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咏
- 作品数:25 被引量:28H指数:4
- 供职机构:洛阳师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论莱蒙托夫《当代英雄》的语言艺术被引量:1
- 2004年
- 莱蒙托夫是普希金之后俄国 1 9世纪又一位伟大诗人 ,他的长篇小说《当代英雄》以精确、明晰、具体而富于形象性特征的语言 ,塑造出了一位“多余的人”的典型形象 ,并因而画出了俄罗斯 1 9世纪 30年代的精神画像 ,为我们留下了一份非常珍贵的文学遗产。
- 李少咏
- 关键词:语言
- 爱之碎片的惊鸿一瞥——论张欣的小说创作被引量:5
- 2003年
- 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小说格局中,张欣的小说创作虽不曾山高海阔大红大紫,却也总是让人无法割舍.难以忘怀的。她的小说直接承续了现代抒情小说的抒情传统.以男女情爱为故事框架.以对人生命运的深沉思索和终极关怀为指归.叙事舒畅而清隽.意境浪漫而纯情.语调温婉淡雅而又不时洋溢着反讽的快乐,形成了一种典型的现代都市小说风格,为我国新时期小说大潮中女性写作的创作与发展提供了一个优美而典型的艺术范例。
- 李少咏
- 关键词:小说创作新时期小说淡雅现代抒情小说小说风格语调
- 以诗意化的苦闷消解生命的沉重与虚妄——论曹禺戏剧的一个基本主题被引量:1
- 2008年
- 作为现代中国文学史上标志性的大戏剧家,曹禺是一个几乎至今无人能够超越的存在。以前学术理论界主要侧重从社会学层面去解释曹禺的创作,虽然精到却失之全面。无法对曹禺于23岁之时便写出了现代戏剧史上里程碑式的《雷雨》等问题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事实上,通过苦闷情怀的诗意营造表达对人的生存境况的追问与沉思,从而谋求消解生命的沉重与虚妄的救赎之路,才是曹禺戏剧卓然独立于现代中国戏剧史以至于整个现代文学史的最根本原因之一。
- 李少咏
- 关键词:苦闷诗意
- 《朝阳沟》与河南地方戏被引量:7
- 2005年
- 河南地方戏是中国戏曲百花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朝阳沟》则是河南地方戏中一朵最光彩夺目的奇葩,它的创作与表演,把河南地方戏推上了一个相当高的艺术境界。
- 李少咏
- 关键词:地方戏
- 建构一种梦想的诗学——论田中禾的小说创作
- 2004年
- 田中禾的小说创作以浪漫主义的诗意梦想为立足点 ,运用独特的记忆写作的方式 ,建构起了一种独特的属己的小说诗学 ,在当代中国文学的整体格局中占据了一个虽不曾大红大紫却绝对不可或缺的位置 。
- 李少咏
- 关键词:诗意小说诗学
- 树起一座探测人类精神进路的个人化路标——读宋仕平的《土家族传统制度与文化研究》
- 2007年
- 面对宋仕平先生这本和他本人一样朴实而庄重的新著,我如一个在广袤的北方荒野中悄然夜行的孤独的旅人突然看见远处地平线上亮起一团温暖的火光,被繁琐沉重的现实生活磨损得了无形迹的一些记忆刹那间整个复活了起来。我知道,就在那一刻,我已经通过阅读这本书而走进了人类精神进路的某一个瞬间。
- 李少咏
- 关键词:文化研究土家族个性化
- 现代知识者的创伤记忆与文学想象——解读田中禾长篇小说《父亲和她们》
- 2011年
- 以田中禾的长篇小说《父亲和她们》为例,分析其"边缘化"身份处境和后现代创作特征,开掘隐藏于中国知识分子骨子中精神恐惧的根源,再现20世纪知识分子的心灵发展史,对于总结新世纪以来中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不无裨益。此外,作品中运用独特的叙述模式和叙事格局,为我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文学想象空间。
- 李少咏
- 关键词:《父亲和她们》知识者心灵史
- 孤独与漂泊——重读墨白中篇小说《寻找乐园》
- 2013年
- 墨白的中篇小说《寻找乐园》写出了人类精神深处的孤独与漂泊。小说中的食堂哥等人的悲剧是一个时代的人类悲剧。由于缺乏清醒的自我意识,当他在寻找乐园时,他却不知道自己已经走在了一条布满荆棘和卵石的解脱孤独之路上。
- 李少咏
- 关键词:孤独漂泊
- 认同与批判——乡村政治文化视域中的阎连科小说解析被引量:2
- 2009年
- 阎连科小说往往以河洛大地的乡土社会为背景,以乡村政治文化为底蕴,在苦难中隐现倔强与反抗,无奈与悲哀。对于现代性的认同与批判的矛盾纠结始终是他创作中无法回避也难以解脱的情结。在创作过程当中,文化情感与历史理性一直在他心中纠缠不休,执著的现实拷问则一直伴随着真挚的悲悯情怀。于社会底层文化、政治权力与人性异化的深入底里的描绘中,他从自己独特的角度向我们展示出了中国文学现代性追求中的整体的困惑与希望。
- 李少咏
- 高春林:让诗从沉默中现身
- 2004年
- 高春林作为一个不断探索与寻找诗歌新路的诗人,不断地打碎自己,由唯美、恒定、优雅有时也带着感伤意味的诗学境界走向洞透人生迷雾的尖锐冷冽的经验领域。他以一种减缓语速的方式,努力打破当代诗歌的失语与沉默,让诗从沉默中现身,以个体经验为框架,引入"他者"的全部印象,构筑一座发散性很强的诗的宫殿,从而创造一种能吸引世界的声音。
- 李少咏郑积梅
- 关键词:诗歌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