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浩锋

作品数:171 被引量:1,560H指数:20
供职机构: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科技厅资助项目广东省科技厅重大专项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3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53篇医药卫生
  • 20篇文化科学
  • 6篇哲学宗教
  • 3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社会学

主题

  • 34篇流行病
  • 33篇流行病学
  • 17篇儿童
  • 15篇患病
  • 14篇营养
  • 14篇少年
  • 13篇农村
  • 13篇小学生
  • 13篇患病率
  • 12篇溺水
  • 12篇青少年
  • 10篇健康
  • 10篇创伤
  • 9篇血压
  • 9篇视力
  • 8篇营养状况
  • 8篇致死
  • 8篇死亡率
  • 8篇高血压
  • 7篇非致死性

机构

  • 141篇广东省疾病预...
  • 29篇广东省卫生防...
  • 10篇暨南大学
  • 9篇清远市疾病预...
  • 8篇广东省卫生厅
  • 7篇广州市疾病预...
  • 7篇珠海市疾病预...
  • 6篇广东省教育厅
  • 5篇深圳市慢性病...
  • 4篇中山大学
  • 4篇新兴县疾病预...
  • 4篇广东药科大学
  • 3篇广州市越秀区...
  • 3篇肇庆市疾病预...
  • 2篇华南师范大学
  • 2篇汕头大学
  • 2篇天津市卫生防...
  • 2篇四川省疾病预...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 2篇甘肃省疾病预...

作者

  • 170篇徐浩锋
  • 119篇聂少萍
  • 104篇许燕君
  • 83篇马文军
  • 51篇李海康
  • 50篇宋秀玲
  • 48篇李剑森
  • 42篇许晓君
  • 36篇孟瑞琳
  • 30篇夏亮
  • 25篇蔡秋茂
  • 21篇林晓霞
  • 15篇傅传喜
  • 13篇林锦炎
  • 11篇陈美芬
  • 10篇许小频
  • 9篇周少恩
  • 8篇陈泽池
  • 7篇董智强
  • 5篇何群

