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洋洋

作品数:39 被引量:97H指数:6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7篇专利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6篇脱氧
  • 16篇脱氧葡萄糖
  • 16篇18F-FD...
  • 15篇预后
  • 14篇PET/C
  • 14篇PET/CT
  • 13篇细胞
  • 12篇显像
  • 11篇淋巴
  • 10篇淋巴瘤
  • 9篇正电子
  • 9篇正电子发射
  • 9篇发射型计算机
  • 8篇肿瘤
  • 8篇细胞淋巴瘤
  • 8篇氟脱氧葡萄糖
  • 8篇PET-CT
  • 7篇肉瘤
  • 7篇软组织
  • 7篇软组织肉瘤

机构

  • 39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浙江省台州市...

作者

  • 39篇李洋洋
  • 35篇丁重阳
  • 32篇李天女
  • 25篇孙晋
  • 20篇郭喆
  • 17篇杨文平
  • 14篇徐绪党
  • 8篇吴宇霖
  • 6篇黄庆娟
  • 5篇刘标
  • 3篇唐立钧
  • 3篇丁其勇
  • 2篇杨伟
  • 2篇赵中强
  • 2篇李春香
  • 2篇王骋
  • 1篇杨潇
  • 1篇柳卫
  • 1篇付裕
  • 1篇刘红宇

传媒

  • 3篇中华肿瘤杂志
  • 3篇中华核医学与...
  • 2篇肿瘤研究与临...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影像诊断与介...
  • 2篇全国第十三次...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医疗卫生装备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国际放射医学...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 1篇中国数字医学

