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晓东

作品数:55 被引量:580H指数:13
供职机构: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6篇天文地球
  • 15篇农业科学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水利工程
  • 3篇生物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12篇气候
  • 10篇气候变化
  • 10篇青藏
  • 10篇青藏高原
  • 9篇气象
  • 7篇草地
  • 5篇土壤
  • 4篇生态
  • 4篇生物量
  • 4篇降水
  • 4篇高寒草甸
  • 4篇草甸
  • 3篇蒸散
  • 3篇日变
  • 3篇日变化
  • 3篇水热
  • 3篇水热条件
  • 3篇水位
  • 3篇太阳辐射
  • 3篇太阳能

机构

  • 51篇青海省气象科...
  • 21篇青海省防灾减...
  • 13篇兰州大学
  • 5篇青海省气象局
  • 4篇青海省气候中...
  • 3篇青海师范大学
  • 2篇中国气象局成...
  • 2篇青海省人工影...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青海大学
  • 1篇中国大气本底...
  • 1篇青海省黄南藏...

作者

  • 54篇李晓东
  • 18篇祁栋林
  • 17篇肖宏斌
  • 15篇周秉荣
  • 14篇王力
  • 13篇李凤霞
  • 11篇苏文将
  • 11篇周万福
  • 10篇肖建设
  • 7篇李甫
  • 6篇傅华
  • 5篇颜亮东
  • 5篇张娟
  • 5篇李林
  • 5篇魏鸿业
  • 4篇孔维强
  • 4篇校瑞香
  • 4篇胡爱军
  • 4篇杨鑫光
  • 4篇马明亮

传媒

  • 5篇草业科学
  • 4篇草业学报
  • 3篇资源科学
  • 3篇冰川冻土
  • 3篇干旱气象
  • 3篇2012年高...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高原气象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自然资源学报
  • 2篇中国科学数据...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青海环境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水电能源科学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青海科技

