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媛
- 作品数:14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太原理工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社会学更多>>
- 浅析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的中国美学建构
- 2014年
- 2014年5月30日,《舌尖上的中国2》(以下简称《舌尖2》)在观众的盛赞中完美落幕。《舌尖上的中国》是一部"隔着屏幕能闻到香气"的纪录片,而万众期待的《舌尖2》则延续了它的拍摄技法,摄制周期加长,制作更为精良,片中蕴含了浓郁的人文气息。就传播学维度而言,一部纪录片能够引发全社会长达3年的热切关注,其根源是观众对纪录片展现的文化的认可。
- 朱媛
- 关键词:纪录片美学建构拍摄技法人文气息传播学
- 朱媛作品
- 2018年
- 朱媛
- 影视叙事方法的新探究
- 2016年
- 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网络自制剧越来越多,生活中对影视作品的评价此起彼伏,研究影视叙事的著作大多是从西方叙事学的角度进行的。本文从影视叙事方式、影视叙事的文化内涵来综合论述影视叙事新方法。
- 朱媛
- 关键词:影视叙事方法
- 多媒体立体显像技术在提升城市建筑视觉动感中的运用
- 2022年
- 多媒体立体显像技术是一种电子信息技术与光学技术的结合体,它的兴起也改变了城市建筑的设计理念。它具有清晰度高、空间感强、互动性明显的特点,这与当前城市建筑对动态感的追求形成了契合。它拓展了城市建筑动态设计的手段,提升了建筑的集成控制,并作为一种主体成为城市建筑的一部分,成为信息的有效传达手段。
- 朱媛
- 关键词:城市建筑动感信息传达
- 广告灯箱
-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广告灯箱。;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用于播放广告。;3.本外观设计产品的设计要点:在于形状。;4.最能表明设计要点的图片或照片:立体图1。
- 姚鲁璇朱媛
- 新媒体时代下影视类专业教学改革路径探究被引量:2
- 2019年
- 近年来,在创新科技应用的带动下,整个社会发展迈入了新的时段,并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便捷性服务体验。尤其是新媒体环境下,社会传播格局的新变化,对影视类专业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及挑战,需紧跟时代潮流,做适时恰当的调整改革,相关方面的课题研究备受关注和热议。本文基于对影视类专业教学现状的简要概述,着重就其在新媒体时代下的改革进行了探究。
- 朱媛
- 关键词:教学现状新媒体时代
- 中国传统元素与当代数字媒体的碰撞与交融被引量:3
- 2022年
- 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催生出了一种新的艺术门类--数字媒体,它将电子信息与各种媒介巧妙结合,打造出以其为基础的“声、画、动”结合的新设计形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认可。而中国传统元素,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璀璨文明的化身,是在漫长岁月中积累形成的,具有传承性和不可替代性。将中国传统元素与当代数字媒体进行融合,产生别样的视觉效果和冲击力,以全新的形式发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赋予其新的生命力。
- 朱媛
- 关键词:中国传统元素数字媒体
- 工匠精神与文化坚守:国产纪录片中的匠人形象研究被引量:2
- 2022年
- 中国“匠人”的渊源可追溯至先秦时期,《考工记》中便有关于百工司职的记载,《汉书·食货志》更有云:“做巧成器曰工。”[1]能工巧匠自古便是推动华夏民族技艺创新的先驱,在一遍遍用双手打磨器物的过程中,天人合一、参悟道技、内心充盈的匠人群体就此诞生。中国纪录片中匠人群像的塑造,在尊重客观现实与艺术真实的前提下,也倾注了创作者对如何炼就匠人的深刻体悟。
- 朱媛
- 关键词:《考工记》参悟匠人天人合一
- 哲人之思——李安电影叙事美学解读
- 多重文化背景形成了李安电影叙事的显著特点,叙事背景的冲突与融合,让李安试图通过电影进行自我身份的确认,这种确认也是对自我存在、自我文化存在的认同。这种自我认同的结果便是:李安电影是孔子、海德格尔、李安的精神邂逅。李安深层...
- 朱媛
- 关键词:电影叙事自我认定
- 文献传递
- 陈心恬 朱媛作品
- 2024年
- 作品说明:海报以蓝色为主体色调,从深至浅渐变,象征着长江与黄海的交汇,彰显了南通的水域资源和开放气质。海报以南通的几座特色建筑为设计灵感,通过简洁而富有层次的构图,不仅体现了南通作为“中国近代第一城”的历史底蕴,也强调了其作为滨江临海城市的独特魅力和面向未来的无限可能。
- 陈心恬朱媛
- 关键词:水域资源历史底蕴设计灵感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