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易会兴

作品数:13 被引量:35H指数:3
供职机构:嘉兴学院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癌组织
  • 7篇食管
  • 7篇食管癌
  • 6篇贲门癌
  • 6篇基因
  • 5篇甲基化
  • 4篇启动子
  • 4篇贲门癌组织
  • 3篇食管癌高发区
  • 3篇食管癌组织
  • 3篇启动子甲基化
  • 3篇肿瘤
  • 3篇腺癌
  • 3篇基因启动子
  • 3篇基因启动子甲...
  • 3篇RASSF1...
  • 3篇RASSF1...
  • 2篇逆转
  • 2篇逆转录
  • 2篇逆转录-聚合...

机构

  • 8篇郑州大学
  • 5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河南省人民医...
  • 4篇郑州大学第二...
  • 3篇郑州大学第一...
  • 2篇嘉兴学院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浙江衢化医院

作者

  • 13篇易会兴
  • 10篇王立东
  • 9篇范宗民
  • 8篇高珊珊
  • 5篇冯常炜
  • 5篇刘宾
  • 5篇常志伟
  • 4篇王宁博
  • 4篇王道存
  • 4篇郭花芹
  • 4篇张延瑞
  • 4篇何欣
  • 3篇吴达龙
  • 2篇贺新伟
  • 2篇庄则豪
  • 2篇赵颖颖
  • 2篇秦艳茹
  • 2篇周琦
  • 1篇安继业
  • 1篇郑作昱

