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戴丽

作品数:20 被引量:281H指数:8
供职机构: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建筑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 6篇天文地球
  • 2篇建筑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语言文字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6篇土壤
  • 5篇林线
  • 4篇天山北坡
  • 3篇性质分析
  • 3篇山地城市
  • 3篇喀斯特地区
  • 3篇城市
  • 2篇地统计
  • 2篇多尺度
  • 2篇遥感
  • 2篇针叶
  • 2篇针叶林
  • 2篇植被
  • 2篇土地利用
  • 2篇玛纳斯河流域
  • 2篇内涝
  • 2篇截留
  • 2篇降雨
  • 2篇干旱
  • 2篇干旱区

机构

  • 13篇贵州师范大学
  • 8篇中国科学院新...
  • 5篇中国科学院研...
  • 5篇贵州理工学院
  • 3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安顺学院
  • 1篇国土资源

作者

  • 20篇戴丽
  • 6篇罗格平
  • 5篇许文强
  • 4篇杨广斌
  • 3篇周秋文
  • 3篇鲁蕾
  • 3篇冯异星
  • 3篇李艳忠
  • 3篇蔡明勇
  • 3篇马龙生
  • 2篇周德成
  • 2篇尹昌应
  • 2篇颜红
  • 1篇李超凡
  • 1篇董国涛
  • 1篇张爱娟
  • 1篇朱磊
  • 1篇韩其飞
  • 1篇李蔓
  • 1篇刘芳

