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振声

作品数:90 被引量:578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专利
  • 38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2篇农业科学
  • 18篇生物学
  • 4篇经济管理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1篇小麦
  • 29篇基因
  • 18篇偃麦草
  • 17篇植物
  • 15篇长穗偃麦草
  • 13篇土壤
  • 12篇育种
  • 11篇染色体
  • 11篇分子标记
  • 10篇蛋白
  • 10篇耐盐
  • 10篇倍体
  • 9篇小麦品种
  • 9篇基因组
  • 9篇编码基因
  • 8篇胁迫
  • 7篇小麦基因
  • 7篇高产
  • 6篇种质
  • 6篇转基因

机构

  • 89篇中国科学院遗...
  • 19篇中国科学院生...
  • 6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广州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西安植物园
  • 1篇高丽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89篇李振声
  • 63篇李滨
  • 35篇郑琪
  • 33篇李宏伟
  • 18篇李继云
  • 18篇罗巧玲
  • 17篇童依平
  • 12篇刘建中
  • 11篇李玉京
  • 11篇赵学强
  • 10篇何雪
  • 7篇姚树江
  • 7篇李振声
  • 6篇马文英
  • 6篇贾旭
  • 5篇李义文
  • 5篇滕婉
  • 4篇曲宝原
  • 4篇缪军
  • 4篇王道文