传媒

  • 74篇华南预防医学
  • 27篇中国学校卫生
  • 15篇中国公共卫生
  • 7篇中华流行病学...
  • 5篇中国健康教育
  • 4篇伤害医学(电...
  • 3篇广东卫生防疫
  • 3篇中国预防医学...
  • 3篇中华疾病控制...
  • 2篇预防医学情报...
  • 2篇第十一届全国...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中国初级卫生...
  • 1篇中国行为医学...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国慢性病预...
  • 1篇中国卫生统计
  • 1篇中国卫生监督...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疾病监测与控...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5
  • 8篇2014
  • 6篇2013
  • 7篇2012
  • 7篇2011
  • 12篇2010
  • 10篇2009
  • 11篇2008
  • 11篇2007
  • 11篇2006
  • 17篇2005
  • 8篇2004
17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广东省2004年城乡居民自报慢性病患病状况调查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了解广东省城乡居民慢性病患病状况,为制定慢性病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广东省21个区(县)18-69岁的常住居民,以入户方式询问被调查者过去一年内慢性病患病情况。结果共调查居民7 650人,其慢性病人次患病率为84.78%(6 486/7 650),城市(97.23%)高于农村(77.06%),女性(88.94%)高于男性(79.01%),平均每人患有2.05种慢性病。人数患病率为41.44%(3 170/7 650),慢性病患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升高(P〈0.01)。患病率最高的前5位慢性病依次是口腔疾病、慢性消化系统疾病、颈腰部疾病、骨关节疾病及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结论口腔疾病、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和颈腰部疾病等是威胁广东省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是慢性病防治的重点疾病。
宋秀玲马文军许燕君李剑森徐浩锋聂少萍李海康
关键词:慢性病患病率
社会经济状况与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的关系研究被引量:20
2005年
目的 了解社会经济状况与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的关系,确定伤害干预的重点危险因素。方法 用4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大城市、中小城市、1类农村和2类农村各3个县区进行调查,每个县区各抽取1所小学、初中和高中学校,,用统一的调查表对选取的学生的伤害情况及相关的社会经济因素进行调查,小学一、二年级学生面访,小学三年级以上学生在调查员和老师的指导下自填完成。结果 共调查6 35 2名学生,其中男生32 95人、女生30 5 1人,城市32 4 3人、农村310 9人。中小学生伤害人数发生率为30 4 % ,次数发生率为4 8 0 % ,人数发生率男生(35 2 % )高于女生(2 5 3% ) (P <0 0 1) ,农村(33 8% )高于城市(2 7 2 % ) (P <0 0 1) ;自报健康较差、难以处理好同学关系的学生伤害发生率较高,家庭关系不和睦、父亲文化程度较低、家庭经济差和家庭人口过多或过少的学生伤害发生率也较高;采取预防伤害措施的学生和家长其伤害发生率较低。多因素分析发现,对于小学生来说,其安全行为得分高、女生和母亲文化程度高是保护因素;对于中学生来说,中学生及其父母采取预防伤害的措施、女性是伤害发生的保护因素,母亲文化程度高、家庭关系不和睦是危险因素。结论 广东省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率高,社会、经济。
马文军许燕君李剑森徐浩锋聂少萍李海康董智强林锦炎
广东省1999~2003年伤害死亡情况及死因分析被引量:40
2005年
目的 探讨广东省居民伤害死亡情况和死因,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对广东省5个国家疾病监测点1999~2 0 0 3年伤害死亡监测资料,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伤害死亡情况和死因分析。结果 1999~2 0 0 3年5年间,广东省居民伤害的死亡率为2 4 11/10万~33 13/10万,平均死亡率为2 7 5 3/10万,占死亡总数的5 94 % ,在死因顺位中排第5位;按潜在寿命损失年(YPLL)进行排位,伤害从第5位跃居到第2位,总YPLL为5 0 12年,平均每年每10 0 0人导致的死亡人年数为9 32人年。5年伤害平均死亡率农村(31 75 /10万)高于城市(12 4 4 /10万) (P <0 0 5 ) ,男性(35 73/10万)高于女性(19 16 /10万) (P <0 0 5 )。伤害是1~4 4岁人群主要死亡原因,占2 1.4 2 %~83.4 9%之间。