传媒

  • 2篇水土保持通报
  • 2篇生态科学
  • 2篇中低纬山地气...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土壤
  • 1篇中国岩溶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贵州师范大学...
  • 1篇气象水文海洋...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电子商务
  • 1篇水资源与水工...
  • 1篇水利水电技术...
  • 1篇中国自然资源...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天山北坡矮曲林状林线土壤性质分析
在全球变化尤其是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对外界环境敏感的高纬度森林变化非常明显,即高山林线的变化.研究林线变化对全球碳循环、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山地景观管理有重要意义,对干旱区林的线研究尤其如此.但是,目前的林线研究主要集中在欧...
戴丽罗格平许文强
关键词:森林土壤理化性质植被指数
文献传递
多尺度下西南喀斯特山地城市内涝空间分布特征与驱动力分析:以贵阳市为例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针对现有城市内涝空间格局及驱动因素研究多集中于平原地区,难以为喀斯特山地城市提供参考这一问题,【方法】以贵阳市为研究区,建立2016—2020年内涝数据集,运用核密度估计法、标准差椭圆法和全局空间自相关探究内涝空间分布特征,并运用Spearman相关分析和地理探测器在多尺度上(即250 m、500 m和1 000 m)揭示贵阳市内涝的驱动机制。【结果】结果表明:(1)贵阳市内涝具有集聚效应,集聚中心位于云岩区和南明区,内涝分布方向经历了由“南-北”向“东南-西北”的转变;(2)城市空间结构、土地利用类型、地形和人口密度是内涝的主要驱动因子,特别是城市空间结构中容积率对内涝的驱动力最强,q值为0.374;(3)各驱动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类型以双因子增强为主,其中容积率∩建筑拥挤度的协同作用对内涝的影响最显著,q值为0.574;(4)内涝与城市空间结构、土地利用类型、地形间的相关性随研究尺度的增加而减弱,而土壤和地质则相反。【结论】内涝多集聚于云岩区和南明区;影响内涝发生的主要因素是城市空间结构、土地利用类型、地形和人口;内涝影响因素具有较强的尺度效应,因此结合研究区特点确定适当的尺度,可以更准确地识别内涝的主要驱动因素。
郑佳薇尹昌应戴丽周方赵禹韩
关键词:多尺度山地城市内涝城市空间结构
近50a土地利用变化对干旱区典型流域景观格局的影响——以新疆玛纳斯河流域为例被引量:118
2010年
土地利用变化与景观格局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是全球环境变化的研究焦点。大规模土地开发导致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景观格局影响的定量评估对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评价长时间尺度土地利用变化对干旱区典型流域景观格局的影响,以期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制定提供有益信息。选择的研究区新疆玛纳斯河流域是中国西北干旱区水土开发的典型代表区域。以1962年地形图,1976、1989、1999和2008年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源,利用数学模型和景观格局指数重建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变化过程,并探讨了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景观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1)近50a玛纳斯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剧烈,耕地和建设用地"涨势"显著,未利用地和林地"落势"较明显,草地和水域先"涨"后"落",土地利用变化整体处于不平衡态,单向转换频繁。(2)研究区景观破碎度和多样性增加,优势度减小,各景观类型间差异缩小,异质性程度和景观结构复杂性加大。(3)土地利用变化改变了流域景观格局,导致景观结构趋于多样化、均匀化和破碎化。最后,提出通过发展大规模集约化农业降低土地利用变化引起景观格局负面生态效应的观点。
冯异星罗格平周德成韩其飞鲁蕾许文强朱磊尹昌应戴丽李艳忠
关键词:土地利用玛纳斯河流域干旱区
三工河流域绿洲土壤微量元素有效含量特征分析被引量:41
2009年
土壤微量元素的含量与分布特征是反映特定地区环境状况的一个重要因素,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天山北坡三工河流域冲积平原型绿洲为研究区,选择盐土、潮土和灰漠土3种土壤类型,分析其B、Mn、Zn、Fe、Cu等微量元素的有效含量特征。结果表明:⑴以"全国农业系统的土壤速效微量元素丰缺指标"为标准,土壤有效Mn含量属于极低水平,有效Zn和Fe含量属于中等水平,有效Cu属于丰富水平,有效B属于极富水平;⑵三工河流域绿洲土壤中有效Mn、Zn、Fe、Cu含量与土壤pH呈负相关关系;土壤有机质对有效Fe、Cu含量影响很大;有机质和Mn的关系不明显,这和湿润地区研究结果存在显著差异;⑶不同的土壤类型对于土壤有效B、Zn和Fe的含量影响显著;潮土中微量元素的有效含量与盐土、灰漠土中含量相比有显著差异。
董国涛张爱娟罗格平许文强戴丽
关键词:干旱区绿洲
喀斯特山地城市景观格局对城市内涝的影响研究——以贵阳市为例
2024年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随着城镇化高速发展,城市内涝灾害愈加明显,已成为造成喀斯特地区损失较为严重的灾害之一。选择西南喀斯特山地城市——贵阳市为研究区,基于2016—2020年实测和调查的内涝灾害数据,运用空间自相关和相关分析方法,探究景观格局对城市内涝的影响。结果表明:1)2016—2020年贵阳市主城区内涝频发,且空间分布差异性显著,呈现显著的空间自相关和集聚分布特征。2)不透水面、绿地与内涝频次的相关性显著,分别呈正、负相关。3)内涝周边500 m缓冲区内景观由少数聚集程度大的斑块构成,优势度较高,景观中的优势斑块类型仅有一种或少量几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景观格局空间聚集情况差异显著,其中铁路与道路、房屋建筑的景观指数空间聚类较为显著。4)内涝与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关系不显著,但与土地利用类型的景观指数有显著相关性,且不同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对内涝的影响差异较大。研究结果为喀斯特城市内涝防治和景观格局规划管理提供重要参考和借鉴意义。
