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治平

作品数:14 被引量:82H指数:6
供职机构: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甘肃省卫生行业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聚集性
  • 3篇空间聚集性
  • 3篇病毒
  • 2篇地理信息
  • 2篇地理信息系统
  • 2篇毒性肝炎
  • 2篇信息系统
  • 2篇乙型
  • 2篇疫源
  • 2篇自然疫源
  • 2篇发病
  • 2篇肝炎
  • 2篇病毒性
  • 2篇病毒性肝炎
  • 2篇病媒
  • 2篇病媒生物
  • 1篇德国小蠊
  • 1篇性疾病
  • 1篇乙型病毒
  • 1篇乙型病毒性肝...

机构

  • 14篇甘肃省疾病预...
  • 3篇兰州大学
  • 2篇白银市疾病预...
  • 1篇陕西省疾病预...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平凉市疾病预...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作者

  • 14篇李治平
  • 8篇刘新凤
  • 7篇蒋小娟
  • 5篇魏孔福
  • 5篇孟蕾
  • 4篇吴照
  • 4篇贾玉新
  • 4篇刘东鹏
  • 3篇任晓卫
  • 3篇刘旭红
  • 3篇苟发香
  • 3篇刘海霞
  • 3篇成瑶
  • 2篇王友军
  • 2篇张学太
  • 2篇杨筱婷
  • 1篇王旭霞
  • 1篇吴海霞
  • 1篇李娟生
  • 1篇姜中毅

