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皓雲 作品数:9 被引量:18 H指数:2 供职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原花青素的功能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2013年 原花青素是黄酮类物质的缩合物,是一种具有强大抗氧化能力、清除自由基活性和对机体多个器官系统具有保护作用的多功能物质。本文对近几年花青素的研究成果进行评价和分析,为探索原花青素新的研究方向提供了线索,并为原花青素的相关药物开发提供参考。 李皓雲 段俊丽 王一尘关键词:原花青素 抗氧化 心血管保护 抗自由基 抗肿瘤 脉冲电磁场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的改善作用 <正>背景当机体组织器官受损后,机体会动员体内各种代偿机制促进受损组织细胞的恢复,最新研究表明,当组织细胞受损后,体内会产生一种微小电流,这种微小电流在机体损伤恢复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来,我们发现在体外采用脉冲电... 李皓雲 郝长宁 石一沁 黄婧娟 朱依谆 段俊丽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脉冲电磁场 心功能 临床疗效 文献传递 血压要素组合对预测脑梗死是一个有用的指标 <正>背景在中老年人高血压患者中,靶器官损伤与收缩压水平的高低成正比,与舒张压水平的高低成反比。但到目前为止,收缩压和舒张压对靶器官损伤的研究仅局限于定性分析上;同时也发现:不恰当地降低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 黄婧娟 郝长宁 石一沁 李皓雲 段俊丽关键词:脑梗死 文献传递 原花青素对大鼠下肢缺血后血管新生的影响及其机制的探索 第一部分原花青素对大鼠下肢缺血后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生成的影响 目的:探索原花青素在大鼠下肢缺血性血管新生中对内皮祖细胞诱导生成所起到的作用。 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原花青素组(PC组),左旋精氨酸组(LA组... 李皓雲关键词:内皮祖细胞 新生血管化 下肢缺血 血管新生 免疫组织化学法 年龄对大鼠后肢缺血后血管新生的影响及与人抗原R的关系 2012年 目的 探讨年龄对大鼠后肢缺血后血管新生的影响及与人抗原R(HuR)的关系.方法 按鼠龄将雄性SD大鼠分为2组:老龄组(18月龄)和青年组(16周龄),每组6只.建立后肢缺血模型,于术后第14天取缺血后的后肢内收肌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D31在缺血肌肉组织中表达及新生血管数量,用蛋白印迹法检测HuR蛋白表达及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结果 老龄组缺血肌肉组织中毛细血管计数明显低于青年组[(64±7)个/mm2比(144±21)个/mm2,P<0.05],HuR 蛋白表达明显低于青年组[(1.1±0.1)比(1.5±0.4),P<0.05],VEGF含量也明显低于青年组[(260±24) μg/L比(351±78) μg/L,P<0.05].结论 年龄对缺血后血管新生有明显影响,年龄越大缺血后血管新生抑制作用越强,这一作用可能与年龄增加后HuR蛋白表达下降,导致VEGF表达下降有关. 陈江 黄震浩 张琳琳 李皓雲 段俊丽关键词:缺血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皮质醇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迁移功能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2012年 目的探讨皮质醇抑制血管新生的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G0/G,期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分为皮质醇组(无血清RPMll640培养液中加入皮质醇)和对照组(仅用无血清RPMll640培养液),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细胞迁移实验观察皮质醇对细胞迁移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细胞中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l)含量,蛋白质印迹法测定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仅(HIF-1d)的表达。结果皮质醇组细胞活力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细胞迁移数目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18±117)个比(12004-57)个,P=0.00011];bFGF、SDFl与NO水平明均明显低于对照组[bFGF为(69.74-5.7)ng/L比(99.3±11.0)ng/L,P〈0.01;SDFl为(10.2±2.1)ng/L比(12.4±2.5)ng/L,P〈0.05;NO为(58.5±10.3)tzmol/L比(97.3±6.2)Ixmol/L,P=0.03407]。结论皮质醇对HUVEC细胞活力无明显抑制作用,但可以明显抑制其迁移功能,并降低细胞中NO、bFGF、SDFl的含量,这可能是皮质醇抑制HUVEC迁移的作用机制。 