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殿魁

作品数:14 被引量:401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历史地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形制
  • 7篇随葬
  • 6篇随葬器物
  • 6篇器物
  • 5篇唐墓
  • 5篇墓葬
  • 5篇墓葬形制
  • 3篇镇墓兽
  • 3篇土洞墓
  • 3篇铺地砖
  • 3篇考古
  • 2篇随葬品
  • 2篇武则天
  • 2篇开元
  • 2篇开元通宝
  • 2篇出土
  • 2篇出土器物
  • 1篇地震
  • 1篇东汉
  • 1篇形制结构

机构

  • 13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考...

作者

  • 14篇徐殿魁
  • 2篇赵芝荃
  • 1篇张彦煌
  • 1篇刘忠伏
  • 1篇金仲林

传媒

  • 10篇考古
  • 2篇考古学报
  • 1篇农业考古
  • 1篇新天地

年份

  • 1篇2016
  • 1篇1996
  • 2篇1994
  • 1篇1991
  • 1篇1989
  • 2篇1986
  • 3篇1985
  • 2篇1984
  • 1篇196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河南偃师杏园村的两座魏晋墓被引量:59
1985年
1984年夏季,我队在配合河南首阳山电厂建厂过程中,清理了两座魏晋墓,编号为84YDT16M6与84YDT24M34。这两座墓与过去发表的杏园东汉壁画墓和杏园唐墓同在一片墓区。一、杏园6号墓(一)墓葬形制:84YDT16M6由墓道、前甬道、前室、南北耳室、后甬道、后室六部分组成,方向280°(图一)。全墓从封门砖至后室东端总长16米,最宽处7.2米,如加上12米长的墓道,全墓总长28米,墓底至地表9米。
赵芝荃徐殿魁
关键词:墓葬形制出土器物前室铺地砖随葬器物
唐镜分期的考古学探讨被引量:64
1994年
一、引言唐镜研究是中外考古学界颇感兴趣的一个学术课题,相关著述颇多,成果斐然。近年又有许多唐墓发掘资料发表,特别是一批省市博物馆铜镜汇编和《中国铜镜图典》问世,促进了这一课题的研究。1979年以来,孔祥星及刘一曼先生著书立说,对隋唐镜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其研究成果已被许多考古发掘报告所引用,并已成为隋唐铜镜分类、分型、分期的主要依据。最近台湾学者颜娟英先生发表的《唐代铜镜文饰之内容与风格》一文,进一步拓宽了唐镜研究者们的思路。笔者长年从事野外考古发掘,亲自发掘了相当数量的唐墓。
徐殿魁
关键词:考古学唐代铜镜外区唐墓武则天铭文
河南偃师县杏园村的四座北魏墓被引量:52
1991年
在配合洛阳首阳山电厂基建过程中,我队在偃师县杏园村之南的厂区范围内,陆续清理了四座北魏墓。现将发掘情况报道如下。一、洛州刺史元睿墓(YDIIM914)(一)墓葬形制单室砖券墓。由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组成。墓道平面长方形,剖面呈竖井平底状,长4.5、宽1.6、深9米。
徐殿魁
关键词:北魏墓葬形制随葬器物铺地砖
1983年秋季河南偃师商城发掘简报被引量:45
1984年
偃师商城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汉魏故城工作队于1983年春季发现的。之后,考古研究所派出钟少林、黄石林、赵芝荃、徐殿魁和刘忠伏等五位同志组成河南第二工作队,负责勘察发掘这座城址。秋季工作自十月末开始,至十二月上旬结束,实际工作约四十日。在此期间我们发掘了商城的西城门一座;
赵芝荃徐殿魁
关键词:夯土墙城墙城门考古研究偃师商城
试述唐代的民间茶具被引量:8
1994年
试述唐代的民间茶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徐殿魁一、前言唐代饮茶已成风俗。陆羽(733—804)好茶,自栽自采,经多年研习,潜心成文,著《茶经》三卷罗列茶具二十四种,对弘扬我国茶学、茶道和茶文化作出了突出贡献。据文献记载,唐玄宗时期饮茶习俗己进入宫廷...
徐殿魁
关键词:《茶经》茶文化茶具
河南偃师杏园村东汉壁画墓被引量:18
1985年
1984年春季,我队在配合洛阳首阳山电厂基建工程中清理了一座东汉壁画墓,编号为84YDT29M17。墓葬在杏园村两座唐墓之东北数十米处。现将这座壁画墓的墓葬形制、壁画内容及随葬器物依次介绍于后。
徐殿魁
关键词:壁画墓墓葬形制东汉壁画内容随葬器物铺地砖
河南偃师杏园村的两座唐墓被引量:36
1984年
1984年春,为配合首阳山电厂基建工程,我队在其厂区范围内清理了两座唐墓(图一)。这两座唐墓未遭后世盗扰,形制保存完好。现报导如下:
徐殿魁刘忠伏
关键词:唐墓镇墓兽出土器物土洞墓随葬器物形制
山西垣曲古文化遗址的调查被引量:10
1985年
一、地理位置及遗址概况垣曲县在山西省南部,属运城地区。南临黄河,北靠中条山,地处运城盆地与豫西洛阳平原之间,是联系两地的交通要道之一。故在运城地区至今亦属要冲之地,在研究洛阳平原与晋南地区古文化的面貌特征、相互交流与影响等问题上占有一定的位置。地势北高南低,河流由北而南直入黄河,
张岱海徐殿魁
关键词:古文化遗址标本文化遗存庙底沟类型仰韶文化口径
洛阳地区隋唐墓的分期被引量:82
1989年
目次一、墓葬的发现与分期二、各期墓葬的基本特征三、墓葬演变的轨迹四、结语一、墓葬的发现与分期洛阳在隋唐两代被称为东京及东都,在公元六至十世纪的三百余年间,是仅次于都城长安的又一政治中心,同时,在经济、军事、文化、交通、漕运诸方面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武则天秉政时期,曾一度改东都为神都,修建明堂,熔铸九鼎,立武氏七庙,迁雍、同等七州十万户以实洛阳,骤然间宫林苑囿蜂起,声色服玩云集,使洛阳的政治、经济地位更加显要。
徐殿魁
关键词:随葬器物镇墓兽土洞墓形制结构随葬品
河南偃师杏园村的六座纪年唐墓被引量:43
1986年
1984年夏季至1985年秋季,我队配合洛阳首阳山电厂建厂过程中,在杏园村南又清理了六座有墓志纪年的唐墓,这六座墓与我队前此发表的两座唐墓同在一片墓区,相互距离不过百米。在此范围内,我队还曾清理过一座东汉壁画墓及两座魏晋墓。它们也均在厂区范围之内,相互距离均在数百米之内(图一)。墓地北枕邙山南麓的冲积扇,由于年深久远,山洪淤漫,墓口以上堆土均在3米以上。这里介绍的六座纪年唐墓均保存完整。除一座为单室砖券墓外,其余五座均为形制相近的土洞墓。墓道在墓室之南。
徐殿魁
关键词:唐墓土洞墓随葬器物开元通宝纪年墓葬形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