传媒

  • 6篇中国媒介生物...
  • 2篇中华流行病学...
  • 2篇中国病毒病杂...
  • 1篇疾病监测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中华卫生杀虫...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6篇2015
  • 1篇2014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某建设集团尼日利亚项目部建设工地疟疾和伤寒疫情的调查与处置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通过对某建设集团尼日利亚项目部建设工地疟疾、伤寒疫情的调查与处置,为涉外建设项目传染病疫情的预防控制提供经验,尤其是对疟疾、伤寒疫情的处置提供指导。方法 2013年6月采用现场走访和回顾性调查等方法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疟疾实验室病原学镜检疟原虫、伤寒实验室血培养等方法确诊病例。结果建设工地74人中,患疟疾3例,同时患有疟疾和伤寒的4例,携带伤寒杆菌者26例,其中包括食堂仅有的3名厨师。在工作组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下,对疟疾患者进行规范治疗,对伤寒患者及伤寒杆菌携带者进行隔离和针对性治疗,对患有疟疾或伤寒伴有其他基础性疾病的工人接回国内进行规范性治疗。结论消灭蚊虫、清除蚊虫孳生地、加强个人防护和避免蚊虫叮咬是预防疟疾的重要措施,可以在尼日利亚疟疾流行区进一步推广。
贾玉新刘旭红何建李治平吴照
关键词:建设工地疟疾伤寒疫情处置
甘肃省2018年病媒生物监测报告被引量:22
2019年
目的了解甘肃省病媒生物种类构成,掌握其密度和季节消长规律,为该地区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照《全国病媒生物监测实施方案》,2018年在甘肃省病媒生物监测点对鼠、蚊、蝇及蜚蠊进行监测。鼠类监测采用夹(笼)夜法,成蚊监测采用诱蚊灯法,幼蚊监测采用勺捕法,蝇类监测采用笼诱法,蜚蠊监测采用粘捕法;运用Excel 2010软件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监测数据。结果鼠类总捕获率为0.63%,小家鼠为优势鼠种,占捕获总数的72.31%,11月为高峰期;成蚊总密度为11.94只/(灯·夜),淡色库蚊为优势蚊种,占捕获总数的77.84%,幼蚊总阳性勺指数为7.79%,库蚊幼蚊占比最高为92.25%,成蚊及幼蚊密度高峰均在7月;蝇类总密度为2.78只/笼,蝇密度最高为7月,达5.69只/笼;蜚蠊总密度为0.47只/张,侵害率为8.71%,捕获的蜚蠊全部为德国小蠊,5月为其密度高峰期。结论小家鼠依然为甘肃省鼠类优势种;蚊类优势种以淡色库蚊为主,但三带喙库蚊构成比较2017年度有大幅升高,应加强流行性乙型脑炎的防控工作;蝇类密度高峰期为7月;蜚蠊密度和侵害率较2017年度有所降低,依然全部为德国小蠊。
李治平吴照刘旭红吴宁贾玉新
关键词:病媒生物
甘肃省2012-2022年肾综合征出血热自然疫源地特征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甘肃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自然疫源地现状特征。方法收集2012-2022年甘肃省HFRS病例数据和啮齿类动物(鼠类)密度监测资料,应用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调查疫源地特征。结果2012-2022年甘肃省共报告HFRS病例869例,死亡4例,年发病率在0.05/10万~1.21/10万之间,病例主要分布于甘肃省东部的平凉市、东南部的天水市、南部的甘南藏族自治州(甘南州),以及中部以南的定西市;20~60岁年龄组居多,男女性别比为1.85∶1(564∶305),职业以农民(61.80%,537/869)、牧民(19.79%,172/869)和学生(6.33%,55/869)为主。野鼠型发病以每年11月至次年1月为高峰。啮齿类宿主动物以褐家鼠、黑线姬鼠和小家鼠为主,汉滩病毒携带率分别为2.79%(21/754)、0.42%(5/1179)和0.31%(2/643)。甘肃省目前确定了3个疫源地,其中2个分别是平凉市和甘南州的新发疫源地,另1个为定西市的老疫源地。结论甘肃省南部、中部以南和东部地区是目前主要的HFRS疫源地,宿主动物以褐家鼠、黑线姬鼠和小家鼠为主,病毒基因型为汉滩病毒。病例报告地区应加强疫情的监测,疫情重点地区应强化和落实各项预防和控制措施,以减少HFRS带来的危害。
魏孔福刘新凤苟发香王旭霞姜中毅李治平张晓曙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源地
2019年甘肃省静宁县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区媒介蚊虫综合防控模式及效果评价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作为2019年一项健康扶贫与公益活动,通过在甘肃省贫困地区组织开展农村蚊虫综合防控,落实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媒介蚊虫的可持续控制策略和措施,为我国乙脑高发区媒介蚊虫的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由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联合倡议,疾病控制专家现场技术指导,有害生物防制(PCO)企业和志愿者团队现场实施。选择甘肃省平凉市2017年乙脑发病率最高的静宁县八里镇照世村,采用对村民宣传教育、对幼蚊孳生地彻底清理、重点区域使用化学防治的综合治理策略。活动中用诱蚊灯法监测蚊虫密度变化,以评估综合控制蚊虫效果。结果活动得到41家企业响应,19名专业技术人员和37名PCO志愿者组成了志愿者团队。防制前调查发现该村户内积水类型主要为盆景、水生植物、贮水池、缸和盆等,积水阳性率为34.32%,百户指数为85.33;村内及周边外环境蚊虫孳生地以管井及下水道水体、村内明渠及周边污水塘、闲置碗、瓶、缸、罐及废旧轮胎等为主,阳性率为17.31%。防制前监测显示,成蚊总密度为50.33只/(灯·夜),以三带喙库蚊为主,占80.13%,其次为淡色库蚊和中华按蚊,分别占12.91%和5.96%。而在第1次防控后,成蚊密度即降至11.60只/(灯·夜),蚊种构成以淡色库蚊为主,占43.11%,三带喙库蚊及中华按蚊分别占17.24%和5.17%,其他蚊虫占34.48%,平均减退率为76.95%。第2次防制后,蚊虫总密度降为6.67只/(灯·夜),蚊种构成以中华按蚊为主,占42.50%;淡色库蚊及三带喙库蚊分别占17.50%和15.00%,其他蚊虫占25.00%,平均减退率为86.75%,农户减退率达100%。随着综合防控措施的实施,三带喙库蚊构成比由80.13%降至15.00%。通过现场宣传和治理,幼蚊阳性孳生地明显减少,以容器指数为监测指标,减退率为93.24%。结论通过监测、控制、评估的蚊虫可持续控制模式,对传播蚊虫防控知识、降低蚊虫密度有较好�
孟凤霞孙养信吴照吴海霞赵春春贾玉新李治平毛文秀伦辛畅张鹏举阎峻吕文丘柳玉刘起勇
关键词:流行性乙型脑炎三带喙库蚊
