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成洲

作品数:71 被引量:746H指数:17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8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8篇支气管
  • 18篇气管
  • 16篇血管
  • 16篇结节
  • 15篇肺癌
  • 14篇支气管动脉
  • 14篇肺结节
  • 11篇血管造影
  • 11篇造影
  • 11篇孤立性肺
  • 11篇孤立性肺结节
  • 11篇成像
  • 10篇肿瘤
  • 9篇血流
  • 8篇CT血管造影
  • 7篇恶性
  • 7篇X线
  • 7篇磁共振
  • 6篇多层螺旋CT
  • 6篇胸部

机构

  • 68篇第二军医大学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复旦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复旦大学附属...
  • 1篇空军总医院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上海市徐汇区...
  • 1篇武警浙江总队...
  • 1篇解放军第88...
  • 1篇解放军22医...

作者

  • 68篇李成洲
  • 63篇刘士远
  • 61篇肖湘生
  • 54篇李惠民
  • 24篇于红
  • 19篇张沉石
  • 16篇李慎江
  • 9篇杨春山
  • 6篇徐雪元
  • 5篇陶志伟
  • 5篇陶晓峰
  • 4篇丁娟
  • 4篇杨春山
  • 3篇周康荣
  • 3篇刘会敏
  • 3篇李玉莉
  • 3篇萧湘生
  • 3篇董伟华
  • 3篇王桂芳
  • 2篇张庆华

传媒

  • 13篇临床放射学杂...
  • 10篇中国医学计算...
  • 9篇中华放射学杂...
  • 8篇第二军医大学...
  • 4篇放射学实践
  • 4篇中国肺癌杂志
  • 3篇中国医学影像...
  • 3篇2006年华...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上海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华医学会放...