年份

  • 7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6篇2013
  • 13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980~2010年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太阳辐射变化特征研究
1980~2010年格尔木辐射观测站的太阳总辐射、日照时数、水汽压、能见度和云量等月气象资料,建立了适用于柴达木盆地太阳总辐射的多元回归方程,利用方程计算了柴达木盆地的太阳总辐射,进而分析了柴达木盆地太阳能资源变化特征和...
祁栋林李晓东郭彩萍王力肖宏斌肖建设
关键词:太阳总辐射柴达木盆地
近50年青海省风蚀气候侵蚀力时空演变趋势被引量:17
2015年
利用青海省43个气象站1961-2010年的观测资料,选择联合国粮农组织给出的风蚀气候因子指数计算公式,计算了青海省风蚀气候因子指数值,以此阐述了风蚀气候侵蚀力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多年平均风蚀气候因子指数C值得分布范围为-12.9~160.1,整个青海省的平均值为32.4;从空间分布来看,C值由西北部向东南部呈减小趋势,最大值出现在柴达木盆地的茫崖;风蚀气候因子指数具有显著的月际和季节变化,春季最大,冬季次之,夏季最小;近50 a来风蚀气候因子指数总体上呈现减小趋势,说明风蚀气候侵蚀力在降低;风蚀气候侵蚀力主要受风速的制约,与降水和沙尘暴日数的关系不显著.
祁栋林李晓东苏文将周万福肖宏斌
关键词:MANN-KENDALL检验
青海省高寒生态气象服务
2023年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高寒地区核心地带,区域生态环境脆弱又敏感。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青藏高原高寒生态系统的格局、过程与功能会发生较大的改变,对该区生态安全和稳定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生态气象服务作为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决策支撑,是应对气候变化和保障高原生态安全的内在需求,也是实现“双碳”目标、探索绿色发展模式的具体行动。
祝存兄周秉荣肖建设李晓东陈国茜
关键词:生态气象生态文明建设生态安全气候变化背景
1971-2010年柴达木盆地可降水量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分析被引量:21
2013年
利用1971-2010年40a柴达木盆地8个气象站及盆地外缘托勒气象站的水汽压、月降水量资料,运用整层大气可降水量经验公式,计算了柴达木盆地大气可降水量和降水转化率。结果表明,近40a柴达木盆地可降水量、降水量、降水转化率均呈波动增加趋势。可降水量在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相对较低,90年代后逐渐增多,总体呈先降后增的变化趋势。近40a春、夏季呈持续增长趋势,而秋、冬季20世纪80年代呈弱的减少趋势,90年代后呈持续增长趋势;可降水量变化趋势在空间上表现为自东南向西北增加的分布特征,这与可降水量多少的空间分布特征相反。气温是影响柴达木盆地可降水量变化的最主要气候因子,其次为日照,而相对湿度对柴达木盆地可降水量变化的影响相对较小。本文的分析表明,多雨年与少雨年可降水量保持相对稳定,可降水量与多雨、少雨年并无直接关系。降水量的多少是大尺度环流背景下的水汽输送、交换及降水转化率共同作用的结果。
张娟肖宏斌徐维新祁栋林李晓东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可降水量降水量降水转化率
青藏高原东部地区辐射平衡及各分量变化特征被引量:11
2013年
利用2009年11月—2010年10月青藏高原玛多自动气象站辐射平衡观测资料,分析了高原两种不同下垫面辐射平衡各分量的季节平均日变化和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各季节的平均总辐射日变化和年变化在两种下垫面的趋势基本一致,夏季总辐射为非零值的时间在早上要比冬季早2h左右,而在傍晚出现零值的时间要比冬季晚2h左右。夏季总辐射最强、冬季最弱,年变化最小值为0.544MJ.m-2,出现在1月;最大值为1.001MJ.m-2,出现在7月。在11:00—16:00(北京时)之间反射辐射冬季最强、夏季最弱。这种现象与总辐射日变化趋势恰好相反,反射辐射的年变化最小值出现在2月,平均最小值为0.157MJ.m-2;最大值出现在11月,平均最大值为0.326MJ.m-2。1号点和2号点反射辐射差值冬季最大,达到0.06MJ.m-2;春季最小,为0.03 MJ.m-2。净辐射年变化最小值为-0.025MJ.m-2,出现在12月;最大值为0.477MJ.m-2,出现在7月。地表反射率2个观测点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各季节地表反射率最大值、最小值和平均值都是2号点大于1号点,平均偏大8%。
周万福周秉荣李晓东李甫王力
关键词:青藏高原日变化年变化
青海高原不同海拔高度区小麦生长对气候变暖的响应被引量:7
2011年
利用青海高原上两个不同海拔高度区农业气象观测站1980—2007年的观测资料,就低海拔地(民和)和高海拔地(诺木洪)的气候变化及其对春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差异进行研究。结果显示:28年来民和和诺木洪两站均存在变暖趋势,且高海拔地区的线性增暖幅度大于低海拔地区。春小麦对气候变暖的响应表现在低海拔地区播种期提前,成熟期基本没有变化,生育期延长,产量下降;高海拔地区播种期推迟,成熟期提前,生育期缩短,产量波动较大。春小麦生长期内日平均气温每升高1℃,高海拔地区春小麦生育期缩短11.7 d,而低海拔地区无显著变化。分蘖期是两地小麦生育时期变化的转折点,是环境与群体的"缓冲者"。
王力李凤霞徐维新李晓东苏文将
关键词:海拔气候变暖春小麦生长期