传媒

  • 6篇Journa...
  • 6篇西北植物学报
  • 5篇Acta B...
  • 4篇中国科学院院...
  • 3篇遗传
  • 2篇生物技术通报
  • 2篇作物学报
  • 1篇科学中国人
  • 1篇生物工程进展
  • 1篇生命科学研究
  • 1篇土壤学报
  • 1篇中国科学(B...
  • 1篇草业学报
  • 1篇中国人才
  • 1篇中国科学基金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植物学报
  • 1篇中国作物学会...
  • 1篇第六届全国小...
  • 1篇第七届全国青...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0篇2022
  • 3篇2021
  • 5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 4篇2003
9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建设“滨海草带”的科技缘由、内容与对策被引量:9
2022年
我国既要确保口粮绝对安全,也要确保饲料粮安全。然而,我国耕地资源有限,决定了饲草饲料种植不能"与主粮争地"。利用盐碱荒地种植优质耐盐牧草,发展畜牧业生产,不仅可以满足动物蛋白在我国居民膳食结构中的比例不断增加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可以解决饲草种植面积不足、大量依赖进口的问题,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这就需要利用现代生物种业科技加快耐盐耐涝牧草品种选育,构建配套的滨海盐碱地饲草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并研发优质牧草与农作物秸秆混合加工贮藏技术,实现生物质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滨海草带"的建设,将有助于在滨海地区构建起一道生态屏障,对维护滨海生态系统健康、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胥伟华王建林刘小京王建林刘小京谢旗谢旗
关键词:盐碱地畜牧业牧草
小麦基因组研究现状与展望被引量:15
2018年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小麦生产国和消费国,其生产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受限于普通小麦庞大且复杂的基因组,其重要农艺性状的基因克隆和分子设计育种技术发展远落后于水稻和玉米。在"分子模块设计育种创新体系"的支持下,我国科学家在破译小麦基因组研究中作出重大贡献,此外通过多年攻坚,利用"模块耦合育种"的理论已成功培育出小麦新品种。文章着重对这些重大成果和未来研究发展方向进行了阐述。
傅向东刘倩李振声张爱民凌宏清童依平刘志勇
关键词:小麦基因组测序
高等植物对磷饥饿自我拯救的分子生物学机制被引量:20
1999年
磷饥饿状态下,植物通过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主动适应胁迫逆境,包括植物对土壤难溶性磷的活化、根系对低浓度有机磷的有效吸收,以及对吸收磷的再利用等。而这些生理生化反应都有其特定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本文着重综述与这三方面特性有关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包括与根系有机酸合成以活化难溶性磷有关的PEP羧化酶(PEPC);与有效吸收低浓度有机磷有关的高亲和力磷转运子;以及与利用生长介质中的有机磷有关的RNase、磷酸酶(APase);Ca2+-ATPase;低磷营养胁迫导致的植物与菌根菌互作的分子生物学;以及磷饥饿诱导差异表达的基因等。
李玉京刘建中李滨李滨姚树江李继云
关键词:高等植物磷饥饿分子生物学自我拯救
冷型小麦抗强光高温的生理机制
房静静马文英赵学强何雪李滨童依平李振声
关键词:小麦冠层温度旗叶细胞分裂素
文献传递
小麦根长分子标记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小麦根长分子标记及其应用。本发明公开的小麦根长分子标记为二等位多态性SNP位点,其为对应于小麦基因组中序列表中SEQ ID No.1的第156位所示的核苷酸,小麦根长分子标记为C或T。实验证明,本发明的小麦根...
郑琪罗巧玲杨国堂胡盼李宏伟李滨李振声
文献传递
一种利用荧光原位杂交分离植物细胞中染色体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荧光原位杂交分离植物细胞中染色体的方法。本发明提供的分离植物细胞中染色体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挑取单条染色体后的植物细胞进行荧光原位杂交,通过与相应的正常植物细胞的荧光原位杂交图谱进行比较,确定挑取...
郑琪李振声胡赞民李滨李宏伟
文献传递
植物磷营养效率的基因型差异及其遗传控制被引量:11
1996年
孔令旗李振声李继云
关键词:基因型差异磷高效高效基因型含磷量根系分泌物石灰性土壤
蓝粒小麦花青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基因的分子克隆(英文)被引量:6
2003年
蓝色色素在监粒小麦种子糊粉层中的生物合成途径的分子生物学机制至今仍不清楚。应用RT-PCR和RACE方法从蓝粒小麦正在发育的种子中克隆到一个编码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的基因(DFR)。推测其为花青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一个关键基因,且与蓝粒小麦中蓝色色素形成密切相关:其开放阅读框编码一个包含354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与一些从其他植物中已克隆到的DFR有很高的同源性:大麦(94%)、水稻(83%)、玉米(84%)。从长穗偃麦草(2n=70)、蓝粒小麦、浅蓝粒小麦自交产生的白粒后代小麦以及中国春的基因组中分别分离到一个全长DFR序列。经聚类分析表明DFR cDNA核甘酸序列与从中国春基因组中克隆的DFR具有100%的同源性,且与长穗偃麦草、蓝粒小麦、白粒小麦基因组中分离的DFR均有很高的同源性。4个DFR基因组DNA均含有3个内含子,且它们之间的差异主要在内含子区,表明该基因在进化上很保守。经Southern杂交分析,DFR在小麦中至少有3-5个拷贝,不同小麦材料间未见明显差异,但与长穗偃麦草有明显筹异,属于一个DFR超基因家族。Northern分析表明该DFR在蓝粒和白粒种子的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存在明显差异,都在开花后大约18 d表达最强,在同一时期的蓝白种子中,DFR在蓝粒种子中的表达量高于白粒。DFR转录本在小麦和长穗偃麦草的幼叶?
杨国华赵学强李滨刘建中郑琪童依平李振声
关键词:蓝粒小麦长穗偃麦草
普通小麦基因组中耐低磷胁迫特性的染色体控制被引量:21
1999年
以普通小麦中国春的一套缺四体为材料,对其耐低磷胁迫特性进行鉴定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1)第1、4、7部分同源群与耐低磷胁迫特性关系最密切,且第1、7部分同源群内各染色体间在该性状的遗传互补性良好。第4部分同源群则不同,4A可以有效补偿4B与4D的缺失,反之则不能。(2)第2、3、5、6部分同源群与耐低磷胁迫特性关系不密切,且这些同源群内某一染色体的缺失大多不能被其他染色体有效地补偿,尤其是第3与第6部分同源群。(3)与耐低磷胁迫特性有关的基因可能位于1A、4A、7A、3B、5B、7D染色体,其中以1A、4A、7A为最显著,而1B、4B、7B、3A和6D染色体则携有该特性的抑制基因。因此,运用染色体工程手段通过培育异代换系而改良普通小麦的耐低磷胁迫特性时,应注意保留这些携有耐性基因的染色体,尤其是1A、4A和7A并应代换掉1B、4B、7B、3A和6D染色体。
李玉京刘建中李滨李继云姚树江李振声
关键词:小麦基因组
一种比较植物耐强光能力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比较植物耐强光能力的方法。本发明公开的一种比较植物耐强光能力的方法,是将在相同培养条件下得到的相同生长期的不同待测植物的某同一叶位的连体叶片平铺,并在相同温度和相对湿度条件下,将所述连体叶片在与光线垂直的...
李宏伟郑琪李滨李振声
文献传递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