁,中位病程1.5月)。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及远期预后。结果:53例狼疮足细胞病占同期狼疮性肾炎的1.41%,其中50例临床表现肾病综合征,17例(32.1%)伴急性肾损伤(AKI),合并镜下血尿和高血压各9例(17.0%)。根据肾活检光镜改变分为系膜增生性病变(MP,n=31)、轻微病变(MCD,n=13)和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n=9)三组。电镜观察中位足细胞足突融合比例85%,三组间无明显差异。FSGS组AKI发生率(77.8%)显著高于MP组(22.6%)和MCD组(23.1%)(P<0.01),肾小管间质急性病变程度也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与MCD组(23.1%)相比,MP组(83.9%)和FSGS组(88.9%)低C3血症的比例显著升高(P<0.01)。经激素或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诱导治疗后,69.8%获得完全缓解,FSGS组完全缓解率(22.2%)显著低于MCD组(92.3%)和MP组(74.2%)(P<0.01)。中位随访时间60月,29例(54.7%)肾病复发,13例复发后行重复肾活检,其中6例发生病理转型,无终末期肾病或死亡病例。结论:狼疮足细胞病以肾病综合征或伴AKI为主要特征,组织学改变可为MCD、MP或FSGS,激素或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敏感,FSGS者AKI发生率高、肾小管损伤重且治疗缓解率低。该病复发率高,部分重复肾活检可见病理转型,长期随访预后良好。
王少凡陈浩陈樱花刘正钊徐峰刘志红胡伟新
关键词:狼疮性肾炎预后
纤维连接蛋白肾小球病——临床及病理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分析纤维连接蛋白肾小球病(fibronectin glomerulopathy,GFND)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肾活检病理特征,旨在提高对此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10例经肾活检明确GFND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1)一般情况:10例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19~46岁,其中<30岁者6例;仅1例追溯到明确肾脏疾病家族史;(2)临床特点:肾病范围的蛋白尿最常见(80%),无肉眼血尿发作者,镜下血尿的发生率仅40%,4例病初即存在高血压,全部患者均有脂代谢异常,肾功能受损者5例(50%);本组患者常见肾小管间质受损的实验室检查证据;(3)病理特征:全部患者肾小球体积增大,6例组织学改变类似膜增生性肾炎I型(分叶状),5例见肾小球系膜溶解,全部患者Masson三色染色均见肾小球毛细血管外周袢内皮下嗜复红物沉积,7例系膜区嗜复红物沉积;10例患者免疫荧光染色免疫球蛋白和补体均阳性,Fibrin阳性者6例,纤维连接蛋白染色肾小球阳性者100%;电镜观察均见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内皮下及系膜区见不均质、含脂质的电子致密物,经免疫电镜证实这些电子致密物为纤维连接蛋白。结论:GFND的诊断需依靠肾活检病理。
陈惠萍曾彩虹朱小东朱茂艳张明超梁少珊黄倩徐峰郑春霞刘志红
关键词:肾活检蛋白尿高血压
胶原Ⅲ肾病——形态学特点和临床表现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总结一种非免疫因素介导的肾小球疾病——胶原Ⅲ肾病的肾活检形态学及实验室检查特点,旨在提高对此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肾活检免疫荧光、电镜检查确诊胶原Ⅲ肾病的12例患者的组织学特点,并分析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12例患者男性4例,女性8例,病程3~300月(平均62.08±60.96月);年龄21~67岁。蛋白尿为本组患者最常见的肾脏损害首发症状(10例,83.33%),10例(83.33%)患者病初即诊断高血压,尿沉渣红细胞计数>50万/ml者仅1例(8.33%)。肾小管受损的实验室指标包括尿NAG酶升高9例(75%);禁水13h尿渗量减低者9例。确诊时血清肌酐(SCr)升高者4例,7例贫血。肾活检免疫荧光检查C3阳性者5例(41.67%),3例(25%)患者合并IgA阳性,胶原Ⅲ染色证实非废弃或非硬化部位的肾小球外周袢和(或)系膜区弥漫阳性荧光;组织学观察证实,12例患者肾小球体积均增大,且肾小球内皮下疏松、区域增宽等,肾小球病变大致分为两种类型,一类肾小球非增生性的"结节样"改变,PAS或PASM-Masson染色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内皮下呈均质、淡染的嗜复红或嗜亮绿色;另种"结节样"改变不明显,肾小球细胞总数不多或增加,内皮细胞成对,PASM-Masson染色外周袢弥漫双轨。超微结构观察证实12例患者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内皮下疏松、区域增宽,内皮下和(或)系膜区见束状或单枝的、有明暗带、直径约43~60nm的胶原纤维,3例(25%)免疫荧光染色IgA阳性者在肾小球系膜区见团块状的电子致密物沉积。随访过程中病初4例(33.3%)SCr升高者未降至正常,病初SCr正常者中仅1例在随访中轻度增高。结论:高血压和蛋白尿是胶原Ⅲ肾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肾活检组织学改变具特征性,诊断需借助免疫荧光染色和超微结构观察;预后相对良好。