居民伤害死亡的前5位死因为交通事故、淹死和窒息、自杀、意外坠落和意外中毒。15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伤害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淹死、窒息和交通事故(占89 8% ) ,15~6 5岁人群伤害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交通事故和自杀(占6 6 2 % ) ,6 5岁以上的老年人伤害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自杀、坠落和交通事故(占73 5 % )。结论 伤害是广东省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是危害青壮年人群健康和生命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对劳动力的损失影响最为明显。政府必须尽快?
李剑森马文军许燕君徐浩锋聂少萍林锦炎董智强李海康
关键词:死亡率
2019年广东省居民产品伤害现状研究
2021年
目的分析2019年广东省居民发生产品伤害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针对性产品伤害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分析2019年广东省伤害监测系统中产品伤害总体情况、涉及产品情况、伤害事件及临床特征。结果共报告产品伤害98 060例,占所有伤害病例的29.30%。男女性别比为1.75∶1,年龄集中在25~44岁(37.74%),商业/服务业人员占比最高(24.45%)。引起伤害的前3位产品为除汽车外的其他交通运输设备(18.63%)、家用日用品(15.42%)、汽车(11.60%)。夏秋季节是产品伤害的高发季节,均占28.28%。家是产品伤害的主要发生地点(33.94%),常见的发生原因是刀/锐器伤(28.21%),发生部位多为上肢(40.97%),伤害性质多为挫伤/擦伤(39.04%)。结论广东省不同类型产品伤害发生的人群、原因和地点不尽相同,建议对重点人群开展针对不同产品的有效预防和干预措施。
黄婷苑秦发举段丹萍梁伯衡秦鹏哲徐浩锋林伟权林立丰
广东省学龄前儿童非致死性伤害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8
2005年
目的 了解广东省学龄前儿童非致死性伤害的发生现况及影响因素,明确伤害干预的重点。方法 于2 0 0 3年10月运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广东省大城市、中小城市、1类农村、2类农村各3个市(区) /县采用统一调查表、入户调查的方式,对所抽取的调查户中所有6岁以下儿童过去一年内伤害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共调查学龄前儿童10 5 8名,其中男童5 94名,女童4 6 4名,共有197名儿童发生伤害2 5 7次,伤害发生率为18 6 2 % ,次数发生率为2 4 2 9% ,男女发生率分别为2 0 7%和15 9% ,男性高于女性(P <0 0 5 ) ,不同类型地区之间、不同年龄组之间伤害发生率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 1) ,发生伤害的儿童中有2 1 3%一年内发生2次及以上的伤害,伤害的前四位原因为跌倒/坠落、碰撞/挤压、割伤/刺伤和热/火烫伤,80 2 %的伤害发生在家中,主要伤及头面部以及下肢。19 8%的伤害需门诊处理和住院治疗,伤害的次均直接费用为196 7元。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1类农村和中小城市以及家庭人均年收入高为伤害的危险因素。结论 广东省学龄前儿童伤害发生率较高,已成为严重威胁儿童健康和安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应加强对儿童家长以及托幼机构人员定期的健康教育,促使他们加强对儿童的安全教育以及安?
董智强马文军许燕君李剑森徐浩锋聂少萍李海康
关键词:患病代价流行病学
广东省城市青少年成瘾行为流行状况分析被引量:32
2008年
目的了解广东省城市青少年成瘾行为流行状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广东省5个城市初中、高中、职业技术学校、大学共20574名大中学生的成瘾行为(吸烟、饮酒、吸毒、玩游戏机、上网等)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青少年目前吸烟、饮酒、尝试吸毒行为报告率分别为5.06%,24.98%和1.35%,游戏机成瘾、上网成瘾行为报告率分别为10.35%和11.88%。目前吸烟、饮酒和尝试吸毒行为报告率均以经济"好"的城市最高,随着年级的升高有上升趋势、男生明显高于女生。游戏机成瘾、网络成瘾均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呈上升趋势,且以职业高中学生为最高,男生高于女生。结论广东省城市青少年成瘾行为的发生具有性别、学校类型和地区差异的特征,应针对性地开展预防与控制工作。
聂少萍马文军李海康许燕君徐浩锋
关键词:物质相关性障碍流行病学研究青少年
广东省24个月龄以下婴幼儿营养状况分析被引量:12
2006年
