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戚勋

作品数:17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科技厅基金辽宁省教育厅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金属学及工艺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7篇专利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3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6篇血管
  • 4篇性疾病
  • 4篇血管支架
  • 4篇细胞
  • 4篇闭塞性
  • 4篇闭塞性疾病
  • 3篇血管新生
  • 3篇再狭窄
  • 3篇支架内再狭窄
  • 3篇鞘氨醇
  • 3篇缺血
  • 3篇小鼠
  • 3篇1-磷酸鞘氨...
  • 2篇动脉
  • 2篇动脉狭窄
  • 2篇冻干
  • 2篇冻干粉
  • 2篇再狭窄率
  • 2篇增殖
  • 2篇术后

机构

  • 16篇中国医科大学...
  • 5篇辽宁省肿瘤医...
  • 2篇金沢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沈阳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金...
  • 1篇山东省地方病...

作者

  • 17篇戚勋
  • 7篇徐克
  • 6篇钟红珊
  • 2篇任玲
  • 1篇王鹏
  • 1篇温倜
  • 1篇李晓毅
  • 1篇孙笑微
  • 1篇杨芳
  • 1篇李锡
  • 1篇张书源

传媒

  • 2篇山东医药
  • 2篇解剖科学进展
  • 2篇中国介入影像...
  • 1篇微计算机信息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0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S1PR2在小鼠后肢缺血模型血管新生和血流恢复中的作用
2016年
目的观察S1PR2对不同时间点小鼠后肢缺血模型血流恢复情况的影响,探讨其在后肢缺血模型血管新生和血流恢复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戊巴比妥麻醉野生型小鼠和S1PR2^(-/-)小鼠,取仰卧位,钝性分离皮肤肌肉等外周组织后,分别结扎小鼠左后肢股动静脉及其分支后缝合,建立小鼠后肢缺血模型。分别于术后第1、3、5、7、10和14天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分析仪观察缺血后肢血流变化情况。于术后第14天处死动物取腓肠肌组织行CD31、NG2免疫荧光染色,计数微脉管密度。结果术后7~14天,S1PR2^(-/-)小鼠血流恢复情况显著优于野生型小鼠(P<0.05),且术后第14天,S1PR2^(-/-)小鼠缺血后肢CD31和NG2阳性的微血管密度显著高于野生型小鼠(P<0.05)。结论敲除S1PR2基因可促进小鼠后肢缺血模型血管新生和血流恢复。
戚勋苑永辉钟红珊徐克
关键词:1-磷酸鞘氨醇后肢缺血小鼠
一种载药纳米颗粒及降低术后血管内再狭窄率的血管支架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载药纳米颗粒MPDA‑JTE013以及含有该载药纳米颗粒的能够降低术后血管内再狭窄率的血管支架,所述载药纳米颗粒MPDA‑JTE013为多孔材料,在其孔洞内负载有JTE‑013药物,所述能够降低支...
戚勋任玲郭倩文刘徽
一种载药纳米颗粒及降低术后血管内再狭窄率的血管支架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载药纳米颗粒MPDA‑JTE013以及含有该载药纳米颗粒的能够降低术后血管内再狭窄率的血管支架,所述载药纳米颗粒MPDA‑JTE013为多孔材料,在其孔洞内负载有JTE‑013药物,所述能够降低支...
戚勋任玲郭倩文刘徽
PLGA-S1P纳米材料及PLGA-S1P纳米涂层支架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PLGA-S1P纳米材料及PLGA-S1P纳米涂层支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超声分散的方法将S1P采取溶剂乳化法进行PLGA包被,其配比为S1P:PLGA=1:10~200(w/w),然后采...
戚勋钟红珊徐克苑永辉
2-羟丙基-β-环糊精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2-羟丙基-β-环糊精(2HP-β-CD)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体外增殖和迁移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HUVEC,分为两组,实验组分别加入浓度为10-10、10-9、10-8、10-7、10-6、10-5mol/L的2HP-β-CD,空白组加入含0.5%FBS的等量培养液。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力,改良Boyden Chamber法检测各组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实验组中,加入10-10、10-9、10-8mol/L 2HP-β-CD者的OD450分别为空白组的1.4、1.6、1.7倍,10-8mol/L 2HP-β-CD增强细胞增殖活力的作用最明显(P均<0.01);加入10-7、10-6、10-5mol/L 2HP-β-CD者的OD450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加入10-9及10-8mol/L 2HP-β-CD者细胞迁移数显著高于空白组(P均<0.05),其他浓度组细胞迁移数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适当浓度的2HP-β-CD可促进HUVEC的增殖和迁移。
戚勋苑永辉钟红珊徐克
关键词:2-羟丙基-Β-环糊精脐静脉内皮细胞细胞迁移细胞增殖血管新生
