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凯

作品数:15 被引量:110H指数:6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内蒙古自治区地质勘查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7篇地球化
  • 7篇地球化学
  • 5篇岩石
  • 5篇蚀变
  • 5篇蚀变岩
  • 5篇年代学
  • 5篇花岗岩
  • 4篇地质
  • 4篇地质意义
  • 4篇铁矿
  • 4篇锆石
  • 3篇早白垩世
  • 3篇侵入岩
  • 3篇白垩世
  • 2篇岩石地球
  • 2篇岩石地球化学
  • 2篇石地
  • 2篇盆地
  • 2篇弧后盆地
  • 2篇富铁矿

机构

  • 15篇吉林大学
  • 3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国土资源

作者

  • 15篇朱凯
  • 11篇刘正宏
  • 7篇徐仲元
  • 6篇王兴安
  • 3篇郭巍
  • 2篇王挽琼
  • 1篇李永飞
  • 1篇李世超
  • 1篇董晓杰
  • 1篇张超
  • 1篇时溢
  • 1篇蒋孝君
  • 1篇范志伟
  • 1篇郝鑫健
  • 1篇王玉奎

传媒

  • 4篇岩石学报
  • 2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世界地质
  • 1篇矿物学报
  • 1篇地学前缘
  • 1篇地球科学
  • 1篇2015中国...
  • 1篇中国矿物岩石...

