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梅君

作品数:5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辽宁医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心理
  • 2篇血液
  • 2篇血液病
  • 2篇护理
  • 2篇患者心理
  • 2篇恶性
  • 2篇恶性血液病
  • 1篇单抗
  • 1篇多发
  • 1篇多发性
  • 1篇多发性骨髓瘤
  • 1篇多发性骨髓瘤...
  • 1篇心理护理
  • 1篇心理状况
  • 1篇心理状态
  • 1篇血清
  • 1篇血清Β2-M...
  • 1篇异常勃起
  • 1篇阴茎
  • 1篇阴茎异常勃起

机构

  • 4篇辽宁医学院
  • 1篇辽宁医学院附...

作者

  • 5篇李梅君
  • 2篇杨燕妮
  • 2篇孙晓晶
  • 2篇李颖
  • 2篇廉明
  • 1篇毛淑丹
  • 1篇刘秀杰
  • 1篇李斌
  • 1篇李哲

传媒

  • 2篇中国生化药物...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江西医学院学...
  • 1篇中华现代护理...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09
  • 1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35例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及其安全性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以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4年5月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三医学院血液科收治的70例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CHOP方案化疗,对照组在CHOP方案的基础上使用利妥昔单抗治疗,比较2组的疗效以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有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0.0%vs.37.1%;χ2=13.246,P〈0.001)。观察组与对照组出现发热反应的患者例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5vs.4;χ2=8.741,P=0.003),出现白细胞减少以及胃肠道反应的患者例数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出现发热反应的患者均在可承受范围内。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联合治疗B细胞非霍金淋巴瘤的近期疗效较为理想,不良反应较少,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李颖李梅君廉明
关键词:利妥昔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疗效
以阴茎异常勃起为首发症状的白血病被引量:1
2007年
李梅君李斌毛淑丹李哲刘秀杰
关键词:阴茎异常勃起
恶性血液病患者心理状况及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09年
恶性血液病是威胁患者生命的主要疾病,心理护理干预在恶性血液病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患者心理方面的不良因素对治疗效果有直接的影响。本文概述了恶性血液病患者的心理状况,心理问题相关因素的产生,并对恐惧和焦虑的缓解、应对方式的改善、寻求社会支持系统等方面综述了护理现状,对恶性血液病患者的心理护理趋势进行分析。
杨燕妮李梅君孙晓晶
关键词:恶性血液病心理护理
硼替佐米为主方案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β2-MG、CRP及OPG水平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 探讨硼替佐米为主方案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C反应蛋白(CRP)及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水平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4年5月~2015年5月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三医学院血液科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4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3例,所有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用VAD方案(长春地辛+多柔比星+地塞米松)治疗,实验组采用BAD方案(硼替佐米+多柔比星+地塞米松)治疗,28 d为1个治疗周期,2组患者均治疗4个周期。治疗结束后,对所有患者的血清β2-MG、CRP及OPG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的血清β2-MG水平较低[(3.05±0.41)vs.(4.83±0.64)mg/L,P〈0.05],实验组患者的血清CRP水平较低[(0.83±0.11)vs.(2.47±0.32)pg/m L,P〈0.05],实验组患者血清OPG水平较高[(456.73±62.15)vs.(398.75±56.49)pg/m L,P〈0.05]。结论 硼替佐米为主方案能够显著降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C反应蛋白水平,提高血清骨保护素水平,减轻骨损害,改善患者预后,对临床有指导意义。
李颖李梅君廉明
关键词:硼替佐米多发性骨髓瘤Β2-MGCRPOPG
103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心理状态调查分析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了解恶性血液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寻求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采用非精神科住院患者心理状态评定量表(MSSNS),对103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恶性血液病患者各因子平均得分均高于非精神科住院患者心理状态的常模(P<0.01)。其中≥60岁组和40~岁组的抑郁因子和焦虑因子得分高于其他年龄组;40~岁组的总分高于其他组。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患者在抑郁因子、愤怒因子分及总分上均高于其他文化程度组。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的孤独、抑郁、焦虑、愤怒、负性心理状态较一般住院患者明显,特别是抑郁、焦虑感的发生率较高,提示护理人员应重视患者的心理反应,采取有针对性的个体化心理疏导,以缓解恶性血液病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
杨燕妮李梅君孙晓晶
关键词:恶性血液病心理状态护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