年份

  • 2篇2022
  • 7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7
  • 3篇2016
  • 7篇2015
  • 9篇2014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治疗前18F—FDGPET—CT最大标准摄取值在软组织肉瘤中的预后价值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软组织肉瘤(STS)患者治疗前18F-FDGPET-CT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的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经病理确诊的STS患者资料,所有患者于治疗前行18F-FDGPET-CT检查,采用Mann—Whitney非参数检验及Spearman相关性检验评价SUVmax与预后因子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34例STS中位SUVmax为10.3(1.5。28.2),肿瘤最大直径为6.7cm(1.8—17.2cm),两者呈正相关(r=0.389,P=0.028)。SUVmax与病理学分级、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分期及远处转移均有相关性(均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远处转移、病理学分级、AJCC分期及SUVmax与STS患者的生存相关(均P〈0.05),而年龄、性别、发病部位及肿块大小与生存均无相关性(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远处转移及SUVmax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STS患者治疗前。18F-FDGPET-CT的SUVmax与患者的预后因子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能够预测患者的预后。
丁重阳杨文平孙晋李洋洋杨伟李天女
关键词:软组织肉瘤体层摄影术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预后
原发性肺涎腺型肿瘤的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特点及临床特征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涎腺型肿瘤18F-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显像特点和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09年3月至2017年1月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病理确诊的12例原发性肺涎腺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18F-FDGPET-CT显像资料。回顾性分析12例患者的18F-FDGPET-CT显像特点和临床病理特征。结果12例原发性肺涎腺型肿瘤患者中,黏液表皮样癌(MEC)6例,腺样囊性癌(ACC)6例。6例MEC患者中,位于段支气管内5例,位于主气管内1例;18F-FDGPET-CT表现为支气管内类圆形或浅分叶软组织密度结节、肿块,边缘光滑,3例可见点状钙化。6例ACC患者中,病灶位于气管2例,主支气管2例,叶支气管各2例;18F-FDGPET-CT表现为气管或支气管壁弥漫或环形不规则增厚,管腔变形,病灶纵径大于横径。12例患者的病灶18F-FDG代谢不同程度增高,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代谢体积(MTV)和病灶糖酵解总量(TLG)的中位数(第25百分数,第75百分数)分别为5.1(3.1,8.1)、5.7cm3(1.2cm3,21.4cm3)和18.6(0.6,93.7)。患者的SUVmax、MTV和TLG分别与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均有关(均P<0.05),而与病灶位置和病理类型均无关(均P>0.05);患者的MTV和TLG与临床分期均有关(均P<0.05)。病灶大小与SUVmax无相关性(r=0.568,P=0.054),而与MTV和TLG均呈正相关(r=0.607,P=0.036;r=0.579,P=0.049)。结论原发性肺涎腺型肿瘤好发于段支气管及以上支气管,18F-FDGPET-CT显像所测得的MTV和TLG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有关,能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丁重阳李洋洋孙晋郭喆李天女
关键词:黏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脱氧葡萄糖
ABVD化疗方案对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睾丸^(18)F-FDG代谢的影响
2021年
目的:探讨ABVD(阿霉素、博来霉素、长春碱、氮烯咪胺,简称ABVD)方案化疗对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HL)患者睾丸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代谢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均行6个疗程的ABVD方案化疗)利用^(18)FFDG PET/CT进行疗效评估的HL患者资料。收集患者4次行^(18)F-FDG PET/CT检查时(基线期及每2次疗程化疗行一次检查)的血糖、体重、注射剂量、注射时间、睾丸及纵隔血池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分析HL患者在4次^(18)F-FDG PET/CT检查后睾丸^(18)F-FDG代谢的变化情况。结果:34例HL患者4次^(18)F-FDG PET/CT检查中仅睾丸SUVmax和体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P=0.001)。HL患者第2次PET/CT检查时的睾丸SUVmax较第1次减低了0.998,P=0.045;但第3、4次睾丸SUVmax与第1次无明显差异,并且后3次PET/CT检查时睾丸SUVmax未见明显变化(P>0.05)。患者在第1次PET/CT检查时(基线期)的睾丸SUVmax与纵隔血池SUVmax之间存在正相关(r=0.51,P=0.002),而睾丸SUVmax与年龄之间无相关性(P=0.646)。患者在后3次PET/CT检查时的体重均较第1次增高(P=0.009,0.004,0.016),但未发现后3次检查时患者的体重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在接受ABVD方案化疗的HL患者中,睾丸的^(18)F-FDG代谢程度在化疗过程中存在一过性减低,但后期可恢复;因此ABVD化疗方案可能对HL患者睾丸糖代谢的影响不大。
李洋洋丁其勇李天女唐立钧
关键词:霍奇金淋巴瘤
体部弥漫大B淋巴瘤PET-CT脑葡萄糖代谢改变情况分析
2021年
目的:采用统计参数图(statistical parametric mapping,SPM)方法分析体部弥漫大B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患者脑葡萄糖代谢改变模式。方法:入选52例均无脑部受累的体部DLBCL患者以及52例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进行常规体部及脑部18氟-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检查。2组图像进行视觉分析后用SPM方法进行两组之间的t检验获得两组间有差异脑区的Talairach坐标值。测量患者体部肿瘤总体积(whole-body metabolic tumor volume,MTVwb)及肿瘤糖酵解总量(whole-body total lesion glycolysis,TLGwb),分析MTVwb、TLGwb与脑葡萄糖代谢改变之间的相关性。结果:DLBCL视觉可见脑皮层弥漫性、对称性的代谢减低,基底节区代谢相对增高。SPM分析结果显示,双侧额顶颞枕皮层广泛葡萄糖代谢减低(P<0.001),仅中央前后回未受影响。右侧丘脑枕核葡萄糖代谢亦有所减低。DLBCL患者脑葡萄糖代谢增高的区域则广泛分布于除枕叶外的皮层下白质区、右侧海马区、左侧基底节、双侧苍白球及双侧小脑扁桃体区等部位。部分脑区SPM分析颞顶枕等部位可见小灶性脑区的葡萄糖代谢程度与MTVwb、TLGwb呈负相关(P<0.001)。结论:DLBCL患者脑内葡萄糖代谢改变有较为特定的模式,并且一些脑区与体部肿瘤的葡萄糖代谢负荷存在负相关。在体部DLBCL的评价中有必要关注脑代谢的改变。
