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肝功
  • 2篇肝功能
  • 2篇肝功能损害
  • 2篇肝硬化
  • 2篇并发
  • 1篇胆红素
  • 1篇性细胞
  • 1篇血清
  • 1篇炎性细胞
  • 1篇炎性细胞因子
  • 1篇药用
  • 1篇硬变
  • 1篇幽门螺
  • 1篇幽门螺杆菌
  • 1篇幽门螺杆菌感...
  • 1篇预后
  • 1篇预后影响
  • 1篇中毒
  • 1篇中毒大鼠
  • 1篇人血

机构

  • 6篇延边大学医学...
  • 2篇延边大学

作者

  • 7篇李永宇
  • 3篇朴熙绪
  • 2篇韩红梅
  • 2篇崔春吉
  • 1篇裴凤郁
  • 1篇尹宗柱
  • 1篇崔顺子
  • 1篇周文敬
  • 1篇金幸
  • 1篇金永日
  • 1篇裴风郁

传媒

  • 2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延边大学医学...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新医学
  • 1篇系统医学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3
  • 1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炎性细胞因子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2019年
目的分析炎性细胞因子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在2016年7月—2018年5月开展该次研究,期间总共选取活动期UC患者25例作为案例进行研究。另外选取通过规范治疗且治疗3个月后复查结果理想的活动期UC患者25例作为对照患者。两组患者均接受免疫组化技术进行检查。总结并对比两组患者的肠道黏膜表达以及光密度数据。结果不同时期UC患者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炎性细胞因子阳性表达,同时呈现出逐渐性的减弱,IL-17、IL-23、IL-22、IL-11的表达方式主要是体现在结肠上皮细胞以及固有层内单个细胞胞质方面;活动期患者IL-17、IL-23、IL-22、IL-11这些炎性因子的表达量(0.072 5±0.003 6);(0.140 5±0.005 8);(0.051 3±0.004 4);(0.025 1±0.001 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0.034 4±0.024 3);(0.075 4±0.004 0);(0.0260±0.007 1);(0.036 6±0.002 5),表达差异突出,组间对比结果有意义(IL-17对比结果(t=6.587,P=0.023)、IL-23对比结果(t=7.214,P=0.031)、IL-22对比结果(t=6.994,P=0.020)、IL-11对比结果(t=6.889 5,P=0.031)。结论炎性细胞因子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表达有着较高特殊性,可以准确评估患者的病情状况,同时表达水平对于短期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后的恢复情况有一定预见测评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李永宇
关键词:炎性细胞因子溃疡性结肠炎预后影响
非结合胆红素明显升高的Gilbert综合征1例临床分析
2018年
Gilbert综合征(Gilbert syndrome,GS)是临床上以非结合胆红素升高的非溶血性黄疸。是由于肝组织摄取非结合胆红素障碍或微粒体内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不足,致使血液中非结合胆红素显著增高而发生黄疸,属于一种遗传性非结合胆红素血症,由于对本病的认识不足,临床容易误诊及漏诊。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3岁,主因“间断乏力、纳差2个月余”入院。
李艳华李永宇周文敬
关键词:GILBERT综合征非结合胆红素
肝硬化患者并发糖尿病及其相关因素分析──附660例报告被引量:28
2005年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并发糖尿病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对660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硬化患者并发糖尿病的发生率在不同的年龄组、肝病病程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丙型肝炎病毒阳性与阴性组及乙型肝炎病毒阳性与阴性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在不同的民族及性别,肝功能分级,门、脾静脉内径及有无嗜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肝硬化并发糖尿病组的平均年龄高于单纯肝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血清白蛋白、总胆红素、ALT及肝功能ChildPugh评分在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肝病病程长是肝硬化并发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肝硬化患者并发糖尿病与民族及性别,嗜酒,门、脾静脉内径,肝功能损害程度及血清白蛋白、总胆红素、ALT等无明显关系,而与年龄、肝病病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其中与肝病病程、丙型肝病病毒感染关系最密切。
崔春吉李永宇崔顺子朴熙绪裴风郁
关键词:肝硬化患者糖尿病并发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功能损害程度脾静脉内径肝功能分级
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延边地区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延边大学附属医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198例肝硬化并发SBP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发热77例(38.9%),腹膜刺激征101例(51.0%),压痛20例(10.1%),血白细胞高102例(51.5%),血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高165例(83.3%);腹水培养结果为大肠埃希菌3例(3/5),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率3.68%;并发肝性脑病39例,电解质紊乱36例,上消化道出血29例,肝肾综合征25例;治愈者126例(63.6%),好转26例(13.1%),死亡32例(16.2%),死于肝肾综合征11例(34.4%),上消化道出血10例(31.2%),肝性脑病8例(25%),感染性休克3例(9.4%),14例自动出院。结论临床表现多不典型,血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较多见,诊断需靠腹水检查;治疗药物首选第三代头孢菌素,疗程为7~14d,同时给予保肝,输白蛋白或输血浆,利尿,必要时行腹腔冲洗术及腹腔内注入消炎药物。
李永宇韩红梅
关键词: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
草苁蓉乙醇提取物对D-氨基半乳糖中毒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5
2001年
[目的 ]探讨草苁蓉乙醇提取物对D 氨基半乳糖中毒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损伤组、草苁蓉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和联苯双酯组 ,分别灌胃给药 6d .第 5d除正常组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之外 ,其它各组均 1次性腹腔注射D 氨基半乳糖 5 0 0mg/kg ,造成急性肝损伤模型 ,3 6h后取血及肝组织 ,分别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及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 ,并作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检查 .[结果 ]草苁蓉中剂量组、高剂量组、联苯双酯组大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活性、血清及肝组织丙二醛含量明显低于损伤组 ,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明显高于损伤组 .病理分级结果 ,草苁蓉高剂量组变性及坏死较损伤组明显减轻 [结论 ]草苁蓉乙醇提取物对D 氨基半乳糖中毒大鼠急性肝损伤有剂量相关的保护作用 .
李永宇朴熙绪尹宗柱金永日
关键词:肝衰竭急性药用D-氨基半乳糖
肝硬变病人血清AST/ALT比值的变化及其意义被引量:4
2003年
崔春吉李永宇金幸朴熙绪裴凤郁
关键词:肝硬变血清AST/ALT比值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肝功能损害
荆花胃康胶丸联合四联疗法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慢性胃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慢性胃炎患者采用荆花胃康胶丸联合四联疗法治疗的效果。方法 208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四联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联合荆花胃康胶丸治疗。比较两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治疗后消化道症状缓解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均失访1例,其余均顺利完成治疗。观察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82.52%、按意向治疗分析(ITT)根除率77.67%、按方案分析(PP)根除率82.5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90%、65.05%、69.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腹痛缓解率86.41%、腹胀缓解率93.20%、反酸/嗳气缓解率88.3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79%、78.64%、71.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慢性胃炎患者采用荆花胃康胶丸联合四联疗法治疗,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李永宇韩红梅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荆花胃康胶丸四联疗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