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薇
- 作品数:6 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凝血功能及心电图变化特点及临床治疗效果的分析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分析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凝血功能及心电图变化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抽取肺心病并呼吸衰竭患者78例与健康体检人群50例,分别计为观察组与正常对照组,检测比较两组心电图、凝血功能指标检测,另外观察组患者均接受无创通气、丹参多酚酸盐等综合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心律失常(激动起源异常、激动传导异常、酷似心梗)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前PT、a PTT、TT、PaO_2、SaO_2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Fbg、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PaCO_2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PT、a PTT、TT、PaO_2、SaO_2显著上升,Fbg、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PaCO_2显著下降(P<0.05)。结论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易发生心律失常,处于血液高凝状态;无创通气+丹参多酚酸盐能明显改善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曹薇范荣梅
- 关键词:肺心病呼吸衰竭凝血功能心电图
- 比索洛尔联合常规治疗对慢性肺心病伴冠脉病变中的疗效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比索洛尔联合常规治疗对慢性肺心病伴冠脉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医院收治78例慢性肺心病伴冠脉病变患者随机均分为常规组与联合组,各39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联合组另给予比索洛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电图QT离散度(QTd)、血管内皮功能[血浆内皮素(ET)、血栓素2(TXB2)、一氧化氮(NO)]、心肺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钟用力呼吸量(FEV1)]。结果治疗前,两组QTd和心肺功能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QTd均明显缩短,LVEF明显增大,LVEDD、ET、TXB2明显降低,NO明显升高,仅常规组FVC、FEV1均明显降低(P<0.05),且联合组的QTd和心肺功能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常规组(P<0.05)。结论比索洛尔联合常规治疗可明显缩短患者QTd,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及肺功能,并有效提高心功能。
- 曹薇范荣梅
- 关键词:慢性肺心病冠脉病变比索洛尔心肺功能血管内皮功能
- 匹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CRP和ET的影响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分析匹伐他汀治疗老年早期不稳定性心绞痛时,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内皮素(ET)水平的变化。方法随机选取医院确诊为早期不稳定性心绞痛的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药物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匹伐他汀口服治疗,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RP及ET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CRP及ET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幅度比对照组更大(P<0.05);而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匹伐他汀用于早期治疗老年性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 谢辉曹薇符江琳
- 关键词:匹伐他汀不稳定性心绞痛C-反应蛋白内皮素
- 1例奥硝唑注射液联合应用维生素B_6导致疼痛不良反应的报道被引量:2
- 2011年
- 1.病例情况
女性患者,85岁,诊断为①吸入性肺炎、节段性肺不张;②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型、心功能2级;③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组;④2型糖尿病。患者对头孢类、喹诺酮类、青霉素类药物过敏,故使用二联抗生素:阿奇霉素与奥硝唑,
- 曹薇
- 关键词:疼痛奥硝唑维生素B6
- 1例I度房室传导阻滞合并束支传导阻滞的心电图演变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1.病例情况
患者79岁,男性,因"胸闷、心悸6年余,黑朦半年余,再发1周"入院。2005年开始于上楼、活动、情绪激动或情绪变化时发作左胸前区闷胀感,伴心悸,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片"(1~2)片后可于数分钟后缓解。
- 何小波曹薇
- 关键词: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心电图
- 贝前列素钠治疗肺动脉高压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贝前列素钠治疗肺动脉高压(PAH)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PAH患者1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针对PAH及其原发病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贝前列素钠治疗,两组均治疗20 d。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和治疗20 d后动脉氧分压(Pa O2)、一氧化氮(NO)、血清N-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Pa O2、NO和NT-pro BNP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20 d后,两组Pa O2和NO显著高于治疗前,而NT-pro BNP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贝前列素钠治疗PAH的效果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患者的Pa O2、NO和NT-pro BNP水平有关。
- 范荣梅朱健勇曹薇
-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氧分压一氧化氮脑钠肽前体贝前列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