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伟东

作品数:14 被引量:40H指数:4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乳腺病理研究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乳腺
  • 8篇乳腺癌
  • 8篇腺癌
  • 7篇浸润性
  • 6篇乳头
  • 6篇乳头状
  • 6篇乳头状癌
  • 6篇乳腺浸润
  • 6篇乳腺浸润性
  • 6篇乳腺浸润性微...
  • 6篇细胞
  • 6篇浸润性微乳头...
  • 4篇上皮
  • 4篇上皮间质
  • 4篇上皮间质转化
  • 4篇肿瘤
  • 4篇淋巴
  • 4篇间质
  • 3篇干细胞
  • 3篇CD24

机构

  • 14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14篇李伟东
  • 12篇付丽
  • 7篇刘芳芳
  • 6篇谷峰
  • 5篇郎荣刚
  • 5篇范宇
  • 4篇郭晓静
  • 4篇徐新生
  • 4篇刘冰冰
  • 3篇崔力方
  • 2篇李崖青
  • 2篇位嘉
  • 2篇赵阳
  • 2篇刘新丽
  • 1篇杨壹羚
  • 1篇佟仲生
  • 1篇牛昀
  • 1篇钱晓龙
  • 1篇李帅
  • 1篇林阳

传媒

  • 3篇中华乳腺病杂...
  • 2篇中华病理学杂...
  • 2篇中国肺癌杂志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华内分泌外...