年份

  • 4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2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弓长岭铁矿蚀变岩及富矿成因被引量:6
2016年
弓长岭铁矿床是鞍山-本溪地区最典型的BIF型铁矿床之一,而且是该地区最大的富铁矿产区。从野外产出关系来看,弓长岭矿区的富铁矿与蚀变岩密切相关,蚀变岩与富铁矿基本上是形影相随。蚀变岩具有分带性,由富铁矿向外依次为镁铁闪石岩-石榴石岩-绿泥石岩-弱蚀变斜长角闪岩-斜长角闪岩。弱蚀变岩保留了蚀变原岩的岩貌特征,矿物的蚀变并不完全,可见残余的原生矿物。强蚀变岩的蚀变较彻底,基本无原生矿物残留。将蚀变岩与斜长角闪岩、磁铁石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弱蚀变岩、石榴石岩、绿泥石岩与斜长角闪岩的痕量元素特征基本一致,而镁铁闪石岩的痕量元素特征更接近磁铁石英岩。再结合镜下特征、野外接触关系、主量元素特征等证据,认为除了镁铁闪石岩是由磁铁石英岩蚀变形成,其余蚀变岩都是由斜长角闪岩蚀变形成。根据各类蚀变岩中主要矿物的(Fe+Mg)/Si值以及蚀变岩的SiO2和Fe2OT3含量变化规律可以发现,在蚀变岩和富矿形成过程中发生了Mg、Fe以及Si的迁移。对本次取样的样品进行原岩恢复和构造环境判别投图,投图结果表明,绿泥石岩和弱蚀变岩的最初原岩都是形成于弧后盆地的玄武岩。
朱凯刘正宏徐仲元王兴安刘杰勋
关键词:蚀变岩富铁矿地球化学弧后盆地
弓长岭铁矿蚀变岩及富矿成因
弓长岭铁矿床是辽宁省鞍山-本溪地区最大的'鞍山式'富铁矿产区。弓长岭矿区的BIF型铁矿主要赋存于新太古宇鞍山群茨沟岩组之中,岩性主要是斜长角闪岩、黑云变粒岩、硅质岩,夹部分磁铁石英岩。轻蚀变岩在矿物组成、结构构造和各主量...
朱凯刘正宏徐仲元
关键词:铁矿床蚀变岩岩石特征
文献传递
大兴安岭中部柴河地区钾长花岗岩的成因及构造背景: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的制约被引量:36
2012年
对大兴安岭中部柴河林场地区钾长花岗岩进行了系统的地球化学及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并对其岩石成因及构造意义进行讨论。研究结果表明,柴河林场地区钾长花岗岩中锆石具有典型的岩浆振荡生长环带和较高的Th/U比值(0.44~1.42),反映了岩浆成因特征。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为133±3Ma。岩石具有富硅、稀土元素含量较高、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的特征,Eu负异常较为明显,稀土元素配分图解具有右斜"V"字型的特征,并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以上特征表明,柴河林场地区钾长花岗岩为铝质A型花岗岩,是地壳岩石部分熔融的产物,具有典型A1型(裂谷或板内)花岗岩的特征,代表了伸展的构造环境。
王兴安徐仲元刘正宏朱凯
关键词:钾长花岗岩年代学A型花岗岩
内蒙古乌拉特中旗海西期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锆石SHRIMP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21
2012年
对乌拉特中旗德尔斯地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岩相学、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进行了研究,并讨论了岩石成因及研究区晚海西期构造演化。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发育两期:早期为中粗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晚期为中细粒黑云二长花岗岩。岩石中的锆石大部分具核-边结构:边部震荡环带发育,Th/U值为0.16~0.50,反映了岩浆成因;核部呈浑圆状,多数具岩浆环带,个别弱分带-无分带,Th/U值为0.06~0.44,表明核部大部分属岩浆型残留锆石,个别为变质型残留锆石。测年结果显示:边部锆石加权平均年龄为早、中二叠世((279±3)Ma、(266±3)Ma),代表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形成时代;核部残留锆石加权平均年龄为(1 972±63)Ma、(1 962±43)Ma,代表源岩的形成时代。岩石属于亚碱性系列,REE配分形式呈右倾型,LREE/HREE为5.86~22.81,明显亏损高场强元素Nb,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显示活动大陆边缘火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地球化学属性反映了早、中二叠世古亚洲洋向华北板块北缘的俯冲作用及古亚洲洋消亡的演化历史。
王挽琼刘正宏王兴安张超范志伟时溢朱凯
关键词:I型花岗岩活动大陆边缘
弓长岭矿区蚀变岩与富矿成因
<正>我国的太古宙BIF主要集中在鞍山-本溪、密云-冀东、五台-吕梁、霍邱、舞阳和鲁西等地。其中以鞍山-本溪地区(以下简称鞍本地区)的BIF出露最广、储量最多。前人对鞍本地区的BIF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主要对BIF的层序、...
朱凯刘正宏徐仲元
文献传递
辽宁永甸地区辽吉花岗岩成因及对辽吉活动带构造演化的制约被引量:3
2017年
