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畅

作品数:20 被引量:111H指数:7
供职机构:四川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9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8篇媒体
  • 4篇新媒体
  • 4篇文化
  • 3篇传媒
  • 2篇新闻
  • 2篇舆论
  • 2篇政府
  • 2篇政府形象
  • 2篇社会
  • 2篇视域
  • 2篇文化认同
  • 2篇后现代
  • 2篇传播学
  • 1篇代文
  • 1篇当下中国
  • 1篇地方政府
  • 1篇地方政府形象
  • 1篇动机
  • 1篇新媒体传播
  • 1篇新闻报

机构

  • 12篇四川大学
  • 8篇四川师范大学
  • 8篇四川教育学院
  • 2篇成都师范学院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20篇李畅
  • 6篇陈华明
  • 1篇陈雪奇
  • 1篇廖建国

传媒

  • 7篇新闻界
  • 6篇西南民族大学...
  • 2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当代传播
  • 1篇编辑之友
  • 1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西南科技大学...

年份

  • 1篇2023
  • 4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文化认同视域下地方政府形象微博传播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微博对手机媒体移动性与网络全球化两个特征的深化,使个体对信息的变动更为敏感,作为个人信息交往的一种方式正快速影响、改写了传统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模式,构建新的文化知觉。在此背景下地方政府形象传播面临着"政治权利话语方式"与微博"大众日常话语方式"的冲突,要积极利用微博"正能量"传播政府形象,则需首要厘清两种话语方式在文化认同上的差异。本文试图从微博构建的网络文化本身探源,为地方政府形象的微博传播找寻合理路径。
李畅
关键词:文化认同地方政府形象新媒体
被深化的后现代文化——微博的文化认同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微博作为信息交往的一种方式,弱化、改写着传统的生活方式,构建着新的文化知觉环境,改变着人类的族群和个体的经验感觉模式。微博推动的网络文化,通过大众文化的具体形式,加深了后现代文化的影响力,后现代文化也成为现代个体呈现自我的主要文化背景。
陈华明李畅
关键词:后现代文化文化认同
“煮蛙效应”——中国环境新闻报道的问题研究被引量:11
2010年
经过将近10年的本土化发展,中国环境新闻学虽然建构了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但在本土化过程中却历经着学科边界不清、理论建构不充分、尤其在环境新闻报道中凸显"运动式"激情报道等阵痛,笔者认为目前国内环境新闻报道正经历着"温水煮青蛙"的过程。报道理念的模糊、报道方式的单一、报道内容的简单化、报道性质的负面性都不利于中国环境新闻学科的建构和发展,本文从新闻报道的角度出发试分析在当下制约环境新闻报道的因素与瓶颈所在。
李畅
关键词:环境新闻报道
“微力量”的正向运用——政府形象微博传播对策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三亚宰客门"微博事件引发舆论风暴,表明政府形象传播不可忽视"微力量"。本文以政府形象的微博传播要点为切入口,从机制建设、观念更新与模式创新三方面提出了政府形象微博传播的策略建议。
李畅
关键词:政府形象传播
论移动新媒体在暴恐事件风险传播中的功能与作用被引量:4
2016年
由于意识形态的主导,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媒体在对待中国相关问题上一向持双重标准,又藉由西方的文化霸权,致使中国在国际传播的舆论环境中处于不利地位。由于长期以来西方媒体主导着我国反恐事业的舆论环境,传统主流媒体无法抗衡媒介帝国主义的影响。而移动新媒体的移动化、矩阵化、碎片化特点,为事件的风险定义、风险论述、风险沟通提供了新的路径与平台,也成为我国反恐对外传播的一个突破口。
李畅
关键词:移动新媒体
微博的文化分析:“惯习”和“场域”的视角被引量:2
2015年
"惯习"(Habitus)和"场域"(Fields)这两个概念是法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先驱皮埃尔·布尔迪厄(Pierre Bourdieu)文化分析的核心概念。本文将利用文化分析理论对微博文化形成原因、表现特征及影响进行探析,力图揭示微博如何将特定社会的规则、体系、价值观念内化于社会成员的心智结构内,体现出具有微博文化特色的思维、知觉和行动。通过剖析微博媒介特性背后的文化图景,找寻微博媒介属性呈现的文化因素,以期为新媒体的研究提供新的角度与视野。
李畅
关键词:文化分析惯习场域
中国微博发展隐忧被引量:4
2011年
微博进入中国已近四个春秋,其开放性、即时性的传播特征使其迅速成为web2.0的新宠,然而,在发展过程中,微博传播虚假、内容混杂、侵犯隐私、与中国特有的传媒体制的结构性冲突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微博的健康发展,本文结合中国传媒环境分析微博进入中国后出现的种种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试图找寻一条适合微博在中国发展的可行之路。
李畅
关键词:传媒环境传播学
社交媒体在社会突发暴力事件风险传播中的情感动员研究被引量:16
2016年
社交媒体不仅仅是信息传播的工具,也是情感交流、情感建立、情感互动的场域。社交媒体以其圈层传播、熟人传播、强关系链接等传播特点,极易将某种恐慌情绪作为事件传播的背景,植入风险论证的各种话语建构当中。情感在公共事件的意见表达中,并非全是非理性成分,相反,在中国语境下,情感是人们参与网络抗争的一种"社会冲突的道德语法"的直接体现。在研究社会突发暴力事件在社交媒体的风险传播中,有必要对情感因素在风险传播中的作用与功能进行考察,以期能够更加全面解释为何在社交媒体的风险建构和风险论述中会呈现出与传统媒介系统与专家系统较为尖锐的对抗。
李畅陈华明
关键词:社交媒体
微博“主体间性”特征探析被引量:3
2013年
作为web2.0的应用新形式,微博使个体获得更多更广的传播权,"主体间性"模式得以建立,深受后现代文化和知识态度浸润的微博个体更注重自我表达的惬意性和无障碍性,并在这种特殊的工具里获得自我心理满足与群体文化认同。本文通过对后现代文化背景、社会结构变迁的梳理勾勒出微博主体间性的特征,以期为微博研究提供更深远的理论研习与思考。
李畅
微博信息传播的把关对策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新媒体不断演进,微博成为当下自由度最高的新媒体,在肯定其积极作用的同时,各种虚假信息、不实信息也在微博场域流通。增强主流话题引导力、强化对虚假微博内容的治理、配合技术手段强化信息监测、积极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成为目前微博把关的可行性策略。
李畅
关键词:新媒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