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江萍

作品数:27 被引量:259H指数:9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3篇天文地球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水汽
  • 7篇降水
  • 6篇环流
  • 5篇强降水
  • 5篇夏季
  • 4篇气候
  • 4篇夏季强降水
  • 4篇环流分型
  • 3篇资源分析
  • 3篇暴雨
  • 2篇低涡
  • 2篇云量
  • 2篇云状
  • 2篇灾害
  • 2篇沙尘
  • 2篇沙尘暴
  • 2篇气候变化
  • 2篇气候特征
  • 2篇污染
  • 2篇空气污染

机构

  • 27篇兰州大学
  • 11篇中国气象局兰...
  • 3篇邯郸市气象局
  • 2篇兰州中心气象...
  • 2篇上海市气象局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杜克大学

作者

  • 27篇李江萍
  • 13篇王式功
  • 7篇杜亮亮
  • 4篇张宇
  • 3篇孙国武
  • 3篇郭勇涛
  • 2篇辛金元
  • 2篇王金艳
  • 2篇马玉霞
  • 2篇王嘉媛
  • 2篇杨德保
  • 2篇王劲松
  • 2篇尚可政
  • 1篇汤绪
  • 1篇程鹏
  • 1篇董安祥
  • 1篇陈晓燕
  • 1篇李旭
  • 1篇赵庆云
  • 1篇程一帆