对永甸地区的辽吉花岗岩进行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分析。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永甸花岗岩形成于(2 180.4±5.3)Ma。永甸花岗岩富Si(SiO_2=72.20%~73.54%),富碱(K_2O+Na_2O=7.83%~8.35%),贫Ca、Mg、Al(CaO=0.28%~1.37%,MgO=0.07%~0.14%,Al_2O_3=12.22%~12.88%)。稀土配分模式曲线为右倾型,有较强的负Eu异常(Eu/Eu*=0.38~0.69)和较高的Ga/Al比值,而且岩体富集Zr、U、Y等高场强元素以及Rb、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贫Ba、Sr等元素,这些特征表明永甸花岗岩属于A_2型花岗岩。根据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认为永甸花岗岩形成于弧后盆地环境,来源于减薄下地壳岩石的部分熔融。
滕大伟王玉奎郝鑫健刘正宏朱凯
关键词:弧后盆地
辽东岫岩地区早白垩世侵入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地质意义
<正>辽东半岛地区是华北克拉通晚中生代岩石圈减薄最为强烈和典型的地区之一,发育了大量的中生代岩浆和晚中生代时期的伸展构造。通过对这些伸展构造的研究,基本确定了辽东地区岩石圈减薄的时间、减薄记录与演化过程、减薄机制等问题。...
刘杰勋郭巍朱凯
鞍山地区东鞍山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鞍山地区位于华北地台东北部辽宁省,区内保留有3.8~2.5Ga连续的地质记录。对位于鞍山市南侧的东鞍山花岗岩进行了SHRIMP锆石U-Pb同位素分析、白云母Ar-Ar同位素分析及岩石地球化学分析。SHRIMP测年结果为3004±7Ma,代表岩石的形成年龄,Ar-Ar测年结果为2545±16Ma,代表岩石受到构造热事件扰动的时间。岩体地化特征为富硅(Si O2=72.95%~75.37%,平均值为74.18%)、富碱(K2O+Na2O=7.05%~8.45%)、富铝(Al2O3=12.95%~15.44%),低钙(Ca O=0.13%~0.66%)。在稀土元素配分图上,曲线呈明显的右倾趋势,且有较明显的负Eu异常,重稀土分馏不明显。在微量元素洋中脊玄武岩标准化蛛网图上可以看出,东鞍山花岗岩强烈亏损Nb、P、Sr、Ti,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Nd和高场强元素Th、U。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东鞍山花岗岩岩浆来源为壳源,残留相可能由石榴石+辉石+角闪石+斜长石组成。将鞍山-本溪地区3个3.0Ga花岗岩(东鞍山花岗岩岩体、铁架山二长花岗岩岩体以及弓长岭片麻状花岗岩)的地球化学数据进行对比,发现三者的地球化学存在较大差异,为三个独立的岩体。三个岩体最初可能发育在一个陆块之上,然后在25.5亿年左右分离开来,最后在25亿年左右再次拼贴到一起。
朱凯刘正宏徐仲元王兴安
关键词:SHRIMP锆石U-PB岩石地球化学
内蒙古大青山高级变质岩韧性剪切带及其流变机制被引量:6
2017年
大青山高级变质岩不仅记录华北克拉通早期大陆形成演化历史,也保留了中下部地壳岩石流变信息,它们经历了下部地壳构造层次高角闪岩相-麻粒岩相条件变质变形、深熔作用改造,形成了复杂构造样式和构造要素组合.韧性剪切带是高级变质岩中主要构造形迹,控制着早前寒武纪高级变质岩主体构造格架.依据野外地质产状、变形特征与构造要素叠加改造关系,韧性剪切带划分为早期近水平顺层伸展型和晚期陡倾韧性剪切带.近水平顺层伸展韧性剪切带呈残留状保留在后期变形改造较弱部位上,主要沿着不同地质单元或者岩性层界面上发育,是在伸展变形体制下形成的.晚期陡倾韧性剪切带呈近东西方向展布,规模较大,叠加和改造早期构造形迹,形成于晚期造山挤压构造环境中,以左行滑移为主.这两种韧性剪切带都形成于地壳中深部构造层次高角闪岩相-麻粒岩相条件下,变形机制主要为熔体增强颗粒边界扩散和颗粒流动,使岩石发生大规模的塑性流动.在宏观上形成了不对称流动组构、条纹条带构造、熔融线理、层内流动褶皱等构造形迹,在微观上矿物晶体没有发生明显塑性变形,均匀消光,晶体为三边平衡结构,与静态变质结构相似,形成了地壳深部构造层次上变质构造岩-构造片麻岩.
刘正宏潘博文李鹏川朱凯董晓杰
关键词:高级变质岩韧性剪切带变质岩岩石学
大兴安岭中段晚三叠世四分组效应花岗岩的厘定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12
2016年
布敦化岩体位于中亚造山带东段大兴安岭地区的科尔沁右翼中旗,该岩体由中细粒二云母花岗岩和斑状中细粒白云母花岗岩组成。LA-MC-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龄测试显示布敦化岩体形成于晚三叠世早期。地球化学分析表明,该岩体为弱过铝质-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主量元素表现出高硅(73.73%-78.33%)、富碱(Na2O+K2O=7.07%-9.06%)、低钙(Ca O=0.01%-0.87%)、贫镁(Mg O=0.12%-0.52%)的特征;稀土元素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和M型四分组效应配分型式。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布敦化岩体为高分异I型花岗岩。Lu-Hf同位素研究显示其εHf(t)值为7.0-12.4,二阶段Hf模式年龄(tDM2)为812-473Ma。结合邻区晚三叠世地质资料可知,布敦化岩体是在古亚洲洋闭合造山后伸展的构造背景下产生的,是晚元古代-早古生代地壳物质熔融的产物。布敦化地区的四分组效应花岗岩的稀土元素总量高、岩浆侵位后经历了强烈的分异演化,暗示布敦化地区可能具有较好的稀有金属矿的找矿前景。
李世超李永飞王兴安朱凯
关键词:晚三叠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