甘肃省基层疾控机构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现状调查与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掌握甘肃省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中心)在各类病媒生物相关财政项目实施后,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和人员现状,为进一步提升基层病媒生物监测与防制工作能力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通过对甘肃省基层疾控中心病媒生物工作人员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甘肃省市、县两级病媒生物技术人员基本信息及实验室设备配备等资料,采用Office 2010和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统计和分析。结果甘肃省县(市、区)病媒生物监测点覆盖率达57.47%(50/87),包括国家级监测点的9个市(州)的19个县(区),以及省级监测点的14个市(州)的31个县(区)。每市(州)从事病媒生物监测技术人员平均为2.79人,其中预防医学专业占比53.85%;30岁以下占25.64%;每县(市、区)平均为1.54人,预防医学专业占49.35%;30岁以下技术人员占35.06%。县级以病媒生物生态学监测为主,部分市(州)有开展蚊、鼠病原学监测的能力,仅白银市开展病媒生物抗药性监测;专业技术人员业务论文和科研产出不高。结论面对病媒生物防控的新挑战,甘肃省病媒生物监测与防制工作能力仍然有待提高,市、县两级疾控中心病媒生物监测经费不足,工作人员数量和质量均不高,可通过进修学习、逐级培训、现场带教或去其他单位参观学习等方式进行能力提升。
张学太王友军李治平
关键词: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病媒生物防制
兰州市2006-2015年蜚蠊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了解兰州市蜚蠊种群构成及季节消长情况,为科学制定防制对策及控制蜚蠊危害提供依据。方法于2006-2015年在兰州市城区选择3个调查点,每个调查点随机选择餐饮店2处、农贸市场、宾馆、医院和居民区各1处,各调查点相对固定,采用粘捕法每月中旬调查1次。对蜚蠊密度及其侵害率进行二元变量相关性分析,运用t检验和Bivariate Correlations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各生境布放粘蟑纸21 600张,回收21 126张,阳性2 928张,捕获蜚蠊43 685只,均为德国小蠊,平均密度为2.07只/张,侵害率为13.86%;以农贸市场蜚蠊密度最高,达3.28只/张,医院最低,仅为0.26只/张。不同生境均受蜚蠊侵害,侵害率与密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892,P<0.01)。结论德国小蠊为兰州市优势种,密度高峰期在6-10月,应在4-5月蜚蠊密度高峰期前采取杀灭措施。
吴照杨丽刘旭红李治平贾玉新
关键词:蜚蠊密度监测
SaTScan和FleXScan在甘肃省传染病空间聚集性探测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1
2015年
疾病的空间聚集性(spatial clustering)是指疾病的发生在空间上表现出的聚集倾向或趋势及疾病的空间分布特点和规律。近年来,在流行病学研究领域,空间信息技术已逐步应用于疾病的空间聚集性研究。
蒋小娟孟蕾李治平魏孔福杨筱婷刘海霞刘新凤
关键词:传染病空间聚集性手足口病
空间数据分析在甘肃省细菌性痢疾空间聚集性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应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空间扫描统计分析甘肃省2013年细菌性痢疾发病的空间分布特征,探讨空间自相关性和聚集范围。方法收集"中国疾病控制信息系统"中2013年甘肃省87个县(区)细菌性痢疾报告病例资料,采用Geoda 1.60软件进行空间全局和局部自相关分析,Sa TScan 9.1.1.0软件进行空间扫描,分析结果使用Arc GIS 10.2软件进行可视化地图展示。结果 2013年甘肃省细菌性痢疾报告发病数8191例,报告发病率为31.81/10万。总体层面上具有空间自相关性(Moran’s I=0.4555,Z=6.51,P=0.001);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甘肃省东部的庆阳市和南部甘南州的9个县(区),呈高值聚集状态,为细菌性痢疾发病的"热点"区域,中西部的金昌市、张掖市和武威市的11个县(区),呈低值聚集状态,是细菌性痢疾发病"冷点"区域。空间扫描探测到的主要聚集区为兰州市及周边共5个县(区)(LLR=137.10,RR=2.38);庆阳市的9个县(区)(LLR=428.60,RR=2.40)。结论 2013年甘肃省细菌性痢疾空间分布呈非随机分布,具有空间自相关性,存在明显聚集性。
刘海霞孟蕾刘东鹏任晓卫李娟生蒋小娟李治平刘新凤
关键词:细菌性痢疾地理信息系统空间自相关聚集性
2020-2023年白银市德国小蠊密度调查
2023年
目的掌握白银市德国小蠊季节消长和生境分布特点,为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粘虫板法开展德国小蠊的密度调查.结果2020-2023年,白银市德国小蠊密度呈上升趋势,从2020年的0.21只/张,到2022年0.42只/张;各月均监测到德国小蠊,每年3月后密度逐步上升,呈单峰曲线,7月达到密度高峰后逐步降低.餐饮店德国小蠊密度最高、侵害率最大,分别为2.28只/张和15.32%,各生境密度、侵害率从高到低排序为餐饮店>农贸市场>超市>居民区>宾馆,医院未监测到德国小蠊.结论初步掌握了白银市德国小蠊的分布情况,餐饮场所是防治工作的重点.
张学太王友军李治平
关键词:德国小蠊
兰州市流感样病例选择对流感病毒检出率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研究兰州市流感样病例的选择对流感病毒检出率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兰州市两家省级哨点医院2010—2011年呼吸道症候群监测信息系统中采集了咽/鼻拭子标本的流感病例资料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结果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流感样病例中流感病毒检出率为20.72%(81/391),两家哨点医院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性别、体温、门急诊/住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发病季节、是否伴有全身中毒症状和采样一送检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兰州市流感样病例中15~64岁年龄组的流感病毒检出率高,冬春季是流感的流行季节,伴全身中毒症状病例的流感病毒检出率高于不伴该类症状病例,应加强对这部分人群及时采集标本,且采集病例标本后应及时送检,并加强我国流感样病例评估研究。
蒋小娟刘新凤李治平
关键词:流感病毒检出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