戴丽尹昌应毛春艳郑佳薇
关键词:空间自相关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指数
基于遥感数据的水库局地气温调节功能分析——以龙滩水库为例
2020年
利用研究区1982—2016地面观测站逐年气象数据,采用Mann-Kendall方法确定近库区气温的突变位置;获取2000—2010年1 km栅格月平均气温数据集,通过ArcGis建立缓冲区,得到不同缓冲区的气温栅格数据,再做水库建成前后的时间温差对比;对龙滩水库蓄水前后的气温做时间上的对比,结合地面观测站逐月气象数据进一步验证,对库区温度进行空间上的分析。结果表明,蓄水后由于水域面扩增使库区的气温发生了变化,表现为冬季增温,夏季降温。冬季对水库周边有显著增温效应,夏季气温总体来说以增温为主,但是水库对近库区的气温起到了明显的调节作用,近库区的气温整体呈降低趋势。
杨青杨广斌赵青松戴丽
关键词:龙滩水库气温
贵州省喀斯特阔叶林降雨截留分配特征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对贵州省喀斯特阔叶林降雨截留分配特征进行研究,为喀斯特地区水土保持和森林生态功能分析提供参考。[方法]以贵州喀斯特阔叶林的降雨分配特征为研究对象,利用2015年9月至2016年3月间野外实测的25场降水数据对森林林冠层、灌木层的降雨截留分配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观测期内降雨以小雨和中雨为主,降雨总量为208.25mm;树干流总量为21.83mm,占降雨总量的10.48%,变化范围为0~14.3%;林间穿透雨总量为186.89mm,占降雨总量的89.7%。灌木层截留总量为34.86mm,占降雨总量的16.74%;林冠截留的总量为22.58mm,占同期降雨的10.84%。当林外降雨量大于1.15mm时,研究区内开始产生树干流,且树干流与林外降雨量呈线性正相关关系;灌木截留量随着降雨量的增大而增大,但林冠层截留率与降雨量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结论]喀斯特阔叶林对降雨具有较强的截留和再分配作用,对区域水量平衡和水土保持具有重要影响。
周秋文马龙生颜红蔡明勇戴丽
关键词:截留阔叶林
1960-2016年贵州喀斯特山区干旱时空动态分析被引量:13
2021年
干旱是造成喀斯特地区损失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以我国西南喀斯特集中分布区域为研究区,基于研究区33个气象站1960-2016年的逐日降水数据,利用PA指数和Mann-Kendall检验方法分析了1960-2016年干旱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降雨量有减少趋势,PA指数呈减小趋势,干旱呈增强趋势,2011年PA均值最小;研究区各季干旱强度均呈上升趋势,且冬旱强度最强、发生干旱年份最多,秋旱次之,春旱和夏旱强度较弱、发生干旱的年份较少;年际干旱频次高发区集中于研究区南部、西北部及中东部地区;仅秋、冬季西部和东南部部分地区出现特旱且频次低,秋、冬季发生重旱、中旱和轻旱的频次高,春、夏季较低;春季干旱频次西高东低,夏季中部高,秋季南高北低,冬季西高东低;干旱与地形因子显著相关,重、特旱易发生在高陡地区。综上所述,研究区干旱有增强趋势且秋、冬季趋势较强,空间上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和区域性,且与地形因子显著相关。
毛春艳戴丽杨广斌杨广斌杨青刘芳李蔓
关键词:降水距平百分率喀斯特地区
喀斯特地区典型针叶林的降雨截留分配效应被引量:7
2016年
以贵州喀斯特地区典型针叶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定位观测方法对降雨分配特征进行研究。观测期内采集到36场降雨数据,林外降雨总量为300.66 mm,主要以小雨为主。10月降雨量最大,占观测数据中降雨量的57.29%,3月降雨量最小,占观测数据中降雨量的1.43%。树干流总量为31.34 mm,占降雨总量的10.42%。树干流量变化范围为0—4.7 mm,树干流率变化范围为0—34.55%。穿透雨总量为218.02 mm,占降雨总量的72.51%,穿透雨量随着降雨量的增大而逐渐增大,穿透雨率与林外降雨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林外降雨量越大,林间穿透雨率越大。灌木层截留总量为29.11 mm,占降雨总量的9.68%,灌木截留量随降雨量的增大而增大,但截留率与降雨量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林冠截留总量为51.24 mm,占同期降雨的17.04%,树冠截留量随着降雨的增大而增大,林冠截留率随降雨增大而减小。
周秋文颜红马龙生蔡明勇戴丽
关键词:针叶林截留
喀斯特地区不同降雨和植被覆盖的坡面产流产沙特征被引量:23
2020年
[目的]分析不同降雨类型下的径流和产沙量特征,及其在不同植被覆盖类型和植被覆盖度下的响应,为喀斯特地区黄壤坡面在不同降雨和植被覆盖条件下的产流和产沙量动态特征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贵州省黔南州龙里县羊鸡冲小流域2014-2018年径流小区实测数据为基础,基于均值分类的方法,将研究区降雨类型划分为4类,对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回归模型模拟以及指数函数分析.[结果]不同降雨对研究区产流产沙的影响程度不同,不同植被覆盖类型下降雨特征对产流产沙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差异.总体上A型降雨(极强雨强,极大降雨量、中等降雨历时的低频次降雨事件)更容易造成侵蚀性危害,该条件下坡面产流和产沙量之间显著相关,并且经果林表现出极好的水土保持效果;B型降雨(强雨强,中等降雨量、短降雨历时的高频次降雨事件)为该地区主要降雨类型;在4种降雨条件下,混交林的水土保持效果优于其他植被覆盖类型.产沙量与雨强、径流深正相关,和植被覆盖度负相关,对产沙量的影响为:径流深>平均雨强>植被覆盖度.当植被覆盖度到达80%左右,其削减径流以及减沙的效果处于稳定的状态.[结论]在降雨一定的前提下,植被是影响坡面产沙量的关键因子.对于喀斯特地区黄壤坡面而言,增加地表覆盖度是减少产沙量的基础,也是防治水土流失的一项重要举措.
杨青杨广斌赵青松戴丽
关键词:喀斯特地区植被覆盖径流产沙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