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广贺

作品数:250 被引量:1,834H指数:25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5篇期刊文章
  • 108篇专利
  • 13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7篇环境科学与工...
  • 19篇天文地球
  • 7篇农业科学
  • 7篇文化科学
  • 4篇建筑科学
  • 4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理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化学工程
  • 2篇电气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电子电信
  • 1篇水利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98篇污染
  • 56篇地下水
  • 30篇土壤
  • 26篇降解
  • 18篇污染土
  • 18篇污染土壤
  • 18篇污染物
  • 16篇阴极
  • 15篇油污染
  • 15篇石油污染
  • 15篇暴雨径流
  • 13篇水体
  • 13篇水污染
  • 11篇地下水污染
  • 11篇生物降解
  • 11篇重金
  • 10篇有机污染
  • 10篇重金属
  • 10篇污水
  • 9篇滇池

机构

  • 245篇清华大学
  • 9篇同济大学
  • 7篇中国地质大学...
  • 5篇中国矿业大学...
  • 5篇北京建工环境...
  • 4篇谢菲尔德大学
  • 3篇北京理工大学
  • 3篇青岛科技大学
  • 3篇西北工业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河海大学
  • 2篇北京市环境保...
  • 2篇长春地质学院
  • 2篇吉林大学
  • 2篇上海市政工程...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北京化工大学

作者

  • 249篇李广贺
  • 88篇张旭
  • 78篇张旭
  • 70篇张芳
  • 59篇侯德义
  • 12篇李泽唐
  • 11篇贾建丽
  • 10篇钟毅
  • 10篇张荣社
  • 9篇徐慧纬
  • 8篇张昊
  • 7篇张大奕
  • 7篇周贵忠
  • 7篇卢晓霞
  • 7篇章卫华
  • 7篇黄巍
  • 6篇刘波
  • 6篇沈照理
  • 6篇黄俊
  • 6篇吴耀国

传媒

  • 25篇环境科学
  • 12篇清华大学学报...
  • 7篇环境科学学报
  • 6篇环境工程学报
  • 5篇中国环境科学
  • 4篇给水排水
  • 4篇环境科学研究
  • 4篇环境化学
  • 4篇地学前缘
  • 3篇环境工程
  • 3篇水文地质工程...
  • 3篇长春地质学院...
  • 3篇农业环境科学...
  • 2篇化工学报
  • 2篇环境污染与防...
  • 2篇环境科学与技...
  • 2篇中国岩溶
  • 2篇中国给水排水
  • 2篇环境污染治理...
  • 2篇地下水

