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新兴

作品数:9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经济管理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气候
  • 4篇气候变化
  • 3篇适应气候变化
  • 3篇农业
  • 2篇动态CGE模...
  • 2篇一般均衡模型
  • 2篇运输效率
  • 2篇丝绸之路
  • 2篇粮食生产
  • 2篇粮食生产安全
  • 2篇经济带
  • 1篇地区农业
  • 1篇羊产业
  • 1篇玉米
  • 1篇玉米生产
  • 1篇载畜量
  • 1篇中国农业
  • 1篇肉羊
  • 1篇肉羊产业
  • 1篇山羊

机构

  • 6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黑龙江八一农...
  • 1篇安徽省祁门县...

作者

  • 8篇李新兴
  • 6篇黄德林
  • 1篇朱世保
  • 1篇马凤才
  • 1篇李喜明

传媒

  • 1篇世界农业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 1篇农学学报
  • 1篇2016中国...

年份

  • 6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0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考虑CO_2肥效作用的气候变化对中国玉米生产、消费的影响——基于中国农业一般均衡模型被引量:2
2014年
为了研究气候变化影响的玉米单产对中国粮食产量及社会经济部门的影响,使用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将考虑CO2肥效作用的气候变化影响的玉米单产变化作为政策模拟方案,通过构建的基期来模拟对中国玉米生产、消费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1)到2050年,在高排放的A2情景下,玉米的总产出为235813kt,总需求合计为270800 kt,在中低排放的B2情景下,玉米的总产出为242418 kt,总需求合计为238435 kt,在A2情景下供不应求,而在B2情景下,供给大于需求。(2)气候变化对中国宏观经济和部门经济产生有利影响,实际工资、实际GDP、投资、家庭消费、出口等宏观指标相比于基期都有所上升。从总体上来说,无论是A2还是B2情景下,都导致玉米供给增加和进口减少,增加的供给量大于需求。因此,考虑CO2肥效的作用,会增强供给的保障,有利于维护中国的粮食安全。
李喜明黄德林李新兴
关键词:气候变化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
基于国际视角的我国肉羊产业供给侧竞争力分析
本文在借鉴以往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羊肉国际市场占有率、显示性比较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来分析中国肉羊产业国际竞争力.并针对中国肉羊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意见.同时本文还基于第九版数据库,运用动态GTAP...
黄德林李新兴段梦
关键词:肉羊产业国际竞争力
适应气候变化的我国区域粮食生产安全问题研究——基于多区域动态CGE模型
本研究采用动态多区域农业一般均衡模型,将A2气候变化情景和B2气候变化情景导致粮食产量变化作为政策模拟条件,研究了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生产、消费及其经济增长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在不考虑CO2肥效作用下,我国各地区玉米、水...
黄德林李新兴
文献传递
祁门县山羊生产发展不快的原因及对策
2005年
朱世保李新兴
关键词:山羊生产饲养量天然草场载畜量公顷
适应气候变化的中国粮食安全及经济增长研究——基于静态多区域农业一般均衡模型
2016年
采用静态多区域农业一般均衡模型,把A2气候变化情景和B2气候变化情景导致粮食产量变化作为政策模拟条件,笔者研究了气候变化对中国粮食生产、消费及其经济增长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无论是A2还是B2气候变化情景,中国玉米、小麦和水稻总体产出增加态势较为明显,中间投入需求和家庭消费需求明显增加,同时模拟结果还显示中国各地区玉米、小麦和水稻的出口将会随着产出的增长而大幅增加、进口随着产出的增加而大幅下降。在经济增长方面,绝大多数地区宏观经济呈增长态势,表现在实际GDP、实际投资、总进出口额的增加。基于研究结果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气候变化会导致中国粮食总产量增加,中国经济增长得以保障。气候变化所引起的粮食产量变化地区间有所差异,总的来说,粮食主产区增长幅度要高于非主产区增长幅度,其中东北三省粮食增幅最为明显;不同作物产量因时(时间)因景(气候变化情景)有较大差异;虽然气候变化导致中国各地区粮食产量总体呈增加态势,但未来不确定因素较多,中国粮食安全问题仍不可忽视。
黄德林李新兴
关键词:气候变化一般均衡模型
丝绸之路经济带上运输效率变动对中国和中亚农产品贸易的影响
2013年9月,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总书记出访哈萨克斯坦期间,提出了旨在密切欧亚经济关系、深化互利合作、拓展发展空间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该构想一经提出就得到经济带沿线国家的积极响应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丝绸之路经...
李新兴
关键词:运输效率农产品
文献传递
适应气候变化的我国区域粮食生产安全问题研究--基于多区域动态CGE模型
本研究采用动态多区域农业一般均衡模型,将A2气候变化情景和B2气候变化情景导致粮食产量变化作为政策模拟条件,研究了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生产、消费及其经济增长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在不考虑CO2肥效作用下,我国各地区玉米、水...
黄德林李新兴
关键词:粮食生产安全管理气候变化
文献传递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对中国和中亚地区农业经济与贸易的影响——以运输效率变动为视角被引量:2
2016年
基于第九版数据库,运用动态GTAP模型模拟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运输效率对中国和中亚地区农业经济与贸易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与基期(运输效率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相比,运输效率提高将会助推中国和中亚地区福利水平、实际GDP、投资等指标的增长;产品产出、进出口的变化反映产品生产的比较优势,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有劳动密集型的果蔬、技术与资金密集型的农副产品和工业产品等,中亚地区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有资源密集型的植物类纤维、马牛羊产品、其他动物产品和羊毛蚕茧等,中国与中亚地区在各自比较优势产品方面的贸易地位短期内不会改变;中亚地区将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最大赢家。为早日收获丝绸之路建设成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壮大丝绸之路建设队伍;发挥政府服务职能,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地区比较优势,积极引导企业"走出去"与"引进来"。
李新兴马凤才黄德林
关键词:运输效率农业经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