近53a来祁连山南北坡潜在蒸散量及地表湿润度变化趋势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利用祁连山地区15个气象台站1961-2013年月气象资料,计算和分析该地区潜在蒸散量和湿润指数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1)祁连山南北坡潜在蒸散量的年变化表现为单峰型,较大值出现在5-8月,较小值出现在12月至翌年2月。湿润指数从5月开始逐渐增大,南坡7月最大,北坡9月最大,10月开始逐步减小。湿润指数与潜在蒸散量在祁连山地区存在明显的位相差。季节表现均为夏季最大、春秋季次之、冬季最小,潜在蒸散量相邻季节间的波动北坡明显大于南坡,湿润指数则相反;(2)祁连山地区南北坡潜在蒸散量均在波动中呈显著增加趋势,而湿润指数波动中缓慢增加,但变化趋势不明显。潜在蒸散量和湿润指数增加速率均是北坡大于南坡。南北坡潜在蒸散量和湿润指数未来变化趋势总体上将同过去保持一致,且北坡年潜在蒸散量变化趋势强度强于南坡;(3)通过与各气候因子的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影响祁连山南北坡湿润指数(潜在蒸散量)的主要因子是降水量(气温),其他气候因子的变化对地表干湿状况起增强或削弱作用。
祁栋林李甫肖建设李晓东肖宏斌赵慧芳苏文将
关键词:潜在蒸散量湿润指数贡献率
放牧强度对三江源典型高寒草甸生物量和土壤理化特征的影响被引量:51
2015年
为了揭示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在放牧扰动下的植被和土壤特征变化,通过野外样地调查和室内分析法研究和探讨围栏封育(EN)、轻度放牧(LG)、中度放牧(MG)、重度放牧(HG)、对照区(CK)几种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地生物量和土壤碳特征的影响,为高寒草甸的退化研究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封育区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最高,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草地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均呈减少趋势;放牧干扰对高寒草甸土壤湿度也产生影响,其中封育区和轻牧区土壤湿度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在土壤剖面上,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湿度呈明显降低趋势;放牧的践踏作用不仅影响土壤湿度,而且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全氮和土壤有机碳也对放牧有一定的响应,土壤全氮表现为LG>EN>MG>CK>HG,土壤有机碳从高到底为LG>EN>MG>HG>CK。草地受到放牧干扰时,适度的践踏干扰将提高草地生产力和碳固存,但是高强度的放牧对草地植被和土壤结构的干扰作用不利于草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李凤霞李晓东周秉荣祁栋林王力傅华
关键词: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放牧土壤理化特征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西宁市景观生态风险识别及优化策略被引量:6
2023年
景观生态风险评价作为国土资源空间优化配置与生态资源管理决策设计的综合手段,为区域生态安全定量化评估提供了新思路。本研究分析了1980—2020年西宁市土地利用时空演变特征以及景观生态风险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草地占西宁市总面积的51%以上,以中/低覆盖度草地为主,1980—2020年耕地面积减少97.42 km^(2),建设用地增加103.89 km^(2)。(2)2000年以前土地利用结构相对稳定,2000年以来土地利用变化程度活跃。40年间耕地转出面积最大,为109.69 km^(2),建设用地转入面积最大,为104.44 km^(2)。(3)5个时期西宁市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均在0.288左右,景观生态安全状况总体稳定,景观生态风险等级以低生态风险等级和较低生态风险等级为主,占西宁市面积的70%以上。(4)5个时期西宁市景观生态风险全局Moran’s I值分别是0.712、0.720、0.724、0.741、0.764,呈现以低-低聚集和高-高聚集为主的空间分布格局,空间自相关程度逐渐增加,空间趋同趋势不断增强。土地资源优化配置路径包括:科学估算土地利用结构中生产、生活、生态用地的规模阈值,避免生产、生活用地过度开发利用挤占生态空间,修复和改善草地、耕地资源质量,强化和提升林地资源生态功能和价值溢出效益,合理规划建设用地开发规模和强度,培育水域、建设用地景观生态廊道,适度增加建城区生态用地规模,可以保障西宁市生态安全格局健康稳定。
乔斌颜玉倩张婷华李秀阳张睿李晓东李甫李素雲祝存兄周秉荣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空间自相关
青海省城市大气污染物变化特征及与气象因子的灰色关联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对2001 ~ 2012年青海省西宁和格尔木2个城市环境空气中主要污染物SO2、NO2(或NOX)和PM10(或TSP)年际变化趋势和负荷系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1~ 2012年期间西宁市PM10均超过国家二级标准,SO2和NO2均符合国家二级标准,PM10和NO2浓度变化呈现极显著的下降趋势,SO2浓度变化呈现极显著的上升趋势;格尔木市TSP均超过国家二级标准,SO2(2003~2012年)和NOx均符合国家二级标准,TSP和SO2浓度变化的下降趋势显著,NOX浓度变化下降趋势不明显.西宁和格尔木市大气质量指数总体均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西宁市12年间大气质量均达到中污染级别,处于警戒水平;格尔木市2008 ~2010年期间达到轻污染级别,符合空气质量标准,2003~2007和2011 ~ 2012年为中污染程度,处于警戒水平,2001和2002年分别达极重和重污染级别,处于紧急和警报水平.西宁市主要污染物分指数的排列顺序是PM10>NO2> SO2,而格尔木主要污染物分指数的排列顺序是TSP> SO2>NOx,2个城市主要污染物均是气溶胶颗粒物,且进入2010年以后SO2和NO2(或NOX)污染负荷系数非常接近.西宁和格尔木2个城市大气污染物与主要气象因子均处于较高的关联水平(0.55 ~0.78),同时也显示出不同区域的差异性.
祁栋林李晓东肖宏斌肖莲桂魏鸿业马明亮孔维强金惠瑛
关键词:大气污染物气象因子灰色关联分析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