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晟

作品数:67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天文地球核科学技术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22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5篇理学
  • 9篇天文地球
  • 5篇核科学技术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7篇天体
  • 27篇天体物理
  • 15篇N
  • 14篇核天体物理
  • 13篇角分布
  • 13篇P
  • 11篇次级
  • 8篇谱因子
  • 8篇中子
  • 4篇质子
  • 4篇截面测量
  • 4篇加速器
  • 4篇反应截面
  • 3篇衰变
  • 3篇速度选择器
  • 3篇扭曲波玻恩近...
  • 3篇中子源
  • 3篇核合成
  • 3篇恒星
  • 3篇反应截面测量

机构

  • 63篇中国原子能科...
  • 9篇深圳大学
  • 6篇北京师范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近...
  • 4篇北京大学
  • 4篇郑州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东北大学
  • 2篇大阪大学
  • 2篇东京大学
  • 2篇明尼苏达大学
  • 2篇北京航空航天...
  • 2篇清华大学
  • 2篇山东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四川大学
  • 2篇九州大学
  • 2篇中国计量科学...
  • 2篇中山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上...

作者

  • 63篇曾晟
  • 55篇柳卫平
  • 53篇李志宏
  • 49篇颜胜权
  • 48篇郭冰
  • 45篇连钢
  • 44篇王友宝
  • 43篇苏俊
  • 40篇白希祥
  • 32篇王宝祥
  • 31篇李云居
  • 18篇李二涛
  • 12篇甘林
  • 11篇金孙均
  • 11篇刘建成
  • 10篇樊启文
  • 10篇李志常
  • 9篇陈永寿
  • 8篇连刚
  • 8篇舒能川