年份

  • 3篇2024
  • 3篇2023
  • 11篇2022
  • 11篇2021
  • 14篇2020
  • 19篇2019
  • 8篇2018
  • 14篇2017
  • 12篇2016
  • 6篇2015
  • 1篇2014
  • 9篇2013
  • 11篇2012
  • 4篇2011
  • 8篇2010
  • 7篇2009
  • 7篇2008
  • 8篇2007
  • 14篇2006
  • 20篇2005
2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连二亚硫酸钠对铬污染土壤修复条件优化及生物有效性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选用连二亚硫酸钠作为修复药剂,通过正交试验,探讨了药剂量、水土比、养护时间及搅拌时间等4个因素对该药剂修复铬污染土壤效果的影响,并基于肠胃模拟方法,考察了修复前后土壤中铬的生物有效性变化,并评估其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就铬污染土壤而言,药剂量对修复后土壤的六价铬浸出浓度影响最大,其他因素次之。达到较好修复效果的最佳修复条件为药剂量为8%、水土比为0.5、养护时间为1天、搅拌时间为15 min。药剂修复后土壤的六价铬生物有效性大幅降低,降幅为63.21%~84.67%,六价铬致癌风险降幅达81.7%,有效降低人体健康风险。
刘增俊刘红敏夏旭张旭李广贺张丹姜林
关键词:污染土壤生物有效性
含石油类污染物地下水处理试验研究被引量:11
1999年
采用堠皋开采区含油地下水,通过小型动态试验,对吹脱+臭氧氧化生物活性炭工艺去除地下水中石油类污染物的效果进行研究,确定经济、有效的含石油类污染物地下水的净化技术及有关的技术参数。
张旭李广贺高庆然金彪
关键词:地下水石油类污染物生物活性炭
Pb(Ⅱ)在饱气带土层系统中迁移的数学模型
1990年
本文利用吸附等温方程,吸附动力学模型,对流—弥散—吸附,解吸有限元模型来刻划饱气带内渗水条件下,Pb(Ⅱ)在土层中不同时间,不同深度上的迁移及分布特征。并通过实验前后土化学分析资料以及野外实际土化学监测资料的对比,论证了模型运算的可靠性,确定 Pb(Ⅱ)在饱气带土层系统中的迁移和分布规律。
张先起李广贺
关键词:迁移数学模型
污染的孝妇河对其流域裂隙水化学环境的影响被引量:3
1999年
根据孝妇河的纳污情况选择了3个断面,定期采样分析监测河水水质.对1989—1996年的监测结果的分析整理得到河水化学组分含量的变化特征.从水量和水质两个方面证明了引起河流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矿坑水的排入.研究了河水与裂隙水之间的接触关系,发现两者之间不仅存在联系通道,而且裂隙水的水头明显低于河水水头.说明河水可以渗漏的形式补给裂隙水,引起裂隙水的污染.同时也从水化学的方面找到了污染的河水影响裂隙水化学环境的证据.
吴耀国沈照理钟佐李广贺
关键词:河流污染污染源环境影响
包气带中残油动态释放实验研究被引量:17
2000年
通过地下水油类浓度、水位、降雨量及色质联机分析,确定了包气带中残油为水源地主要污染源之一.利用动态释放试验,模拟了河滩包气带油污土层中残油动态释放过程,探讨了不同水深及间歇进水对油类释放的影响并确定残油的污染能力.结果表明,油污土动态释放过程存在快慢两阶段,油类释放量随水头的增加而增加,合理放水应控制低流量.间歇后淋滤液流量降低,但油类浓度增加释放量增大.实验条件下,间歇24h后释放量增加2661mg(油)/kg(土),7天后增加23765mg(油)/kg(土).
王东海李广贺刘翔贾道昌
关键词:包气带残油地下水污染源
一种复合功能的强化自养生物脱硫的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的一种复合功能的强化自养生物脱硫的装置。该装置主要由阴极室和阳极室两部分构成,阴极室和阳极室通过质子膜分隔,阳极室内放置形稳性阳极,阴极室主要由均匀布水器和多功能三维复合生物阴极构成,所述多...
张旭徐慧纬李广贺杨姗姗
文献传递
一种基于电芬顿耦合电絮凝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方法
一种基于电芬顿耦合电絮凝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方法,以铁或不锈钢电极作为阳极,以碳纤维或改性碳纤维为阴极,溶解氧在阴极表面通过发生两电子的氧还原反应生成过氧化氢,生成的过氧化氢与阳极生成的Fe(II)催化反应生成强氧化剂羟基自...
张芳刘顿李广贺张旭张昊袁英魏雨泉
文献传递
地下水污染风险源识别与分级方法被引量:18
2012年
由于目前缺乏一套完整成熟的地下水污染风险源准确识别与分级方法,在综合解析污染源结构、污染物输移过程评价的基础上,构建了涵盖地下水易污性和地下水污染源两部分多因素耦合的风险源识别模型,其中从污染源特性和污染物性质两方面建立了污染源危害性评价参数体系.以地下水易污性指数和污染源潜在危害性评价指数作为风险源分级指标,采用乘积模型进行了风险源的评价与分级.选择某水源地对所建方法进行实例分析,确定了地下水污染的高风险源区.结果表明,污染源和地下水易污性共同决定了地下水污染的风险源,所建方法对地下水污染的预防及污染源的有效监管有重要意义.
金爱芳李广贺张旭
关键词:地下水污染源污染控制环境工程
一种利用自供氧双阴极装置同时产生双氧水和氢气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自供氧双阴极装置同时产生双氧水和氢气的方法,该方法所使用的装置拥有两个阴极和一个共用阳极,分别为氧还原阴极,析氢阴极和析氧阳极,在该装置中,共用阳极产生的氧气自由扩散到氧还原阴极上,在氧还原阴极催化层...
张芳张海川李广贺张旭侯德义
文献传递
煤矿区富含硫酸盐地下水特征与治理技术
随着煤矿区水资源短缺矛盾日益突出,地下水资源有效利用显得尤为迫切。本文通过对煤矿区地下水成分构成与形成机制分析,化学特征表现为高SO含量、总溶解固体(TDS)和硬度,煤层中硫铁矿的氧化为主要形成机制。基于净化技术分析,物...
李广贺张旭徐慧纬
关键词:硫酸盐治理技术
文献传递
共2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