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巍然 作品数:158 被引量:470 H指数:12 供职机构: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机械工程 哲学宗教 更多>>
上切牙内收治疗与牙根吸收 被引量:2 2014年 上颌前突是正畸常见的错牙合畸形。正畸治疗过程中需要内收上前牙,而且很多病例需要增强上颌磨牙支抗来增加上切牙内收的程度。在此治疗过程中,上切牙是移动距离最大的牙齿,也是最容易发生牙根吸收的牙齿。上切牙在内收过程中其牙根吸收的发生状况究竟如何,牙根吸收与切牙移动有怎样的关系,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现对以往的文献作一回顾。1上切牙内收治疗中牙根吸收的发生情况Simplicio等[1]使用内收前后的根尖片进行评价观察, 马宁 李巍然关键词:牙根吸收 正畸治疗 错牙合畸形 上颌前突 上切牙 种植体支抗与传统口内支抗矫治上颌前突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 :比较种植体支抗与传统口内支抗矫治上颌前突的效果。方法 :选择上颌需要拔除双侧第一前磨牙且需强支抗的上颌前突患者30例,随机分为种植体支抗组15例,传统口内支抗组15例。分别于治疗前(T1)和治疗后(T2)制取寄存模型、拍摄头颅侧位片。通过三维模型测量对比牙的移动效果,通过头影测量比较颌骨及软组织的改变。采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种植体支抗组上中切牙内收(6.661±1.328)mm,压低(0.129±1.815)mm;传统口内支抗组上中切牙内收(5.788±2.009)mm,伸长(2.623±1.776)mm。矢状向位移无显著差异(P>0.05),垂直向位移有显著差异(P<0.05)。2种植体支抗组上颌第一磨牙前移(0.608±1.045)mm,压低(0.720±0.805)mm,腭向移动(0.477±0.904)mm;传统口内支抗组上颌第一磨牙前移(1.503±0.945)mm,伸长(0.072±0.690)mm,腭向移动(0.883±0.752)mm。矢状向及垂直向位移均有显著差异(P<0.05),横向位移无显著差异(P>0.05)。32组之间颌骨及软组织指标的改变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上颌前突患者,种植体支抗在上颌切牙的垂直向控制及支抗磨牙的矢状向、垂直向控制上优于传统口内支抗。 马宁 李巍然 陈晓红 郑旭关键词:种植体支抗 上颌前突 一种磨牙压低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磨牙压低装置,涉及口腔医疗设备领域,包括:需压低磨牙带环,用于设置在需压低磨牙上;对侧磨牙带环,用于套设在需压低磨牙的对侧牙齿上,对侧磨牙带环上设置有舌侧管;舌杆,一端与需压低磨牙带环连接,舌杆的另一... 刘浩 韩冰 李巍然 杨雨卉 张宇凝 张云帆正常[牙合]与错[牙合]患者第三磨牙先天缺失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 探讨正常[牙合]与错[牙合]青年第三磨牙的发育情况。方法 对相同年龄分布的青年正常[牙合]个体97人和错[牙合]患者186人进行临床检查与X线测量分析,对第三磨牙存在与缺失、缺失部位、牙胚位置及其与[牙合]平面夹角等进行对照研究。统计分析为卡方分析和t检验。结果 以人计数的第三磨牙缺失率正常[牙合]个体为46.36%,高于错[牙合]患者29.03%;以牙计数的第三磨牙缺失率正常[牙合]个体21.65%也高于错于[牙合]患者的16.67%,而且正常[牙合]个体上颌第三磨牙的缺失尤其高于错[牙合]患者;正常[牙合]和错[牙合]患者上颌第三磨牙的缺失率均高于下颌;发育中的第三磨牙与[牙合]平面的夹角,无论是正常[牙合]和错[牙合]患者,均为下颌大于上颌,其中男性错[牙合]患者下颌磨牙的夹角大于女性患者及正常[牙合]男性。