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钦
- 作品数:10 被引量:94H指数:5
- 供职机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科技厅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乌龙茶做青过程主要生化变化与成茶品质关系的研究 1.水浸出物、茶多酚、茶黄素的变化与成茶品质关系被引量:18
- 1990年
- 通过对乌龙茶做青过程的水浸出物、茶多酚、茶黄素三种物质的动态测定,初步揭示了三者间的密切关系,水浸出物和茶多酚含量随着做青过程而逐渐减少,它们在做青过程中的变化呈极显著正相关。茶黄素随着做青过程直至毛茶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茶多酚与茶黄素的含量比值可作为做青过程生化管理和衡量不同等级乌龙茶品质的一项生化指标,其线性方程为:Y=378.2127-2.6666X(r=-0.605,p<0.01)。
- 李元钦
- 关键词:做青水浸出物茶黄素表没食子儿茶素
- 福建农业科技信息网的设计与实现被引量:2
- 2002年
- 刘善文王景辉李元钦郑海新李国成
- 关键词:INTERNET网页代理服务器
- 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机制研究被引量:4
- 2002年
- 简述了高新技术的巨大作用 ,认为新形势下农业科研院所应大力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 ,充分发挥现代农业科技这一“第一生产力”的巨大作用与潜力。简要分析了当前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着重探讨我国当前如何尽快建立健全有利于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宏观保障机制、资金筹集机制、人力资本运行机制以及中介转化机制 ,从制度上确保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 邓启明李元钦尹利军吴兴南
- 关键词:农业高新技术
- 乌龙茶初制过程的三素变化初探被引量:6
- 1989年
- 三素是指茶黄素、茶红素与茶褐素。茶黄素与茶红素是形成红茶汤色、滋味的重要物质。现将“乌龙茶做青工艺研究”中所测定的生化数据,进行整理,着重统计三素;研究三素在乌龙茶初制中的变化及影响三素变化的因子。奉商于同行,就正于专家。
- 林学诗李元钦
- 关键词:茶红素做青汤色夏茶茶黄素
- 不同湿度做青环境对乌龙茶香气的影响被引量:55
- 1999年
- 用GC/MS法分析了黄旦品种乌龙茶的香气组分,并对不同湿度做青环境条件下生产的乌龙茶香气组分进行比较分析表明:黄旦乌龙茶主要香气成分为橙花叔醇、α-法呢烯、芳樟醇及其氧化物、香叶醇、苯乙醛、吲哚、顺-茉莉内酯、β-紫罗酮+顺-茉莉酮、乙酸苄酯等;在相同温度(23℃),不同湿度做青环境生产的黄旦乌龙茶香气主要特征成分含量和精油总量各不相同,且香气品质以做青环境相对湿度75%为好,香气高且持久。说明做青环境是影响乌龙茶香气的重要因素之一。
- 张方舟陈荣冰李元钦江福英
- 关键词:做青环境乌龙茶香气组分
- 浅谈冬季沼气池存在问题与对策被引量:2
- 2011年
- 针对闽北规模化养猪场沼气池因冬季低温造成产气率波动等问题进行分析,并因地制宜提出几种对策。
- 包武李元钦钱午巧钱雷徐庆贤官雪芳
- 关键词:沼气池产气率
- 乌龙茶做青工艺的研究被引量:14
- 1989年
- 本文研究了乌龙茶做青过程主要因子做青环境温湿度,萎凋程度、机械化、连续化做青工艺技术以及做青水分变化,做青叶含水率与品质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乌龙茶做青品质与做青环境温湿度密切相关.毛蟹品种(厚叶型)春、夏茶最佳做青温湿度为A_2℃一A_s℃与B_2%一B_3%组合为宜;暑茶以A_4℃与B_2%-B_3%组合为宜.黄恢品种(薄叶型)全年以A_3℃-A_4℃与B_4%-B_5%组合为宜.萎凋程度各季有所不同,但掌握在74-75.5%均较适宜;做青叶的水分变化首先要掌握好适度萎凋,四摇至堆青阶段是失水关键.最佳品质的做青叶含水率在70.5%左右.
- 张天福林心炯焦海晏陆修闽林学诗王镇民李元钦刘用敏周庆惠张方舟陈斯伟郭聪林树春
- 关键词:乌龙茶萎凋叶
- 杨树菇栽培技术
- 1999年
- 杨树菇(Agrocyber Aegerita)又名柱状田头菇、柳菇、柳松茸,是美味珍稀食用菌之一。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粪锈伞科、田蘑属。它是生长在杨、榕、小叶桉等阔叶树干上的木腐菌。具有味鲜、香浓、柄嫩质脆、营养丰富等特点,颇受消费者的青睐,市场鲜销价格较高,也可用于加工,干制品价格看好,是效益较好的菌蕈。在药用价值方面,对胃冷、肾炎、水肿有疗效。
- 李国成李元钦王景辉郑培新
- 关键词:杨树菇栽培优良菌种
- 不同湿度做青环境对乌龙茶香气的影响
- 本文用GC/MS法分析了黄旦品种乌龙茶的香气组分;并对不同湿度做青环境条件下生产的乌龙茶香气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黄旦乌龙茶主要香气成分是橙花叔醇、,-法呢烯、芳樟醇及其氧化物、香叶醇、苯乙醛、吲哚、顺一茉莉内酯、...
- 张方舟陈荣冰江福英李元钦
- 关键词:做青环境乌龙茶
- 福建省现代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调查研究被引量:6
- 2015年
- 该文通过在福建省9个地市及11个县市区现场调研,将各式各样的生态农业模式,梳理归纳为:(1)丘陵山地农林复合型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2)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3)东南沿海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循环经济模式;(4)畜(禽)-生物垫料-有机肥(种植业)模式;(5)农田秸秆菌业循环农业模式;(6)林下经济开发的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7)水田高优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8)沿海低湿地立体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9)生态茶园循环经济模式;(10)生态立体养殖循环经济模式;(11)家庭休闲农场促生态修复治理水土流失模式;(12)亚热带休闲观光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为能促进这些模式在福建省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 黄秀声林忠华包武李元钦蔡元呈朱光荣陈钧生陈志彪陈婷丁绍海邹以强李阳成
- 关键词:现代生态农业循环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