2-羟丙基-β-环糊精促进小鼠下肢缺血模型血管新生的作用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2-羟丙基-β-环糊精(2HP-β-CD)对小鼠下肢缺血模型的有效性及其作用机制,为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空白对照组、0.1%牛血清白蛋白生理盐水组(正常对照组)及2HP-β-CD组,每组5只。建立小鼠下肢缺血模型。于术前及术后第1、3、5、7、10、14、21天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观察血流恢复情况;于术后第21天处死动物取腓肠肌组织,进行病理学评价;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腓肠肌组织中Akt磷酸化表达水平。结果 2HP-β-CD组血流恢复情况优于空白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2HP-β-CD组缺血肌肉组织中毛细血管密度高于假手术组、空白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2HP-β-CD组缺血肌肉组织Akt磷酸化蛋白表达情况高于假手术组、空白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2HP-β-CD可能是通过诱导Akt磷酸化促进小鼠下肢缺血模型的血管新生及血流恢复。
戚勋苑永辉钟红珊徐克
关键词:2-羟丙基-Β-环糊精下肢缺血血管新生
1-磷酸鞘氨醇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机制
2015年
目的观察1-磷酸鞘氨醇(S1P)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HUVEC分为A^F组,A组只加细胞培养液,B^F组分别加入10-10、10-9、10-8、10-7、10-6mol/L的S1P;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培养48 h的OD450值,Transwell实验计数各组穿膜细胞数。将HUVEC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加细胞培养液,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分别加10-7、10-6mol/L的S1P;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ERK、p-ERK蛋白,计算二者比值。结果 A^F组OD450值分别为0.50±0.03、0.51±0.06、0.65±0.04、0.82±0.19、0.99±0.06、0.99±0.02,穿膜细胞数分别为(66.59±9.11)、(76.72±4.80)、(83.75±7.59)、(101.39±5.03)、(101.50±8.96)、(99.38±13.03)个/HP。D、E、F组与A组比较,P均<0.05;B、C组与A组比较,P均>0.05;D、E、F组间比较,P均>0.05。空白对照组、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p-ERK蛋白与ERK蛋白比值分别为0.39±0.03、0.94±0.07、0.97±0.05,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均<0.01。结论 S1P可通过MAPK/ERK通路促进HUVEC的增殖和迁移。
苑永辉戚勋杨芳
关键词:1-磷酸鞘氨醇内皮细胞细胞增殖细胞迁移
PLGA-S1P纳米材料及PLGA-S1P纳米涂层支架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PLGA‑S1P纳米材料及PLGA‑S1P纳米涂层支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超声分散的方法将S1P采取溶剂乳化法进行PLGA包被,其配比为S1P:PLGA=1:10~200(w/w),然后采...
戚勋钟红珊徐克苑永辉
文献传递
长链非编码RNA在骨肉瘤领域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1年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s)是一类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且不编码蛋白质的RNA分子,参与许多细胞进程,如染色质重塑、转录和基因表达,并且在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和侵袭中起重要作用。因此,它们可以作为肿瘤预测、预后、诊断和治疗的分子标志物。骨肉瘤是一种多发于儿童及青少年的骨恶性肿瘤,预后极差,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本文综述了几种lncRNAs:如MEG3、HULC、TUG1等作为预测标志物,LUCAT1、FOXC2-AS1作为预后标记物以及MFI2、BCAR4等作为治疗靶点在骨肉瘤的早期诊断、治疗以及预后中的作用。
王召凯李苗戚勋李锡
关键词:骨恶性肿瘤骨肉瘤编码蛋白质分子标志物基因表达
生长因子可促进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被引量:3
2014年
背景:生长因子是干细胞强有力的动员剂,可以增加注射细胞的黏附力和增殖力,诱导干细胞向梗死区迁移、增殖分化,参与心肌修复。目的:观察肝细胞生长因子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联合应用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自体移植治疗心肌梗死中的作用。方法:分离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原代培养后采用红光荧光染料CM-Dil标记。结扎冠脉前降支制作兔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然后随机均分为对照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肝细胞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组和肝细胞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于心肌梗死区心肌内分4点共注射不同干预试剂。Masson三色法染色检测存活心肌;免疫荧光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心脏超声评价心功能。结果与结论:建模后4周,肝细胞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CM-Dil/cTNT+细胞数量明显多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其存活心肌最多,左室射血分数改善最明显,左室舒张末径最小。肝细胞生长因子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联合应用促进自体移植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增加存活心肌数量,改善心功能,抑制心室重构,可能成为心肌梗死后细胞治疗的有效方法。
温倜戚勋
关键词: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心肌细胞肝细胞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