在错[牙合]患者中牙列存在间隙的患者及存在其他牙齿异常苦。第三磨牙的缺失率显著增高。结论 汉族正常[牙合]个体第三磨牙缺失率高于错[牙合]患者;上颌第三磨牙比下颌磨牙更易缺失;在发育过程中下颌第三磨牙比上二颌磨牙更加倾斜。 李巍然 周伟华关键词:第三磨牙 错[牙合] 69名正畸专家对正畸疗效满意度主观评价的研究 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 分析多名正畸专家对正畸治疗后各种临床资料主观评判结果,深入探讨各种单一资料的相关性及其在组合评价中所占比重,以期为正畸疗效客观评价指标的建立提供参考.方法 以院校和安氏分类作为随机抽样的分层因素,利用计算机产生的伪随机数表,从全国6个口腔医学院校正畸科近5年完成的2383例病例中,随机抽取108例作为样本.将样本治疗后模型、头颅侧位X线片和面像作为研究资料,以安氏分类作为随机分组的分层因素,采用计算机产生的伪随机数表将108例病例随机等分为9组.从全国各地邀请正畸专家69名,依据治疗后的各项临床资料或多项资料组合,对每组12例病例的疗效满意度进行排序,并对疗效进行满意和合格判断.结果 相关性方面:模型+头颅侧位X线片(M+C)和模型+面像(M+P)的结果与模型+头颅侧位X线片+面像(M+C+P)结果的相关系数>0.950.单独评价M与单独评价P、C的相关系数均为0.300左右;单独评价P和单独评价C的相关系数为0.505.权重方面:建立单一资料与组合资料评判结果的回归模型如下:M +C =0.782M +0.308C -0.150,M+P =0.804M +0.233P-0.091,M+C +P=0.764M+0.243P +0.131C-0.291.3个模型的r2均>0.9.结论 进行正畸疗效评价时,纳入头颅侧位X线片和面像是必要的,采用结合各种单一资料的评判手段能有效地反映组合资料的评判结果,模型与头颅侧位X线片或模型与面像的组合均可全面反映3种资料组合判断的结果. 宋广瀛 赵志河 丁寅 白玉兴 王林 贺红 钱玉芬 李巍然 许天民 无关键词:正畸学 正畸领域三维影像重叠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2018年 三维影像重叠是评估患者治疗及生长三维变化的重要方法。本篇综述回顾了三维医学图像重叠的三种主要技术及其在正畸领域的应用进展。许多有效性研究探索了颅底、上颌骨、下颌骨、牙列模型以及单个牙三维数据的重叠方法。也有研究将患者不同三维数据融合,以创建更加准确的数字化患者模型。 刘浩 李巍然关键词:正畸学 前方牵引对唇腭裂术后替牙期反[牙合]患者咀嚼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 定量测量前方牵引前后唇腭裂术后替牙期反[牙合]患者的咀嚼运动,探索患者口颌系统功能的变化.方法 前方牵引治疗前后对15例完全性唇腭裂术后替牙期反验患者进行单侧咀嚼的颞肌前部、咬肌肌电图检查和下颌运动检查,以咀嚼侧为功能侧,对侧为非功能侧.比较前牵引前后功能侧和非功能侧肌电值差异.结果 前牵引前后左侧咀嚼时功能侧颞肌前部和咬肌肌电值分别由45.57(26.75,67.84)和62.37(45.76,72.45) mV增至80.24(72.31,91.36)和90.35(78.94,110.45) mV,右侧咀嚼时功能侧颞肌前部和咬肌肌电值分别由45.25(37.34,57.42)和67.53(59.65,80.53) mV增至73.56(59.63,94.80)和87.97(72.35,99.79) mV,前牵引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牵引前后非功能侧颞肌前部和咬肌肌电值均无明显变化(P<0.05).右侧咀嚼时咀嚼循环轨迹水平向和垂直向范围增加(P<0.05).结论 前方牵引治疗后随着前后牙反[牙合]的解除,咀嚼肌肌电活性增高,右侧咀嚼时水平向和垂直向运动范围增加. 王爱萍 李巍然 傅振关键词:咀嚼肌 唇裂 腭裂 肌电描记术 种植支抗垂直向控制矫治安氏Ⅱ类高角露龈笑上颌前突下颌后缩病例 被引量:8 2020年 患者女,20岁,主诉牙不齐、嘴突。