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优伟

作品数:10 被引量:74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市垂杨柳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成像
  • 5篇磁共振
  • 4篇病变
  • 4篇磁共振成像
  • 3篇再定位
  • 3篇颌关节
  • 3篇颞下
  • 3篇颞下颌
  • 3篇颞下颌关节
  • 3篇颞下颌关节盘
  • 3篇髁突
  • 3篇下颌
  • 3篇下颌关节
  • 3篇涎腺
  • 3篇关节盘
  • 2篇乳腺
  • 2篇乳腺疾病
  • 2篇肿瘤
  • 2篇髁突位置
  • 2篇扩散

机构

  • 3篇北京市垂杨柳...
  • 3篇北京垂杨柳医...
  • 2篇北京大学第一...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大学口腔...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北京大学口腔...
  • 1篇航空工业中心...

作者

  • 10篇李优伟
  • 3篇张东坡
  • 2篇王觉
  • 2篇翟仁友
  • 2篇王继琛
  • 2篇陈慧敏
  • 2篇郑作锋
  • 1篇郭炜
  • 1篇常春然
  • 1篇傅开元
  • 1篇张震康
  • 1篇陈慧敏
  • 1篇刘晓刚
  • 1篇肖江喜
  • 1篇蒋学祥
  • 1篇王霄英
  • 1篇毛磊
  • 1篇王丽宁
  • 1篇毛磊