李洋洋丁重阳郭喆
关键词:脑葡萄糖代谢统计参数图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前纵隔肿瘤的18F-FDG PET/CT显像特征
目的 分析前纵隔肿瘤18F-FDG PET/CT 显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经病理证实的前纵隔肿瘤患者的18 FFDGPET/CT 显像资料.28例患者中侵袭性胸腺瘤6例、胸腺癌8例、淋巴瘤12例、精原细胞瘤2例.
李天女丁重阳黄庆娟孙晋李洋洋刘标
^(18)F-FDG PET/CT监测骨与软组织肉瘤术后复发及转移的价值
2014年
目的评价^(18)F-FDG PET/CT显像监测骨与软组织肉瘤术后复发和/或转移的临床价值及对临床治疗决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骨与软组织肉瘤术后行^(18)F-FDG PET/CT检查患者的随访及临床资料,将PET/CT检查结果与临床随访(再次手术后病理和长期随访观察)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分析PET/CT对临床决策的影响。结果 32例患者,^(18)F-FDG PET/CT提示局部复发13例,正确诊断12例,假阳性及假阴性各1例,PET/CT诊断骨与软组织肉瘤局部复发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3%(12/13)、94.7%(18/19)、93.7%(30/32)、92.3%和94.7%(18/19);PET/CT提示远处转移11例,正确诊断10例,假阳性1例,假阴性2例,PET/CT诊断远处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3%(10/12)、95%(19/20)、90.1%(29/32)、90.9%(10/11)和90.5%(19/21)。基于PET/CT结果,37.5%(12/32)患者的治疗方案发生改变。结论 ^(18)F-FDG PET/CT在骨与软组织术后复发和/或转移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是一种较理想的监测方法。
丁重阳杨文平孙晋李洋洋李天女
关键词:肉瘤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复发肿瘤转移
18F-FDG PET-CT监测小肠腺癌术后复发及转移的价值
2015年
目的:评价18F-FDG PET-CT在小肠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监测中的临床价值及其对临床治疗决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小肠腺癌术后行18F-FDG PET-CT检查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将PET-CT检查结果与临床随访(再次手术后病理检查和长期随访观察)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分析PET-CT对临床决策的影响。结果22例患者中,14例经临床随访确诊为复发和(或)转移,8例无明显复发和(或)转移。18F-FDG PET-CT诊断13例为复发和(或)转移(真阳性12例,假阳性1例);无明显复发和(或)转移9例(假阴性2例)。18F-FDG PET-CT对小肠腺癌术后复发和(或)转移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7%(12/14)、87.5%(7/8)、86.4%(19/22)、92.3%(12/13)和77.8%(7/9)。基于PET-CT结果,45.5%(10/22)患者的治疗方案发生改变。结论18F-FDG PET-CT在小肠腺癌术后复发和(或)转移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是一种较理想的监测方法。
丁重阳杨文平吴宇霖孙晋李洋洋徐绪党李天女
关键词:小肠腺癌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复发肿瘤转移
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的^18F-FDGPET/CT显像表现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PMBL)的^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9年4月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病理证实的27例PMBL患者[男10例,女17例,中位年龄31(19~57)岁]的^18F-FDG PET/CT显像资料,观察病灶的位置、形态、密度、坏死及钙化情况、周围及远处侵犯情况等。通过阈值自动分割法计算病灶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代谢体积(MTV)和糖酵解总量(TLG)。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价SUVmax、MTV、TLG与最大长径、Ann Arbor分期的相关性。结果27例患者病灶表现为前纵隔肿块,其中25例肿块在前纵隔内跨区生长;24例患者病灶边缘不光整,呈分叶状;^18例患者病灶内可见低密度坏死灶;15例患者病灶包绕大血管生长;12例气管受压变窄;3例肿瘤侵犯肺组织;1例肿瘤累及腹腔淋巴结和骨髓;所有患者脾脏均未见肿大。27例患者病灶最大长径、SUVmax、MTV、TLG分别为(11.6±3.7)cm、21.07(15.78,25.09)、190.43(130.14,350.75)cm3、2165.54(1465.86,4^185.21)g。SUVmax与病灶最大长径无相关性(rs=-0.305,P=0.122),MTV、TLG均与最大长径呈正相关(rs=0.741、0.532,均P<0.05)。最大长径、MTV、TLG均与分期呈正相关(rs=0.394、0.413、0.422,均P<0.05),而SUVmax与Ann Arbor分期无相关性(rs=0.031,P>0.05)。结论PMBL^18F-FDG PET/CT显像多表现为前纵隔大肿块,^18F-FDG摄取较高,病灶内坏死多见,腹腔淋巴结、脾脏及骨髓侵犯少见;病灶MTV、TLG与Ann Arbor分期呈正相关。
李洋洋郭喆李天女唐立钧范磊丁重阳
关键词:纵隔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脱氧葡萄糖
无神经精神症状的系统性红斑狼疮PET/CT脑葡萄糖代谢统计参数图分析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应用统计参数图(statistical parametric mapping,SPM)分析方法分析无神经精神症状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脑内葡萄糖代谢改变情况。方法:选取无神经精神症状SLE患者13例(SLE患者组)及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体检者18例(健康对照组)进行常规体部及脑部18F-FDG PET/CT扫描。2组图像分别进行视觉分析及SPM分析,视觉分析主要对其脑萎缩程度、脑葡萄糖代谢分布及体部葡萄糖代谢异常进行对比分析,SPM分析主要对2组的18F-FDG 脑PET图像进行基于体素水平的组间t检验,获得有差异区域的Talairach坐标值,并查出各坐标所对应的脑区。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视觉分析可见部分SLE患者存在弥漫性的皮层葡萄糖代谢减低,而双侧基底节区代谢程度则相对较高;SPM分析SLE组双侧额顶叶及右侧枕叶等皮层区域葡萄糖代谢较健康对照组减低(P<0.001),双侧基底节区葡萄糖代谢较对照组增加(P<0.001)。体部无肿瘤性葡萄糖高代谢病灶。结论:18FDG-PET/CT扫描能够敏感地反映脑内葡萄糖代谢变化,SLE患者在疾病早期尚无神经精神症状时即可出现较为广泛的皮层葡萄糖代谢减低,提示有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或可作为神经精神狼疮的临床监测手段。
赵敏李洋洋丁重阳李天女唐立钧郭喆
关键词:PET/CT18F-FDG系统性红斑狼疮统计参数图
一种手握式医用消毒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握式医用消毒装置,包括第一夹块、第二夹块、刷头、固定单元和喷洒装置;第一夹块与第二夹块铰接一起,刷头与消毒装置可拆卸式连接,固定单元设置在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上,喷洒装置设置在消毒装置上;优点:可以夹...
袁冬兰丁威石鑫磊傅昌文付裕李洋洋杨潇祝星柳卫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