传媒

  • 8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医学与哲学
  • 1篇现代实用医学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8
  • 3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3篇200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河南食管癌高发区无症状人群食管和贲门粘膜纤维内镜和组织病理诊断比较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通过比较食管癌高发区无症状人群食管和贲门粘膜纤维内镜活检和组织病理诊断 ,进一步了解纤维内镜检查在食管和贲门癌前病变筛查中的意义和问题。方法 :利用纤维内镜诊断、粘膜活检组织病理分析 ,对河南食管癌高发区无症状人群 16 34例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纤维内镜诊断为正常食管的 5 6 3例中 ,活检组织病理诊断正常占 5 8% ,其余为基底细胞过度增生和间变 ;纤维内镜诊断为慢性食管炎的 193例患者中 ,活检组织病理诊断粘膜上皮各种病变占 38% ,纤维内镜诊断为正常贲门的 779例对象中 ,活检病理诊断正常占 6 5 % ;纤维内镜诊断为慢性贲门炎的 99例患者中 ,粘膜活检病理诊断各种病变占 5 5 %。结论 :食管和贲门轻度病变在纤维内镜下不能识别而造成的随机取样 。
冯常炜岳文彬刘宾张延瑞高珊珊范宗民王道存常志伟王宁博易会兴王立东
关键词:食管癌无症状人群食管纤维内镜组织病理学
贲门癌组织RASSF1AmRNA的表达及与其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关系
贲门腺癌/(Gastric cardia adenocarcinoma,GCA/) 是我国北方特别是河南林州地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GCA的显著流行病学特征是其与食管癌地域性分布的一致性,并且目前仍然是这些地区肿瘤相关...
易会兴
关键词:贲门腺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启动子甲基化
文献传递
河南食管癌高发区无症状居民幽门螺杆菌感染分析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比较乙醇中性红法、ELISA法和改良Giemsa法对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检测的价值。方法 :食管癌高发区无症状人群 14 8例 ,取胃窦活检粘膜行乙醇中性红染色、改良Giemsa染色检测Hp ,另留取血清行ELISA法检测Hp IgG。结果 :乙醇中性红法、ELISA法和改良Giemsa法的Hp检出率分别为 4 8.6 %、6 3.5 % ,6 2 .8% ,以ELISA法和改良Giemsa法同时阳性为Hp诊断标准 ,乙醇中性红法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 73.0 3%和 88.14 % ,ELISA法分别为 10 0 %和 91.5 3% ,改良Giemsa法分别为 10 0 %和 93.2 2 %。乙醇中性红法检出Hp结果与标准结果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8.2 5 8,P <0 .0 1) ,ELISA法与改良Giemsa法与标准结果间检出结果显著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高珊珊范宗民庄则豪王宁博常志伟易会兴郭花芹王立东
关键词:食管癌幽门螺杆菌感染
河南贲门癌高发区贲门癌组织ATP7B的表达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了解贲门癌组织中ATP7B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49例河南贲门癌高发区贲门癌及其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ATP7B的表达。结果:ATP7B在贲门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51%(25/49),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29%(14/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5,P<0.05)。贲门癌组织ATP7B表达与肿瘤体积、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无关,而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结论:ATP7B在贲门癌对铂类抗肿瘤药的先天耐药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ATP7B可作为贲门癌的预后判断指标。
范宗民吴达龙高珊珊何欣赵颖颖易会兴冯常炜李吉林焦新英张延瑞王立东
关键词:贲门癌ATP7B耐药顺铂
贲门癌高、低发区居民贲门癌前病变和癌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检测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探讨高、低发区人群贲门癌变过程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表达与病变发生发展的生物学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ABC法 ) ,检测高 (133例 )、低发区 (14 2例 )居民贲门上皮不同程度病变的EGFR变化特征及其与病变的关系。结果 :在贲门癌高发区 ,随贲门上皮病变进展 ,慢性浅表性胃炎 (CSG)→慢性萎缩性胃炎 (CAG)→不典型增生 (DYS)→贲门腺癌 (GCA) ,EGFR蛋白阳性率分别为 4 3%、4 4 %、79%和 5 3% ;DYS组EGFR蛋白阳性率与其它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 <0 .0 5 ) ;EGFR蛋白表达阳性率随贲门癌分化程度降低而减低 ,但无统计学意义。在贲门癌低发区 ,随贲门上皮病变加重 ,EGFR蛋白阳性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从CSG→CAG→DYS→GCA ,EGFR蛋白阳性率分别为 16 %、2 7%、5 0 %和 4 6 % ;正常贲门组织 (NOR)、CSG与GCA ,NOR、CSG与DY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 <0 .0 5 )。EGFR蛋白表达阳性率不随贲门癌分化程度降低而改变。结论 :EGFR是贲门上皮癌变 ,特别是早期病变的重要分子变化。高、低发区贲门癌变可能存在不同的分子基础 ,环境中暴露的致癌因素不同 (质和量 )
周琦白永敏刘宾贺新伟范宗民李吉林高珊珊郭花芹王道存常志伟易会兴王宁博王立东
关键词:贲门癌癌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胃癌组织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测定分析
2008年
目的检测胃癌和癌旁组织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改变规律。方法取40例胃癌患者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检测RASSF1A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结果癌旁组织仅观察1例甲基化(2.5%),而肿瘤组织中26例出现甲基化表达(65.0%)。(P(0.05)。结论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是是胃癌经常发生的分子事件,可能与胃癌癌变有一定关系。RASSF1A基因甲基化是对胃癌高危人群进行筛选的一项重要的候选指标。
易会兴吴达龙虞玲华
关键词:胃癌RASSF1A基因甲基化
河南食管癌高发区居民食管色素镜检查及手术标本碘染色结果分析被引量:12
2002年
目的 :评价色素镜 (纤维内镜下行粘膜碘染 )对提高食管癌高发区无症状人群食管癌各级癌前病变检出率的意义以及碘染对获取手术切除大体标本癌旁各级病变组织的影响。方法 :常规食管纤维内镜观察后 ,在食管表面喷洒体积分数为 2 %的卢戈液染色 ,根据染色情况分别取活检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采取同样的卢戈溶液对手术切除的食管标本作碘染色 ,并根据染色结果 ,分别取材作进一步的组织病理学分析。结果 :纤维内镜下碘染后 ,可观察到清晰的片状不染区 ,以及花斑状 ,点状和条状不染区。手术切除标本碘染后也出现相似的变化。对染色区和不染区分别取材 ,发现手术切除标本碘染区的各级癌前病变检出率明显高于不染区 (P <0 .0 5 ) ,特别是间变和原位癌病灶。 2 35例无症状人群色素镜检查组 (碘染组 )基底细胞过度增生和间变的检出率分别为 6 4 % (114 /179)和 74 % (14 /19) ,均明显高于非碘染组 36 % (6 5 /179)和 2 6 % (5 /19) (P <0 .0 5 )。但无症状人群碘染组染色区取材仍发现 4 %的间变检出率。结论 :色素镜 (碘染色 )能明显提高无症状人群食管癌前病变的检出率。手术切除标本行碘染色是获取各级癌前病变的有效手段。
王立东郑树刘宾郭瑞锋王启鸣范宗民陈虹庄则豪秦艳茹安继业孙超高社干李吉林宋子博贺新伟李吉学李燕杰高珊珊郭花芹谢冬玲益新娜丁忠华王道存常志伟易会兴王宁博
关键词:食管癌食管手术标本碘染色癌前病变
食管癌组织RASSF1A的表达及其与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关系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RASSF1A表达及其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食管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取40例食管癌患者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RASSF1A的mRNA表达,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检测RASSF1A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结果 RASSF1A mRNA在食管癌组织、癌旁组织表达缺失率分别为77.5%(31/40)、2.5%(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旁组织均未发现甲基化,而癌组织中甲基化率为67.5%(27/40)。所有甲基化的食管癌组织RASSF1A mRNA表达缺失。结论食管癌的发生与RASSF1A基因表达缺失有关联,而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是RASSF1A基因表达缺失的原因。
何雪云何晓燕毛建生易会兴吴达龙
关键词:食管肿瘤RASSF1A基因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启动子甲基化
食管癌内镜技术最优化原则的思考被引量:2
2004年
随着消化内镜及其配件的不断更新和内镜医师操作技术的进步 ,消化内镜在食管癌的应用从诊断为主发展到诊断与治疗并重。回顾历史 ,医疗需求是医学科学进步的强大动力 ,科学技术进步推动医学的发展 ,内镜技术的发展促进了食管癌诊断与治疗水平的最优化。
李健易会兴王立东
关键词:食管癌内镜哲学启示
P型铜转运ATP酶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型铜转运ATP酶(ATP7B)的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64例手术切除的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ATP7B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ATP7B的免疫阳性反应主要定位于食管癌细胞的细胞膜和(或)细胞浆,癌组织中ATP7B的阳性率为63%(40/64),其中有淋巴结转移的ATP7B阳性率为73%(30/41),无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为43%(10/23),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9);术后生存期<5年组的ATP7B阳性表达率为72%(33/46),术后生存期>5年组的ATP7B阳性表达率为39%(7/18),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5)。结论:ATP7B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过度表达与食管癌的预后密切相关。
冯常炜赵影影王立东何欣吴达龙高珊珊易会兴范宗民郭花芹李吉林侯晓华
关键词:食管癌ATP7B淋巴结转移预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