传媒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华西口腔医学...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CT和M...
  • 1篇中华耳鼻咽喉...
  • 1篇神经损伤与功...
  • 1篇磁共振成像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5
  • 1篇200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再定位合垫戴入前后颞下颌关节盘及髁突位置的改变
陈慧敏李优伟傅开元
MR成像在判断涎腺病变性质中的价值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确定MR成像是否可用于判断涎腺病变的性质,以及其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6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将10个MR表现参数进行逻辑回归分析,确定哪些参数可预测涎腺病变的良、恶性。结果逻辑回归分析表明:在包括炎症病例的情况下,仅转移(P<0.001)征象可预测病变的性质。而在不包括炎症病例条件下,颈部淋巴结肿大和周围结构侵蚀在预测涎腺恶性病变方面具有显著意义。用转移征象预测恶性病变的准确性为83.0%、敏感性为43.8%、特异性为100%;而侵蚀征象预测恶性病变的准确性84.9%、敏感性为50%、特异性为100%。当应用转移征象和/或侵蚀征象来预测恶性病变时,准确性为92.5%、敏感性为75%、特异性为100%。结论颈部淋巴结肿大和周围结构侵蚀在确定恶性涎腺病变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
王继琛李优伟蒋学祥王霄英肖江喜
关键词:涎腺疾病肿瘤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对比正常乳腺及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表观弥散系数(ADC),探讨DWI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行乳腺MRI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177例乳腺病变,比较良、恶性病变及正常乳腺组织ADC值的差异,采用接受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良恶性病变的ADC界值;比较ADC值在乳腺良恶性病变定性诊断中的效能。结果 177例乳腺病变中良性112例,恶性65例,正常乳腺177例,其平均ADC值分别为(1.57±0.25)×10-3mm2/s、(1.11±0.32)×10-3mm2/s、(1.72±0.22)×10-3mm2/s,良恶性病变ADC界值为1.23×10-3mm2/s,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42%和92.13%。;按病变形态分组:肿块性病变1 4 4例,恶性47例,良性97例,平均AD C值分别为(1.06±0.27)×10-3mm2/s、(1.58±0.26)×10-3mm2/s,ADC界值为1.23×10-3mm2/s,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17%和92.84%。;非肿块性病变33例,恶性18例,良性15例,平均ADC值分别为(1.25±0.40)×10-3mm2/s、(1.50±0.18)×10-3mm2/s,ADC界值为1.36×10-3mm2/s,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7.81%和80.35%。结论乳腺恶性病变的ADC值低于良性病变,根据ADC界值可以鉴别良、恶性,对肿块性病变和非肿块性病变应采用不同的ADC界值,DWI在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与正常乳腺组织时也有一定价值。
张东坡李优伟毛磊王觉王丽宁翟仁友
关键词:乳腺疾病
涎腺病变的MRI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被引量:5
2005年
李优伟王继琛
关键词:病理对照研究MRI表现病变涎腺病理组织
癫模型研究概况被引量:3
2010年
郭炜李优伟常春然
关键词:动物模型
表观扩散系数对乳腺肿块样和非肿块样强化病变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探讨ADC值及相对ADC值(rADC)对乳腺肿块样和非肿块样强化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术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1例乳腺病变患者(共177个病灶)的术前MRI和DWI(b=0和800s/mm2)资料,测量并比较(t检验)乳腺肿块和非肿块样良、恶性病变的ADC值及rADC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ADC值及rADC值在乳腺良、恶性病变定性诊断中的效能。结果:177个乳腺病变中良性病变112个,恶性病变65个;按病变形态分组,肿块性病变144个,非肿块性病变33个。肿块性病变中恶性47个,平均ADC值及平均rADC值分别为(1.06±0.27)×10-3 mm2/s和0.62±0.17;良性97个,平均ADC值及rADC值分别为(1.58±0.26)×10-3 mm2/s和0.91±0.17;ROC分析显示,以ADC值和rADC值分别为1.23×10-3 mm2/s和0.72作为阈值,鉴别肿块样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1%、92.8%和80.9%、89.7%。33个非肿块性病变中恶性18个,平均ADC值及rADC值分别为(1.25±0.40)×10-3 mm2/s和0.76±0.25;良性15个,平均ADC值和rADC值分别为(1.50±0.18)×10-3 mm2/s和0.89±0.12;ROC分析显示,以ADC和rADC值分别为1.36×10-3 mm2/s、0.84作为阈值,鉴别非肿块样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8%、80.0%和77.8%、73.3%。结论:根据ADC和rADC值可以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ADC值的诊断价值略高于rADC值,对乳腺肿块性和非肿块性病变应采用不同的ADC。
张东坡李优伟郑作锋王觉刘晓刚翟仁友
关键词:乳腺疾病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
再定位合垫戴入前后颞下颌关节盘及髁突位置的改变
目的:本研究采用磁共振(MRI)对再定位合垫(ARS)戴入前后关节盘和髁突的位置改变进行具体的测量和分析,探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盘前移位ARS治疗机制。材料与方法:要求ARS治疗的22名TMD关节弹响或绞锁患者。...
陈慧敏李优伟傅开元
文献传递
年轻患者腰椎间盘Pfirrmann分级与椎间盘膨出及突出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通过磁共振成像,观察30岁以下腰痛患者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的Pfirrmann分级特征以及相关的其他改变,并评价Pfirrmann分级与椎间盘膨出及突出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30岁以下因腰痛行腰椎MRI检查的患者,其中男50例,女33例,平均年龄25岁。由2名影像科医师对MR图像进行分析,观察L1~S1椎间盘信号、椎间盘形态、纤维环撕裂、椎间盘膨出、椎间盘突出、椎体终板及许莫氏结节的改变。椎间盘退行性改变采用Pfirrmann分级。观察指标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多元相关分析。结果纳入研究的椎间盘共415个,其中Pfirrmann分级Ⅰ~Ⅱ级退变322个(77.6%),Ⅲ级退变56个(13.5%),Ⅳ级退变33个(7.9%),Ⅴ级退变4个(1.0%);103个椎间盘出现膨出或突出;椎间盘膨出以L4~5椎间盘最多(42.2%),且多合并Ⅲ级退变(51.1%);椎间盘突出以L5~S1椎间盘最多(51.7%),且多合并Ⅳ级退变(46.6%);17例患者出现椎间盘后方高信号区(HIZ),且均位于L4~5、L5~S1椎间盘水平;3例患者出现终板退变。多元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firrmannⅢ级退变与椎间盘膨出有明显相关性(r=0.972;P=0.006),与椎间盘突出无明显相关性(r=0.639;P=0.245);PfirrmannⅣ级退变与椎间盘突出(r=0.999,P=0.000)及HIZ(r=0.919,P=0.028)有明显相关性,与椎间盘膨出无明显相关性(r=0.769,P=0.128)。HIZ与椎间盘膨出(r=0.919,P=0.027)及突出(r=0.935,P=0.020)均有相关性。结论腰椎MRI成像能够清晰显示年轻患者椎间盘早期退行性改变的不同病理阶段;PfirrmannⅢ退变与PfirrmannⅣ级退变分别与椎间盘膨出和椎间盘突出有相关性;年轻患者应及早发现椎间盘早期退变,以对临床评价提供更有价值信息。
郑作锋李优伟张东坡毛磊
关键词:椎间盘移位磁共振成像年轻人
涎腺肿瘤的MRI诊断价值探讨
目的:研究涎腺病变MRI的表现与病理组织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回顾分析44例涎腺病变的MRI表现,并与其手术切除病理结果进行相关性对照研究.两位放射学专家在不知道病理组织诊断的情况下,分别独自分析病变位置(腮腺浅叶或深叶...
李优伟
关键词:涎腺肿瘤磁共振成像病理
再定位垫戴入前后颞下颌关节盘和髁突的位置改变被引量:23
2009年
目的测量再定位垫(ARS)戴入前后关节盘和髁突的位置改变,探讨ARS的治疗机制。方法选择22例单侧或双侧可复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患者进行研究,其中关节盘前移位的关节31侧,设为前移位组;关节盘位置正常的关节13侧,设为正常组。分别在闭口位(ARS戴入前)、对刃位和下颌最少前伸位(ARS戴入后)行磁共振成像扫描,测量不同下颌位置时的2组关节的盘突角度、关节盘和髁突位置的变化。结果1)盘突角度:闭口位时前移位组为54.23°,正常组为9.80°;对刃位和下颌最少前伸位时,前移位组的盘突角度多可回复至正常范围。2)关节盘位置:从闭口位至对刃位或下颌最少前伸位,正常组关节盘位置无明显改变,前移位组关节盘明显向后移动。3)髁突位置:从闭口位至对刃位或下颌最少前伸位,髁突在关节窝中向前下方移动,正常组与前移位组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RS使髁突向前下方移动,关节盘向后回复。ARS的作用可能是阻止已经向后上方移动而复位的关节盘在闭口过程中再次发生前移位,起到固定作用。
陈慧敏傅开元李优伟张震康
关键词:颞下颌关节关节盘髁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