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才
- 作品数:119 被引量:402H指数:9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食管癌患者血清中SCD_(44)V_6及组织中CD_(44)V_6表达的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03年
- 赵松付明倜胡伟田川李文才李惠翔高冬玲赵高峰
- 关键词:食管癌SCD44V6CD44V6
- 舌部上皮样血管肉瘤1例被引量:1
- 2018年
- 患者女性,16岁。2014年1月发现舌尖部出现一白色点状物,无痛,2016年12月后肿物逐渐增大,色变黑,质韧,边界清楚,伴疼痛,无出血、破溃、张口受限。于2017年1月收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就诊。完善相关检查后行舌部肿物切除术。术后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AE1/AE3(+)、EMA(+)、CD34(+)、CD31(-)、ERG(+)、S-100(-)、SMA(-)、Desmin(-)、Myogenin(-)、β-Catellin(灶+)、ALK(-)、Ki一67约30%(+),见图1,2。
- 黄雪洁白玄业赵武干王冠男李文才
- 关键词:上皮样血管肉瘤临床病理特征
- 曲妥珠单抗治疗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效果
- 2024年
- 目的 分析曲妥珠单抗、含铂方案化疗联合治疗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鹤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晚期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含铂方案(顺铂+吉西他滨)化疗,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曲妥珠单抗治疗。治疗12周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细胞免疫水平、生活质量、毒副反应情况。结果 联合组总缓解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12周后,两组糖类抗原153(CA153)、特异性组织多肽抗原(TPS)、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均降低,且联合组降低幅度较对照组大(P<0.05);两组CD8^(+)、CD3^(+)、CD4^(+)、CD4^(+)/CD8^(+)水平均降低,但联合组降低幅度较对照组小(P<0.05);两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情感功能分值均升高,且联合组升高幅度较对照组大(P<0.05);两组白细胞减少、失眠、贫血、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晚期乳腺癌患者使用曲妥珠单抗具有一定疗效,可以改善细胞免疫功能,同时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增强治疗效果。
- 张萌李文才任华艳王康
- 关键词:晚期乳腺癌曲妥珠单抗顺铂吉西他滨
- 轻度肾积水儿童肾脏水通道蛋白2、3和4的表达被引量:11
- 2007年
- 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2、3、4(AQP2~4)在儿童轻度积水肾脏(HnK)的表达。方法收集6例来自肾母细胞瘤周围的正常肾脏组织标本为对照组(男2例,女4例;平均60.33个月),12例轻度肾积水患儿(男5例,女7例;平均14.58个月)的HnK标本为积水组(B超示集合系统分离均〈3.5cm,肾实质轻度变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QP2~4在正常肾脏和HnK中的定位及其表达情况。结果正常肾脏AQP2阳性着色主要分布于肾脏集合管上皮细胞胞膜和胞质,AQP3阳性着色主要分布于肾脏集合管主细胞的基底侧,AQP4阳性着色主要分布于肾内髓集合管上皮细胞基底侧。HnK中AQP2~4的表达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a〈0.05)。结论AQP2~4在儿童HnK组织中表达明显降低,提示AQP2~4的表达降低可能是引起HnK形态功能改变的早期因素之一。
- 李真珍文建国张红李文才王焱杨珂
- 关键词:水通道蛋白2水通道蛋白3水通道蛋白4肾脏儿童
- 原发性肾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淋巴瘤(primary renal lymphoma,PRL)的临床病理、诊断及预后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7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2例PRL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22例PRL患者的年龄2~72岁,平均年龄54.3岁,≥50岁为13例(59.1%)。病理学检查以非霍奇金淋巴瘤常见,其中B细胞淋巴瘤20例,T细胞淋巴瘤2例。PRL:7例生存,生存时间6~50个月;15例死亡,生存时间5~35个月。结论:PRL临床比较罕见,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特异性小,容易漏诊或误诊,组织病理学仍是确诊该病的金标准。组织学类型以B细胞性为主,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最常见。根据随访结果得出生存时间与发病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等有关。PRL暂无成熟的治疗经验,治疗方案亟待临床病例数的扩大,以及临床诊治经验的进一步积累。目前临床针对该病主要以行手术为主,辅助以化疗的综合治疗方式;对于局部晚期或高恶性度的肿瘤,单纯化疗通常疗效满意。
- 李蒙蒙胡培珠赵武干王冠男张丹丹张延平李晨飞李文才
- 关键词:病理特征预后
- 涎腺肿瘤组织TN-CmRNA和CD9mRNA的表达及其意义
- 2012年
- 目的:探讨Tenascin-C(TN-C)mRNA和CD9mRNA在涎腺肿瘤的表达及其对涎腺肿瘤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10例正常涎腺组织、25例多形性腺瘤(PA)、25例腺样囊性癌(ACC)、20例黏液表皮样癌(MEC)、10例腺泡细胞癌(ACCa)中TN-CmRNA和CD9mRNA的表达。结果:TN-CmRNA在正常涎腺组织中呈阴性表达;CD9mRNA在正常涎腺组织中的阳性率为100%;TN-CmRNA、CD9mRNA在4种涎腺肿瘤中均有表达,TN-CmRNA在多形性腺瘤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腺样囊性癌和黏液表皮样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多形性腺瘤与腺泡细胞癌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9mRNA在多形性腺瘤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腺样囊性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多形性腺瘤和黏液表皮样癌、腺泡细胞癌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多形性腺瘤中TN-CmRNA和CD9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在腺样囊性癌、黏液表皮样癌和腺泡细胞癌中TN-CmRNA和CD9mRNA的表达无相关性。结论:TN-CmRNA和CD9mRNA与涎腺肿瘤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对涎腺肿瘤之间的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
