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建波

作品数:5 被引量:19H指数:2
供职机构:山西大学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小麦
  • 3篇基因
  • 2篇生长素
  • 2篇染色
  • 2篇染色体
  • 2篇染色体定位
  • 2篇小偃麦
  • 2篇抗白粉病
  • 2篇白粉
  • 2篇白粉病
  • 2篇HMW-GS
  • 1篇亚细胞
  • 1篇亚细胞定位
  • 1篇羊草
  • 1篇育种
  • 1篇中间偃麦草
  • 1篇山羊草
  • 1篇生物信息
  • 1篇生物信息学
  • 1篇全基因组

机构

  • 5篇山西大学
  • 4篇山西省农业科...

作者

  • 5篇李建波
  • 4篇詹海仙
  • 4篇李欣
  • 4篇乔麟轶
  • 4篇张晓军
  • 4篇畅志坚
  • 4篇郭慧娟
  • 2篇任永康
  • 1篇郑军
  • 1篇常建忠

传媒

  • 2篇作物学报
  • 1篇山西农业科学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年份

  • 3篇2015
  • 2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粗山羊草全基因组Aux/IAA基因家族的分离、染色体定位及序列分析被引量:9
2014年
生长素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关键激素之一,Aux/IAA家族基因是重要的生长素原初响应基因。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从粗山羊草(Aegilops tauschii)全基因组中分离出28个Aux/IAA基因,其中20个粗山羊草Aux/IAA蛋白具有4个保守结构域;28个Aux/IAA基因分布于全部7对染色体上,5个基因分别具有位于同一位点的已知标记。粗山羊草IAA3、IAA11和IAA26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分别在雌蕊、种子和根中特异表达。系统发育显示,11对粗山羊草-乌拉尔图小麦Aux/IAA蛋白、5对粗山羊草-大麦Aux/IAA蛋白直系同源。共线性分析表明,粗山羊草Aux/IAA基因与短柄草、水稻中同源基因具有很好的共线性。本研究分离的相关基因不仅可用于小麦的遗传改良,也为深入研究小麦Aux/IAA基因提供了信息。
乔麟轶李欣畅志坚张晓军詹海仙郭慧娟李建波常建忠郑军
关键词:粗山羊草生长素染色体定位生物信息学
小麦–中间偃麦草渗入系抗白粉病基因PmCH7124的分子定位被引量:8
2015年
小麦新种质CH7124由八倍体小偃麦TAI8335与高感白粉病小麦品种晋麦33杂交后代衍生而来,在苗期对白粉病菌株E09、E20、E21、E23、E26、Bg1和Bg2表现免疫或高抗,抗病表现与TAI8335及其野生亲本中间偃麦草相似。基因组原位杂交未检测到CH7124含有外源染色体信号。利用CH7124与感病亲本SY95-71和绵阳11的杂交群体接种鉴定和遗传分析证实,CH7124成株期对E09的抗性由1对显性核基因控制,暂命名为Pm CH7124。采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对SY95-71/CH7124的F6群体进行SSR标记扫描,发现抗性基因Pm CH7124与5对SSR标记连锁,与两翼邻近标记Xgwm501和Xbarc101的遗传距离分别为1.7 c M和4.5 c M。利用中国春缺体–四体和双端体材料,将Pm CH7124及其连锁标记定位在小麦2B染色体长臂上。通过分析2BL上其他抗白粉病基因的抗谱、抗性来源、物理图谱位置以及连锁标记在Pm CH7124作图群体中的多态性,认为Pm CH7124不同于2BL上已知的抗白粉病基因Pm6、Pm33、Pm JM22、Ml Zec1、Ml AB10和Ml LX99。
李建波乔麟轶李欣张晓军詹海仙郭慧娟任永康畅志坚
关键词:白粉病抗性GISH
小偃麦渗入系抗白粉病基因分子定位及HMW-GS遗传分析
小麦白粉病是由Blumeria graminis f. sp. tritici(Bgt)引起的世界性病害,在我国各小麦主产区常年发生。迄今为止,国内外已在小麦基因组的47个基因座(Pm1~Pm52、Pm18=Pm1c、P...
李建波
关键词:小麦种植白粉病防治抗病育种
小麦生长素结合基因TaABP1-D的表达与染色体定位被引量:1
2015年
生长素影响了植物生长发育的诸多过程。生长素结合蛋白ABP1(auxin binding protein)作为一种生长素受体,在质膜上生长素诱导的快速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小麦中已经克隆获得了TaABP1-D,但其在细胞中的作用位置以及在染色体的定位情况仍不明确。本研究利用洋葱表皮细胞瞬时表达系统对小麦生长素结合基因TaABP1-D进行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TaABP1-D蛋白为膜蛋白,存在于细胞质和细胞膜中;同时利用中国春缺体-四体材料和信息学方法,将TaABP1-D定位在小麦5D染色体长臂的近着丝粒位置上,距两侧EST标记BE490079和BE405060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51 c M和0.28 c M。
李欣张晓军詹海仙郭慧娟李建波畅志坚乔麟轶
关键词:小麦亚细胞定位染色体定位
小偃麦渗入系F_2分离群体HMW-GS遗传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为了解小偃麦渗入系后代分离群体中高分子量麦谷蛋白的遗传规律,采用SDS-PAGE法分析了小偃麦渗入系CH03W006与普通小麦品种台长29杂交F2分离群体140个单株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和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2个亲本Glu-1位点不同亚基间不存在连锁关系;F2分离群体中HMW-GS遗传变异丰富,共出现19种HMW-GS组合类型,在Glu-A1,Glu-B1,Glu-D1位点上分别检测到3,10,4种不同的亚基类型,3个位点分别含有2*,7+8/13+16/17+18,5+10/5+12等丰富的优质亚基;聚类分析结果表明,F2分离群体与父本CH03W006聚为一类的HMW-GS类型最多,表明通过远缘杂交创造的新材料遗传基础丰富,且其后代群体HMW-GS的遗传存在偏父现象(Patroclinal Inheritance)。
李建波李欣乔麟轶郭慧娟詹海仙任永康畅志坚张晓军
关键词:小偃麦HMW-GS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