既往有后牙牙体及修复治疗史,全身情况良好,否认口腔不良习惯、鼻咽部疾病;否认关节疼痛弹响;否认牙外伤;家族史无殊。一、临床检查1.面部检查:正面观:面部左右基本对称,面部上中下比例基本协调,开唇露齿,闭唇困难,露龈笑4〜5 mm。 黄一平 李巍然关键词:牙外伤 鼻咽部疾病 下颌后缩 露龈笑 上颌前突 弹响 锥形束CT牙槽骨测量的准确性与可靠性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评价锥形束CT对牙槽骨线距测量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方法通过检索多个数据库(PubMed,EBSCO,Scopus,Web of Science,中国期刊全文专题数据库CNKI及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获得相关文献。设定纳入标准为对人类牙槽骨的测量,并评价其测量的准确性和/或可靠性,对检索获得的文献进行进一步筛选。利用方法学评价表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评价。结果检索获得150篇文献,通过筛选共12篇文献纳入本系统综述。其中有8篇文章关注对牙槽骨厚度及/或高度的测量,4篇文章关注对牙槽骨缺损的测量。利用方法学评价表进行评价,仅有3篇文章的方法学质量较高,6篇文章方法学质量较低。锥形束CT对牙槽骨线距测量的准确性与可靠性较好,但应注意其有低估牙槽骨高度及厚度的趋势。CBCT测量与传统二维影像学检查的准确性有一定差异,当只有二维影像检查资料时,CBCT图像数据不宜纳入纵向比较。结论锥形束CT对牙槽骨线距测量的准确性与可靠性较好。 周琳 李巍然关键词:锥形束CT 中国唇腭裂患者Sonic hedgehog信号通路相关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分析 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Sonic hedgehog(Shh)信号通路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与非综合征型唇腭裂(non-syndromic cleft lip and/or palate, NSCL/P)之间的关联,并对唇腭裂疾病的致病风险因素进行探索。方法:收集197例个体的外周血(NSCL/P患者100例,健康对照97例),基于国际人类基因组单体型图计划中中国北京汉族人口数据,使用Haploview软件进行单倍体型分析和标签SNP选择。针对Shh 信号通路中的4个候选基因 SHH 、 PTCH1 、 SMO 和 GLI2 共选择了27个SNP。使用Sequenom质谱技术检测27个SNP在4个Shh信号通路中候选基因的基因型,并进行分析。结果:所选择的SNP基本涵盖了候选基因的潜在功能性SNP,其最小等位基因频率(minor allele frequency,MAF)>0.05: GLI2 73.5%, PTCH1 91.0%, SMO 100.0%, SHH 75.0%。发现位于 SMO 基因的SNP(rs12674259)和位于 PTCH1 基因的SNP(rs2066836)的基因型频率在NSCL/P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在4个候选基因所在的3条染色体(第2、7、9号染色体)中均发现了连锁不平衡,但在连锁不平衡单倍体型分析中,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提示Shh信号通路参与NSCL/P的发生,其信号通路中关键基因的某些特殊SNP位点与唇腭裂相关,为NSCL/P的病因研究提供了新的探索方向,可能为NSCL/P的早期筛查与风险预测提供帮助。 张杰铌 宋凤岐 周绍楠 郑晖 彭丽颖 张倩 赵望泓 张韬文 李巍然 周治波 林久祥 陈峰关键词:非综合征型唇腭裂 HEDGEHOG 单核苷酸多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