传媒

  • 21篇原子能科学技...
  • 10篇原子核物理评...
  • 6篇第十四届全国...
  • 3篇核技术
  • 2篇高能物理与核...
  • 2篇第十一届全国...
  • 2篇二O一一年全...
  • 2篇2013年全...
  • 2篇2005年全...
  • 2篇2007年全...
  • 2篇第十二届全国...
  • 1篇科学通报
  • 1篇中国科学(G...
  • 1篇第十三届全国...
  • 1篇二〇〇九全国...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1
  • 7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 5篇2007
  • 3篇2006
  • 9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6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用长气体靶研究^(22)Na+α共振散射
2015年
在日本东京大学CRIB次级束装置上,用长气体靶开展了22Na+α共振散射的厚靶实验研究。针对长气体靶实验中的两体运动学重构问题,提出了一套包括构建空间复杂几何关系、计算能量损失以及反应运动学的逐事件分析方法;对22Na+α共振散射的实验数据进行了重构分析,得到了Ec.m.=4.2~5.4 Me V区间22Na(α,α)的激发函数,从实验的激发函数中观测到了复合核26Al 5个较为明显的共振峰。鉴于26Alα共振态的衰变模式比较复杂,本工作发现的26Al新共振态的能级性质有待进一步的理论分析。
金孙均王友宝苏俊颜胜权李云居郭冰李志宏曾晟连钢白希祥柳卫平山口英齐久保野茂胡钧D.Kahl郑孝顺文俊永寺西高王宏伟石山博信岩佐直人小松原哲郎李二涛张健
关键词:激发函数
^6He(p,γ)^7Li反应的实验设计与束流准备被引量:2
2008年
在HI-13串列加速器次级束流线上,使用7Li初级束,通过2H(7Li,6He)3He反应产生了能量为26、32和38 MeV的放射性6He次级束,纯化并准直后,6He次级束流纯度可达99%,强度最大为900 s-1。使用该次级束可实现对2H(6He,7Li)n反应的角分布测量,并结合理论计算,间接导出6He(p,γ)7Li的天体物理S因子和反应率。
李云居李志宏白希祥郭冰连钢苏俊王宝祥王友宝曾晟秦星蒋超柳卫平赵维娟
关键词:速度选择器核天体物理
^(13)N次级束的产生
2007年
在北京串列加速器次级束流线上通过~2H(^(12)C,^(13)N)n反应产生了可用于核天体物理研究的^(13)N次级束。经磁刚度选择以及速度选择,准直后的次级束纯度达91%,能量为(70.2±0.7)MeV,强度约为10s^(-1)·pnA^(-1),可用来进行逆几何转移反应的实验测量。
曾晟李志宏连刚王友宝苏俊颜胜权王宝祥郭冰白希祥柳卫平
关键词:速度选择器
离子束在反应靶上碳沉积的实验研究
2017年
碳沉积效应普遍存在于核物理实验中,对低能核反应实验有很大影响。本工作在反应靶前后加不同电压,利用^(12)C束流持续轰击^(13)C靶,研究了^(12) C有效厚度的变化。测量结果表明,碳沉积量与束流轰击时间呈正比。本文分析了碳沉积的成因,研究了降低碳沉积效应的有效实验方法,可为相关实验提供参考。
乔律华李云居李志宏苏俊李二涛谌阳平赵维娟王友宝郭冰曾晟连刚颜胜权甘林裴常进韩治宇李鑫悦周勇柳卫平
关键词:核天体物理
8Li(d,p)9Li反应及8Li(n,γ)9Li天体物理反应率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8Li(n,γ)9Li反应在二类超新星及大爆炸核合成中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引起了众多核天体物理学家的兴趣。由于没有中子靶,8Li的半衰期太短(只有838 ms),也不能制作反应靶,8Li(n,γ)9Li反...
李志宏柳卫平白希祥郭冰连钢颜胜权王宝祥曾晟陆昀苏俊陈永寿吴开谡舒能川
文献传递
元素核合成中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
柳卫平李志宏郭冰何建军施建荣王友宝苏俊李云居庞丹阳顾建中颜胜权胡钧曾晟连钢闫宏亮
核天体物理是核物理与天体物理相融合形成的交叉学科和国际公认的前沿领域,关于元素起源及恒星的演化仍有大量难题有待破解。国际公认的核天体物理关键科学问题包括:恒星平稳演化阶段最重要的热核反应在天体物理能区的直接测量;平稳和爆...
关键词:
关键词:核天体物理测量方法
锦屏深地核天体物理实验(JUNA)进展被引量:1
2019年
锦屏深地核天体物理实验(JUNA)项目将利用中国锦屏深地实验室(CJPL)的良好条件,在天体物理伽莫夫能量窗口开展核天体关键反应25Mg(p,γ)26Al、19F(p,α)16O、13C(α,n)16O和12C(α,γ)16O的直接测量。目前已成功完成400kV强流加速器和ECR离子源的研发,获得了400keV、10mA的质子束流和一价氦离子束流及800keV、2mA二价氦离子束流。大功率固体靶的研制及实验数据获取系统的建立也已成功完成。超低本底快中子探测器、4πBGO探测器阵列以及大立体角带电粒子探测器阵列已研制组装完成,并测量了地面和锦屏地下实验室的本底水平。总体来说,JUNA项目整体进展顺利,完成了中期设立的目标并通过了基金委评估(A级)和国际评估。
柳卫平李志宏何建军何建军连钢郭冰连钢郭冰苏俊孙良亭李云居崔保群孙良亭武启安竹陈治钧陈雄军符长波甘林贺国珠Alexander Heger甘林贺国珠黄宁贾保禄黄翰雄黄宁李荐民江历阳李涛李荐民罗小兵李涛梅东明罗小兵秦久昌任杰钱永忠秦久昌任杰王硕王友宝王鹏王硕王友宝许世伟颜胜权曾晟于祥庆岳骞曾晟张环宇张辉张立勇方晓张宁涛张奇玮张涛赵伟赵茁张雪珍
关键词:天体物理
不稳定核的核天体物理反应研究
核天体物理是核物理与天体物理的重要交叉学科,它主要研究宇宙和天体中各种元素及其同位素的核合成机制、时间、物理环境和宇宙场所。核反应在天体演化和宇宙演化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是恒星和超新星爆发的主要能源,导致了天体和宇宙...
李志宏白希祥柳卫平郭冰连钢苏俊王宝祥王友宝颜胜权曾晟
文献传递
利用镜像核转移反应研究短寿命不稳定核(p,γ)反应
2007年
介绍利用中子转移反应和镜像核的电荷对称性来间接研究丰质子核的(p,γ)反应。该方法有助于更充分地利用北京HI-13串列加速器次级束流线(GIRAFFE)上现有次级束流,拓宽其实验研究范围,间接得出质子辐射俘获截面(或反应率)且减小其不确定性(相对于已有数据)。在GIRAFFE上利用逆运动学测量了8Li(d,p)9Li反应的角分布,通过该方法间接确定了天体物理重要反应8B(p,γ)9C的直接俘获贡献。作为不同于以往的方法,给8B(p,γ)9C反应的现有研究结果提供了一独立的交叉检验。分析26Mg(d,p)27Mg反应基态、第一、第二激发态的角分布,间接确定26Si(p,γ)27P反应的直接和共振俘获贡献,首次从实验上导出26Si(p,γ)27P反应的直接俘获贡献。此方法也可以用于其它一系列重要的天体物理反应的研究。
郭冰李志宏柳卫平白希祥连刚颜胜权王宝祥苏俊王友宝曾晟舒能川陈永寿
关键词:镜像核
低能^(12)C+^(12)C反应的测量
2009年
在鲁尔大学DTL实验室4MV串列加速器上利用12C束流轰击高纯度的C靶.通过γ谱学方法测量了Ec.m.=2.10-4.75MeV12C+12C熔合蒸发反应,并导出了12C(12C,α)20Ne和12C(12C,p)23Na反应的天体物理S(E)*因子.在Ec.m.≤3.0MeV时发现新的共振.特别是在Gamow峰的高能尾部Ec.m.=2.14MeV处出现强共振峰.当T=8×108K时,这些共振使得α链的反应率比无共振情况下提高了近5倍.
曾晟T.SpillaneF.RaiolaC.Rolfs
关键词:Γ谱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