张琳琳 郭桅 黄震浩 李皓雲 段俊丽关键词:皮质醇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缺氧诱导因子 1461名老年患者血压波动与颈动脉斑块形成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除了血压水平的高低以外,血压波动也是造成人体靶器官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以老年男性人群为研究对象,观察血压波动(BPV)与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关联性。方法:本研究选用1461名患有动脉硬化的老年男性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入选对象分为:非颈动脉斑块组和颈动脉斑块组,根据24小时动态血压测定(ABPM)中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数据,用"个体血压波动法"测定每个患者的血压波动,分析探讨血压波动与颈动脉斑块形成之间的关联性。结果:①颈动脉斑块的形成与24小时收缩期血压波动(SBPV)密切相关(8.3±2.1 mmHg vs 7.9±2.0 mmHg;P<0.001),其中与白昼(6:00-22:00)SBPV有关(8.1±2.1mmHg vs 7.7±2.1 mmHg;P<0.001),而与夜间(22:00-6:00)SBPV关系不明显(8.9±3.8 mmHg vs 8.6±3.7 mmHg;P>0.05)。②与24小时舒张期血压波动(DBPV)有关(5.6±1.4 mmHg vs 5.4±1.4 mmHg;P<0.05),其中与白昼(6:00-22:00)舒张期血压波动有关(5.4±1.4 mmHg vs 5.2±1.4 mmHg;P<0.05),而与夜间舒张期血压波动无关(6.2±2.7 mmHg vs 5.9±2.5 mmHg;P>0.05)。结论:在老年男性人群中,颈动脉斑块的形成与收缩期和舒张期血压波动均有关系,主要表现在白昼血压波动。 方根强 李皓雲 黄震浩 荣棣君 郝长宁 石一沁 段俊丽关键词:血压水平 血压波动 颈动脉斑块 左旋精氨酸对大鼠下肢缺血后血管新生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左旋精氨酸对大鼠下肢缺血后血管新生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左旋精氨酸组(LA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CL组),每组6只。戊巴比妥钠麻醉后仰卧位固定,钝性分离皮肤肌肉等外周组织后,分别手术结扎动物左下肢股动、静脉及其分支后缝合,建立下肢缺血模型。两组动物分别给予左旋精氨酸以及生理盐水,每只动物每日均灌胃给药一次。术后第14天取大鼠缺血下肢的内收肌缺血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D31在缺血肌肉组织中的表达及新生血管数量,用蛋白印迹法检测缺氧诱导因子(HIF)-1蛋白表达量,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结果左旋精氨酸组缺血肌肉组织中毛细血管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169±15)个/mm2与(111±8)个/mm2,P<0.05],HIF-1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0.73±0.06)与(0.22±0.08),P<0.05],VEGF含量也明显高于对照组[(408±28)μg/L与(327±27)μg/L,P<0.05]。结论左旋精氨酸对缺血后血管新生有促进作用,这一作用可能与左旋精氨酸诱导HIF-1表达上调,增加对缺氧耐受,促进VEGF通过多条信号通路诱导新生血管产生保护内皮功能。 李皓雲 黄震浩 黄婧娟 段俊丽 柳洁关键词:新生血管化 病理性 缺氧诱导因子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原花青素对大鼠下肢缺血后血管新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2013年 目的探讨原花青素对大鼠下肢缺血后血管新生的影响及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将SD雄性大鼠12只随机分为两组:原花青素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只;建立下肢缺血模型,两组每日均灌胃给药,原花青素组给予原花青素200mg/(kg·d),对照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于术后第14天取大鼠缺血下肢的下肢内收肌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D31在缺血肌肉组织中的表达及新生血管数量,用蛋白印迹法检测低氧诱导因子.1蛋白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结果原花青素组缺血肌肉组织中毛细血管计数(169.67±3.11)dVHP明显高于对照组(111.00±3.11)个/H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350,P〈0.0001];原花青素组低氧诱导因子-1蛋白表达(1.90±0.25)明显高于对照组(0.54±0.21),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4.183,P=0.0058];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432.86±13.00)μg/L也明显高于对照组(326.68±11.08)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16,P〈0.0001]。结论原花青素对缺血后血管新生有促进作用,这一作用可能与原花青素诱导低氧诱导因子-1蛋白表达上调,继而使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增加,从而通过多条信号通路诱导新生血管生成增多有关。 李皓雲 黄震浩 黄婧娟 张琳琳 段俊丽关键词:新生血管化 缺血 原花青素 低氧诱导因子-1