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血清
  • 5篇肿瘤
  • 4篇受体
  • 4篇可溶性
  • 3篇血清可溶性
  • 3篇原发性
  • 3篇原发性肝癌
  • 3篇细胞
  • 3篇肝癌
  • 3篇癌患者
  • 3篇白细胞
  • 3篇白细胞介素
  • 2篇乙型
  • 2篇乙型肝炎
  • 2篇幽门螺
  • 2篇幽门螺杆菌
  • 2篇幽门螺杆菌感...
  • 2篇原发性肝癌患...
  • 2篇消化系
  • 2篇螺杆菌

机构

  • 8篇第二军医大学
  • 7篇上海市宝山区...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上海第二军医...

作者

  • 11篇朱瑞龙
  • 8篇陈士葆
  • 6篇沈健伟
  • 5篇张兴荣
  • 4篇沈伟忠
  • 2篇沈云芳
  • 2篇曹福娟
  • 1篇汪敏
  • 1篇姜靖寰
  • 1篇张德中
  • 1篇李兆申
  • 1篇蔡洪培
  • 1篇丁华
  • 1篇欧平安
  • 1篇郑松柏
  • 1篇金士毛
  • 1篇孙旭
  • 1篇朱舜时
  • 1篇汪佩文
  • 1篇陈世耀

传媒

  • 3篇新消化病学杂...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河北医药
  • 1篇肿瘤
  • 1篇中国新药与临...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癌症
  • 1篇中国医学工程

