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晓婧

作品数:3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篇多孔介质
  • 1篇亚甲基
  • 1篇亚甲基蓝
  • 1篇油页岩渣
  • 1篇有机-矿质复...
  • 1篇有机质
  • 1篇三氯乙烯
  • 1篇水溶
  • 1篇水溶液
  • 1篇迁移
  • 1篇柱实验
  • 1篇六价铬
  • 1篇卡马西平
  • 1篇甲基
  • 1篇甲基蓝
  • 1篇胶体
  • 1篇铬废水
  • 1篇含铬
  • 1篇含铬废水
  • 1篇废水

机构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3篇朱晓婧
  • 2篇何江涛
  • 1篇张以河
  • 1篇杨俊
  • 1篇苏思慧
  • 1篇陈晓强
  • 1篇赵增迎
  • 1篇张思

传媒

  • 2篇环境科学
  • 1篇环境化学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腐殖酸-高岭土复合体形成机制及对三氯乙烯的吸附被引量:10
2015年
为探究土壤中有机组分与无机矿质组分相互作用的机制,以腐殖酸代表有机质、高岭土代表无机矿质,制备不同有机质含量的腐殖酸-高岭土复合体模拟样品,进行三氯乙烯的吸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各吸附剂样品对三氯乙烯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等温模型,且吸附量的实际值与理论叠加值有明显差异,说明复合体样品中腐殖酸与高岭土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结合红外光谱、比表面积孔分析等多类表征,推测腐殖酸与高岭土相互作用的机制为:腐殖酸含量较低时,腐殖酸分子首先分布于高岭土表面的活性位点上,随着腐殖酸含量的增加(有机质-矿质质量比O/M为0.02~0.04),部分腐殖酸分子进入高岭土表面的孔隙,达到相对稳定后腐殖酸分子继续作用于高岭土表面形成第一层腐殖酸分子膜(O/M为0.04~0.08),随着腐殖酸含量继续增加(O/M为0.08~0.10),更多的腐殖酸分子通过与第一层腐殖酸膜相互作用而在高岭土表面进行第二层叠加,同时第一层被压缩,第二层叠加相对稳定后(O/M为0.10~0.16),仍有部分腐殖酸叠加至第二层之上进行第三层叠加,随后内层腐殖酸进一步被压缩(O/M为0.16~0.24),但可能仍有少量腐殖酸分子和聚集体继续下一层叠加.
朱晓婧何江涛苏思慧
关键词:有机-矿质复合体腐殖酸高岭土三氯乙烯
二氧化钛改性油页岩渣对水溶液中亚甲基蓝和六价铬的吸附被引量:6
2012年
以油页岩渣及其二氧化钛改性材料为吸附剂,探究它们去除水溶液中亚甲基蓝和六价铬的能力.通过实验,控制溶液的pH值、温度、初始浓度和接触时间,观察吸附效果变化特征,研究其动力学和热力学性能.实验表明,改性油页岩渣吸附亚甲基蓝和六价铬的吸附率是未改性的2—3倍,且改性油页岩渣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率可达97%,对六价铬的吸附率不到25%.吸附亚甲基蓝时,pH值越大,吸附效果越好;而吸附六价铬时,最适pH值为4.改性油页岩渣吸附亚甲基蓝实验符合准二阶动力学方程,计算得反应活化能为13.29 kJ.mol-1,表明此过程主要是物理吸附.在热力学方面,由范特霍夫方程计算得ΔG<0、ΔH>0,表明此过程自发吸热,可见此过程还伴有化学吸附.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模型拟合结果表明,Langmuir模型数据拟合甚佳,R2=0.9999,说明改性油页岩渣吸附亚甲基蓝是单分子层吸附.二氧化钛改性油页岩渣经7次回收利用后,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效果仅减少约1.5%.
朱晓婧杨俊陈晓强赵增迎张以河
关键词:油页岩渣亚甲基蓝含铬废水
有机质胶体对卡马西平在多孔介质中迁移影响模拟实验被引量:4
2016年
有机质胶体与有机污染物的相互作用会影响污染物在多孔介质中迁移转化等环境行为.为研究有机质胶体对药物和个人护理品(PPCPs)在土壤环境中迁移的影响,本实验以卡马西平(CBZ)为目标污染物,用商用腐殖酸制备有机质胶体,分别选择石英砂、标准土和野外所取土样为研究介质,通过室内土柱模拟实验探究有机质胶体存在时污染物在多孔介质中的迁移行为.结果表明,描述一维溶质运移的两点化学非平衡模型能够较好模拟CBZ在各介质土中的运移过程,说明污染物运移过程中与介质间发生了化学非平衡吸附作用;石英砂柱中加入胶体后,对CBZ的吸附过程无明显影响,但在解吸时阻滞因子及滞留量变小,可见胶体与石英砂间作用微弱,解吸过程中胶体与污染物结合形成复合体后对污染物有增溶作用;胶体存在时,标准土和自然土对CBZ的吸附量和迁移阻滞强度均明显大于石英砂,其中有机质及黏土矿物的作用最为明显,有机质中的低能/高能吸附位点以及黏土矿物极性表面均能够固定污染物;由于有机质含量较高,自然土对CBZ在吸附-解吸过程中的阻滞截留强度大于标准土.针对本实验中CBZ的迁移情况,提出了疏水性有机污染物在含有机质胶体土壤中的迁移过程中各种作用的概念模型.
张思何江涛朱晓婧
关键词:卡马西平柱实验多孔介质迁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