陈惠萍徐峰黄倩黄高渊谢红浪朱茂艳张明超贺倩梁少姗曾彩虹刘志红
关键词:肾活检高血压蛋白尿
糖尿病肾病病理分型临床应用的评估被引量:27
2013年
目的:评估糖尿病肾病(DN)病理分型对判断2型糖尿病肾病(T2DN)患者肾脏预后的意义。方法:选取2003年1月至2011年11月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全军肾脏病研究所经肾活检明确诊断为DN且随访>1年的T2DN患者414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探讨病理特征与肾脏预后的联系。所有患者均按照Tervaet等提出的病理分型标准进行分型,并对其他DN常见的病理改变进行评估。随访终点定义为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15 ml/(min·1.73 m2)。结果:本研究共纳入Ⅰ期患者63例,Ⅱa期95例,Ⅱb期32例,Ⅲ期168例,Ⅳ期56例。各期5年肾脏生存率分别为100%、90.2%、75.4%、39.0%和15.3%。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该分型中的肾小球病变分级、肾小管萎缩与间质纤维化(IFTA)、间质炎症均对肾脏预后有显著影响,但血管病变指标(动脉透明变性、动脉硬化)与肾脏预后无相关性,75.4%的DN患者普遍存在>1个部位的动脉透明变性,对于指导分型意义不大,如将血管指标重新定义为根据动脉透明变性程度及有无动脉硬化进行评分,则可对肾脏预后产生影响。此外,对不同病理指标的单因素回归分析表明结节样病变、微血管瘤、无肾小管的肾小球、节段硬化、透明滴和纤维蛋白帽、纤维素样渗出、袢内泡沫细胞、肾小球炎、新月体、节段内皮增生对肾脏预后均有显著影响。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校正临床指标(蛋白尿、血压、eGFR)后,肾小球病变分级及IFTA是进展至终末期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肾小球病变分级及IFTA对预测T2DN患者肾脏预后具有指导意义,但现有的血管指标对于反映病变严重程度、指导预后作用不佳,如能根据动脉透明变性程度及有无动脉硬化进行评分,对预后则有更好的指导作用。
安玉徐峰乐伟波葛永纯周敏林曾彩虹刘志红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预后
足细胞内陷性肾小球病被引量:8
2015年
57岁女性患者,临床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抗核抗体、SSA、SSB阳性,无口干和眼干症状,少量蛋白尿是肾脏损害的临床表现,其肾功能正常。肾活检光镜组织学病变轻,仅见肾小球节段轻度系膜增生,但毛细血管袢略僵硬,免疫荧光检查阴性,超微结构观察肾小球基膜内见质膜样结构,个别足细胞胞质突入肾小球基膜,肾小球系膜区、毛细血管袢基膜内皮下及上皮侧均未见电子致密物沉积。诊断符合足细胞内陷性肾小球病。
徐峰朱小东曾彩虹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足细胞电镜肾活检
正常白蛋白尿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肾组织损伤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观察正常白蛋白尿糖尿病患者肾组织损伤的特点,以及与尿白蛋白进展、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相关的临床和病理风险因素。方法:纳入尿白蛋白定量〈30 mg/24h,血清肌酐≤109.62μmol/L,并愿意接受肾活检的2型糖尿病患者41例。记录患者基线临床指标和病理指标,并与同期接受肾活检的39例微量白蛋白尿(MAU)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进行比较。尿白蛋白进展定义:随访中连续两次尿白蛋白≥30mg/24h;eGFR下降定义为随访中eGFR下降≥3.3%/年。结果:41例正常白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患者(NORUAE组)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肾小球体积增大、系膜增生及肾小球基膜(GBM)增厚,且与MAU组患者病理改变无统计学差异。肾小球超微结构测量显示NOR-UAE组裂孔膜分布频率显著高于MAU组(1.18±0.39个/μm vs0.83±0.35个/μm,P〈0.001)。随访中10例患者出现MAU,尿白蛋白进展组肾小球体积显著大于非进展组[(501.04±102.45)×104μm3vs(377.12±82.12)×104μm3,P=0.001],GBM厚度大于非进展组(604.54±194.96 nm vs 478.84±122.60 nm,P=0.04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GBM厚度(P=0.017)和肾小球体积(P=0.017)是尿白蛋白进展的独立风险因素。随访中5例患者出现eGFR下降,其基线eGFR显著低于稳定组和升高组,GBM厚度和足突宽度大于eGFR稳定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eGFR是eGFR下降的独立风险因素[HR0.774(0.615~0.973),P=0.028]。结论:尿白蛋白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已出现DN病理损伤特点,肾小球体积增大和GBM增厚是进展至MAU的独立风险因素;基线eGFR是eGFR下降的独立风险因素。
