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春英

作品数:104 被引量:324H指数:10
供职机构: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电子电信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96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 3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3篇化学工程
  • 9篇理学
  • 2篇电子电信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51篇微通道
  • 26篇两相流
  • 24篇传质
  • 22篇气泡
  • 16篇液滴
  • 14篇气液两相流
  • 12篇牛顿流体
  • 12篇非牛顿流体
  • 10篇CO
  • 9篇水溶液
  • 8篇动力学
  • 8篇水溶
  • 8篇流型
  • 7篇液相
  • 7篇全息
  • 7篇内气
  • 6篇液相扩散系数
  • 6篇流体
  • 6篇浆料
  • 6篇传质特性

机构

  • 104篇天津大学
  • 4篇中国船舶重工...
  • 2篇浙江理工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天津工业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化
  • 1篇中国石油
  • 1篇天津市化工设...
  • 1篇中建安装工程...

作者

  • 104篇朱春英
  • 98篇马友光
  • 63篇付涛涛
  • 11篇姜韶堃
  • 7篇余国琮
  • 7篇范文元
  • 7篇马沛生
  • 5篇赵长伟
  • 5篇温宇
  • 4篇何明霞
  • 4篇沈树华
  • 4篇卢素敏
  • 3篇季喜燕
  • 3篇徐世昌
  • 2篇张先明
  • 2篇李春芳
  • 2篇李少刚
  • 2篇王东继
  • 2篇高习群
  • 2篇刘东志

传媒

  • 41篇化工学报
  • 18篇化学工程
  • 7篇高校化学工程...
  • 6篇化工进展
  • 4篇化学工业与工...
  • 3篇应用激光
  • 3篇过程工程学报
  • 3篇天津大学学报
  • 2篇光电子.激光
  • 2篇激光技术
  • 2篇中国科学:化...
  • 1篇力学学报
  • 1篇合成纤维工业
  • 1篇天津大学学报...
  • 1篇海湖盐与化工
  • 1篇物理化学学报
  • 1篇第三届全国化...