传媒

  • 6篇兰州大学学报...
  • 3篇高原气象
  • 2篇干旱区研究
  • 2篇干旱气象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气象
  • 1篇中国沙漠
  • 1篇大学教育
  • 1篇第26届中国...
  • 1篇第29届中国...
  • 1篇第30届中国...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3
  • 8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西部植被季节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利用近20年来NOAA-AVHRR的NDVI数据,结合中国西部温度和降水的季节资料,采用EOF和REOF经验正交分解函数的分析方法,探讨了中国西部近20年的植被活动特征。结论是:中国西部近20年植被季节演变的总体趋势是增...
李江萍王式功张杰
关键词:气候变化
文献传递
西北涡东移的大尺度环流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利用气候预报系统再分析资料1980-2010年5月的数据,分析了东移西北涡的环流形势.结果表明,在西北涡东移过程中,东亚大槽和南支槽共同起作用.槽尾或槽后脊前产生的迴流东风提供了冷空气,起激发作用;南支槽前的西南气流向北输送水汽和热量,冷暖气流汇合,出现较大的温度梯度,导致低涡移动.受北极涛动影响,西伯利亚高压及东亚大槽的强度变化存在超前(滞后)的相关,即北极涛动负位相时,西伯利亚高压的加强早于东亚大槽的发展.对东亚大槽与南支槽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显示,东亚大槽的发展早于南支槽的发展.
李江萍李文弘郭勇涛马玉霞金辉
关键词:环流形势东亚大槽南支槽
2010年兰州市降雨化学成分特征被引量:5
2015年
为了解兰州市降雨的物理化学特征,在2010年3-11月期间收集了该地的降雨样品,使用离子色谱和电感等离子发生光谱等仪器分析了降雨样品中的p H、电导率、水溶性离子和痕量元素等.结果表明监测期间降雨样品中p H在5.54~8.27之间,平均为7.58,说明兰州的降雨属于碱性,与兰州气溶胶浓度高及其气溶胶中的碱性成分多有关.电导率在21.8~770.0μS/cm,平均值为199.7μS/cm,远高于中国基准站瓦里关的电导值,说明兰州的大气污染很严重.SO2-4和Ca2+是降雨样品中质量分数最高的阴离子和阳离子,分别占整个水溶性离子质量分数的45.9%和25.7%,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人为污染与自然尘的相互混合和作用是导致兰州空气污染的成因;SO2-4/NO-3的比率为3.42,说明固定污染源比移动污染源对兰州的大气污染贡献更大.与20世纪90年代的值相比,本研究的SO2-4/NO-3值要低,反映出近年来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增加,大气污染类型正在发生转变,流动源变得越来越重要.由于大气降雨p H值的原因,降雨中微量元素的含量普遍较低,平均质量浓度在0.042~1.17μg/L,富集因子的结果表明Fe、Mn主要来自于地壳来源,除Al以外的其他元素主要来自人类活动的贡献.
郭勇涛辛金元李江萍王式功程一帆
关键词:降雨水溶性离子痕量元素
高原低涡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被引量:15
2012年
分别从时空分布特征、结构特征、降水与其他天气系统的相互作用及发生、发展的物理机制方面,总结了高原低涡的研究进展,从而对高原低涡的形成原因、变化特征及其对中国的天气、气候的影响有了较系统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展望了未来高原低涡的重要研究方向和基本趋势.
李江萍王式功孙国武
关键词:高原低涡降水物理机制
巴丹吉林和腾格里沙漠降水特征初步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作为中国北方最重要的两大沙漠,降水对其形成和演变意义重大。本文利用2008~2013年中国降水融合资料以及2010年8月19日NCEP再分析资料、地面台站观测资料,对比研究了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区的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和一次典型降水个例。结果表明:(1)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地区的降水主要集中在5~9月,其它月份降水量均较少;(2)降水融合资料能够细致地刻画出两大沙漠不同季节日均逐时降水量的变化特征;(3)通过个例分析发现,沙漠周边站点资料无法全面反映整个沙漠的降水情况,而降水融合资料显示的降水过程与NCEP资料的高空形势以及要素场分布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能够较为细致地反映沙漠降水的全貌。
苏俊礼汪结华李江萍尚可政康延臻贾旭伟邬仲勋
关键词: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
玛曲地区夏季强降水的环流分型及水汽轨迹分析被引量:19
2012年
利用青藏高原(下称高原)东北边坡玛曲地区1967—2008年12个常规气象观测站的降水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在环流分型的基础上,应用后向轨迹模型分析了不同等级降水的不同环流型的水汽输送轨迹。结果表明:(1)暴雨发生的环流型以高原低槽型为主,大雨的发生以切变型为主。(2)暴雨的不同环流型的水汽输送轨迹差异较大,同一型暴雨不同等压面水汽轨迹较一致;大雨的不同环流型之间水汽轨迹无明显差异,同一型大雨不同等压面的水汽轨迹差异很大。(3)通过追踪不同时间长度的水汽输送的后向轨迹发现,可以用向前追踪360h的水汽输送轨迹代表玛曲地区的水汽输送,水汽轨迹以偏南气流为主。由此可见,虽然不同等级、不同环流型强降水之间的水汽轨迹存在差异,但是玛曲地区强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印度洋-孟加拉湾和南海-孟加拉湾的偏南气流。
李江萍杜亮亮张宇王嘉媛王劲松王式功
关键词:环流分型
2001-2011年青藏高原东北边坡地带云水资源分析
利用青藏高原东北边坡地带(32~37°N,99~104°E)22个地面气象站2001年6月~2011年5月共10年的每日8次地面观测资料以及2001~2011年NCAR/NCEP月平均再分析资料,通过统计分析以及NOAA...
杜亮亮李江萍尚可政杨德保王式功
关键词:气候特征水汽条件
文献传递
玛曲地区5—10月水汽通量及强降水水汽来源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利用玛曲常规站1967-2008年24 h(20:00-20:00)降水资料、NCAR/NCEP月平均再分析资料,用NOAA HYSPLIT_4(混合单粒子拉格朗日积分)水汽轨迹模型,统计分析了玛曲地区5-10月的平均水汽输送通量和强降水水汽主要来源轨迹.结果表明玛曲地区5-10月水汽主要存在于400 hPa以下,各层中以700 hPa层中水汽最多,其次为500 hPa层.玛曲地区强降水水汽来源主要有两条路径,分别为西南水汽输送带与东南水汽输送带,同时玛曲地区5-10月逐月水汽追踪路径的变化间接反映了青藏高原逐月水汽变化的过程.
杜亮亮杨德保王式功李江萍张宇董安祥
关键词:水汽通量
夏季风北边缘与沙尘暴的研究被引量:9
2008年
使用1951--2000年相关资料,分析了夏季偏南风强度和夏季风北边缘、冬季风指数和春季偏北风以及沙尘暴的年际、年代际变化,并研究了它们的联系过程。结果表明,夏季风北边缘与沙尘暴、北边缘与冬季风和冬季风与沙尘暴的距平相关百分率分别是0.75,0.58和0.70,而且7~8月110°~120°E偏南风和12月~2月90°~100°E偏北风与3~5月90°~100°E偏北风的分析结果也相同。它们相互联系的过程是:夏季偏南风偏强(弱)-北边缘偏北(南)-冬季风偏强(弱)-冷空气偏强(弱)-春季偏北风偏强(弱)-沙尘暴偏多(少)。这些为沙尘暴的长期预测提供了一个新的事实依据。
孙国武汤绪李江萍
关键词:沙尘暴
AMSR-E土壤水分产品评价及在干旱监测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21年
土壤水分在地表能量交换和气候变化中有重要作用。干旱为常见的自然灾害,土壤水分是反映干旱最直观的指标,利用微波遥感监测地表土壤水分具有明显优势,微波土壤水分产品也在干旱监测中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地表下垫面的差异和反演算法的精度,使土壤水分产品的应用受到了限制,因此,本研究对广泛使用的AMSR-E(Advanced Microwave Scanning Radiometer-Earth Observing System)土壤水分产品在中国范围内的精度及在干旱监测中的作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AMSR-E能较好的反映站点不同深度的土壤水分情况,大多数站点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但20 cm相关性低于10 cm,且高相关系数区域明显缩小;下垫面为白地的农试站观测的土壤水分和AMSR-E土壤水分产品之间的相关性显著高于种植作物下的农田区这2种数据的相关性;对于大多数下垫面类型,站点土壤水分和AMSR-E土壤水分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且达到极显著相关,对10 cm土壤水分观测,相关性最好的是种植高梁下观测的土壤水分,相关性达到了0.579,对20 cm土壤水分观测,相关性最好的是棉花下观测的土壤水分,相关性达到0.528。春季、夏季和秋季的相关性较高,而冬季相关性略低;在种植作物的情况下,东北、华南和西北地区,站点和AMSR-E土壤水分观测相关性较好,仅考虑白地的情况下,西北、西南和华中区域,这2种数据的相关性更高些;AMSR-E较农试站土壤水分取值范围宽,但不同区域AMSR-E土壤水分取值峰值不同,华北区域2种土壤水分观测分布和波动较为一致;AMSR-E基本能反映北方干旱和南方多雨引起的土壤水分差异趋势;大多数站点和大多数作物类型下,10 cm站点土壤水分和AMSR-E土壤水分相关性较好的情况下,20 cm也会有这样的表现。其次,AMSR-E土壤水分产品提取的土壤水分距平百分率与同期的降水距平百分率之间的相关性较好,尤其
王静方锋黄鹏程岳平李江萍王大为
关键词:土壤水分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