年份

  • 1篇2017
  • 4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5篇2009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中CD44~+//CD24~/(-//low/)和CD24~+的表达和意义
目的: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是乳腺癌中的一种少见类型,具有特殊的形态学特征及高度的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等预后不良生物学行为。...
李伟东
关键词: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干细胞上皮间质转化
文献传递
乳腺癌个体化病理诊断体系的创建与应用
付丽牛昀王永胜郭晓静佟仲生张国君刘芳芳杨壹羚李伟东赵晶等
该研究属于肿瘤病理学及肿瘤治疗学领域。乳腺癌已成为女性恶性肿瘤之首,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成为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乳腺癌是与内分泌密切相关的肿瘤,异质性突出,其侵袭、转移能力及治疗效果具有明显差异,个体化的病理诊断...
关键词:
关键词:乳腺癌病理诊断肿瘤病理学肿瘤治疗
三种乳腺癌微环境中浸润淋巴细胞和细胞因子的深入研究
2009年
背景与目的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是一种高淋巴管侵犯、高淋巴结转移的特殊类型乳腺癌。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carcinoma,nototherwise specified,IDC—NOS)是乳腺癌中最常见类型,其预后依组织学分级等存在个体差异。髓样癌(medullary carcinoma,MC)是细胞高度异性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但预后相对较好的一种特殊类型乳腺癌。本研究对以上三种类型乳腺癌肿瘤微环境中的浸润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ing lymphocytes,TILs)进行对比性研究,从肿瘤微环境中淋巴细胞浸润的异同和淋巴细胞因子的表达差异角度探讨不同类型乳腺癌预后存在差异的原因。
徐新生郭晓静刘芳芳李伟东刘冰冰谷峰郎荣刚范宇付丽
关键词:髓样癌细胞因子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Twist表达临床意义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组织中Twist蛋白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和意义。方法:选取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乳腺病理研究室2008-01-01-2009-12-31收检的术前未经放化疗的103例IMPC患者石蜡包埋组织标本,并以同期108例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 not otherwise specified,IDC-NOS)石蜡标本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肿瘤组织中Twist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各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IMPC组织Twist阳性表达率为56.3%(58/103),明显高于IDCNOS组织的41.7%(45/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5,P=0.033。Twist的核表达与雌激素受体(endoplasmic reticulum,ER)(r=-0.301,P=0.002)呈负相关,与淋巴结转移(r=0.324,P=0.001)和软组织侵犯(r=0.428,P<0.001)及淋巴管癌栓(r=0.507,P<0.001)呈正相关;T胞质表达仅与ER(r=-0.262,P=0.007)呈负相关;而胞核或胞质的表达均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学分期、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和HER-2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Twist阳性表达的IMPC患者无病生存(DFS)低于Twist阴性表达患者,P=0.002;多因素分析显示,Twist表达及淋巴结转移是IMPC患者DFS的独立预后因子,相对危险度分别为2.771、2.202,P值分别为0.046,0.014。结论:Twist在乳腺IMPC组织中过表达,提示其可能在IMPC高侵袭、高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有可能成为靶向治疗研究的新靶点。
赵阳李伟东付丽
关键词: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免疫组化法
浸润性T淋巴细胞及Th细胞因子在不同类型乳腺癌中的表达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研究浸润性T淋巴细胞和Th细胞因子在不同类型乳腺癌中表达的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亲和素生物素法(labelled streptavidin-biotin method,LSAB)方法检测61例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71例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和27例髓样癌(medullary carcinoma,MC)3种乳腺癌中浸润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以及Th细胞因子的表达。T淋巴细胞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Test,组内比较采用Wilcoxon Signed RanksTest;组间Th细胞因子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CD3、CD8和CD4均表达于淋巴细胞胞膜。CD3+T细胞在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5)。CD8+T和CD4+T细胞在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12)。Th细胞因子主要表达于肿瘤细胞和淋巴细胞的胞质。IL-2表达在IMPC组最低(25/61,41.0%),其次是IDC组(33/71,46.5%),最高是MC组(20/27,74.1%),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IFN-γ的表达类似于IL-2,IMPC组最低(39/61,63.9%),其次是IDC组(57/71,80.3%),最高是MC组(24/27,88.9%),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IL-4的表达在IDC组最高(42/71,59.2%),其次是IMPC组(19/61,31.1%),最低是MC组(5/27,18.5%),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IL-10的阳性率在IMPC组是87.8%(47/61),在IDC组是87.3%(62/71),在MC组是88.9%(24/27),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结论浸润性T淋巴细胞和Th细胞因子在不同类型乳腺癌中表达不同。
徐新生郭晓静刘芳芳李伟东刘冰冰谷峰郎荣刚范宇付丽
关键词:乳腺肿瘤TH细胞因子
乳腺浸润微乳头状癌中乙醛脱氢酶-1表型细胞的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肿瘤干细胞标志物乙醛脱氢酶-1(aldehyde dehydrogenase-1,ALDH-1)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 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 ,IMPC)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乳腺IMPC伴淋巴结转移103例和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伴淋巴结转移( 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 not otherwise specified ,IDC-NOS)110例的石蜡包埋组织标本,所有入选病例术前均未经放、化疗治疗。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2组肿瘤原发灶和相应的淋巴结转移灶癌组织中ALDH-1的表达、定位和分布情况,并分析其与乳腺癌各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及预后意义。结果①IMPC组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中肿瘤细胞 ALDH-1阳性表达率[原发灶37.9%(39/103);淋巴结转移灶47.6%(49/103)],明显高于IDC-NOS组[原发灶21.8%(24/110);淋巴结转移灶23.6%(26/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IMPC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中肿瘤细胞ALDH-1阳性表达与患者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ER阴性状态、PR阴性状态、HER2过表达呈明显正相关(P<0.05)。③与IDC-NOS组相比,IMPC组患者的无病生存期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3)。淋巴结阳性乳腺IMPC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肿瘤细胞中 ALDH-1蛋白阳性表达患者的无病生存期明显低于其阴性表达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分析乳腺IMPC转移淋巴结中ALDH-1蛋白阳性表达与患者的预后差有关(P=0.005)。结论 ALDH-1可作为淋巴结阳性乳腺IMPC患者预后不良的指标,且IMPC肿瘤细胞中干细胞的存在可能是导致IMPC高淋巴管侵袭、高淋巴结转移及耐药等恶性生物学行为的重要原因。
刘新丽李伟东刘芳芳李崖青付丽
关键词: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原发灶淋巴结转移灶ALDEHYDE
乳腺干细胞和乳腺癌干细胞研究现状被引量:1
2010年
干细胞是机体内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群体,并能通过分化产生特定组织的成熟细胞,理论上一个干细胞可以发育成为完整的生物个体或组织器官^[1]。关于干细胞的概念,目前最广泛接受的是,干细胞是可以进行对称和非对称分裂的未分化的细胞群:分裂发生时,一个干细胞产生两个子细胞,一个与母细胞完全一致,
李伟东崔力方谷峰付丽
关键词:乳腺干细胞乳腺癌干细胞
FEZ1/LZTS1与乳腺癌侵袭转移及化疗药物敏感性关系的研究
[目的] 抑癌基因FEZ1/LZTS1(LZTS1)定位于染色体8p22区段,在多种肿瘤中都存在表达缺失或下调。本研究探讨抑癌基因FEZ1/LZTS1在乳腺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与乳腺癌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关系。 ...
李伟东
关键词:化疗药物敏感性紫杉醇
文献传递
转录因子Twist在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4年
Twist 是一种碱性螺旋-环-螺旋( basic helix-loop-helix, bHLH)类型的转录因子,Twist基因除了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之外,在肿瘤进展过程中还能独立诱导一系列间充质标志物产生,并能参与某些上皮来源的肿瘤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 EMT)。 Twist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显著升高,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中都起着重要作用。深入研究Twist在乳腺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机制,将有望为乳腺癌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本文主要对Twist在乳腺癌中所发挥的作用予以综述。
赵阳李伟东付丽
关键词:转录因子乳腺癌上皮间质转化TWIST基因胚胎发育过程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中CD44^+/CD24^(-/low)和CD24^+表型细胞的研究
2009年
背景与目的研究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MPC)细胞干性表型,从干细胞和EMT角度探讨IMPC高侵袭、高转移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原因。方法选取术前未经放化疗治疗患者的IMPC82例和乳腺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原因。 方法选取术前未经放化疗治疗患者的IMPC82例和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IDC—NOS)80例石蜡包埋组织标本切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双染技术检测两组肿瘤组织中CD44^+/CD24^-/low和CD24^+的表达、定位和分布情况,并分析其与各临床病理学指标之间的关系。
李伟东刘芳芳徐新生刘冰冰崔力方位嘉郎荣刚范宇谷峰付丽
关键词: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上皮间质转化生物学行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