年份

  • 6篇2024
  • 4篇2023
  • 8篇2022
  • 6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8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8篇2011
  • 4篇2010
  • 5篇2009
  • 5篇2008
  • 7篇2007
  • 5篇2006
  • 5篇2005
10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通道内CO_(2)吸收与传质及资源化利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2年
由于在流体流动、传质、传热及反应等方面良好的调控能力,微化工技术成为化工学科重要的发展领域。综述了近年来以CO_(2)应用为背景的微化工系统中的多相流与传质的研究进展。从流体流动和传质机理出发,分别介绍了物理吸收和化学吸收过程的传质规律。总结了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的应用进展。展望了微化工技术在二氧化碳吸收与传质方面的发展前景。
庞子凡蒋斌朱春英马友光付涛涛
关键词:微通道二氧化碳多相流
微通道内气泡和液滴自组织行为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2年
微流体技术良好的可控性为制备高通量的单分散性气泡或液滴提供了新的途径,气泡和液滴的流动行为因在材料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而受到关注。综述了近年来微通道内气泡和液滴自组织行为的研究进展。气泡或液滴自组织晶格具有周期性的流动特征,自组织行为受分散相体积分数、液滴或气泡尺寸、聚并效应和通道构型的影响。展望了气泡和液滴自组织行为研究过程中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为进一步的模拟和实验研究提供了参考。
张志伟朱春英马友光付涛涛
关键词:气泡液滴自组织晶格微通道
T型微通道内浆料体系中气泡生成行为与尺寸预测
2021年
实验研究了T型微通道内浆料中气泡的生成过程和尺寸。聚丙乙烯微球浆料和N2分别为连续相和分散相。气泡的生成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膨胀阶段、挤压阶段和快速夹断阶段。随着浆料浓度的增大,膨胀阶段时长几乎没有变化,挤压阶段显著缩短,而快速夹断阶段略有缩短。在膨胀阶段和快速夹断阶段,气泡颈部宽度与无量纲剩余时间均呈幂率关系,而挤压阶段气泡颈部宽度与时间呈线性关系。考察了浆料浓度、气相和浆料流量对气泡生成尺寸的影响。结果表明气泡尺寸随气相流量的增大而增大,随液相流量和浆料浓度的增大而减小。
陈祯刘静朱春英付涛涛马友光
关键词:微流控浆料
Y型分岔微通道内气泡的破裂动力学被引量:2
2015年
本文采用高速摄像仪研究了对称Y型分岔口处气泡的破裂动力学行为.实验以N2作为分散相,含0.3%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蒸馏水与甘油混合液作为连续相.在Y型分岔口处观察到了气泡无间隙对称破裂、有间隙对称破裂和不破裂3种流型.气泡是否破裂取决于气泡初始长度和毛细数Ca,液相黏度越大,气泡破裂所需的毛细数Ca越大.无间隙破裂过程经历两个阶段:挤压阶段和快速破裂阶段.这两阶段分别受上游流体挤压力和两相界面张力的控制.有间隙破裂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挤压阶段、挤压拉伸阶段和快速破裂阶段.挤压阶段和快速破裂阶段的破裂驱动力与无间隙破裂相应阶段的驱动力类似;挤压拉伸阶段受上游流体挤压力、黏性剪切力和惯性力的共同作用.
丛振霞朱春英付涛涛马友光
关键词:气泡动力学
微通道反应器的一维放大及气液传质特性被引量:4
2021年
微通道反应器能有效增强气液间传质,但处理能力受限。为了提高微通道的处理量,对微通道反应器的一维放大及气-液传质特性进行了研究。以乙醇胺(MEA)和甲基二乙醇胺(MDEA)混合水溶液吸收CO2为研究物系,在通道深度恒定时,考察了微通道宽度、气液流速对传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传质系数和体积传质系数均随通道宽度先增大后缓慢减小,在通道宽度为1000μm时达到最大值。比表面积随通道宽度的增大而降低。因此,合理增大微通道宽度,可在提高处理能力的同时,仍然保持良好的传质特性。
王冠球林冠屹朱春英付涛涛马友光
关键词:微通道反应器二氧化碳气液传质传质系数
三维菱形结构微通道内气液传质与强化被引量:3
2022年
研究了具有三维交错菱形结构的微通道对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Bmim][BF4])水溶液吸收CO_(2)过程的传质增强作用。实验主要聚焦于弹状流和破碎弹状流。考察了弹状流型下气液流量、离子液体浓度对体积传质系数kLa、增强因子E、CO_(2)吸收率X及压力降ΔP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之于直通道,三维菱形通道可以显著提高体积传质系数和CO_(2)吸收率,其增强因子可达2.1,压力降仅增加0.9 kPa。提出了一个新的体积传质系数kLa预测式,预测效果良好。采用VOF法模拟了微通道内气液两相流动过程,获得了连续相的速度矢量场。三维菱形通道能诱导涡流,强化传质过程。
陈一宇朱春英付涛涛马友光
关键词:微通道离子液体传质强化二氧化碳气液两相流
台阶式并行微通道内液液两相流流型及其转变机理被引量:1
2022年
利用高速摄像仪研究了台阶式并行微通道内液液两相流流型及其转变机理。以甘油水为分散相、含3%Span 85的环己烷为连续相,观测到了滴状-滴状流、过渡-滴状流、喷射-过渡流和喷射-喷射流4种流型;以两相流量为坐标轴绘制了流型图,并获得了流型转变线;分析了流型的转变机理。考察了分散相黏度对流型及其转变的影响机制。随着分散相黏度的增大,流型转变线整体向下移动,滴状-滴状流区域变小,喷射-喷射流区域变大。最后,运用介尺度概念分析了并行微通道内液液两相流非均匀结构的动态效应。
湛伟刘西洋朱春英马友光付涛涛
关键词:两相流流型
T型微通道内浆料体系中气泡的生成动力学
2022年
实验研究了T型微通道内浆料体系中弹状气泡的生成动力学,重点考察了颗粒粒径的影响。气泡的生成过程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填充阶段、挤压阶段、过渡阶段和快速夹断阶段。在填充阶段、挤压阶段和快速夹断阶段,气泡最小颈部宽度与时间呈幂律关系。在过渡阶段,气泡最小颈部宽度与时间呈线性关系。浆料体系中气泡的挤压阶段和过渡阶段随颗粒粒径的减小而缩短。连续相流量及颗粒粒径对填充阶段幂律指数无显著影响;挤压阶段和快速夹断阶段的幂律指数以及过渡阶段的线性斜率均随颗粒粒径的增大而减小,随连续相流量的增大而增大。
聂璇宇陈祯朱春英付涛涛高习群马友光
关键词:微通道动力学浆料
Y型微通道内纳米颗粒稳定气泡的完全阻塞破裂动力学
2022年
研究了Y型微通道吸附型纳米颗粒稳定气泡的完全阻塞破裂的动力学,破裂过程可划分为挤压阶段和快速夹断阶段,两阶段内无量纲气泡最小颈部宽度与时间均呈幂率关系。气泡破裂过程的颈部动力学表明颗粒的存在并不影响两阶段转变的临界颈部宽度,但吸附在气泡表面的颗粒层会减弱挤压阶段中连续相对气泡颈部的挤压作用,以及快速夹断阶段角区中连续相液体回流对气泡的挤压作用,进而阻碍气泡颈部的形变,延长了气泡的破裂过程。纳米颗粒稳定的气泡的指前因子m及幂率指数α均小于常规气泡,但其差值随着毛细管数Ca和气泡长度l_(0)的增大而减小,颗粒对气泡破裂过程的影响逐渐减弱。此外,纳米颗粒稳定的气泡的头部曲率略小于常规气泡,颗粒对完全阻塞破裂过程气泡头部动力学的影响可以忽略。
费滢洁朱春英付涛涛高习群马友光
关键词:微流控气泡
幂律流体中平行上升双气泡间相互作用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采用流体体积(VOF)法对非牛顿幂律流体中平行上升双气泡间相互作用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剪切变稀效应及气泡周围流场结构对气泡间相互作用的贡献分别随着气泡间距增大而减小,气泡间相互作用主要受气泡间流体涡旋结构控制。当初始间距很小时,气泡平行聚并发生;随着初始间距增大,双气泡行为转变为相互影响的平行上升;当初始间距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双气泡更接近于彼此无影响的平行上升过程。对于无聚并平行上升过程,双气泡表现出与单气泡上升过程相似的形变特征,而上升速度小于单气泡上升过程。
姜韶堃马友光范文元朱春英
关键词:气泡幂律流体相互作用涡旋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