- 郭康李文才
- 关键词:TN-C
- Tenascin-C和CD9在涎腺肿瘤中的表达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Tenascin-C(Tn-C)和CD9在涎腺肿瘤中的表达及其在涎腺肿瘤中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显色法检测Tn-C、 CD9在多形性腺瘤(PA)、腺样囊性癌(ACC)、黏液表皮样癌(MEC)和腺泡细胞癌(ACCa)中的表达。结果:Tn-C、 CD9在4种涎腺肿瘤中均有表达,Tn-C在多形性腺瘤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腺样囊性癌和黏液表皮样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多形性腺瘤与腺泡细胞癌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9在多形性腺瘤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腺样囊性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多形性腺瘤和黏液表皮样癌、腺泡细胞癌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多形性腺瘤中Tn-C和CD9的表达呈正相关,在腺样囊性癌、黏液表皮样癌和腺泡细胞癌中Tn-C和CD9的表达无相关性。结论:Tn-C和CD9与涎腺肿瘤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相关性,对涎腺肿瘤之间的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
- 郭康李文才
- 关键词:TENASCIN-CCD9免疫组织化学涎腺肿瘤
- B淋巴母细胞淋巴瘤伴t(9;22)(q34;q11.2)1例被引量:2
- 2019年
- 患者男性,66岁,因发现双侧颈部肿块20余天入院,查体:侧颈部、腹股沟可触及多发肿大淋巴结,最大约2 cm×3 cm,压痛,与周围组织无粘连,肝脏肋下未触及,脾脏肋下约2 cm可触及。骨髓细胞学: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淋巴细胞占86%,其中原始淋巴细胞占83.6%,胞核圆形、不规则形,扭曲折叠,核染色质疏松。初步诊断为淋巴瘤。患者发病后随访11个月,经VDCP+达沙替尼治疗1个疗程后完全缓解,经Hyper-CVAD-A+达沙替尼化疗后部分缓解,为预防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给予鞘内注射,未合并感染,无明显骨髓抑制,一般情况尚可,未见累及骨髓及其他部位转移。
- 陈旭李文才赵武干王冠男李烨
- 关键词: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基因融合病例报道
- 液基细胞学染色质量控制对宫颈病变诊断的影响被引量:5
- 2013年
- 宫颈病变是女性常见疾病之一,严重危害女性身体健康。大量研究显示,从正常宫颈组织到癌前病变、再到宫颈浸润性癌大约需要数年到数十年的时间,表明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漫长。如果在此期间定期宫颈细胞学筛查,可以发现癌前病变,进行早期干预,使广大女性远离宫颈癌。目前,国内宫颈细胞学筛查首选液基细胞学(thinprep cytology test,TCT)检查。
- 李新敏古雅丽李文才
- 关键词:液基细胞学宫颈病变
- 淋巴结滤泡辅助T细胞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细胞型继发/合并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学观察
- 2023年
- 目的探讨淋巴结滤泡辅助T细胞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细胞型(nodal T-follicular helper cell lymphoma,angioimmunoblastic-type,nTFHL-AI)继发/合并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病理学及分子遗传学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2015年1月至2022年10月经病理确诊为nTFHL-AI后继发或合并DLBCL病例,应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EB病毒编码RNA(EBER)原位杂交、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分析其组织病理学特点及分子遗传学特征,并收集临床随访资料。结果(1)收集到3例nTFHL-AI继发DLBCL和3例nTFHL-AI合并DLBCL共6例,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范围40~74岁,中位年龄57岁。病变部位均位于淋巴结。其中4例可见骨髓累及(4/6),Ann Arbor分期均为Ⅲ/Ⅳ期(6/6)。(2)6例nTFHL-AI(其中3例为复合型淋巴瘤中的nTFHL-AI区域)均表现为典型nTFHL-AI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特点;6例DLBCL(其中3例为复合型淋巴瘤中DLBCL区域)形态及免疫表型特点如下:5例DLBCL形态为弥漫成片异型大细胞,均弥漫强表达B细胞标志物CD20和CD79α,另1例继发DLBCL形态为大细胞伴明显浆细胞分化且CD20表达减弱,这6例DLBCL免疫表型均提示为活化B细胞起源,6例中3例为肿瘤细胞EB病毒弥漫阳性(热点区>100个/HPF),符合EB病毒阳性DLBCL诊断标准。与nTFHL-AI区域相比,DLBCL区域CD30和MYC阳性表达率上调(n=5)。6例中4例行FISH检测均未发现C-MYC、bcl-6和bcl-2基因断裂。(3)6例患者中4例确诊后接受化疗,2例对症治疗。3例nTFHL-AI继发DLBCL病例中,2次肿瘤发生间隔时间为2~20个月。随访时间3~29个月,6例中3例死于本病。结论nTFHL-AI继发/合并DLBCL非常少见。nTFHL-AI中EB病毒感染B细胞增生与继发EB病毒阳性DLBCL有关,但仍存在EB病毒阴性病例,提示其他可能的发病机制。nTFHL-AI相关的DLBCL中MYC表达上调提示其在B细胞淋巴瘤转化中可能发挥一定作用。临床需注
- 王冠男赵武干张丹丹张延平刘恩杰路素素李文才
- 关键词:病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