年份

  • 2篇2009
  • 4篇2008
  • 13篇2006
  • 14篇2005
  • 6篇2004
  • 17篇2003
  • 2篇2002
  • 3篇2001
  • 3篇2000
  • 1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5
7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原发性肺癌的支气管动脉CT血管造影
目的:利用CT血管造影研究原发性肺癌患者的支气管动脉(BA)三维影像解剖特征。方法:收集原发性肺癌164例(其中明确病理学证实123例,临床综合诊断41例,平均年龄61岁;范围,45 -81岁);CT检查未发现任何胸部疾...
于红李惠民刘士远李成洲肖湘生
文献传递
恶性孤立性肺结节血流模式与结节大小的关系探讨被引量:9
2008年
背景与目的孤立肺结节是肺部的常见病变,多层螺旋CT的应用,为更好地定量评价孤立肺结节血流模式提供了可能。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恶性孤立性肺结节血流模式与结节大小的关系。方法68例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直径≤4 cm),行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以4ml/s的速度注入对比剂,4×5mm或4×2.5 mm扫描模式,不动床)。记录孤立肺结节增强前后各时相的CT值并计算强化值、灌注值、结节-主动脉强化值比及平均通过时间,用线性回归分析评价恶性孤立性肺结节血流模式定量CT参数与结节大小的关系。结果恶性结节强化值、恶性结节的结节-主动脉强化值比、灌注值及平均通过时间与结节大小无关(r=0.18,P=0.14;r=0.20,P=0.09;r=0.01,P=0.95;r=0.01,P=0.93)。结论恶性孤立性肺结节血流模式定量CT参数不受结节大小的影响。
李慎江肖湘生刘士远李惠民李成洲张沉石
关键词:孤立性肺结节血流模式影像诊断学
多层螺旋CT后处理在骨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26
2003年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在骨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  34例骨肿瘤患者行MSCT扫描后 ,做多层面重建 (MPR) ,最大强度投影 (MIP) ,三维重建 (3D) ,四维重建 (4D) 4种后处理。结果 每一种重建图像均显示了所有的肿瘤。MPR准确显示了肿瘤的范围及细微结构 ;MIP及 3D能立体显示骨改变 ;4D能立体显示骨改变及肿瘤的范围和细微结构。 4种后处理图像结合横断层面原始图像能从不同方向准确显示肿瘤的范围、骨改变及骨膜反应的形态。结论 MSCT后处理对病变的显示全面准确 ,结合横断面图像 。
李慎江李惠民肖湘生刘士远李成洲贾宁阳
关键词:多层螺旋CT骨肿瘤
原发性肺癌的支气管动脉CT血管造影
目的:利用CT血管造影研究原发性肺癌患者的支气管动脉(BA)三维影像解剖特征。方法:收集原发性肺癌164例(其中明确病理学证实 123例,临床综合诊断41例,平均年龄61岁;范围, 45—81岁);CT检查未发现任何胸部...
于红李惠民刘士远李成洲肖湘生
文献传递
支气管树解剖与仿真内镜被引量:11
2003年
目的 探讨支气管走行方向对仿真支气管成像效果的影响。方法  12 0例正常自愿者人群均分为 6组 ,分别接受不同参数组合的成像 ,并分别对第S1、S4、S6、S8、S10段支气管作CT仿真支气管镜 (VB)观察 ,测定VB下最末端支气管内径。结果 与轴面接近垂直走行的段支气管S1、S10在仿真内镜下走行最远 ,测量管径最细小 ;接近水平走行的段支气管S4、S6在仿真内镜下测量管径最大 ;斜行支气管S8在上述两者之间。结论 支气管的走行方向直接影响仿真支气管镜的观察效果 ,垂直于扫描平面的支气管效果最佳。
于红李惠民肖湘生李成洲刘士远张沉石金莉卿
关键词:支气管树CT仿真内镜多层面CT
原发性肺癌的支气管动脉CT血管造影被引量:23
2005年
目的利用CT血管造影研究原发性肺癌患者的支气管动脉(BA)影像特征。资料与方法搜集原发性肺癌164例,其中有明确病理学证实123例,临床综合诊断41例。CT检查未发现任何胸部疾病的正常对照者46例。采用Aquilion16层螺旋CT胸部增强扫描获得原始图像,用容积显示(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强度投影(MIP)进行CTA重建观察和分析。结果肺癌组至少1支BA在VR中能清晰显示的有152例,显示率92.7%,平均2.3支/例;对照组BA清晰显示32例,显示率69.6%,平均2.03支/例。肺癌组25.8%的支气管动脉走行至段以下或病灶内,明显多于对照组(1.7%),且肺癌同侧走行至段以下的BA(40%)明显多于对侧(8.8%)。所有研究对象BA走行至叶支气管最多,占31%。肺癌组同侧BA管径较正常对照组BA明显增粗(P<0.05);肺癌同侧BA管径较肺癌对侧亦明显增粗(P<0.05),肺癌同侧总截面积显著大于正常对照组(P<0.05),肺癌同侧总截面积较肺癌对侧明显增加(P<0.05)。结论CTA并三维重建技术活体无创性、立体化清晰显示原发性肺癌患者支气管动脉特征,能定量分析原发性肺癌支气管动脉扩张和支气管动脉总供血量增加等病理和病理生理学特征。
于红李惠民刘士远肖湘生李成洲陶晓峰
关键词:肺癌支气管动脉CT血管造影