葛永纯谢红浪徐峰金波蒋松安玉汪玲朱小东钟永忠刘志红
关键词:糖尿病白蛋白尿病理
血磷水平与糖尿病肾病患者肾脏损伤及远期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观察血磷水平与糖尿病肾病(DN)患者肾脏损伤和远期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5年7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肾脏科597例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中位随访时间36个月,观察高磷血症的发生率,血磷水平与肾脏损伤程度的相关性,并评估高磷血症对肾脏终点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基线估计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90 ml/(min·1.73 m^2)、60~90 ml/(min·1.73 m^2)、<60 ml/(min·1.73m^2)的三组DN患者中,高磷血症(血磷>1.45 mmol/L)的发生率分别为11.7%(25/214)、16.7%(25/150)和30.5%(71/233)。血磷水平与尿液中肾小管间质性损伤标志物表达正相关(P<0.01),与肾小管间质损伤病理评分(间质纤维化和小管萎缩评分、间质炎症评分)存在相关性(P<0.05)。此外,随着血磷水平增加,患者发生终末期肾病(ESRD)的风险增加(对数秩检验,P<0.01)。校正年龄、性别、血压、血脂、体质量指数、24h尿蛋白定量、血钙和基线eGFR后,高磷血症仍然是进展至ESRD的高危因素(P<0.001)。结论:在DN患者[尤其eGFR≥60ml/(min·1.73 m^2)]中,高磷血症与患者肾小管间质性损伤显著相关,且是发生ESRD的独立风险因素。
邱丹丹蒋松潘瑜安玉徐峰葛永纯刘志红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高磷血症肾脏损伤远期预后
抗肾小球基膜肾炎合并糖尿病肾病
2011年
中年男性,以持续肉眼血尿伴大量蛋白尿、肾功能减退、血抗肾小球基膜(GBM)抗体阳性起病;肾活检组织学符合新月体肾炎,免疫荧光见IgG沿肾小球毛细血管袢线性沉积,符合抗GBM肾炎,同时亦见肾小球呈结节样改变、肾小管基膜(TBM)增厚、动脉透明变性等,超微结构观察GBM呈均匀一致性增厚,经糖耐量检查确诊糖尿病。该患者最终诊断为抗GBM肾炎合并糖尿病肾病(DN)。
徐峰曾彩虹刘志红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肾活检
高血压肾损害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分析
目的 分析高血压肾损害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长期预后,探讨与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03 年1 月至2012 年12 月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全军肾脏病研究所经临床及肾活检明确诊断为高血压肾损害,且随访时间>1 年的...
梁少姗乐伟波陈浩徐峰陈慧萍刘志红曾彩虹
半肝血流完全阻断法在肝细胞癌右肝切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讨半肝血流完全阻断法(total hemihepatic vascular exclusion,THHVE)在肝细胞癌右肝叶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特需治疗一科、肝移植科2006年2月至2008年12月同一手术组收治的123例行右肝切除的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8例采用THHVE法阻断(A组),65例采用全肝入肝血流阻断法(Pringle法)阻断(B组)。两组比较在肿瘤最大径(7.69±3.70cm比6.08±4.07cm)和血流阻断时间(28.55±8.67min比19.85±6.74min)上A组明显大于B组,P〈0.05。而在术中总出血量(304.31±270.36ml比542.62±876.84ml)以及在术后第1、3、7天谷丙转氨酶升高的程度及并发症的发生率(18.97%比38.46%)上A组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THHVE法行右肝切除治疗肝细胞癌可减少术中的出血,减轻肝功能损害,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隋承军徐峰沈伟峰阚彤谢峰耿利黄杨卿杨甲梅
关键词:肝血流阻断肝切除术肝细胞癌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