目的了解广东省24个月以下婴幼儿营养状况,探讨影响儿童营养的有关因素,为改善整体儿童营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02年广东省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获取24个月龄以下679名婴幼儿体格体检及询问调查资料,并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使用的NCHS/WHO参考标准,对婴幼儿体格发育进行评价。结果婴幼儿抱奶时间的中位数为8h,其中24h后抱奶占13.9%,72h后占14.8%,农村婴幼儿抱奶时间长于城市(Z=-1.986,P<0.05);平均断奶时间为8个月,其中4个月以内断奶占15.1%,8个月以上断奶占61.8%,农村婴幼儿断奶时间长于城市(χ2=9.863,P<0.05);4个月内喂养方式城市以纯母乳喂养为主,农村以混合喂养为主(χ2=20.479,P<0.01);68.3%婴幼儿在4月龄内添加了辅食,12.8%在8月龄后添加辅食,城乡差异不明显。农村婴幼儿低体重发生率(14.9%)、生长迟缓发生率(21.5%)均明显高于城市婴幼儿(χ2=32.383,χ2=34.823,P<0.01)。结论广东部分农村地区婴幼儿营养不良、生长迟缓情况严重,应普及初乳喂养观念,适时添加辅食,转变不良养育行为。
聂少萍马文军许燕君徐浩锋李剑森傅传喜李海康
关键词:婴幼儿营养状况
2003年广东省伤害门诊患者直接经济负担分析被引量:5
2007年
许燕君马文军徐浩锋李剑森聂少萍李海康宋秀玲
关键词:门诊患者经济负担分析控制医药费用民生问题疾病负担
2006—2010年广东省居民致死性溺水流行特征与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描述广东省人群致死性溺水流行水平、特征及其危险因素,为评估溺水危害风险和制定防控策略与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广东省疾病监测系统2006—2010年人群死因监测资料,收集监测点居民溺水死亡个案及相关信息,监测系统包括城市地区(广州越秀、珠海全市3个区、云浮云城、汕尾城区)、农村地区(韶关南雄、梅州五华、江门台山和肇庆四会)。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和logistic多元回归方法对广东省居民致死性溺水个案的流行特征与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0年广东省发生致死性溺水1 114例,其中男性701例、女性403例;城市296例、农村818例。全省5年平均溺水粗死亡率为3.78/10万(标化率3.87/10万),其中2006—2010年粗死亡率分别为4.81/10万、3.86/10万、3.73/10万、3.44/10万和3.11/10万,5年间死亡水平呈逐年下降趋势(P<0.01)。农村溺水死亡率(5.21/10万)高于城市(2.15/10万)(P<0.01),男性(4.73/10万)高于女性(2.79/10万)(P<0.01)。溺水死亡水平随着年龄增长出现2个流行高峰,分别是0~14岁和≥70岁老年人群。从溺水死亡例数占总死亡例数的比例曲线分析:5~14岁维持高峰平台期。溺水性质均以意外为主(占89.59%,998/1 114);溺水地点以在江、河、湖、海等天然开放性水体为主(占71.37%,332/465),夏、秋季节是溺水高发时段,其中7月比例最高,占13.91%(155/1 114)。每年因溺水死亡导致的潜在寿命损失年(YPLL)为19.61万。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日均气温、低年龄、农村、文化程度为小学、文盲/半文盲以及儿童/学生是意外溺水死亡的危险因素(OR=1.087、1.026、1.362、2.561、2.682、3.819)。结论广东省近5年溺水死亡流行水平呈逐步下降趋势,但仍是0~14岁儿童的首位死因,政府应针对环境和人口社会学危险因素,制定有效控制策略和干预措施,降低溺水危害。
许晓君马文军许燕君宋秀玲蔡秋茂徐浩锋申文豪
关键词:死亡率流行病学
广东省居民铁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广东省居民铁营养状况。方法运用4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8个县(区)、24个乡镇(街道)、48个村(居委)6921位居民进行调查并采血,用放射免疫法测血清铁蛋白(SF)含量,用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此次调查样本人群SF均值为(87.15±77.19)μg/L,男性(102.61±88.32)μg/L,女性(71.58±60.18)μg/L;成人(114.81±99.13)μg/L,儿童(64.62±40.98)μg/L。成人的明显高于儿童(t=28.43,P<0.001),SF均值随年龄增加而增高。在0~15岁之间,男、女性SF均值变化基本相同(t=0.108,P=0.914);15岁以后,男性SF均值明显高于女性(t=22.93,P<0.001)。样本人群中86.6%的SF值正常,3.1%的低于正常值,10.2%的高于正常值。随着年龄的增加人群SF过高发生率也增加。男性SF过高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女性SF过低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结论广东省人群铁营养状况不容乐观,值得关注的是学龄前儿童和20~50岁年龄组的女性SF过低发生率较高,需要采取积极措施改善人群铁营养状况。
易学锋马文军李剑森许燕君徐浩锋聂少萍陈美芬
关键词:血清铁蛋白营养状况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