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评价明显强化孤立肺结节血流模式技术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动态增强评价明显强化孤立肺结节血流模式的技术。方法 :78例明显强化孤立肺结节患者 ,结节直径≤ 4cm ,其中恶性病变 68例 ,活动性炎症 10例。增强前、后采用MarconiMx 80 0 0MSCT扫描 ,以 4ml/s的流率从肘静脉注入非离子型对比剂 ,动态扫描选择肺结节最大层面进行。其中 40例 15~ 45s、75~ 10 5s时 ,每 2秒扫描一次 (程序 1) ;3 8例 11~ 41s、71~ 10 1s时 ,每 2秒扫描一次 (程序 2 ) ;两组患者在第 2~ 9min时段内间隔 3 0s扫描一次。病灶直径 3~ 4cm时 ,扫描层厚 5mm ;病灶直径≤ 3cm时 ,扫描层厚 2 .5mm ,以常规算法重建图像。记录孤立肺结节增强前后各时相的CT值并计算强化值、灌注值、结节 主动脉强化值比、平均通过时间。结果 :程序 1与程序 2所得恶性结节强化值 (t=0 .673 ,P >0 .0 5 )、灌注值 (t=0 .15 2 ,P >0 .0 5 )、结节 主动脉强化值比 (t =0 .861,P >0 .0 5 )、平均通过时间 (t=0 .199,P >0 .0 5 )均无统计学差异。程序 1只得到了部分患者 ( 2 5 /3 2 )的结节平均通过时间 ;程序 2得到了全部患者 ( 3 6/3 6)的结节平均通过时间。结论 :MSCT动态增强评价明显强化孤立肺结节血流模式 ,第一次扫描时间拟选在
李慎江肖湘生李惠民刘士远李成洲张沉石陶志伟杨春山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孤立性肺结节
周围型肺癌胸膜凹陷征的CT和MRI表现与病理对照被引量:75
2002年
目的 用CT、MRI评价肺癌胸膜凹陷间隙内容物的性质 ,并探讨CT、MRI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周围型肺癌 38例 ,影像、手术及大体病理均显示胸膜凹陷征。分别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 ,MRI横断及冠状面T1WI、T2 WI及脂肪抑制成像。测量胸膜凹陷间隙内容物的CT值 ,分析MRI信号特点 ,并与手术及病理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典型胸膜凹陷征 2 1例 ,凹陷间隙内CT值为 7.5 3± 6 .91HU ,符合水样密度。MRI上呈水样信号 ,脂肪抑制后T2 WI仍呈高信号 ;线状胸膜凹陷征 11例 ,仅 2例CT值示水样密度 ,MRT2 WI上 6例胸膜凹陷区见小三角形水样信号 ;叶间裂胸膜凹陷 4例 ,仅见于CT肺窗 ,局部无喇叭口状阴影形成 ,MRT2 WI上局部无水样信号改变 ;复合型胸膜凹陷 2例 ,其表现与以上所述相同。上述各型均于手术及大体病理显示脏层胸膜凹陷 ,局部胸膜光滑无增厚、无脂肪及软组织充填。CT、MRI对胸膜凹陷征内水的总显示率为 85 .3% ,与病理结果对照无显著差异 (χ2 =0 .2 0 6 ,P >0 .0 5 )。结论 CT及MRI进一步证实肺癌胸膜凹陷间隙内为水 ;CT及MRI基本能够反映胸膜凹陷的病理实质。
肖湘生吴华伟李惠民刘士远李成洲
关键词: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病理对照影像学表现周围型肺癌胸膜凹陷征
咯血患者的胸部16层CT血管造影被引量:12
2005年
目的:利用CT血管造影研究咯血患者相关血管影像学。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因反复或大量咯血行胸部增强的病例,包括支扩或慢性炎症31例,原发性肺癌11例,肺内血管畸形4例,采用16层螺旋CT胸部增强扫描,容积显示、多平面重建和最大强度投影进行CTA重建观察与分析,其中10例有同期DSA对照。结果:肺癌和支气管扩张或慢性炎症均显示支气管动脉异常,其中13例表现为支气管动脉主干明显扩张、迂曲,19例支气管动脉主干及分支均扩张增粗,多支支气管动脉供血时远端相互吻合成丰富的血管网,10例支气管动脉与肺外体循环动脉向同一病灶供血。血管畸形表现为瘤样扩张的血管团并见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3例)或丰富的支气管动脉血管网(1例)。结论:咯血患者常见支气管动脉异常,并有不少合并肺外体循环动脉异常供血,少数为肺内血管畸形,16层CTA能安全、清晰地评价咯血相关血管特征,指导相关介入治疗。
于红李惠民沈策刘士远李成洲肖湘生
关键词:咯血支气管动脉肺动脉血管造影
孤立性肺结节的CT动态增强模式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9
2000年
目的:分析孤立肺结节的CT动态增强的表现,并探讨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对113例孤立性肺结节行CT动态增强扫描后,观察其增强表现及动态变化,对周边增强,在开始注入造影剂后不同时刻测量病灶周边部分和中心部分CT增强率,然后计算出周边部分和中心部分CT增强率的比值(R值),对肺癌和结核球的比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肺癌以不均匀增强或周边增强为主,增强的实体部分厚薄不一,周边增强区的内缘不规则。结核球以不增强或内缘规则的薄壁周边增强为主。炎性结节以不均匀增强为主。对周边增强,注入造影剂后6min和7min时肺癌和结核球的R值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CT动态增强表现可以较好地反映瘤体的内部结构,对诊断很有帮助。内缘规则的薄壁周边增强是结核球的一个特点。
李相生肖湘生李惠民李成洲刘士远
关键词:孤立性肺结节CT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