年份

  • 2篇2012
  • 1篇1998
  • 2篇1997
  • 2篇1996
  • 3篇1995
  • 1篇199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测定在病毒性肝炎中的意义被引量:14
1995年
为探讨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的改变,及其在诊断、病情演变和预后判定中的意义。本文作者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101例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血清sIL-2R水平(包括急性病毒性肝炎80例、慢性乙型肝炎21例),急性和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sIL-2R分别为907.9±254.0u/ml和795.7±198.2u/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急性肝炎组明显高于慢性肝炎组(P<0.01);其中急性病毒性肝炎黄疸期血清sIL-2R明显高于恢复期(P<0.01),各型急性病毒性肝炎之间血清sIL-2R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果提示:急性和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sIL-2R水平均明显增高,其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机体免疫功能状态、肝细胞损伤及炎症程度。
朱瑞龙沈健伟陈士葆朱元彬蒋宏亮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2受体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血清
胃癌患者血清表皮生长因子的变化
1997年
目的探讨人血清表皮生长因子(hEGF)水平与胃癌的关系.方法胃癌患者33例,男30例,女3例,年龄35岁~81岁,平均649岁;慢性胃炎患者38例,男25例,女13例,年龄18岁~75岁,平均432岁;正常人20例,男10例,女10例.应用RIA法检测血清中的hEGF.结果胃癌组血清hEGF(μg/L)为135±067,正常对照组为090±033,统计学差异非常显著(t=2825,P<001),慢性胃炎组血清hEGF为086±033,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041,P>005).结论胃癌患者血清hEGF水平升高可能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
李炳琳朱瑞龙沈伟忠陈士葆陈士葆沈云芳
关键词:胃肿瘤血清表皮生长因子
血清可溶性IL-2受体测定在急慢性肝脏疾病中的意义被引量:5
1995年
目的 探讨急慢性肝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的改变,为诊断病情演变和预后判定寻找可靠的依据。 方法 健康对照(n=30)研究,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173例各型肝病患者血清IL-2受体(sIL-2R)水平,包括急性病毒性肝炎80例,慢性乙型肝炎21例,肝炎后肝硬化35例和原发性肝癌37例,并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各组患者血清sIL-2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急性病毒性肝炎黄疸期血清sIL-2R明显高于恢复期(P<0.01),各型急性肝炎之间血清sIL-2R无显著差异(P>0.05);急性肝炎组明显高于慢性肝炎组(P<0.01);慢性乙型肝炎ALT异常组血清sIL-2R明显高于ALT正常组(P<0.01);Child's C级肝炎后肝硬化者明显高于CHild'B,A级者(P<0.01);原发性肝癌者血清sIL-2R水平与肿瘤体积大小有关(P<0.05)。 结论 急慢性肝病患者血清sIL-2R水平均明显增高,其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机体免疫功能状态和肝细胞损伤的程度。
朱瑞龙陈士葆沈健伟张云甫
关键词:肝疾病慢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可溶性血清
消化性溃疡患者涎液和胃液中表皮生长因子含量的意义被引量:4
1997年
目的探讨人涎液和胃液中表皮生长因子(hEGF)水平与消化性溃疡(PU)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免分析(RIA)药盒,检测消化性溃疡84例,慢性胃炎65例和正常人20例的涎液和胃液中的hEGF含量.结果消化性溃疡患者的hEGF(μg/L)在涎液(210±098及210±107)、胃液(125±099及118±063)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涎液274±131、胃液181±090)和慢性胃炎组(涎液257±154、胃液159±135)(P<005),活动期(A期)消化性溃疡患者涎液中hEGF含量明显低于愈合期(S期)的患者(P<005).结论测定涎液hEGF水平有助于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诊断和治疗.
朱瑞龙沈伟忠李炳琳陈士葆陈士葆沈云芳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涎液胃液表皮生长因子
^(14)C呼气试验检测消化系统疾病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病理对照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14C呼气试验检测消化系统疾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1234例消化性疾病患者均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及14C呼气试验检查,以病理组织学结果为标准,计算14C呼气试验诊断Hp感染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病理组织学Hp阳性率为60.61%(748/1234)1,4C呼气试验Hp阳性率为45.22%(558/1234),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4C呼气试验诊断Hp感染的灵敏度为93.8%,特异度为96.7%,准确度为95.6%,阳性预测值为99.0%,阴性预测值为84.2%,与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810);男性Hp阳性率显著高于女性(P<0.05);13-17岁组患者Hp阳性率较其他组高(P<0.05)。结论 14C呼气试验诊断Hp感染操作简单、安全、结果可靠,可作为Hp感染的首选诊断方法推广应用。
沈伟忠戴强朱瑞龙罗酩曹福娟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呼气试验病理
美沙拉秦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多中心研究被引量:17
1998年
目的:观察美沙拉秦对我国溃疡性结肠炎病人的疗效。方法:溃疡性结肠炎病人100例,其中41例单纯溃疡性直肠炎为栓剂组,其他59例为片剂组。栓剂组(男性24例,女性17例,年龄43±s11a)予美沙拉秦栓剂1.0g纳肛,bid,疗程8wk;片剂组(男性29例,女性30例,年龄44±14a)予美沙拉秦缓释片0.5~1.0g,po,tid~qid,疗程8wk;疗程结束后复查肠镜并作活检。结果:2组病人治疗后肠镜及组织学所见均显著改善,栓剂组总有效率为98%,片剂组为95%,前者无不良反应,后者不良反应轻微。结论:美沙拉秦治疗我国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而又安全。
欧平安郑松柏徐富星顾同进李兆申丁华陆其明张文俊金士毛张永飞林庚金陆玮钱立平孙旭蔡洪培张兴荣朱瑞龙陈韦忠胡和平陈世耀汪佩文唐振铎袁耀宗蒋西华陈维雄汪敏朱舜时陈启雅姜靖寰王秀玲许幼如张德中
关键词:美沙拉秦溃疡性结肠炎药物疗法多中心研究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9
1996年
应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45例原发性肝癌(PHC)患者及42例健康成人的血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TL-2R)水平,结果显示PHC患者sIL-2R水平较健康成人明显增高(P<0.01),其升高幅度与肿瘤体积大小有关(P<0.05),而与AFP及HBsAg阳性与否无关(P>0.05)。故PHC者测定血清sIL-2R不仅能了解肿瘤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状态,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对疾病的严重程度、疗效及判断预后作出评估。
朱瑞龙陈士葆张兴荣沈健伟杜学礼郝吉生
关键词:肝肿瘤SIL-2RELISA
HBV感染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值的影响被引量:12
1995年
本文报道测定108例PHC者的血清AFP值和HBV感染标记。71例(68.5%)AFP值>20μg/L,其中65例AFP值> 100μg/L;HBsAg阳性者96例(88.9%),HBsAg阴性者12例(11.1%),HBsAg阳性者AFP值的中位数为505 μg/L(20~2234μg/L)显著高于HBsAg阴性者的20μg/L(20-383μg/L)。HBsAg阳性者AFP值升高的峰值年龄组与PHC发病的年龄高峰相吻合。AFP值呈随年龄增长而递减的趋势,≥65岁者AFP值显著减低。提示HBV感染与AFP水平密切相关。
朱瑞龙陈士葆张兴荣
关键词:AFP肝肿瘤乙型肝炎病毒
血清甲胎蛋白测定对HBsAg^+和HBsAg^-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诊断价值
1994年
血清甲胎蛋白(AFP)值在原发性肝癌(PHC)和慢性肝病(CLD)时常升高,但如何从CLD中鉴别PHC常发生困难。本文分析了HBsAg^+和HBsAg^-的PHC者AFP的水平差异、敏感性、特异性和预测值。
陈士葆张兴荣朱瑞龙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血清甲胎蛋白肿瘤标记物
序贯疗法与标准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疗效比较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比较10d序贯疗法与7d标准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ylori)的疗效差异。方法 H.pylori感染患者89例分为序贯疗法组(45例)和标准三联疗法组(44例),序贯疗法组患者前5d给予质子泵抑制剂(PPI)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后5d应用雷贝拉唑+甲硝唑+克拉霉素。标准三联疗法组应用雷贝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比较2组的H.pylori根除率、不良反应,并从经济学角度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序贯疗法组H.pylori根除率(93.3%)显著高于标准三联疗法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40,P<0.05)。序贯疗法组有3例(6.7%)发生不良反应,标准三联疗法组3例(6.8%)发生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30,P>0.05),均未经治疗而自行缓解。序贯疗法组总成本(C)/根除率(E)显著低于标准三联疗法组(t=3.671,P<0.05)。结论 10d序贯疗法具有H.pylori根除率高、药物不良反应少及成本-效果比低等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沈伟忠戴强朱瑞龙罗酩曹福娟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感染序贯疗法标准三联疗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