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恒文
- 作品数:6 被引量:33H指数:3
- 供职机构: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肉鸡屠宰加工生产链中沙门氏菌污染与溯源及耐药性分析
- 了解肉鸡屠宰加工过程中沙门氏菌的污染状况、污染源及其耐药性,为肉鸡屠宰加工厂沙门氏菌污染的有效防控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科学依据。分别采集三家肉鸡屠宰加工厂(FX、LA、GZ)生产链中的肉鸡胴体表面、肉鸡泄殖腔、嗉囊内容物...
- 朱恒文方艳红王元兰魏建忠刘军军占松鹤赵洪武孙裴王桂军李郁
- 关键词:肉鸡屠宰加工沙门氏菌耐药性
- 文献传递
- 商品肉鸡生产加工过程中沙门菌的污染与防控被引量:3
- 2010年
- 沙门菌是一种能引起食源性感染的常见致病菌,主要通过动物性食品进行传播,尤其是商品肉鸡。商品肉鸡中的沙门菌主要来源于其养殖、运输、加工、冷藏等生产加工过程。因此,了解商品肉鸡生产加工过程中的沙门氏菌污染的来源,加强商品肉鸡生产加工过程中沙门氏菌的防控,对降低沙门氏菌感染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朱恒文孙裴魏建忠王桂军李郁
- 关键词:商品肉鸡沙门菌污染来源防控措施
- 商品肉鸡生产加工过程中沙门菌的污染与防控
- 沙门菌是一种能引起食源性感染的常见致病菌,主要通过动物性食品进行传播,尤其是商品肉鸡。商品肉鸡中的沙门菌主要来源于其养殖、运输、加工、冷藏等生产加工过程。因此,了解商品肉鸡生产加工过程中的沙门氏菌污染的来源,加强商品肉鸡...
- 朱恒文孙裴魏建忠王桂军李郁
- 关键词:商品肉鸡沙门菌污染来源防控措施
- 文献传递
- 合肥地区鸡沙门菌带菌情况调查及其血清型与基因型分析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了解合肥地区临床健康鸡沙门菌的携带率及其分离菌株的血清型与基因型的分布情况。方法采集父母代鸡和商品肉鸡肛拭样品500份,利用常规法和PCR技术进行沙门菌的分离鉴定,并用凝集试验和ER IC-PCR技术确定分离菌株的血清型与基因型。结果合肥地区临床健康鸡沙门菌的携带率为4.2%(21/500),21株分离菌分属5个血清型,鸡-雏沙门菌14株(66.67%)、纽兰沙门菌3株(14.29%)、明斯特沙门菌2株(9.52%)、茨昂威沙门菌和圣保罗沙门菌各1株(4.76%),分离菌株的基因型聚类分为5个群7个基因型,相同血清型且来源相同的沙门菌基因型一致。结论鸡-雏沙门菌是合肥地区临床健康鸡携带沙门菌的优势血清型,基因型与相同血清型的来源有关。
- 刘军军张宏海方艳红朱恒文丁亮李郁
- 关键词:沙门菌血清型基因型
- 肉鸡屠宰加工生产链中沙门氏菌的污染与溯源及耐药性分析
- 沙门氏菌是一类危害严重的食源性致病菌,在世界各地的食物中毒病例中,由沙门氏菌所引起的占首位或第二位。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使用,沙门氏菌的耐药性不断增强,多重耐药谱逐渐变宽,为沙门氏菌病的防控带来了极大困难。肉鸡是沙门氏菌...
- 朱恒文
- 关键词:沙门氏菌耐药性抗生素
- 文献传递
- 肉鸡屠宰加工生产链中沙门氏菌的污染调查及ERIC-PCR溯源被引量:20
- 2012年
- 目的:了解肉鸡屠宰加工过程中沙门氏菌的污染状况及其溯源性追踪,分析沙门氏菌污染的关键环节,以降低食源性沙门氏菌感染的风险。方法:分别采集两家肉鸡屠宰加工厂(FX、GZ)生产链中的肉鸡胴体表面、肉鸡泄殖腔、嗉囊内容物、环境、设备及器具表面样品,应用常规法及PCR进行沙门氏菌分离鉴定,通过基因间重复序列为引物的聚合酶链式反应(ERIC-PCR)分型技术对沙门氏菌分离株进行基因分型,利用NTSYS-pc 2.1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两家加工厂的沙门氏菌总检出率为1.37%(16/1171),FX的检出率较低(0.18%),与GZ(2.39%)间差异极显著(P<0.01);FX仅于净膛后肉鸡胴体体表检出Ⅳ型沙门氏菌;GZ屠宰、煺毛及净膛后的肉鸡胴体体表、肉鸡泄殖腔、嗉囊内容物、脱毛指及净膛工人手套表面均检出Ⅰ型沙门氏菌,煺毛、冷却后肉鸡胴体及净膛工人手套表面均检出Ⅲ型沙门氏菌,运输车表面检出Ⅴ型沙门氏菌,另有脱毛指表面检出Ⅱ型沙门氏菌。结论:肉鸡的宰前及煺毛、净膛过程为引发生产链沙门氏菌污染的重要环节,加强肉鸡的进厂检疫及设备与器具的日常卫生管理有利于降低沙门氏菌的污染。
- 朱恒文方艳红王元兰魏建忠刘军军占松鹤赵洪武孙裴王桂军李郁
- 关键词:屠宰加工沙门氏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